武术的主要内容是由拳术和器械的套路组成,也就是说武 术运动是以套路运动为主,以拳术为基础。所谓的套路运动就 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击进 退、动静徐疾、刚柔虚实等矛盾的互相变化规律编成的成套动 作。套路运动成为武术的主要训练和竞赛内容。套路通常包括 “起势”和“收势”在内,由少则十几个动作,多至几十个乃 至上百个动作组成一个完整的“套子”,因不少拳种有数路套 子,故曰“套路”。按其内容,可分为拳术和器械两类;按其 练习形式,可分为单练、双练、整体表演三种。根据拳种的类 别不同,套路有长有短,有刚有柔,风格各异,各具特色。运动方法除大多数具有攻防技击特点外,均讲求形神兼备、内外 合一和节奏变化。现代创编的武术套路,一般有以下要求:
整个套路的组成:由几个“单个动作”的连接组成一个 “组合”,几个“组合”连接组成为“一段”(或称为趟),几 :“段”连接起来再加上“起势”和“收势”就成为一个完整 的“套路”。
单个动作的组成:武术的单个动作,一般应由上肢的手型、 手法、肘法、下肢的步型、步法、腿法,加上相应的手法和眼法 所组成。单人动作要求身体各部分的活动要自然而顺畅合理。
组合动作的组成:是由几个不同的单个动作组成。组合不 受动作数量的限制,一般越是简易的初级套路,其组合之间的 动作数字越应整齐,这样便于教学。较复杂的套路,组合之间 的动作变化就会大些。套路中的每个动作以及每个组合,应体 现不同的拳势形态,如“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 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 鹰,快如风”等。这样才能使套路内容丰富,造型优美;形 态多变而又合技击要求。但是,一般的标准是要动作连贯,往 返多变,起伏转折,快速敏捷,节奏鲜明。这样,套路就既符 合健身和技击要求,又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每一个动作都要 做到手、眼、身法、步法和精、气、神内外相合,协调一致。 通过武术套路形式,把各个不同的动作联结起来,组成不同风 格的、系统的锻炼顺序。这就使武术运动对身体锻炼起到良好 的作用,有利于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性和耐力等素 质的提高,有助于刚毅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拳术是武 术运动的基础,它具有最丰富最细致的技术和锻炼方法。比 如:在一个长拳套路中,包括几个跳跃、平衡,有的还有滚 翻、跌扑等完整动作,每个动作都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和技术定 %型。这就为掌握各项器械的技术提供了身体和技术条件。各项器械的练习都是以拳术为基础的。所谓“单刀看手、双刀看 走、枪随身转、棍打一片”,只有在拳术的手、眼、身法、亦 法协调的基础上,有了精神、气、力、功等内外相合的功夫, 才能掌握各项器械的套路技术。
武术中的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是组成武术套 路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打法而言,有冲、撞、挤、靠、崩、 挑、劈、砸等方法。武术的动作和练法都具有攻防的含意。虽 然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动作轻柔缓慢,如行云流水,迈 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但这种看似软绵绵的拳术能以静制 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达到“四两拨千斤” 之效。例如:1928年,杨式太极拳的泰斗杨澄甫到广州教拳, 当地一些武林老手轻视动作柔和的太极拳,以为不堪一击。一 次,有一个学过南拳及少林拳术的人和杨澄甫比武,刚一交 手,即被杨澄甫用五个手指抓住头顶,如泰山压顶,使他立即 下蹲扑地。杨澄甫随即又如老鹰捉小鸡一般,把他提起来。还 有一次,杨澄甫在香港,有一个南拳名师与他比试,刚摆开架 势,那人即以猛虎下山之势扑向杨澄甫,杨稍一闪身,避过来 势,顺手用食指在对方身上一点,那人已跌出几米以外。
人们将武术用于健身后,根据健身的需要对原始的攻防技 术作了改进和发展,但仍保持了攻防的特点。这一点明显区别 于其他运动项目。因此,人们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达到增强 体质的作用,而且能学会搏斗的攻防技术,能培养防守自己的 能力和坚定勇敢的意志品质。
由于武术的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对不同年龄对象、不同身 体条件都适用。青壮年可用来习武健身,老年、妇女可强体治 病。据统计,拳术中仅长拳一类,就有18种。一般流行的拳 套有几百种。而不同拳种则使用不同的器械。这些拳种在组织 结构上、风格上各有不同。按拳术内容可分:
