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起势与收势

一、预备式

面朝南,双腿直立,双脚并立,周身自然下沉,头要正,两手 下垂,呼吸自然

要求

人静,无意念引导,无虚实之分,而是含一造化不分之气 也。所以,此势为无极势。

接上动,意想丹田部位,头上顶,舌顶上腭,胸部内含,肩下 沉,两手从身体两侧向上抬起,举过头顶,手心相对,两手指向上

接上动,两手由上至下经胸前下按落至小腹前,再慢慢向两 边分开,意想内气随双手下沉至丹 田,当丹田部位有热感时,表明在意 念的引导下,内气已下沉进入丹田, 丹田部位的内气随意守的作用而逐 步充实,形成上虚下实。虚实即阴阳,。

要求

当丹田有充实感时,用意念引 导,使内气下行过会阴,然后上行到 命门处,意守命门几分钟后,命门处 逐渐产生感觉,此时想丹田部位随呼 吸而动,吸气时想丹田向命门处贴

近;然后再慢慢呼气,呼气时,丹田又被命门推出,这样反复练习 几次。每天练功前都如此练法,可使原来的胸式呼吸变成腹式呼 吸,心意拳中要求的是腹式呼吸,又为“胎息”。通过上述练习后 开始练习起势。

二、起势

轻步站(熊出洞)

身体转向面朝东,右脚向后退 一步,左脚原地不动,双腿弯曲,重 心略偏后腿;右手屈肘上提贴于右 肋外侧,左手屈肘上提,肘放于左肋 外侧,手腕自然放松,手下垂,肘弯 曲成直角,两肩要放松下沉,胸部要 虚含,中节要缩含;头要上顶,目视 前方,舌顶上腭;意想臀要内收下 溜,谷道内提,使重心引向脚下以固根

以上起势每天坚持练习,使周身达到上虚下实,即虚心实 腹,这可使重心下移,根节稳固,变原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减轻 心肺压力,增大呼吸量。

下面不论是十大真形或心意把的起势动作都是如此,不再 重复。

三、收势(鹰捉雷声)

第一动

不论是练心意把或十大真形,练完最后一个动作时,身子向后转180°,左脚上前一步,脚后跟着地,脚尖上跷;右脚在后,全 脚掌落地,双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后腿;左手屈肘上躜,手指朝 上,手心朝面部,手上举略高于头顶;右手放于左小臂内侧,两膀 裹含,两肩下沉,臀部内收,形成抱丹田的中节合劲,有蓄而待发 之势,为吸气状(图3-5)。

第二动

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全脚掌落地,成左弓右蹬式;两手同时 向内旋转,由上向下猛按,两手落在左腿内侧,左手在前,右手在 后,两手心朝下,手指朝前,两手下按时,要有霹雳击地之势,向 下之力,要有入地三尺之意;中节在两手下按的同时,要向上长, 要发出缩长弹性力;右脚要有蹬劲,左脚要有踩劲,周身动作高 度协调一致,周身各部合为一气,在发力的同时,要发声“噫”字, 声音宏亮,有气自丹田吐、发声如震雷之意,整个动作声随气发, 手随声落

 

第三动

右手向右平伸划圆,身子随右手向右旋转,重心移向右腿, 右腿在前,左腿在后,成右弓左蹬式;两手在身体两侧,目视右手 方向

第四动

两手变成手心向上,由两边向上汇合,两手抬至头顶上方, 两手距离同肩宽,身体直立;左脚向右脚靠拢,落在右脚左侧,间 距约半尺许

第五动

两膝微屈,两手变手心向下,慢慢由胸前下按至丹田处,意 想两手收天地之灵气,贯于天宫泥丸处,气随手动,沿任脉而下, 沉入丹田,目视两手

第六动

接上式,目视前方,两膝慢慢直立起,两手自然垂落于身体 两侧,手心贴于两腿外侧,手指朝下

第二节心意把

心意把是心意六合拳的一部分。它一个动作为一把,单式, 走直趟反复练习。练习心意把时要求全神贯注,意念集中,劲力 裹含,蓄而后发。所发力要刚、猛、狠、毒,干净利索,要打出火烧 身的灵劲和爆发弹性力。周身上下高度协调配合,内要做到心与 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要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 胯合。一动无有不动,一停无有不停,一合无有不合。不论身体任 何部位击人,都是整体合劲的体现。通过锻炼,达到练功找劲的 目的;通过练功找劲,把人体潜能开发到极限。

 

—、单把

右势

起势: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心意 六合拳起势练法。

第一动

接上式,右脚向前进一步,脚 跟着地,脚尖上跷;左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左腿,上身向右旋转;右手 屈肘上提至右面部外侧,指尖朝 前,掌心微扣;左肘微屈,左手上提 至左跨前;头上顶,目视前方

