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手做准备时进攻
- 他向前上步时
- 他做佯攻时
- 他用手做假动作时
- 潜近对手(移向外线或变换身法)以阻击对方 •突破其漏洞
- 准确地寻找身体(平衡)与心理(出神或注意力不集中)上的瞬间
破绽。
在准备过程中,对手的弱点会放大:
- 因为他离对手更近
- 因为他完全把注意力集中于攻击动作
- 因为他不能同时前进又后撤 不要盲目猛攻,你需要倾听——听!
在对手准备时进行攻击,是攻击中最好的方式之一。 在对手紧张应对或准备进攻时,变换你的转移方式是非常有用的。 考虑使用训练工具练习在对手准备时发动攻击。 迫使对手失去他的功夫节奏,扰乱他的节奏。
攻击的作用
- 抢先于对手的防御
- 迫使对手进人防御状态
- 控制时机与距离
- 控制局面
- 树立信心
攻击必须果断坚决而持续不断,直至最终击中对手,或被对手格挡开。 攻击的选择
两次佯攻,还击,组合攻击,以(击剑中的)第四姿势结束,在对付 左手在前的对手时会有很大的机会取胜。
译注:第四姿势,
quarte,击剑术语。本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击剑术语, 关于各姿势术语如下:
prime; first parry; first position :第一姿势
second; second parry; second position:第二姿势
tierce; tierce parry; tierce position:第三姿势
quarte; quarte parry; quarte position :第四姿势
quinte; quinte parry; quinte position :第五姿势
sixte; sixte parry; sixte position:第六姿势
septime; septime parry; septime position :第七姿势
octave; octave parry; octave position:第八姿势
Neuvieme; Neuvieme parry; Neuvieme position:第九姿势
反反攻可用于左侧在前进行截打的对手
- 运用(击剑中的)第四姿势或相反的姿势来格挡
- 运用(击剑中的)第四姿势向对手进攻
截拳道的攻击五法
1•单一角度攻击(
SAA)单一攻击(
SA)
一旦掌握了高深的技艺,你就可以本能地以最为简洁的手段、轻松自 如地攻击任何专业拳师或拙劣的对手。
只有在对手未做任何防护时才能直接突击对手。

译注:李小龙突发前手直冲攻击防守松懈的对手。对练者为黄錦铭。 保持一条直线发动直拳攻击,接着运用弧线以及勾拳假动作。
不要在攻击距离之外进行攻击,确保在自己获得了适当的距离,并且 对手暴露出空当的精确时机予以攻击。
通过对方手臂的上方或下方,攻击者可以直接进攻对手手部离开的身 体部位。——间接攻击。
它只是由单一的手部动作组成

转移攻击
攻击与还击,虽然能够很好地计划与实施,但如果时机不对、速度(节 奏)不对,则往往会失败。一个正确选择时机的简单例子就是转移攻击。
转移是指从正常的警戒式出发,通过手部的横向移动来进行格挡,仅 仅需要几英寸,而攻击者的手部却需要移动几英尺来击中目标。在这种情 况下,最快的攻击也可以被较慢的防守动作所格挡,如果攻击者从一侧进攻, 防守者又恰好在此侧以防御手准备封住攻击路线时,这种时间上的差异就 更为明显了。
很明显,应该在对手的手部移动的同时,向其手部移开的部位发起攻 击,也就是说,要攻击对手暴露空当的路线,而不是封护得很好的路线, 这可以使你有最好的机会来克服时机与距离受到限制时的困难。同样,最 理想的攻击时机是对手自己准备进攻的时刻„此时他的注意力与手部动作

