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把松活,轻捷活变,腕劲干脆:剑属于轻短利器,两边有刃,前端尖利,便于操纵, 变招灵活。常言说“短见长不用忙”,随时可收后发而先至的功效,攻击时刺、劈、撩、抹、点、 崩、截、击,逢虚即实、遇实即虚,变把换招转腕即是,具有轻捷活变之利。这是剑的形制特 征所具有的优点和长处,故而练习剑术需握把松活,善于变化,强调手腕灵活有力,腕劲干握把运腕是操纵控制剑器运动的重要环节。准确地表现各种剑法及其变化,必须通过 握把和手腕的变化来实现。
握把变化的方式表现为食指侧握实、小指侧握实、满把握实及由食指侧变化为小指侧 握实和小指侧握实变化为食指侧握实等几种主要的运动形式。
在手腕的运动方式上可表现为沉腕、提腕、甩腕、旋腕、翻腕、直腕等几种主要形式。
例如,点剑是通过挥臂使剑身成立剑由上向下运动时,握把由食指握实突变成小指侧 握实,同时猛向上提腕,造成向尺骨侧屈腕,使劲力达于剑尖来完成的。劈剑是通过挥臂使 剑身成立剑向下运动时顺势甩腕,握把由食指侧握实突变为小指侧握实,使劲力达于剑身 前段而完成的。
剑术练习是以一手持剑,各种剑法握把运腕的变化全靠在一手内完成,要求腕指用力 精确,变化自如;在变化握把过程中既要松活,又要不失稳牢,拇指始终要与四指中的一指 扣成环状,其余三指均要辅助扣拨;控制剑柄使剑身按剑法所需的运动方式完成运动和发 力。
由此可见,握把松活是掌握剑术技法的重要技术环节。
运柔为刚,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由于剑轻,要避免在格斗中与对方重型兵器的碰 击,不能大劈大砍、以力取胜。用剑时必须先保持松柔,手臂、手腕均需放松;先留住手腕, 以身带动手臂,以手臂带动剑身的运动(即走臂不走腕)。保持手腕关节的夹角,预留好最 后手腕加速发力的余地。在剑接近攻击目标时才以手腕和握把的动作来加速发力,使整个 运动用力过程先柔后刚,运柔以为刚,达到在格斗中遇实即虚、逢虚即实、避实击虚的目 的。
例如前面举例的点剑与劈剑动作,由上向下挥剑时并无区别,同样都是手臂放松、留 腕,保持手腕向栈骨侧屈曲。到接近目标时,只需手腕和握把任意动作,即可发力成点剑或 者劈剑,以至变化为其他不同的剑法,如腕花之类。
又如做右云剑时,右手持剑向左先保持手心向上,手腕向尺骨侧屈曲留腕,以身体向 右转动带动手臂和剑,随身体向右运动。当获得运动惯性、身体转到一半时,即以手腕旋翻 动作加速云转剑身,使云剑做得快速有力、先柔后刚、柔中有刚,而后可任意接做斩剑、截 剑、扫剑、撩剑等不同剑法,只需变化手腕的最后发力方式和握把的方式即可。
再者,由于剑器轻薄,在防守招架时必须顺引柔化,避其锋芒,改变对方器械攻击用力 的方向,使剑的运动紧随身动,处处圆滑带有弧形,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这是剑术防守招 架技法的鲜明特点。
例如做架剑时,必须先以剑身后段较厚重部位向上迎架对方器械,再顺身体的转动带 动剑身横移或者后撤,借以改变对方用力的方向,化减冲击力。在做格剑时,剑身竖直,随 身体左或右转动而掩护身体,使剑成弧形沿圆运动,圆滑而柔和地缓解和改变对方器械的 用力方向。可见剑术无论攻击或防守的技法,均呈现出柔和、协调、圆滑的运动形象,不但 动态优美,在劲力的运用上运柔为刚、刚柔相济,力求以小力化大力,以巧制胜,这是剑术 技法的又一特征。