(一) 内家拳一类——内家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
(二) 长拳一类——长拳、少林拳、查拳、花拳、华拳、 三皇炮垂、绵拳、劈挂拳、八极拳、通臂拳、翻子拳、拦手 拳、燕青拳、戳脚、弹腿、梅花拳、六合拳、岳氏连拳
(三) 短拳
(四) 南拳
(五) 象形拳
器械包括刀、剑等短器械、枪、棍、大刀等长器械,双 刀、双剑、双枪等双器械,九节鞭、绳镖、流星锤等软器械。
武术的器械套路,是以拳术为基础。根据各种器械不同的 运动规律而制定不同使用法则的练习程序。
由于拳种多,内容丰富,运动量有大有小,人们可以根据 自己的身体条件去选择自己的练习项目。比如,青壮年可选择 动作快捷、勇猛有力的长拳,少年可选择运动量较小的长拳, 老年人和体弱患病者可选择太极拳,不论严寒酷暑都可以练 习。场地也不受限制,俗语说:“拳打卧牛之地”,不论田间 地头,还是街头巷尾,都可以成为演练场。武术器械大都可以 就地取材或以工具代替。正由于武术的诸多优势,所以它拥有 广泛群众基础。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不断创造和 发展了武术的拳法和器械套路,使之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并 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民族体育项目。
第三节中国武术段位制
第一条目的
为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和 理论水平,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体系,特制定本段位制。
第二条段位名称
根据个人从事武术锻炼和武术活动的年限,掌握武术技术 和理论的水平、研究成果、武德修养,以及对武术发展所做出 的贡献,将武术段位定为九段。设:
初段位:一段、二段、三段
中段位:四段、五段、六段
高段位:七段、八段、九段
第三条晋段标准
初段位的晋升
1.凡参加武术套路基础锻炼年满8岁或参加武术散手基 础训练年满13周岁(仅限男子),入段资格技术考评成绩达7 分以上,并接受武德教育者,可取得入段资格。
凡取得入段资格达1年以上,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 一段的一套拳术或散手基础技术,成绩达 5分以上,遵守 武德者,可申请晋升一段。
凡获得一段达一年以上;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二段 的一套拳术,成绩达8分以上,或在散手攻防组合技术考评 中,成绩达8分以上;遵守武德者;可申请晋升二段。
凡获得二段达一年以上;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三段的
一套拳术,一套器械(长短任选),每项成绩达8. 5分以上, 或在散手实战技术考评中,成绩达8. 5分以上。
遵守武德者,可申请晋升三段。
(-)中段位的晋升
凡获得三段达°2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晋
升四段:
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四段的一套拳术、一套短器 械、一套长器械,总成绩达到 8分以上,并在该段的武术. 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75分以上,重视武德修养者;
在规定的散手四段晋段比赛考评中,成绩达到规定 录取名次,并在该段的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75分以上, 重视武德修养者。
凡获得四段达2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 报晋升五段:
在规定的套路晋级比赛考评中,演练一套拳术、一 套短器械、一套长器械或二套拳术、一套器械(仅限于太极 拳系列),其中一项达到规定录取名次,成绩达到 25分以 上,在该段位的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80分以上,重 视武德修养者;
在规定的散手五段晋级比赛考评中,成绩达到规定 录取名次,并在该段的武术理论考评中,成绩达到80分以上, 重视武德修养者。
凡获得五腐达2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 报晋升六段:
在规定的套路晋级比赛考评中,演练六段的一套拳 术、一套短器械、一套长器械或二套拳术、一套对练(仅限 于太极拳系列),其中一项达到规定录取名次,成绩达到27 分以上,并在该段位的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85分以上, 重视武德修养者;
