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并 迅速传播的今天,太极拳仍以其武术、医学、健身、美学等方面的独 特魅力为世人所瞩目、所吸引。因此,研究、整理太极拳资料,便是 习练太极拳者的义务和责任。纵观学习太极拳的历史,习练者多 凭其师言传身教,即所谓“入门引路须口授”,又因习武者秉性、悟 性及掌握拳术的水平不同,则对拳理的理解也各有差异;再加之时 代、观念等局限,不肯轻易授人,所以有很多拳论、套路、练法或失 之笔墨,或随人而逝。因此,记录习练太极拳的体会、方法或进行 新的探索,则又是发展太极拳的一项紧迫的任务。翟维传先生是 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他出生于太极拳中兴发祥地河北省永年 县广府镇,受广府习武之风的影响,自幼便从我祖父李逊之的传人 魏佩林先生学习太极拳,魏佩林于1961年去世后,则又投之于魏 之同室师弟姚继祖先生门下。姚继祖先生乃全国太极拳十三名家 之一,其拳技精湛,学识渊博,尤于太极理论上造诣颇深。翟维传 先生诚实好学,颇得二师喜爱,特别是在姚先生的传授指点下,苦 练不辍,拳术、拳理日臻成熟,多次参加省市及国家关于太极拳的 会议,发表了很多颇有见地的论文,并参加了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的编排与审定工作,任编委。
按照习练太极拳“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方法,练者达一定境 界后,方可过渡到练习小架,以小巧含蓄进一步求周身一家,用意 不用力,故习小架者少。翟维传先生习练武式太极拳中架功力深 厚,经多年研究,他创编了一套太极拳小架。今翟维传先生将其小 架记录成文,并将其小架、推手、桩功、内功、劲法述要和招法、劲法
演示及心得体会辑成此册,可属太极百花园中又一春蕾,也是继姚 继祖先生所著《武氏太极拳全书》后对武式太极拳的又一贡献。
应翟维传先生嘱,特为之序。
李旭藩
2000年4月18曰
李旭藩先生,系武式太极拳宗师李亦畲曾孙,武式太极拳研
究会名誉会长。
河北永年县广府镇古城,素有太极圣地之称,座落于碧波荡 漾、绿苇环绕的万亩洼淀之中,在这片土地上,处处都散发着浓厚 的太极文化气息。这里就是武式、杨式太极拳的发祥地。武式太 极拳是我国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其创始人为广府城内秀才武禹 襄。武式太极拳之所以备受太极拳界的推崇,也正是由于武禹襄 及其传人李亦畲二位宗师的理论著作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已 被现代各派太极拳习练者奉为经典。继二位宗师之后,广府古城 又涌现出一批以郝为真、李逊之、郝月如、郝少如、魏佩林、姚继祖 等已故太极名家和大师。他们为推广武式太极拳做出了杰出的贡 献。
笔者也是生于广府,长于广府,自幼受家乡太极之风的影响, 12岁开始正式拜师习拳,先后拜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魏佩林、 姚继祖二位老师门下。由于自己勤学苦练,很受老师器重,尽得二 位名师真传,同时又得到李池荫、李迪生等老先生的指导。我对太 极拳的热爱,化成了探研太极拳的动力,不畏酷暑,不避严寒,雷打 不动,数十年如一日,经过苦心研磨,摸索出了许多心得体会,撰写 了大量有关太极拳方面的文章,已有多篇在武术刊物上发表,受到 太极拳界同仁的关注和重视。老师经常与我做推手示范和拳理讲 解,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王宗岳拳论,武禹襄及李亦畲拳论的讲 解,对我在拳理和功夫上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武式太极拳小架”就是姚老师在晚年时讲授给我的,该小架 没有公开对外传授过。据姚老师说,其恩师李逊之告之于他,武式 太极拳最终落成于小架,其特点架势更加小巧紧凑,虚实分明,开 合有致,绝无花哨繁琐,运动中既能体现出方圆相生之意,又注重 身体对拉拔长的内劲运化,以内动不令人知的内气潜转来支配形
o
体,适应变化,其拳理、功法,变化奥妙无穷,因小架没有定形套路, 不易传授,
所以笔者就进行了对小架文字套路的整理工作,经过反 复的体会论证,完成了小架套路的初稿,后经姚老师多次修订后基 本定稿。就在此时姚老师不幸逝世,享年82岁。为了缅怀老师的 淳淳教导,为了弘扬和推广武式太极拳,笔者愿把在四十多年跟随 先师练拳过程中,先师身传口授及保留下来的一些记录资料和自 己对太极拳在理论及实践方面的理解、体会和经验总结成书呈献 给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并以此来告慰恩师的在天之灵。
《武式太极拳术》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武式太极拳 概述;二是武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图解说明;三是武式太极拳桩功、 内功、劲法述要;四是太极拳推手的几种方法及打手示例图和招 法、劲法的演示图解;五是武式太极拳内功小架套路图解;六是拳 解与论述;第七部分附录了恩师姚继祖的拳解与论述;第八部分附 录了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等先哲们的经典论述。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也得到了师兄弟金竟成、任智需、王印海 及弟子翟世宗、贾海清、王涛、翟世奎、马则中,虞伯民、吴延强等的 帮助和关心,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文化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拳友同道 批评指正。