第二动

接上式,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左脚跟进半步(此步为寸步); 同时,腰肩一齐向左旋转,推出右手;左手上提放于右肘的内侧,

手心向右,指尖朝上;右手指尖 朝上,高度与鼻尖齐,掌心向前, 肘部微屈下沉,目视前方

第三动

接上式,左脚向前迈进一 步;右手落至右跨外侧,指尖向 下,手心向里,手与胯间距离约 寸许;双膝微屈,重心偏右腿,左 脚跟着地,脚尖上跷;左手落至 左膝上方,手背朝前,四指微屈接下转第一动。

要求

此把周身动作配合要协调,

上下齐动,手脚齐到。整个动作做 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周身齐到,意、气、力配合动作一气呵成。

第一动

肘肩向右旋转拧劲,沉肩坠 肘,含胸拔背,收尾提肛,腰塌劲,头顶劲,目平视,周身重心下沉,劲 力裹合,吸气,有蓄而待发之势。

第二动

左脚猛向前蹬,催出右脚,中节腰、肩、胯由腿部蹬劲的力量 疾速左旋催出右手。右手与右足同时到位。出手要快,力达掌根, 手发出的力距要远。意念并不是把手伸出去为目的,而是要击中 数丈之外的目标。要求整个动作要快,发力要猛,意念要远。这样 长期练习,不但能发出很大的爆发弹性力,而且力的渗透性强, 威力大。

左势

起势: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心意六合拳起势练法。

第一动

接上式,左脚尖跷起,脚跟着地;右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右 腿;上身向左旋转,左手屈肘上提至左面部外侧,四指微屈,掌心 微扣;右肘微屈,手提至右膝前;头上顶,目平视

第二动

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跟进半步;同时,腰肩一齐向右旋 转,推出左手,右手上提放于左肘内侧,手心向左,指尖向上;左手掌心向前,指尖向上,高度与鼻尖平,肘部微屈下沉,目视前方

第三动

接上式,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左手 落于左胯外侧,指尖朝下,手心向里, 手与胯间的距离约寸许(图3 - 16);然 后左脚前进一步,脚跟着地,脚尖上 跷。手与身体的动作同第一动。

收势:左、右势皆参照第三章第一 节六合心意拳收势练法。

二、怀抱顽石把

右势

起势: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心意六合拳的起势练法。

第一动

左足在前屈膝成弓,右脚在后膝部弯曲,顶在左腿弯内侧, 脚前掌着地,后脚跟抬起;同时,上身左旋,两手下垂于左跨外 侧,两手心相对,如抱石状,重心在前腿,目视双手。 第二动

接上式,右脚向前迈出一步,落地时要踩劲;左脚跟进半步 要蹬劲;同时,上身向右旋转,双手由左胯处向前斜上方推出,与 肩同高,指尖向上,掌心向前,两拇指扣合,肩部下沉,肘部下坠 微屈,目视远方(图3-18)。此把像抱一块大石头向前猛力推 出,所以叫怀抱顽石把。

第三动

接上式,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足跟进半步,双膝微屈,右膝 顶在左腿弯处,前脚掌着地,脚跟抬起;同时,身体左旋,双手下 垂于左胯外侧,两手心相对(图3 - 19)。接下转第一动,反复练 习

收势: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心意六 合拳收势练法。

要求

第一动时,腿部下蹲,束身旋腰,上身要沉含、束裹,腰要有向左的旋 拧劲,胯与膝要保持向前的正面姿 势,不可随腰左旋,要有左胯打右肩 之意,使腰节产生与胯的反拧劲。双 手下沉如抱顽石。这两个动作用的都 是意劲,绝对不可努劲。

第二动时,右脚迈出一步,左脚 跟进半步,右脚的迈出实际是左脚的 前蹬劲催出去的,其劲力在左脚的蹬劲,右脚的落地一定要有踩 劲。在右脚迈出的同时,上身迅速右旋推出双手。这里所说的右 旋,是意想第一动向左旋拧劲,如上紧的发条,一松而产生强大 的反弹力。此弹力加腿的蹬劲,二劲合一由脊传到肩,肩催肘,肘 催手,使周身的浑然合劲注于掌根,意念引力发出数丈之外,势 不可挡。总之,周身的动作要紧密协调,腿的蹬劲要快,腰的旋转 要猛,劲力发放要狠,发劲意念要远。整个动作完成要手随眼出, 足随手到,周身相合,手足齐到,手随意出,力随手发,上下齐到, 一气呵成。