在规定的散手六段晋级比赛考评中,成绩达到规定 录取名次,并在该段的武术理论考评中,成绩达到85分以上, 重视武德修养者。
(三)高段位的晋升
凡获得六段达6年以上,在工作业绩、武术理论研究、 科研论著中取得一定成绩,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七段。
凡获得七段达5年以上,在工作业绩、武术理论研究、 科研论著中取得一定成绩,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做出较大贡 献,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八段。
凡获得八段以后,在工作业绩、武术科研论著、理论 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影响极大,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九段。
对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知名人士,经国家 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核后,可授予荣誉高段位。
第四条申报、考评与审批办法
(-)凡遵守武德,热爱武术,具有相应的武术技术和理 论水平,均可申报武术段位。只有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授权的各级考评委员会,才有权组织考评。
(二) 各区、县武术考评委员会,每年对基层武术组织的 学员进行套路或散手入段资格技术和一段的考评,并将考评合 格者的申报材料上报所在区、县体委主管部门(或武术协会) 审批,授予入段资格证明或相应的段位。
(三) 地、市体委段位考评委员会,每年可举行二段和三 段的考评,并将考评合格者的申报材料上报所在地、市体委武 术主管部门(或武术协会)审批,授予相应的段位。
(四) 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及行业体协武术段位考评 委员会,每年举行四段、五段和六段的考评,并将考评合格者 的申报材料上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及行业体协武 术主管部门(或武术协会)审批,授予相应的段位。
(五) 全国武术段位考评委员会将适时组织七段、八段和
九段的评审,并将评审合格者的申报材料,上报国家体委武术 运动管理中心审批,授予相应的段位。
(六)各段位的考评形式包括:
省级和全国性的各类武术比赛;
规定的段位晋升考评。
第五条 证书、服装与徽饰 (一)证书
由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统一设计、制作。
(-)服装
由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统一设计,指定专门厂家制 作。
(三)徽饰
由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统一设计,指定专门厂家制 作。
初段位:一段(青鹰);二段(银鹰);三段(金鹰)
中段位:四段(青虎);五段(银虎);六段(金虎)
高段位:七段(青龙);八段(银龙);九段(金龙)
第四节武德
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 地位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 —16 — 讲究道德。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物质文 明得到了巨大提高,与此同时对精神文明方面的要求也就越来 越高,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建设之中, 怎样建设精神文明以保障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就显得更加 重要。
武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精神文明既包括教育、科学和文化,也包括道德、理想和 社会风气等内容,特别是道德和道德风气,通常是衡量一个社 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8武术是一项具有健身价值和技击功能 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既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 性,陶冶情操,还能通过研练武术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 武术特殊的价值功能,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人民利 益,.