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航行很漫长,也很乏味,李小龙是个有心人,他不想在到了美国后 还对美国一无所知,于是就跟这些在美国居住多年的叔叔伯伯们聊天,一边聊 天,一边了解美国。李小龙能说会道,又开朗直爽,所以很快就交到了一些朋 友,其中有不少是早年移居美国,每隔几年回港探亲,又搭船返回美国的中 年人。“美国遍地是黄金”,这是当时很流行的一个说法,但是接触过那些三
等舱的美籍华人后,李小龙觉得他们根本算不上有钱,很多都是新移民法颁布 前前往美国的劳工出身,和自己一样在普通餐厅里吃饭。为了看看自己的英语 水平,李小龙还特地用英语和他们进行交流。每到这时,那些大叔大伯们就会 笑着对李小龙说,他们这些所谓的美籍华人,其实从小就生活在唐人街里,周 围都是跟他们差不多的华人、华工,有的以做小买卖为生,有的则一辈子在茶 楼戏院充当跑堂和杂役,晚上则睡在简陋的小阁楼或一群人挤在破旧的大房间 里,过着与香港底层小市民类似的生活。在美国人看来,他们就是最下等的移 民,劳工、脏乱臭、小偷小贩,甚至成了华人的代名词。这些挣扎在美国最底 层的华人备受歧视,别说接受美国教育,就连唐人街之外的世界都很少接触, 他们对美国的了解还不如在出发前临时抱佛脚恶补《美国便览》的李小龙,就 连最简单的英语单词都说不清,甚至连三藩市、华盛顿、纽约的位置都搞不清 楚。
“这就是遍地是黄金的美国吗?这就是我所要去的地方吗? ”李小龙这样 问自己。当初,他不肯多带钱,一方面是自信满满,觉得不能再靠家里,要白 手起家靠自己的本事赚钱,另一方面,就是听多了美国有多么好,去那里“揾 钱”是多么容易的话,觉得轻而易举就能在那里立足、发展。
李小龙有些后悔,也有些犹豫。他还只是个少年,和普通人一样会有情绪 波动,这很正常,没有任何人生来就是自强的楷模、奋斗的机器。正因为有了 犹豫和疑问,李小龙才会积极地去思考,去正视自己,而不会盲目的被美好的 愿景冲昏头脑。
“威尔逊总统”号离开香港后,并没有直接横渡太平洋,而是转道向北, 首先前往日本的神户、横滨。
李小龙出生在日军侵华的年代里,少年时与曰本人也有过接触,这个民族 的柔道、剑道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直到邮轮停靠在神户、横滨岸边 时,他才真正见到了日本。这是一个什么都稀缺的国家,唯独不缺拼劲。短短 十几年,日本就从一个满目疮痍的战败国中走了出来,日本人也以一种积极、 隐忍的姿态开始重建国家。港口是日本获得资源的窗口,也是最能体现曰本实 力和活力的地方,我们不知道李小龙当对有没有下船,也不知道“威尔逊总 统”
号在当地停泊了多久,但是我想,岸上的那个世界,给李小龙留不的,应
该是与《海上钢琴师》中1900完全不同的感觉。
面对陌生的城市,1900站在连接轮船和陆地的钢桥上,驻足良久,最后, 他摘下自己的帽子,远远的抛向岸上,然后转身。帽子没能飞上陆地,最后掉 进了那道窄窄的水面;而1900,这个出生在船上,在船上长大,一旦靠岸就失 去演奏灵感的天才钢琴师,也没能走出自己的世界。
面对陌生的城市,李小龙站在高高的船舷后,驻足良久,最后,他选择呐 喊,尽管岸上的人们听不懂他在喊什么,看他仍旧要喊出来,因为那是他的声 音,他的情绪。他要让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听到,一个来自中国的少年正 在呐喊,因为他激动,他突然想明白了,任何迷惘和彷徨都是暂时的——苦不 苦,看看日本人;难不难,看看日本人!