转移防御
要想把握机会,很好地掌握时机,你就决不能让自己紧张。
单一攻击不需要任何佯攻或向对方做出威吓的动作。 1•直刺,勾拳(隐蔽)
- 转移
- 转换
当对手正在防护某一路线时,从他暴露出来的另一路线予以攻击。
让简单成为你进攻的基调(如••直接攻击,
HIA,佯攻等等)。
单一攻击可以由“轻微律动曲膝姿势”(“律动”意味着“在发展或循 环周期之中的某一阶段的韵律状态”)发起,或者在必要时,亦可由静止的、 防御充分的警戒式发起,抓住对手做完佯攻动作之后的瞬间予以攻击(轻 微一而不是大幅度——的律动令对手难以把握)。
单一攻击中的轻微律动曲膝姿势 (SPBKS)
轻微:以小而快的步法贏得速 度,并在缩小距离的过程中保持平 衡。律动:如同发动的引擎所产生 的动态节奏一样从准备状态持续保 持微调,以能够随时协调地向任何 方向做出应变动作。曲膝姿势:确 保做好准备动作。
单一攻击的两个有效手段
格斗是时机、战术与欺诈的游戏。为了达到目的,两个有效手段是:
- 从静止状态出发突然进行单一攻击
这常常会出乎对手的意料,特别是在完成一连串的假动作与佯攻之后, 防守者会下意识地预防更为复杂的后续攻击,从而无法及时对迅捷、毫无 征兆的单一攻击做出反应。
- 节奏的变换

在攻击之前或攻击的过程中变换节奏。这同样可以达到让对手吃惊的 效果。例如,使用一系列的攻击腿部的相对较慢的假动作(让对手反应变 慢),最后突然以最快的速度发出一记单一攻击,往往会出乎对手的意料。 同样,在几次迅速的佯攻之后,故意放慢速度或打乱节奏以发出最后的攻击, 也常常会令警觉的对手惊慌失措。有时候,高位的几次假动作可以为突然 转向进攻对手膝关节做好准备。
一些拳手在受到直接攻击时习惯于把手或脚缩回。他们很容易受到与 迅疾弓箭步相结合的连续攻击。
准备用膝或手阻挡对手起腿,常常可以减少动作时间。——相应的, 在对手准备时攻击是极其有效的。
无规则节奏攻击——在发出最后一击前,先暂停一下,可以有效地按 照自己的意图去欺骗对手。
了解对手反应的一种办法是在击打距离之外发起单一攻击,而他必须 格挡——等待他的还击,他的还击将会落空——然后仔细选择攻击对手的 目标部位。
单一攻击,无疑是非常难于防御的,特别是之前已经进行过攻击的情 况下,之前的攻击可以引出对手的反应,并赢得逼近对手的时间,这样一来, 获胜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但无论是单一攻击还是其他攻击,都不应有准 备动作,而是应该基于:
a•信心
b.精确
回顾一下,所有的攻击性手法,无论简单还是复杂,都不外乎以下三类:
- 拍击或防备对手的前侧手
- 转移
- 简单突击
一切通过正确战术加以运用的基本攻防手段,都是在特定的情形之下, 以最高的格斗水准予以实现。
所有习武者都应注意的单一攻击要素
- 在进攻中运用单一攻击
- 在反击中运用单一攻击
- 单一攻击的训练工具
- 单一攻击的基础在于:数百次地i复每一种技巧,最终能够依靠本 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完美的方式发起攻击。
单一攻击的例子
- 前脚对膝/胫的侧踢
- 纵深一伴随标指,直拳,挂捶 .迅速——伴随标指,直拳’挂捶
- 目!J手标指
- 前手刺拳
- 前手勾拳伴随标指 .伴随直拳

译注:《龙争虎斗》拍摄期间,李小龙向同片美国演员演示截拳道 胫/膝踢如何在360度范围内截击拳打。中立者为嘉禾电影老板邹文怀。
确保单一攻击的成功
- 把全部力量集中于一点
- 提高持续的放松能力
注:(通过正确地掌握距离)只做出短促而迅急的动作,极快地运动, 实现自己的意图。
对手的类型
a.保持距离,消极逃跑。^使用组合技法,向前跨两步,如果可能 的话,使用最简单有效的攻击。