闪展吞吐,步疾眼快,以身辅剑:剑术技法在进攻和防守中,都要依靠身灵步活来辅 助剑器轻薄之不足,在防守时应尽可能通过闪展腾挪,以身法和步法移动避开对方的攻 势,避免轻薄的剑身与硬重兵器的遭遇,同时还要在灵活的闪让开对方的过程中,以点、 崩、截、撩等剑法攻击对方持械之手腕,让对方失去攻击能力。在与长兵作战时,进攻中为 增加攻击距离,避其锋芒而逼近对手,则必须步快身灵。
因此剑术技法中攻中有防、防中有攻,以闪展吞吐、步疾眼快来辅助剑器发挥威力,达 到扬长补短的效果。这也是由于剑的形制特征所形成的技法特点之一。
例如行步撩剑、穿剑、带剑等大多带有轻快流畅的步法,或闪展逼进的身法、迂回曲折 的路线。在刺剑、点剑、截剑等剑法中多要配合吞吐的身法和垫步、进步、撤步等急骤的步法。
(二)剑术的演练风格
剑术的演练风格是指在剑术演练过程中,表现剑术技法时所呈现的运动形象特征。
传统的说法“剑如飞凤”,就是人们习惯的对剑术演练风格的描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剑的制造技术、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剑的制作越来越精巧,重量相对轻型化,历代武 术家和近代武术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能力不断发展,文化知识、艺术审美水平逐渐提 高,对剑术的技术及演练风格不断地进行创造,使得剑术的演练风格也处在不停的发展变化中。
古有“文剑”“武剑”之说,近有“行剑”“势剑”之分。由于武术的目的和社会功能的变化, 武术套路运动中剑术的演练技巧和风格,由技击实用性向着健身性、观赏娱乐性方向转 化,促使剑术的演练更加具有艺术性。加之练习者个体特征的差异,有的演练快速敏捷、灵 活多变,有的气势恢弘、造型端庄,有的动静有致、剑法清晰,有的潇洒流畅、姿态大方,有的 起伏吞吐、身法自如。总之,精彩纷呈,风格多样。
不管剑术演练风格如何,总归有其所应有的发展规律,剑的基本形制特征所决定的技 法特点是不可改变的。
明剑理,法由理出:法由理出、势由法生,剑法的发展变化不能违背形制特征之理。 比如剑两边有刃,不能做缠头裹脑;剑器轻薄,不宜做大劈大砍、死格硬架等,这些是制约 剑法产生的根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必由理出。
因此,练习剑术首先要反复揣摩剑法、剑理,对演练的每一个招势要有理解,法出自 然,避免胡乱生造动作及在动作结构、节奏、用力方式上处理不合剑理的现象。
形尽其能,扬长补短:在充分认识、理解剑理的基础上,不但可以依理练好剑术,还 可以发展创新剑法与不同身体动作的配合,本着形尽其能、扬长补短的原则设计出不同的 精彩动作组合及整套动作结构,使剑术的演练能尽情地表现剑的轻捷活变之长,以身法、 步法闪展灵活多变补剑之短,突出持短入长之妙,这样就给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了无限的 创作空间,从而使剑术套路演练的运动形象更加生动,风格更加突出。
刚柔得体,韵度自如:运柔为刚、刚柔相济,这是由剑的形制特征所决定的剑术技法 中劲力规律的重要原则,在演练和训练中必须刻意追求,加以表现。
而劲力的刚柔与肌肉的张弛,发力的轻重、快慢,动作的伸缩起落、进退转换等密切相 关,造成了剑术演练运动节奏、气氛的生动变化。古剑谚称“似凤翱翔谐宫商”,形容并说明 了剑术运动应似飞凤翱翔天空并富有音乐的旋律。