翟维传
2003年元月
作者简介
翟维传先生是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太极拳大师。1942年 出生于太极拳中兴发祥地——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
翟先生现任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中 国焦作(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副秘书长,邯郸、永年太极拳交流大 会顾问,中原石人山内家拳法研究会顾问,大连武当拳法研究会顾 问,广东江门市太极拳联谊会顾问,北美洲武(郝)氏太极拳总会顾 问,邯郸市武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河北永年太极拳协会副会 长,永年武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永年武式太极武校校长, 永年县维传武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等。
翟先生所著论文分别发表在《武林》、《武当》、《中华武术》、《中 国太极拳》、《太极》等刊物上,有的被评为联谊会和年会优秀论文, 并收人于《太极名家谈真谏》、《太极拳论文集》、《武当拳法探微》和 《武当武术论文集》等书中。由于翟先生对太极拳的杰出贡献,其 事迹被收于《中国当代武术家大典》、《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世 界名人录》、《中华魂•中国百业英才大典》等辞书。
翟维传先生作为武式太极拳代表人物之一,经常参加全国举 办的武术盛会。1984年应邀参加在武汉召开的中国武汉国际太 极拳表演观摩会。1991年、1993年、1995年参加了三届河北永年 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任千人表演队伍教练。参加名人各项表演,并 被评为“太极十二新秀”。1995年到北京体育大学参加《武式太极 拳竞赛套路》的编排和审订,任编委,此书已出版。1996年、1998 年、2000年应邀参加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焦作(温县)国际 太极拳年会,任年会副秘书长。参加名家表演和论文演讲,被评为 太极拳名师。1998年参加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天 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发表20周年万人太
极拳表演活动。1998年参加第五届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 进行名人表演,荣获太极拳比赛第一名,并被大会评为太极拳大 师。1998年应邀参加第三届武当拳法功法研讨会武当杯武术大 赛,获优秀奖杯,并被聘为研究会顾问。1998年12月应邀参加中 原内家拳法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石人山杯”全国武术名家邀请赛, 获优秀奖杯,并被聘为研究会顾问。1999年4月应邀参加大连武 当拳法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武术名家邀请赛,获优秀奖,并受聘为研 究会顾问。1999年9月被广东江门市聘为太极拳联谊会顾问。 1999年9月应邀参加河南温县“九九全国中老年太极拳邀请赛”, 获武式太极拳、剑两项第一名。1999年10月应中国武当拳国际联 谊大会的邀请并作为特邀贵宾参加了在武当山举办的大会,参加 了名人表演,获优秀奖,论文被收人《武当拳法探微》一书中。2000 年9月应邀参加大连武当内家拳法研究会举办的全国武术名家邀 请赛,荣获太极拳银牌奖,论文获优秀奖。2000年10月,应邀参加 第二届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荣获太极拳套路第一名,论文获优秀 奖并被刊人《武当论文集》一书中。2000年10月应邀参加中国邯 郵国际太极拳联谊大会,荣获武式太极拳、剑两项金牌奖,并被北 美洲精武总会聘为海外顾问。2000年12月参加国家体育总局在 江西上饶举办的第三届武术之乡武术比赛,荣获传统拳术比赛二 等奖。2001年10月,应邀参加了邯郸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荣获 武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竞赛套路和自选套路三项金牌。2001年11 月,应邀参加珠海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被大会聘为特邀技术顾 问,并进行了名人表演及拳艺交流等。为了太极拳的发展与推广, 由翟维传申请,经省、市、县各级领导批准,于2002年6月正式成 立了“永年县维传武式太极拳研究会”。2002年8月应邀参加了 第二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并组织参加太极推手、套路比 赛,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02年10月,应邀参加了邯_永年 太极拳交流大会,被聘为大会顾问,参加开幕式名家表演,荣获大 会“贡献杯”。
浏览1,2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