b.保持距离,准备反击。一~运用佯攻,令对手难以捉摸。
C.保持距离,格挡防守
- 仅仅是格挡防守,准备败逃
- 奋力向前
注:提高敏捷的爆发性速度。
单一攻击(SA;又称单一角度攻击或SAA )
所有的单一攻击都应融入一连串持续不断的攻击动作之中,让你的手 尽可能保持接近对方。
在没有达到正确的距离之前,绝不要发起单一攻击。一旦发起单一攻 击,就要摧毁对手。
本质特征(正确的时机与精确的距离)
速度
速度取决于你将出拳动作融人一连串持续移动中的快慢——手比脚略 微提前动作。
必须牢记的单一攻击之要点(始终保持放松)
启动之前•放松从容
译注:要以穿透意念出拳—— 攻击不能仅仅停留在目标表面,而 应是目标之后五寸处。图为李小龙 亲笔绘制的穿透打击示意图。
启动时•精简•持续移动
启动+爆发力=胜利
启动阶段•有效运用动作及力量
启动后•迅速自然流畅地转换至防御状态(
SPBKS,轻微律动曲膝姿势) 所有习武者都应考虑的
SAA其他要素
- 在攻击中运用SAA
- 在防御中运用SAA
- 在组合进攻中运用SAA
- 如何对SAA进行反击
- 训练工具

2.封手攻击法
(以及封腿攻击,针对头发或头部的封制性攻击)
- 在近距离封制对手
- 提防对手的截打或截踢
- 准备在对手暴露空当或后撤时予以追击
- 先做佯攻然后封手攻击,可以双倍提高安全性与成功的可能
封手攻击
1 •封手攻击
(HIA )
2•封腿攻击
(LIA )
- 锁头部与(或)抓头发攻击(HHIA) 所有习武者都应考虑的LIA要素
1.在攻击中运用封腿攻击
- 在防御中运用封腿攻击
- 在组合攻击中运用封腿攻击
- 如何对封腿攻击进行反击向前•向前左倾•向前右倾
(注:控制对手头发,与其他攻击相结告——随后……) 5.训练

所有习武者都应考虑的
HHIA要素
- 在攻击中运用抓头发攻击
- 在防御中运用抓头发攻击
’ 3.在组合攻击中运用抓头发攻击
- 如何对抓头发攻击进行反击
- 训练工具
所有习武者都应考虑的
HIA要素
- 在攻击中运用HIA
- 在防御中运用HIA
- 在组合攻击中运用HIA
- 如何对HIA进行反击

阻塞
阻塞是指封阻对方的手部或手臂,让他无法攻击。可用来:
- 作为一种防护措施,用一只手攻击,另一只手封阻对手
- 作为一种防护措施,用在摆脱或反击中
- 当对手准备攻击时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了解对手何时开始前进,并根据速度和技术 进行封阻。)
3•漸进间接攻击法
(PIA )
- 无论何时,只要有可能,就移向对手攻击路线之外,或者突然改变 你的重心——让自己更加安全,并且出乎对手的意料。
- 让自己突破界限、更加贴近对手。
从高位向低位
- 从右侧向右侧低位予以一记重击
- 从右侧向右侧腹股沟以脚尖踢击
- 从右侧向左侧进行击打或踢击
- 从左侧向右侧进行击打或踢击
从低位向高位
- 从右侧向右侧高位发动重击或勾拳
- 从右侧起脚向右上方踢击裆部
- 从右侧起脚向右上方勾踢裆部
- 从左侧进行高位重击或勾拳
左/右或右/左
- 从右侧打击转换为右勾拳攻击
- 从左侧打击转换为右刺拳攻击
- 左右交叉发出连环直冲
- 前手右拳迅速收回,出左交叉拳
渐进间接攻击法(
PIA )
我又增加了一种渐进间接攻击法,它是连续快打的一种方法,渐进间 接攻击法是达到黐手效果的一道桥梁。当对手的防卫很严密,对攻击很敏 感,而且速度很快,无法实施像直冲、标指、拍手打等单一攻击法的时候, 就使用渐进间接攻击法去制敌。渐进间接攻击法(从现在起使用简称
PIA) 建立在佯攻基础上,而佯攻的目的是诱使对手进行格挡或躲闪。
记住,虽然佯攻主要包含两个动作,(偶尔是三个,但绝不能更多!)