调节人际关系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运用武术的技击功 能,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与坏人坏事做斗争,维护社会的 安定团结。当然,没有好的武德也可能恃强凌弱,为害四方, 败坏社会风气。由于武术的特殊功能,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中更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二、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天古老的武术运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在我国武术人 口与日俱增的形势下,加强武德教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具有促进作用。
首先,通过武德教育能激发民族精神,弘扬祖国传统文 化。
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 的作用,更有修身养性的功效,武德教育中寓予了深刻的民族 精神,这无疑将对习武者起到激发民族“自强不息”,“厚德 载物”的精神。历史上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习武者举不胜举,戚继光、岳飞、霍元甲,都是武德高尚的英雄。他们为了国家 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事迹,可歌可泣。近百年 来,我国饱受帝国主义欺凌,许多爱国的武术家,以高尚的武 德情操和精湛的武技,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帝国主义 列强的拳师,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他们为国争光, 大振了中华的武威。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人类文化中灿烂的一颗明 珠,武德教育就是要人们认识到这一点,让人们珍视它、弘扬它。
其次,武德教育能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武德约束习武者的行为规范,它一方面要求习武者热爱祖 国,热爱武术事业,遵守规矩;另一方面,要求习武者见义勇 为,敢于同一切违法行为做斗争。据有关调查表明,练武术的 少年儿童,其组织纪律性明显好于一般少年儿童。在我们的现 实生活中,有许多练习武术的人,他们不仅能够自觉地遵纪守 法,更能够见义勇为,遇到坏人、坏事,挺身而出,奋不顾 身。像我们的武警战士,每次围捕持枪歹徒总是冲在最前面, 表现出了舍身求义的高尚品德。
通过武德教育,能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 相谦让,从而调节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保 证了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再次,通过武德教育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型武术人 才。
武术和武德不可分。“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已成 为一条真理。没有一个良好的武德基础就不可能练好武术,即 使学到了一些功夫,也不会做出有益的事。只有通过武德教育 引导人们正确地教、学、习、练、比武术,才能培养出一代新 型武术人才。
所以,武德教育是当前新形势下引导武术人才健康成长的 重要手段。
当前,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飞 速提高,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我们应该看到受西方各种思潮、 各种伦理道德法规影响,我们的社会风气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由化思潮等一些不良风气正影响着我 们,特别是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武术人才影响更大。一方面, 在一些武术馆校里,有不少青少年的习武观不正确,即使在个 别武术大学生中,打架斗殴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所以加强武德 教育势在必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武术事业也在蓬勃 发展,武术人口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武术馆校千 余家,在校的学生有几万人,他们有一定的武术技能,如果没 有良好的武德,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武德教育。 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需要的文武兼备的武术专业人才。