左势

起势: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心意六合拳起势练法。

第一动

接上式,上右步屈膝成弓;身体右旋,左膝顶在右腿弯处,左 脚前掌着地,脚后跟抬起;两手下垂放于右跨外侧,手心相对,如 抱石状;重心在前腿,目视双手。

第二动

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跟进半步,左脚落地踩劲,右脚同 时蹬劲;身体左旋,双手由右胯处向前斜上方推出,同肩高,指尖 向上,手心向外,二栂指扣合,肩下沉,肘下垂微屈,目视远方。

第二动

接上式,右脚向前进一步; 左脚跟进半步,双膝弯曲,左膝 顶在右腿弯处,前脚掌着地,脚 后跟抬起;同时,上身右旋,两手 下垂,两手心相对,放于右胯外 侧,目视双手(图3-22)。接下 转第〃动作,反复练习。

收势: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心 意六合拳收势练法。

三、摇闪把

右势

起势: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心意六合拳起势练法。

第一动

双手同时向前上方躜出,右手在前,略高于头,指尖向上,手 背向前,肘下垂;左手扶于右肘的内侧,上身向左旋转,右肩在 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重心移至前腿;然后双掌向下压,落于 左跨外侧,右手在目,左手在后,两手心向上,指尖向目,与腰高,目随手动。

第二动

接上式,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左脚跟进半步,双腿屈膝成鸡 形步;右手同时以肘为轴由下向前上方翻转至小臂直立于面前, 手指向上,手背向外,大臂与肩平;左臂随右臂运动由后至前,扶 于右肘内侧,目视前方。

 

第三动

接上式,左脚前进一步,重心 移向左腿;双手由前向左下按至 左胯外侧,上身向左旋转(图3- 25)。此动作与第一动相同,参照 第二动,反复练习。

收势: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心 意六合拳的收势练法。

要求

摇闪把又叫踩步摇闪把。

第一动

有进步化解对方之意。上身 以腰为轴,带动双手划弧向左旋转。旋腰时要裹背束身,沉肩坠 肘,意到双手。右肩有找左胯之意。后足蹬劲,前足踩劲,两膝扣 劲,腰节拧劲。整个动作虚灵沉合,上下协调,完整一致。

第二动

右步快速向前迈进,落地要有踩劲,后脚要有蹬劲。收尾提 肛,裹背束身。头自然上顶,目视远方。束身、收尾、裹背、沉肩,使 整个身体形成纵向和横向的强大合力。划习时意念要集中,动作 要协调。双手下塌划弧翻转进攻,两脚交替踩鸡步快速前进,两 手贴身变化,手随步变,手足齐到,足催腰旋,两臂裹含,束身而 进,意动力发,内外合一,力达肘手。

左势

起势: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心意六合拳起势练法。

第一动

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双手向前上方躜出,左手指尖向上,略 高于头,手背向前,右手贴于左肘内侧;上身同时右旋,左肩在前,重心移向右腿;双手由前向 右侧下压,落至右胯外侧,左手 在前,目随手走。

第二动

接上式,左足向前迈进一 步;右脚跟进半步,双腿屈膝成 鸡形步;左手同时以肘为轴,由 下向前上方翻至小臂直立于面 前,五指向上,手背向前,大臂 与肩平;右手同时向前扶于左 肘内侧,目视前方。

第三动

接上式,右脚向前迈进一步,重心移至右腿;双手由前向右 方下压至右跨外侧,上身同时向右旋转,左手在前,手指向前,手 心向下,目视双手(图3-28)。此动作与第一动相同,参照第一 动,反复练习。

 

收势: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心意六合拳收势练法

四、中门头

左势

起势: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心意 六合拳起势练法。

第一动

接起式,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右手向斜上方躜出,掌背向前,手 指向斜上方,大臂与肩平,小臂斜 立;左手轻贴腹前,掌心向下,周身 下沉;双膝微屈,腰微向左转,上身‘似斜非斜,目视前方。

第二动

接上式,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左手同时向前上方躜出,高同面门,手背向前;右手在左腕内 侧,接着双手内旋变为掌心向下, 向右侧下方成鹰捉手撕拉而下; 右脚同时跟进半步,成左弓右蹬 步;右手至右胯处,左手至左小腿 处,头同时向前方撞击,目视下方 。