因此,刚柔得体、韵度自如的原则,又给剑术演练风格的创造提供了一个无限的空间, 教练员、运动员可以利用自己对剑理、剑法特点的理解程度,以及获得的运动能力等,在训 练和演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套路动作的劲力、结构、节奏进行艺术加工处理, 使剑术套路的演练风格更加新颖,更加突出。
以上三个方面是创造剑术套路演练风格的重要因素和重要依据。剑术的演练不但要 技法合理、姿势合法、形尽其能、扬长补短,还需要刚柔得体、韵度自如,方为质善、风格突 出。一套完整的剑术演练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完美的运动艺术形象。
剑术的技术训练
剑术技术的学习掌握与完善过程,是剑术的技术训练过程。剑术技术训练可分为基本 技术训练、组合技术训练、套路演练技术训练三个部分。
剑术基本技术训练:剑术基本技术训练是指掌握使用剑器的技能和完成攻防技击 动作的方法,通过训练使之达到熟练、精确和完善,为在套路演练中表现运用这些技击动 作打好基础,这就好比写文章先练好遣词造句的基本功,掌握大量的单字单词一样。
持握掂玩练习:准确的剑法是依靠对剑的精确控制来实现的,持握掂玩练习是指 提高持握剑的能力和控制剑器的技巧的训练,通过训练熟知剑性、增强剑感、心手相应。
持握剑柄任意掂玩约3~5分钟。要求运动员松握剑柄,注意感知剑的重量、重心、长 度、尖锋、刃、柄的功能,体会握把时指腕动作对剑身运动产生的效果。反复发力练习,以增 强腕的力量。
基本剑法单势发力练习:此练习可以一法多势,如练一个劈剑可结合弓步劈、并步 劈、叉步劈,以练好劈剑为中心。亦可一势多法练习,如一个弓步可结合劈、点、崩、刺等练 习,以区别各法的用力规律。再者可将发力规律类同的不同剑法集中组合起来练习,可以 计时、计量,亦可以定时、定量、成组反复练习、间歇练习等方式进行训练。要求运动员做到 剑法分明,在用力顺序、发力部位、时间等方面力求精确,细心体会、区别各种剑法用劲发 力的不同点和规律性。
同时在配合各种身型、身法、步型、步法练习过程中,体会因法取势、以势取法,加强剑 法的表现力、以势助力的作用,进而深究剑理,依理成法,法中见理,理法势通,以取得心应 手之效。
下面对剑术主要基本剑法按劲力规律进行分类分析。
劈、点、截、斩,此四种剑法发力短促有力,主刚,是最能体现剑器轻捷活变的进攻性 剑法。
要求以腰带臂、挥臂松活,最后以腕发力,运柔为刚,力点清晰,部位准确。
劈剑、点剑均属由上向下留腕挥臂,立挥剑身,在接近目标时以腕发力,加速使剑身向 下运动的剑法。甩腕、直臂制动剑身运动,使力达于剑身前段即为劈剑;猛抬手提腕制动剑 身,使剑身与手臂成一夹角,力达剑尖即为点剑。
截剑、斩剑均属留腕挥臂、横挥剑身的剑法。剑身在上下斜方向横挥制动与手臂成一 直线,最后以腕发力在剑身前段为截剑;剑身在水平方向横挥制动,与手臂成一直线,最后 以腕发力达剑身即为斩剑。
劈、点、截、斩四种剑法在发力方式上极为近似,都具有挥臂松活、留腕、运柔为刚的特 点,区别只在于目标方位的不同,最后发力的手腕动作及握把调节稍有不同。在训练中要 掌握共性,区别个性。
撩、抹、云、扫,此四种剑法均属力量由柄端沉剑身向剑尖一端顺序传递式用力的剑 法,其力汇柔,柔中寓刚,整个剑身刃口均可以发挥攻击效力,攻击目标可近可远,速度可 急可缓。要求以身带臂,身领剑随。
撩剑,以立抡剑身、小指一侧剑刃领先由下向上划弧,动作幅度大、圆活柔顺为特征, 有左撩、右撩、前撩、后撩之分。