但它们应该是一个连贯、流畅的整体动作。以下说明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佯攻,它会让你更快、更安全地突破对手的防线:
a•第一个动作(佯攻)——必须长而深(我的意思就是渗透)方可诱 使对手进行格挡或躲闪。第二个真正的(攻击)动作必须迅速而果断,令 防守者根本不可能防御——长-短;即使在有两次佯攻的攻击中,第一次 佯攻也必须有足够的深度来迫使对手做出防御动作——长-短-短。
- 赢得距离——要想缩短距离,你的手要通过佯攻前进一半的距离, 这样就可以使你的第二个动作只需再前进一半的距离即可击中目标^这 就是渐进攻击。
- 赢得时间——(让对手格挡你的假动作,这样一来,就算你的动作 比较慢,也照样可以击中他。)估算一下手臂完成进攻时从左到右(或从 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移动所需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防守者 的手臂也在沿着相反的方向运动来应付你的攻击——当他必须做出防守时, 他的手臂就要移动。在这种情形下,你的第二个动作(佯攻之后的真正进攻) 就会在对手被第一个动作(佯攻)所诱骗而进行无效格挡之时击中对手。
我希望你在认真思索上述说明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渐进间接攻击。 记住,必须根据对手的动作来调整自己的速度。
译注:1965年7月31日,李小龙写信给他奥克兰振藩国术馆助教严 镜海,在告知他融合了咏春、击剑和拳击的精华要素正在研创一种新武术 的同时,还将最新成果之一 “渐进间接攻击法”的要诀随信传授给严镜海。 上段文字即为该信中相关内容。
渐进(赢得距离)间接(赢得时间)攻击(在对手防御之前动作)。
逼近对手,迫使他按照一定的路线出手防御。
在渐进间接攻击中佯攻的运用
目标:迫使对手格挡
渐,进:要缩短距离,就须通过第一次佯攻向对手逼近至少一半的距离, 使第二次攻击只需前进一半距离即可。
间接:不要让佯攻只完成一半就等待对手的格挡,主动发出佯攻,但 动作要有充分的延缓,以便给对手足够的时间去做出反应。
除非在个别情况下,所有的动作都要尽可能的短小,用最小的手部动 作来诱使对手做出反应。
攻击应尽量谨慎,只要有可能,就必须充分地隐蔽。
转移动作可有效对付下述防御者:
- 习惯性地从一侧向另一侧交叉移动自己的手臂
- 竭尽全力地向你的手臂施加压力。
HIA是向着手部的方向去运动,而
PIA是避开手部而运动(将二者结 合起来)。——
PIA,或扭锁,或直接攻击的有效运用。
转移与击打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动作,让自己的手部紧贴对手手臂的下 方或上方运动。如果要从下方开始转移,就要穿过对手手臂的上方,如果 从上方开始转移,就要穿过他的手臂下方。
可以通过逆向抗击、格挡、距离变换对转移攻击进行防御。
两次动作,以佯攻来转移进攻,并诱使对手格挡。两次动作,一-二(攻 114戴
liL李小龙武道释义
尝试用腿法使
PIA更加有效
1•第一次攻击要深入、突然(对敌人而言)、精简(对自己而言),良 好的隐蔽,最重要的,保持良好的平衡。
注:比较有力出击(如逆勾踢)与直接出击的区别。
- “一半”,后面的一半必须选择 •那些既快又有力的踢法
- 那些在近身格斗中起脚也不会过多偏离警戒式的踢法 命中你的目标