第三动

接上式,右脚向前迈进一步, 重心在左腿;右手向前上方躜出 图3-30 至面门前尺许,掌背朝前,略高于头;左手贴于右小腹外侧(图 3-31)。以下动作参照第二动,

反复练习。

收势: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心 意六合拳收势练法。

要求

第一动时,束身进步,上身 要下沉,后腿要前蹬,前腿沉插,屈膝扣裆,胯要放松,尾要收,沉 肩坠肘,右手向里拧裹,目视前 手,有迎敌之意。

第二动时,左足与左手同时 向前,脚要下踩。左手向下的压 劲是上身向前曲腰下压之劲与右手下压的合力。双手压拉对方 与屈腰用头撞用的是曲断中节之力,使周身之力聚于头部打击 对方。此势以头的顶撞力为主,同时双手向后下方猛力捉拿撕 拉,随手的下落,屈腰用头顶撞。头向前顶撞,手向后拉,头与手 形成一种对称劲。此势前脚下踩,后脚用力猛蹬。后脚蹬劲通过 腿、腰、脊直接传到头顶,使头部产生极大的顶撞之力。要有一头 撞断、撞碎石碑的意念,所以此把又叫“一头碎碑把”。此势要求 周身动作高度协调配合,足、手、头动作与劲力紧密配合,动则齐 动,停则齐停。

右势

起势:轻步站。

第一动

接起式,左手向前上方躜出,掌背向前,指尖略过头顶;右手 轻贴于腹部右侧,掌心向下;左脚在前,目视前方。

第二动

接上式,右足迈进一步;右手 同时向前上方躜出,掌背向前,高 同面门;左手在右腕内侧,接着双 手内旋变为掌心向下,向左后下方 捉拿撕拉而下;同时,左脚跟进半 步,成右弓左蹬步;右手撕至右膝 下,左手撕至左胯处,头同时向前 猛力撞击,目视下方。

第三动

接上式,左脚向前迈进一步,重心在右腿;左手向前上方躜出至 面门尺许,掌背向前,手指向斜上方,指尖略高于头顶;右手贴于 小腹外侧,目视前方(图3 -34)。以下参照第二动反复练习。

收势: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心意六合拳收势练法。

右势 起势:轻步站。

第一动

接起式,左脚在前,上身向左旋拧;右手随身旋转,上抬与肩 平后,从胸前向右臂内侧下插至左跨外侧,指尖向下,手心向内; 左手屈肘上抬至右面部外侧,指尖向上,掌心向外;双腿成左弓 右蹬的左鸡形步,双臂交叉裹合,目视前方。

第二动

接上式,右脚向前急进一步,左脚跟进半步,成右鸡形步;同 时,两臂顺势向前后分开,成右手向前、左手向后之势,两手皆为 小指向外,目视前手(图3-36)。

第二动

接上式,上左步,身体同时向左旋拧;右手同时上抬至与肩平后,从胸前向左臂内侧下插至跨外 侧,指尖向下,掌心向里;左手屈肘上 抬至右面部外侧,指尖向上,掌心向 外;双腿成左弓右蹬的左鸡形步(图 3 - 37)。接下参照第二动反复练习。

收势: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心意六 合拳的收势练法。

要求

第一动

上体左旋,右肩有找左胯之意,腰 部要有拧劲,但这个拧劲,并不是用力 硬拧之劲,而是用意念去找而形成一 种意劲。两臂交叉要形成左、右两臂向内裹合之势,两手一上一 下,右手向下沉插,右手有找左脚而入地之意,左手有上躜外推 之意。头上顶,使清气直冲天宫泥丸。沉肩、含胸,气沉丹田,重心 稳定,收尾、提肛、头上顶,使脊部形成上下的拔劲。两腿成鸡形 步,前腿弓步落地要有踩劲,后腿脚蹬地,有进攻之意,二膝内 扣,周身上下动作协调配合,劲力裹含,有蓄而待发之意。

第二动

右腿快速向前急进,左腿紧随成右鸡形步,同时双臂迅速向 前后分开。前手向前有撩击之意,后手有向后的分劲和塌劲,双 手皆为小指向外,此动周身手脚齐到,高度协调配合。手随意发, 脚随手出,意到力到,眼到手到,快速无比,气势逼人,有追风赶 月之势,所以此把称“追风赶月把”。此把分左右二势,要求相同, 动作相反。

第一动

接起式,右脚上前进一步;上体向右旋抒,左手随身旋转并 上抬与肩平,从胸前向右臂内侧下插至右跨外侧,指尖向下,掌 心向里;右手屈肘上抬至左面部外侧,指头向上,掌心向外;双腿 成右弓左蹬的鸡形步,双臂交叉裹合,目视前方(图3 -38)。 第二动

接上式,急进左步,右脚跟进半步,双腿成左鸡形步;同时, 两臂向前后分开,左手向前,右手向后,两手皆为小指向外,目视 前方。

 

第三动

接上式,上右步;身体同时向右旋拧,左手同时上抬至与肩 平后,从胸前向右臂内侧插至右胯外侧,指尖向下,手心向里;右 手上抬至左面部外侧,指尖向上,掌心向外;双腿成右弓左蹬的 右鸡形步。

收势:参照第三章第一节心意六合拳收势练法。

浏览1,21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