抹剑、云剑、扫剑,均以剑身横平划弧为特点。以剑柄带动剑身在肩上、头上做平圆运 动即为云剑;以小指一侧剑刃领先抽拉剑柄,剑在肩以下、膝以上做左右横平划弧即为抹 剑;剑低于膝以下,以小指一侧剑刃领先,横平挥动剑身划弧即为扫剑。
此四种剑法共有剑身横向运动和顺序传递、柔顺用力的特征,区别只在攻击部位的高 低和弧度的大小不同。
穿、刺、提、带,此四种剑法均属剑身纵轴向运动,或推送,或抽拉,力量顺剑身纵轴 顺序传递,是它们共性的特征。
穿剑:剑身平,剑尖经胸腹间弧形向前运动,力达剑尖,身推剑走,剑领身随为前穿;接 云剑、剑尖由前转向后穿出为后穿。
刺剑:立剑或平剑直出,力达剑尖,臂与剑成一直线为刺,立剑为直刺,平剑为平剌,剑 高与头齐为上刺,剑尖高与膝齐为下刺,向后仰身剌出为后刺。
提剑:立剑,剑尖向下,手提剑柄由下向左或右上方顺剑身纵轴方向用力抽拉剑身为 提剑。
带剑:平剑或立剑由前向后或侧后上方抽拉剑身为带剑。
此四种剑法,刺剑为寻隙攻击、放长击远的剑法,穿剑为追踪目标防中攻击的剑法,此 两种剑法均为身推剑走,力量由柄端向剑尖顺遂传递。提剑、带剑为防守剑法,闪身顺引, 身领剑随,身械协调,用力柔顺。
架、压、格、挂,此四种剑法属于防上、防下、防左、防右,阻止对方攻击的防守性剑 法。由于剑器轻薄,忌死招硬架,防守时必须体现顺引柔化的特点,剑随身动须带弧形,劲 力柔和沉实,这属于它们共性的特征。
架剑:架剑时成立剑,举剑横平过头并带有横向后引的动作,随身而动掩护身体。 压剑:压剑时剑身横平向下,须借势乘力、随身体下沉逐渐压实,力达剑身。
格剑:格剑时剑身竖直随身体左或右转而动,动作圆滑带有弧形,用以化解和减小对 方攻击的力量。
挂剑:成立剑,剑尖由向上、向后或向下贴身成立圆划弧,力达剑身以阻击对方攻击。 挂剑时亦须身剑协调,动作圆滑。
崩、挑,此两种剑法均属剑身由下向上运动,以拇指侧的剑尖和剑刃发挥攻击作 用。
崩剑:成立剑,沉腕,剑身依横轴向由下向前上运动,猛向前上发力,力量由剑身达于 剑尖,臂伸直,剑尖高不过头,此为崩剑。
挑剑:成立剑,直腕,举臂,剑身依横轴向由下向前上运动,力量由剑身向剑尖柔和传 送为挑剑。
腕花、绞剑,均属防中带攻、避实击虚的剑法,运用剑器轻灵之特长,转移对方视线, 或绕开对方攻击的器械,于动中寻隙而击,具有因势善变的特点。腕花和绞绕剑的弧圈可 大可小,腕花的圆心点和绞绕运动的中心点,均可随意调节,急缓刚柔也可因势而定。不同 者,腕花是向身体前后方向用剑划圆,绞剑是用剑尖向身体左右方向划圆做立圆运动。
剑术组合技术训练:剑术套路的组合动作,已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技法动作 的罗列,它将通过动作之间攻击转化连结过程表达心志活动、运动情感、智能能力、战术意 识,体现技能和身体素质能力等,它已是构成整套演练的基本“词汇”。因而剑术组合技术 训练的任务是在明剑理,发展技能能力,通过法与势之间、攻与防之间的关系变化,表现在 技击格斗中的用剑之道,培养并表现基本的战术意识,发展技能能力,诸如避实击虚、后发 先至、引进落空、借势乘力、闪展进击、持短入长、紧逼连击、以快制慢、视虚蕴实、以静制动、 灵活善变和出其不意等等。
组合动作训练不但要求招势清楚,方法明确,而且应突出培养武术意识,达到明理、精 法、正势、理法势,融会贯通合而为一,即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需合而为一,从 表演的角度让手、眼、身、法、步都成为无声的语言,能传神达意,不只停留在简单地完成动 作的外部形象,而应积极对动作间的攻防衔接转换展开形象思维,琢磨出“味道”来。