曰本人都能在逆境中奋起,中国人为什么就做不到?我李小龙为什么就做 不到?终有一天,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那个呐喊的人,是一个中国人,他的 名字叫——李小龙!
邮轮再度起航,离开了寒冷的日本,前往火热的夏威夷。这段旅程是轻松 而愉快的,李小龙已经走出了当初的迷惘和彷徨,继续与船上的乘客聊天、交 谈,即便只是一些唐人街的琐事。李小龙明白,自己到美国后的生活不会一帆 风顺,很有可能和他们一样从最底层做起,因此,多了解一些美国华人的生 活,多掌握一些可供谋生的信息,都是好的。
1959年5月19日,在经历了 19天的海上航行后,“威尔逊总统”号终于抵 达了这次旅行的终点'—旧金山,也就是当时人们口中的三藩市。面对这座自 己出生的城市,李小龙没有任何的亲切感,18年恍如一梦。离开甲板踏上钢桥 的那一刻,李小龙也许能够感受到1900的心情——眼前的一切是如此的陌生, 我的生活就是钢琴的键盘,键盘是有限的,而这座城市,还有城市之外的那些 城市,那无数条路,都是我所不能掌握的,是无限的,我难以接受不在双手控 制之内的生活,正如我不能离开钢琴一样……
然而,他是李小龙,他出生在陆地上,大海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次旅行,
一个过程,一个起点。同样陌生的城市,同样无数条路,在李小龙眼中,那不 是惶惑和退缩的理由,而是前进的最大动力!
到旧金山后,李小龙用Bruce Lee (布鲁斯•李)这个名字办理了户籍证
明。旧金山素有“翡翠之城”的美称,也被誉为“华人的天堂”,但正是在这 样一座城市里,种族歧视依然十分严重。若不是李小龙拥有美国的出生证明, 他很有可能被当作从香港偷渡来的童工遭到遣返。尽管如此,那些美国的白人 政府官员还是用不屑和嘲弄的态度对待李小龙,像是在说:“欢迎来到美国, 这里是你的天堂,也将会是你的地狱。”相信当时的李小龙一定很想冲上去给 那几个美国胖子狠狠一拳,但是他忍住了,这是在美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 低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们就等着看我李小龙的本事吧!
与每一个出外寻梦的人一样,李小龙来到旧金山后,首先面临的就是谋生 问题。李小龙不想用家里的钱完成学业,只想凭自己的本事在美国站稳脚跟。 然而,身在异乡,靠什么维持生活?这个问题,李小龙在香港时就曾考虑过, 当时的想法是靠功夫来赚钱,也就是开馆授徒,所以他才会在离开香港前拜邵 汉生为师。但是开馆授徒也要有条件,资金、场地从何而来?更何况你一个初 来乍到的中国少年,如何让当地人知道你的名字,并且相信你功夫?
李小龙离开香港前,父亲李海泉给他一个住在旧金山市区的朋友文世伯写 了一封信,让他代为照顾刚到美国的李小龙。李小龙办完相关身份证明后,就 去拜访文世伯,顺道在旧金山等待大哥李忠琛。找到文世伯的住处后,李小龙 发现父亲的这位老友身体状况很差,连自己都需要别人照顾,更别说照顾他人 了,于是就有些灰心,轻蔑之情溢于言表。
老于世故的文世伯岂会看不出他的心思,他既没有托人帮李小龙找工作, 也没有给他好脸色看,而是劈头盖脸的给李小龙泼了一盆冷水:在香港,你李 小龙是小有名气的童星和威震街坊的小霸王,还有个走到哪都会有人卖面子的 老爸;但是在美国,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也没有人知道你从哪里来,过去干过 什么,有过多少风光的经历。在美国人眼里,你李小龙就只是一个来美国“淘 金”的华人,一个什么都不是的穷小子。在美国,一切东西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换来,没有人能帮你、照顾你;没有真本事,哪怕你饿死了,也只能落得与臭 水沟里的老鼠为伍的下场,没有人会同情你。
浏览5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