要命中你的目标,攻击者必须诱骗并扰乱对手
- 前进时的平衡
- 保持的平衡
- 毫无准备(身体与心理)
- 防守与格挡 佯攻(PIA)
- 目标:诱使对手格挡。
- 防止对手反击,准备好防御。
3•不要在攻击动作未完成之前就等待对手的格挡,继续保持你的攻击动作。
- 充分延长你的佯攻,以使对手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
PIA的第一个动作是将对手本来封闭的防线打开,以便第二个动作能 够攻人该防线。
PIA的主要用途
- 对付那些单一攻击无法突破的坚固防守。
- 让你的攻击模式拥有多种变化。
在
SA与
PIA中出其不意的价值
出其不意是
SA与
PIA的本质。一切微小的局部动作、片刻的迟疑、 内心的流露——所有会泄露你进攻意图的东西都应避免。否则,你就会让 自己完全暴露,任由对手迎击、节拍截击或踢、格挡、后退以格挡你的攻击。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对对方手脚的控制。
你必须获得和对手(防守者)同等有效的距离,在达到这一距离之前, 绝不要盲目进攻一这是
PIA的首要原则。
所有习武者都应考虑的
PIA要素:
- 在攻击中运用PIA(参见攻击五法)
- 在防御中运用PIA
- 在组合攻击中运用PIA
- 如何对PIA进行反击

4.组合攻击法
(ABC )
在西洋拳击中,通常会使用五种攻击拳法。每一种拳法都经常变化为:
第一拳为佯攻、第二拳为真正的攻击。这样一来,五种常规拳法就变成了十种。
在每一次攻击中,都必须协调步法的长度、身体的摇摆幅度、拳法 的运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必须由自己的平衡中心发起攻击。你发出 的每一拳都会离开你所在的位置而冲向另一个位置,对手的位置,他身 体所处的位置,而
ii对手的弱点是你在决定攻击时所必须考虑加以利用 的。
作为一种掌控能力,你必须要能够采用一种对手最难适应的方式去进 行格斗。简单地说:如果他是一名聪明的拳手,要让对手一点点地丧失理智、 疯狂殴斗。拳击是一种需要技巧与耐心的格斗,你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多地 击中对手,同时尽可能少地被对手击中。
要成为一流的格斗家,你必须能够有效地拳击或狂殴。你必须成为一 名双料格斗家。
紧密衔接——速度与出其不意——决心
- ——二! ( Theo-n-e-two ) b— 一勾拳(The o-n-e-hook)
- 右拳攻击躯干/右拳攻击下巴/右拳攻击下巴
- 高/低直拳
- 右拳攻击下巴/勾拳攻击下巴/左拳攻击下巴
格斗距离的重要性
如果你尽量保持在远距离范围内格斗,你可以利用右刺拳、左交叉拳 与对手保持距离,伺机使用勾拳,由身体向头部变换你的攻击。有时会在 较近的距离用左直拳攻击对手的躯干,随即用一记重重的右勾拳击中他的 下巴。令人惊讶的是,很多拳手往往会错失这样的机会——用他们的十六 英寸武器去攻击最近的目标。在远距离的过度攻击中,他们使自己远离平 衡中心,失去攻击的位置,变得极易被对手所利用,特别是当对手正确地 调整适当的攻击手段时。
一些组合攻击(西洋拳击的组合拳攻击)
向前上步,向左侧轻微晃动身体,以右直刺拳攻击对手的下颌,随即 跟上一记较重的左交叉直拳攻击他的下颌,当左拳击中时,身体自然向右 侧轻摆。这是一种有名的——二组合拳,使用的是快速、长距离的拳法。 继续攻击,直至胜利。
- 前手低位/前手高位