另一方面,在发展技能能力方面,剑术组合技术训练还必须有意识地注重发展表现剑 术特点的技法和能力、身法的吞吐闪展、步法的灵活流畅、身体的起伏转折,以及带有一定 技巧和体能难度的组合动作能力,如腾空跳跃、转体翻腾、表现腰腿功力的平衡造型等等, 可按其运动技法特点集中归类进行训练,发展体能和技能。因为内在意识的表达也必须依 赖身体动作的外部形态和一定的体能与技能,特别是为了竞技的需要。
再有,组合动作除了可按其运动技法特点集中归类训练外,在同一组合训练中按一定 的训练目的进行不同的处理和要求,寻求和发展个人技术风格也是十分重要的,把掌握技 术、发展能力与发展个人技术风格统一起来。
下面以第11届亚运会剑术竞赛套路中的组合来分析说明。
第一段起势之后,转身云剑交剑接盘腿平衡截剑,上步撩剑翻身接剑腕花接提膝抱 剑,这一组动作突出了盘腿平衡、提膝平衡两个平衡造型动作和截剑、撩剑、劈腕花三个剑 法,从盘腿到撩剑翻身时的进步、转身、退步及身法的闪让、吞吐和翻身后腕花过渡到提膝 的起伏,这一组动作的处理,在训练中可以从不同的侧面突出重点进行要求,在演练的意 识与节奏处理上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使之达到不同的风格和艺术效果。
为了表现恢弘的气势,突出两个平衡造型稳如泰山的功力和端庄的形象,这一组动作 可把总体节奏放慢一些,要求两个平衡控制稳定的时间适当延长,注重完善造型姿势,剑 法清楚、干脆。
如果为了突出身灵步活、速度快,则可将平衡时间稍缩短,交待清楚、达到规则基本要 求即可,而在进退翻身过程中要求加快速度和连贯性。
如果要突出身法的吞吐自如、潇洒流畅,则可在退步吐身、进步撩剑翻身的过程中适 当加大幅度,把动作做得更加舒展一些,加强吞吐闪让意识的表现,而不宜追求太猛太 快。
又如第一段行步带剑以后,上步撩剑、扣步点剑、开步插步腕花接弓步刺剑再翻身并 步点剑这一组动作,连贯性十分强,腕花动作较集中,动作变化大,可以用做有意识地发展 动作速度、增强腕力的训练组合练习。通过成组重复训练、间歇训练达到提高功力的目的, 把掌握技术与发展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除了在套路中摘取组合之外,教练员、运动员还可根据训练需要编制训练用的专门组 合练习,达到专门的训练目的。
剑术套路演练技术训练:套路的演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完成整套套路演练中,合 理有效地发挥身体能力,充分表现攻防技能技巧,塑造整套完善运动形象的演练方法,是 使身体能力与表现攻防技能达到统一与完善的手段。
套路演练技术训练可分为按表演设计方案所进行的分段练习、整套练习、慢动练习、 意念练习等,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对表演设计方案的调整,最后形成个人演练技术风格的训 练过程。
套路演练技术训练是在竞赛套路确定或形成以后进行的(不包括套路的设计编排过 程),套路演练技术训练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是对套路内容的节奏处理、意识表达和布 局结构的处理,以及对整体演练风格的处理。
分段训练:这里的分段训练是指按表演方案设计的节奏气氛及以意识表达为中心 来划分的段落,和只是为了训练效果来划分的段落,通过训练使每个段落分别落实并实现 总体的设计构想