三、武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武德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而变化。武德在 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原则和内容。封建社会,武德思想受 传统的儒、道、佛、法等各家的影响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束 缚,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忠君”、“门户之见”、“唯我独 尊”等保守访后思想。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的现代武德,槟 弃了封建腐朽的东西,继承了精华,把武德教育与爱国精神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武德教育提高到塑造民族精神的高度,成 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德基本原则。
崇德尚武,发扬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所提倡武德的基本 原则。武德在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的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 识,终于使尚武与尚德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民族精神的主 体。崇德是尚武的前提,尚武是崇德的反映,通过崇德尚武, 最终要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为社会 做出贡献!
武德主要内容。
武德是习武者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它包含着以下十个 方面的基本内容。
武德高——爱国爱民,品德高尚。为武之道,以德 为本。习武首先要重视武德的学习,要有好的思想品质,这是 提高武技的前提。
武旨正——强身健体,卫国防身。学习武术的宗旨 要正确,练武是为了强健身体,掌握武技为人民服务,保卫国 家和人民安全,绝非恃艺为非作歹,损害群众利益。
武纪严——不斗凶狠,遵规守纪。有了一定的武术 技能,不能逞凶斗狠,无事生非,应该遵守各项法规制度,做 遵纪守法的模范,并能够主动同坏人坏事做斗争。
武风良——尊师爱生,互研拳学。在武林同仁中, 要形成一种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互相尊重,共同研 习武术的良好风气,为武术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武礼谦——抱拳行礼,谦和礼貌。无论习武者之间, 还是与其他人之间,都应该以礼相待,有礼有节,平易近人, 谦虚诚恳,不能出口不逊,得意忘形,败坏武德。
武志坚——意志坚强,百折不挠。武术,是一项内 容繁多,技术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 要求习武者有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立志为武术事业献身。
武学勤——拳不离手,勤学苦练。要学习好武术, 就应该拳不离手,坚持不懈地朝演夕练,勤学苦练。历史上武 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勤学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好武 术。
武技精——钻研武技,精益求精。“艺无止境”,武 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非一朝一夕所能穷尽,必须刻苦钻 研,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才能使武艺精湛。
武仪端——举止庄重,容端体正。习武者应该仪表 端正,举止文雅,表现出气宇轩昂的精神风貌,不能衣装不 整,体态不端。
武境美——环境优美,井然有序。练习武术,要主 动保持练习场地、生活环境的卫生,特别是训练场地、衣物、 器件等要摆放整齐,爱护公物,让习武环境、生活环境优美整 洁。
四、武德基本要求
武术学生武德基本要求。
武术学生“十不可”
不可轻师;不可忘义;不可逞斗;不可欺人;
不可酗酒;不可赌博;不可吸烟;不可戏色;
不可炫耀;不可无礼。