分段训练以重复训练法为主,它是以突出局部的演练效果,强化改进局部质量水准, 以保证在整套演练中能发挥水平的必要训练手段。
训练中可根据不同的任务和目的,划分为重点段、难点段、高潮段、起势段、收势段等 等。
整套训练:整套训练是整套演练的设计构想经过反复练习、强化、修订、调整,使之 达到和身体能力的统一与完善,形成整套演练熟练技能和技巧的最后训练过程。
整套训练要求达到心动形随、一气呵成,按照构想的运动节奏、气氛、意境去表达、完 成套路演练。它是以全力以赴按要求进行套路完整练习为主要手段。
竞赛套路一般动作难度大,有规定的动作数量、组别、时间等,需要较大的运动强度, 付出较大的体力消耗,一次训练课不能承受过多的、全力以赴的整套练习,一个训练阶段 也不宜安排过多的这种训练。要根据不同训练期、不同的任务进行安排,与组合训练、分段 训练结合进行。还可以采用不同强度与多种体力分配方式来进行整套训练,以达到完善整 套演练的效果,形成最佳的节奏处理与体力分配方案。
套路慢动训练:套路慢动训练是以降低套路运动强度和动作速度的练习方式,对 套路演练中个别的技术细节进行强化训练的一种手段。
在训练中根据套路演练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不同的训练目的和任务,对练习提出各种 不同的技术细节要求,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如着重要求动作规格、套路动作路线布局的 处理,重点组合与一般组合的处理,精神意识的表达等等不同的方面。
由于降低了练习强度,减少了体力消耗,可以增加重复练习的次数,加强局部细节的 训练效果,以利于提高整套演练水平。
套路意念训练:意念训练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在安静的条件下对套路演练的 全过程进行意念训练,想象自己完成套路的情景,唤起肌肉记忆和运动情感记忆,强化动 作意识、节奏意识,达到完善动作细节,提高协调能力,使演练能心动形随、意到手发的良 好训练效果。
此训练一般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后或利用早操进行。课前训练可以起到内兴奋作用,达 到动员机体活动能力的效果;课后训练,特别是大强度训练之后训练可达到逐步放松肌 肉,平缓、调节机体活动的效果,是一举多得的训练补充手段。
刀术,是武术套路运动短兵器的一种,是现代武术套路竞技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风 格特点是勇猛剽悍,快速有力,劈砍威猛,缠绕紧密,身活步疾,节奏明快。
(―)刀术的技术分析
劈砍缠裹、刃背分明、刀法清晰、配手和谐,这是刀术运动方法的特点和要求。刀的 形制是刀背厚钝,刀刃轻利,刃、背的用法各不相同。刀刃劈、砍、斩、扫,威猛有力,刀背贴 身近卫而不伤自身,因而大劈大砍,成为刀术的主要技术方法。刀背贴身缠绕,紧凑灵活, 成为刀术明显的技术特征。刃主攻,背主防,方法清晰分明,不容混淆。另外,刀尖锐利,扎 刺轻快有力,点击之法力注刀刃前段,刀背前段则长于崩挑等法。不握刀的左手空而不闲, 与右手刀的配合密切和谐,起着配合用力、协调平衡的作用。刀的体积虽小,而各处俱法, 准确使用刀的不同位置来表现不同的刀法,才能使刀法清晰,力点准确,动作合规中矩。
腰助刀势、手腕灵活、身活步疾、刚劲快猛,这是刀术在劲力和身法、步法方面的特 点和要求。刀法以大劈大砍为主,动作幅度大而迅猛力刚,充分运用胸腰的屈伸拧扭,使全 身之力达于刀刃,是实现劲力要求的关键。如做左侧劈刀,先展胸长腰并向右拧转,右臂上 伸,以加长运动距离,然后胸腰回拧、屈收,带动手臂挥刀下劈。力发于腰,缠肩经臂到手, 直至刀刃。由于是以腰背大肌群发力带动臂部小肌群,参与工作的肌群多而作用时间长, 因而力足势猛。胸腰的屈伸拧扭,加上手腕的灵活,能使刀法动作既刚猛有力,又快速敏 捷。如缠头刀,右手握刀上举时,舒胸立腰,使肢体伸展,肌肉拉长。突然合胸沉腰,两臂合 拢,刀迅疾向左横砍,并边挥刀边旋臂转腕,贴近左臂时快速活把上提,缠绕过头。胸腰的 突然合收,能使右臂下摆产生加速度,右腕放松,拇指与食指以环状紧扣刀柄,使刀的惯性 得到充分利用,整个动作便快速敏捷、浑然一体了。还有,刀术中经常使用的剪腕花、撩腕 花、崩、点等刀法,手腕灵活同样是其连贯圆活、迅疾有力的保证。刀术属于以劈砍为主的 短兵器,敏捷的远跃高跳能力和快疾灵活的步法身法,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刀刃薄利、刀背 厚重的特长,显现出刚猛快疾、贴身近战、以短制长的刀术威力。
刀法密集、灵活多变、节奏明快、勇猛剽悍,这是刀术在演练节奏、风格方面的特点 和要求。刀属单手持握的短兵轻械。刀法丰富多变,能够充分发挥刀尖、刀刃、刀背、刀把的 作用,使刀术在实践中逢重寻虚、遇轻击实,变化莫测,在演练中劈、砍、撩、挂、截、斩、扫、 抹,方法密集,动作连贯,给人以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之感。加之各种刀法多以旋翻转折、窜 蹦跳跃动作相配合,更使刀术呈现出高低参差、纵横交织、快速有力、刚柔相兼、勇猛剽悍 的演练风格和节奏特点。这不仅要求有高度发展的技术熟练性和合理、顺遂的套路编排, 而且对力量、速度、耐力等运动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刀术的技术训练
刀术运动的技术训练分为基本技术训练、组合技术训练、套路技术训练三部分
基本技术训练:
劈、砍、撩、挂练习。劈刀、砍刀、撩刀、挂刀均属于以肩为轴的直臂纵向运动的刀 法,运动轨迹是圆弧或立圆,均要求以腰带臂,力从腰发。
劈刀、砍刀均指由上向下的猛击。基本劈法有正劈、斜劈、侧劈、抡劈,基本要求是快速 勇猛,力达刀刃前段。要领是引臂上伸,立腰并向引申方向拧转,下劈时臂与刀成一直线, 腰部回拧屈收带动臂部,使械身与臂一齐直线下劈。腰的拧转屈收并以腰发力,达于刀刃, 是劈刀快猛的关键。
撩刀是沿体侧由下向前上掀起的刀法。撩刀有正撩和反撩。基本要求是贴身立圆,身 械相合,力达刀刃前部。要领是步法与撩刀紧密相合,齐动齐停,腰身要随撩刀而拧转和探 伸。
挂刀是刀尖由前向上、向后或由前向下、向后立圆穿绕的刀法。挂法有上挂、下挂和抡 挂。基本要求是刀口纵向,立圆贴身,快速有力,达于刀背前段。要领是直臂前伸,握紧刀 把,拧腰合胯,力从脊发。
劈、砍、撩、挂刀练习,以单个动作的重复练习为主要方法,练习中要加强肩关节的柔 韧、灵活和臂力、腕力。
斩、扫、抹刀练习。斩刀、扫刀均属于械身横平、横向平摆的技法,运动中要求以腰 带肩,以肩带臂,刀走平圆,力达刀刃。
斩刀是平行横砍的刀法。要求动作迅猛,发力刚劲。要领是腰部快速拧转,带动肩臂, 紧握刀把,手腕加力,快动急停。可反复练习斩刀,也可做裹脑刀接斩刀练习。