武术教师基本要求。
武术教师“五不传”:人品不端者不传;人无恒心者不 传;不知珍重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轻浮外露者不传。
第二章武林门派套路种类
中国武术门派、套路众多。据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出 版的习云太《中国武术史》,拳种部分有46节计75种、器械 部分有27节,可见其众多纷繁。事实上,在我们上面谈到的 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四大派内部,又有许多支派,各支派 中某一套路如有显著特色,又可能发展为新的支派。在四大派 之外,有数量更多的较小一些的派别,犹如满天繁星,形成了 中国武术文化的大观。
从有组织、有机构的角度来说,武林集团表现为门派;从 武术的师承、特点的角度来说,武林集团表现为学种及套路。
门派有更强的社会性,拳种、套路有更强的技艺性。这两 个从不同角度归纳出来的武林集团概念,相互包容、相互交叉 而存在。
以佛圣道仙、神祗鬼怪命名的一神拳、二郎拳、韦驮拳、 八仙拳、大圣拳、天罗拳、地煞拳、六星拳、哪吒拳、观音 拳、佛汉拳、金刚拳、佛教拳、罗汉拳、金刚锤。二十八宿 拳、四仙对打拳、罗汉螳螂拳、金刚三昧掌、七星访友拳、夜 叉巡海拳、夜叉铁沙掌等。
以“门”命名的一门拳、硬门拳、空门拳、红门拳、 法门拳、鱼门拳、孔门拳、风门拳、鸟门拳、火门拳、水门 拳、字门拳、佛门拳、窄门拳、孙门拳、严门拳、.熊门拳、自然门拳、引新门拳、罗汉门拳、磨盘门拳、水浒门拳等。
以姓氏命名的——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巫 家拳、薛家拳、岳家拳、赵家拳、杜家拳、周家拳、祈家拳、 温家拳、孙家拳、邹家拳、高家拳、戚家拳、洪佛拳、岳家 教、钟家教、刁家教、李家教、朱家教、蔡李佛拳、岳氏连 拳、罗家三展、杨家短打、胡氏戳脚、郝氏戳脚、陈氏太极 拳、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林 氏下山拳、武氏十八技等。
以人名命名的——燕青拳、太祖拳、孙膑拳、宋江拳、白 眉拳、珠娘拳、纯阳拳、达摩拳、玄女拳;武侯拳、五郎拳、 文圣拳、五祖拳、南枝拳、咏春拳、武子门拳、岳王锤、子龙 炮拳、太祖散掌、三皇炮锤、孔朗拜灯拳、武松脱铐拳、刘唐 下书拳、武松独臂拳、神行太保拳、太白出山拳、燕青巧打 拳、达摩点穴拳、甘凤池拳法、黄啸侠拳法、燕青十八翻、罗 王十八掌、孙二娘大战拳、达摩十八手、武松鸳鸯腿拳等。以 地名命名的——潭腿(山东临清龙潭寺)、少林拳、武当拳、 峨眉拳、雌炯拳(分五大门: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 门、神拳门)、梅山拳、灵山拳、昆仑拳、关东拳、关西拳、 龙门拳、登州拳、东安拳、石头拳、水游拳、西凉掌、太行意 拳、洪洞通背拳等。
以动物命名的一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 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狗拳、鸡拳、鸭拳、龙形拳、龙桩 拳、龙化拳、行龙拳、飞龙拳、火龙拳、青龙拳、飞龙长拳、 青龙出海拳、毒蛇吐信拳、虎形拳、黑虎拳、青虎拳、白虎 拳、饿虎拳、猛虎拳、飞虎拳、伏虎拳、五虚拳、八虎拳、虎 啸拳、回头虎拳、侧面虎拳、车马虎拳、隐山虎拳、五虎群羊 拳、工字伏虎拳、虎豹拳、虎鹤双形拳、白鹤拳、宗鹤拳、鸣 鹤拳、飞鹤拳、食鹤拳、饱鹤拳、饿鹤拳、五祖鹤阳拳、永春白鹤拳、独脚飞鹤拳、狮形拳、金狮拳、狮虎拳、二狮抱球 拳、猿功拳、猿形拳、猿糅伏地拳、白猿短臂拳、白猿偷桃 拳、鸡形拳、鸭形拳、鹰爪拳、老鹰拳、岩鹰拳、雕拳、鹦子 拳、鹘子长拳、燕形拳、大雁掌、蝴蝶掌、龟牛拳、螃蟹拳、 灰狼拳、黄莺架子、鸳鸯拳、螳螂拳、硬螳螂拳、秘门螳螂 拳、八步螳螂拳、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六 合螳螂拳、光板蝗螂拳、玉环螳螂拳等。
以日常杂物命名的——巾拳、扇拳、伞拳、花拳、船拳、 钟拳、板凳拳、褂子拳、云帚拳、脱梏拳、百花拳、梅花拳、 莲花拳、螺旋拳、山门拳、白玉拳、汤瓶拳、沾衣拳、衣衫母 拳、三战铁扇拳、三十六合锁等。
以手法命名的——插拳,截拳、挂拳、挡拳、扎拳、套 拳、穿拳、撕拳、翻拳、炮拳、罩掌、剑手、短手、五手拳、 应手拳、捏手拳、合手拳、封手拳、练手拳、拦手拳、劈挂 拳、搀挡拳、撞打拳、通臂拳、杀手掌、反臂掌、字手、十字 手、排子手、万古手、黄英手、八黑手、锦八手*照阳手、金 枪手、天罡手、地煞手、四门重手、分手八快、咬手六合拳、 盖手六合拳,九宫擒跌手、罗汉十八手、二十四破手、三十六 闭手、七十二插手、三十六看对手等。
以步法、腿法命名的——弹腿、暗腿、繇腿、截腿、连 腿、戳脚、四步拳、六步拳、八步拳、练步豢、穿步拳、顺步 捶、腰步捶、挡步捶、涌步捶、乱八步、三步架、五步打、八 步转、掘子腿、溜脚式、十二步架、六步散手、十字腿拳、溜 脚架子、连环鸳鸯步、鹿步梅花桩、八步连环拳、九宫十八 腿、少林二十八步,进步鸳鸯连环腿等。