扫刀是蹲身平行横砍的刀法,幅度一般较大。要求动作迅疾、轻快、力达刀刃前段。要 领是旋腰转体,臂随身转,刀平身稳。可反复练习半蹲的左右旋转扫刀。
抹刀是平行横摆的刀法。要求'刀速均匀柔和,力达刀刃前部。通常还要求以腰身的匀 速拧转配合刀法,要体现外柔内韧、意识贯注的特点。练习中要加强腰身的拧转幅度和刀 动身随的协调配合。
缠头裹脑练习。缠头裹脑刀,是上提刀柄,使刀背沿肩背绕头转圈的刀法。要领是 缠头时刀向左横砍要快,沉腰左拧,借惯性迅速上提至肩;裹脑时腰部右转带动臂膀,刀加 速平分、快速上提。绕肩背过头时握把要松活,腕、肘、肩转动要灵活、协调。练习缠头裹脑 可将缠头刀和裹脑刀连接起来练习,即缠头刀后做左拦腰藏刀,接做裹脑刀后向右平分 刀,以掌握动作的正确方法为目的。练习中要着重强调胸腰的展合拧转与刀法的配合,握 把的松活与紧张的快速转换。
点、崩、腕花练习。点刀、崩刀和腕花刀,都是以腕部活动为主的刀法。点刀、崩刀要 求腕部突然由松到紧,短促发力攻击,力达刃尖;腕花刀则是以腕为轴,使刀立刃快速立圆 绕圈。
点刀、崩刀练习中要强调手腕的快速发力,要有寸劲。注意加强腕部爆发力和控制力 的锻炼。
腕花分为剪腕花和撩腕花两种。要领是手把松握,刀过垂直线即发劲加速,腰身下合 左拧以配合剪腕花,上提右转以配合撩腕花。练习中着重加强手腕的灵活性。
点刀、崩刀和腕花刀,还常常组合在一起进行练习,即左右剪腕花接点刀,右撩腕花接 崩刀,以提高腕部衔接转换的能力。
组合技术训练:组合技术训练,是在基本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将基本动作与某些典 型动作串连起来进行的训练,以掌握和提高动作与动作之间衔接转换的技法,加强动作的 连贯性。下面是包含有5种常用刀法的组合动作,供训练中选用。
抡劈组合:侧身站立上举刀预备——左抡劈刀——右抡劈刀——分左手左腿后摆 ——盖左步左侧点刀翻腰——退右步右抡劈刀——退左步右抡劈刀——左转身分手斜 上扎刀。
本组合主要目的是加强抡劈刀练习,提高速度、劲力和连贯性,以及抡劈刀与步法、身 法的协调配合能力。练习中要强调立抡成圆,动作开展,以腰发力,迅猛连贯。
缠裹组合:右侧纵向握刀预备——缠头刀左弓步拦腰藏刀——裹脑刀右侧平分 刀——缠头刀左转体一周左弓步拦腰藏刀——裹脑刀右仆步分手下截刀。
本组合主要目的是加强缠绕刀法的练习,提高缠头裹脑的快速流畅,以及在转动中刀 法与步法的协调配合。练习中要强调把松腕活,贴身缠绕,腰活步疾,步到刀到。
斩云组合:右侧纵向握刀预备——裹脑刀接左插步右侧斩刀——向左单腿旋转云 刀——扣右腿半蹲胸前横向裹提刀——右弓步分手扎刀。
本组合主要目的是提高旋转云刀的刀法熟练性、平衡能力和动作速度、扎刀的劲力, 增强上下配合、动迅静定的能力。练习中要强调旋转云刀至裹提刀过程中胸腰仰俯、展收 的快速变化,充分体现腰的主宰作用,以及弓步扎刀的快速、完整和稳健。
腕花点崩组合:站立右侧上举刀——左右剪腕花弓步前点刀——右撩腕花收右脚 丁步崩刀——上右步弓步前点刀。
本组合主要目的是增强腕部力量和灵活性,提高腕花的速度和点崩的劲力。练习中要 强调握把松灵,以腰配合发力,步法的收放要灵活敏捷。
撩按组合:右侧纵平持刀站立预备——提左膝俯身抄膝缠头刀——上右步击步右 撩刀——上左步击步左撩刀——退两步仰身云刀——裹脑刀左虚步左侧按刀。
本组合主要目的是加强撩刀练习,提高步法速度和身械协调性。练习中要强调步法快 捷,腰臂伸展。从仰身云刀到按刀要重点表现身法的仰俯折叠。
浏览7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