地躺拳类——地躺拳、地行拳、地功戳脚,地功翻子、地 功罗汉拳、活法黄龙拳、地躺八仙拳、金刚地躺拳、少林地龙 拳、地功鸳鸯拳、飞龙地躺拳、九滚十八跌等。
醉拳类——八仙醉、水游醉、醉溜挡、醉八仙拳、醉罗汉 拳、文八仙拳、武八仙拳、大八仙拳、混八仙拳、清八仙拳、 少林醉拳、形式八仙拳、罗汉醉酒拳、太自醉酒拳、武松醉跌 拳、燕青醉跌拳、石秀醉酒拳、鲁智深醉打山门拳等。
跌打拳类——跌扑拳、沾跌拳、沾衣十八跌、武松混打拳、武松脱铐拳、水浒连环拳等。
此外,各地的著名拳种还有: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大 成拳(意拳)、八卦拳、八卦掌、八极拳、六合拳、查拳、华 拳、红拳、节拳、绵掌、绵拳、太虚拳、二郎拳、大悲拳、功 力拳、石头拳、连城拳、两仪拳(太极快拳)、独臂拳、疯 拳、埋伏拳、迷踪拳、缅拳、缠丝拳、磋跤拳、曦阳掌等。
著名的器械套路有:八门金锁刀、八卦刀、八卦大枪、九州 棍、六合力、六合枪、六合剑、六合棍、日月乾坤刀、日月乾坤圈、 少林双刀十八滚、太极刀、太极剑、河州棍、月牙枪、达摩杖、达摩 棍、纯阳剑、八仙纯阳剑、武当剑、青萍剑、袁氏青萍剑、杨氏青萍 剑、贾氏青萍剑、梅花刀、梅花枪等。
从这些武林门派、拳种、套路中,对照侠文化的武功追 求,有两个意义,一是从中可以看到侠文化武功的历史和现实 中的源头;二是可以看到侠文化武功中的想象成分及其与现实 的差距。了解这些,相信对于武侠文化武功的进一步理解和鉴 赏,将是有些意义和价值的。
第三章武术分类
第一节武术四大门派
一、四大门派 少林派
少林是中原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 门派,以出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
关于少林派的起源,据北宋《景德传灯录》等书所载, 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 -499),达摩大师从梁 国北来,面壁于嵩山少林寺,历时九年而功成,遂传《易 筋》、《洗髓》二经,创立少林武术。这个说法,为多种典籍 所载,唐代李靖又写了《易筋经序》.但考之史实,却不与历 史相合,现代学者已经证明这不过是传说,被称为禅宗初祖的 达摩也并没有这样的武功。
历史上,在达摩以前,北朝寺院的练武风气就已形成。北 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修建嵩山少林寺,最初是为西域 高僧跋'陀(又称佛陀)所建的。后来,达摩才来到寺中。达 摩虽然创立了禅宗,却并非少林武术的创始人。事实上,少林 武术是在长期的僧众习武中逐渐自发形成的。
少林武术的发翅光大。始于隋唐之际的一件大事。隋朝未年,天下大乱,少林寺被山贼所劫,僧众奋起拒敌,贼人放火 烧毁寺院。秦王李世民与郑帝王世充作战,少林武僧应邀相 助,活捉王仁则,逼降王世充,这就是著名的“十三棍僧救 唐王”,也是著名电影《少林寺》的历史原型。李世民即位 后,对昙宗、志操、惠赐、善护、普惠、明嵩、灵宪、普胜、 智守、道广、智兴、满、丰13人大加赏赐,少林寺再度兴旺 起来,少林武术也开始繁荣发达,逐渐成为中原武林第一门 派。
宋太祖赵匡胤据说也是少林俗家弟子。从宋到元,少林武 术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元代大圣紧那罗王传授少林棍法而自 成一宗,富裕禅师汇集了少林短打,少林武术的特点日渐突 出,到明代便形成了少林“以搏名天下”的威望。明嘉靖二 十三年(1553)、少林寺组织僧兵到江南抗倭,天启五年 (1625)树立:“少林观武碑”,成为天下武林之宗。明代的著 名武憎,有觉远上人、小山和尚、月空和尚,痛禅上人等,又 有悟须、周友、周参、洪转、洪纪、洪信、普从、普使、广 按、宗擎、宗想、宗岱、道宗、道法、庆盘、庆余、同贺、铉 清18人,皆为武林中的超一流高手。明代后朔、少林武术渐 从以棍法为主转向拳法。又吸收了很多民间拳种,集天下武术 之大成,形成少林派。
清代康熙年间(也有的说是雍正),朝廷曾因少林寺藏匿 反清义士 “谋逆”而将其焚毁,(并严禁民间练武,少林武术 转入地下状态。并由转入南少林的一支,据说创立了洪门。清 代的少林名僧高手有铁斋、致善、致果、天虹、湛举、五枚、 古轮、妙兴、贞续、德根等。
少林派不只是少林寺的功夫,而是以少林寺武术为代表的 整个外家功夫的集大成。一方面是少林寺僧从民间引进不少拳 术,.另一方面是少林寺也招收俗家弟子,使少林武术流传民间,同时,少林还在各地创立分院,自隋唐之际创立福建莆田 :九连山少林寺分院(即南少林)以来,元代福裕禅师在外蒙 :和林(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天津蓟县盘山、长安、太原、洛阳分别创立五座少林寺,再加上山东九顶莲花山,、台湾八番社、四川峨眉山,一共是十座少林寺,这就把少林功夫传到全国。许多门派的源头,都与少林大有关系,就连武当和峨眉的开派传说,也有源于少林的说法。
浏览1,65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