贴近对手,向前上步,以一记很短的右直拳或右勾拳击打其躯干,变 换你的身体重心向前移,头部左闪,以防对手使用右刺拳。随后用一记沉 重的右勾拳击打对手下颌,变换你的身体重心移向左脚掌的球部位置,身 体向左旋动。继续攻击。有时可改变一下,第一次右直拳为佯攻,然后立 刻用勾拳攻击对手下颌。
- 左手低位/前手高位
贴近对手,向右前方斜上步,以一记短的左拳攻击对手躯干,身体向 右,在出左拳时,右拳与右臂保持高举。随后以沉重的右勾拳攻击对手下 颌,身体向左。继续攻击,直至取胜(可用于对付那种对面部防御得很好, 但低位空当暴露的对手,也可用来对前刺拳进行反击)
- 前手低位/后手高位
贴近对手,将其逼至角落,向前上步,身体左倾以避开对手的右刺拳, 用一记右勾拳攻击对手躯干。随后用一记沉重的左后手勾拳攻击对手的下 巴,身体右倾,转腰,将你的体重都加在拳头上。继续攻击。
- 后手高位/后手低位
贴近对手,将其逼至角落,向前上步,身体右倾,以沉重的左后手勾 拳攻击对手下领。随后用一记沉重的右勾拳攻击其躯干,身体左倾,转腰, 让你的体重加在拳头上。每一次出拳,你的头部都靠近对手右肩,以保护 自己不遭受对手的反击。得手之后,继续攻击。
- ——二一三
这种组合也被称为“刺拳一交叉拳一勾拳”。在一一二组合拳的基础上, 再加一记右勾拳。先打出一记右刺拳,在击中对手之前,以左脚掌的球部 位置为轴开始发出左交叉拳。这样一来,你的左肩要比右肩距离对手更近 一些,你的右手收回至下颚处,同时也将右肩拉回,肘部保护你身体的右侧。 然后身体向左,以右脚跟为轴发出一记右勾拳。当右拳发出时,左拳收回 成防御姿势。这一系列动作必须以极快的速度完成。尽可能多地重复练习 这些拳法。
- 刺拳/勾拳
出一记右刺拳,同时右脚向前滑行,左脚随即跟上。右刺拳发出后, 继续快速上步,同时抬高肘部,迅速发出一记勾拳。在出右勾拳的时候, 确保自己的左手不要放低。要注意,当你刺拳攻击对手时,他的头部会迅 速向后微闪。这就使他的下颌同时完全地暴露在你的勾拳之下。要在这个 组合拳之后再增加打击力度,可在右刺拳与右勾拳之后继续出一记左交叉 拳。这一拳必须迅速。
- 刺拳/后手捶打
这是一种用来对付那种频繁下潜对手的极好的组合拳。发出一记右刺 拳,与此同时,右脚向着同样的方向前进几英寸。在右刺拳出击,对方准 备蹲闪的瞬间,用你的左后手拳锤部位重捶突击对手的后颈。如果他立起 身来,随即给予一记右勾拳。
- 刺拳/低位交叉拳/勾拳
这种组合拳可用来有效地对付那种不断转向右侧、把左侧空当暴露出 来的对手。
所有习武者都应考虑的组合攻击要素
- 在防御与反击中运用组合攻击
运用组合攻击对敌
- 人的进攻予以反击
- 训练工具
所有习武者必须考虑的诱敌攻击要素
- 在攻击中诱敌攻击
- 在防御中诱敌攻击
- 在组合攻击中诱敌攻击
- 如何对诱敌攻击进行反击
- 训练工具
使对雖失动作或节奏
- 渐进间接攻击(PIA)
2•封手攻击(脚或头——
HIA) •诱出对手的反应(
PIA或
SA )
- 打乱对手的攻击节奏(腿阻法)
- 挤靠对手或封缠对手,控制对手 •破坏平衡,攻击对手
- 假动作,然后抓住时机攻击对手暴露的区域或近前的目标
从警戒式出发的攻击:手法攻击 1. 二
- 低位/高位前手
- 二一三(后手低位/高位前手勾拳)
- 低位前手/高位后手交叉拳
- 后手交叉前手/低位前手铲勾拳
- 交叉拳佯攻/前手勾拳
- 佯攻/转身鞭捶
- 低位/髙位挂捶 反击手法的考虑要素
- 在何种环境之下
- 特别注意的要点
- 可能与何种腿法组合
- 可自然衔接何种攻击
如何有效“击中”目标
- 快步后撤,同时刺拳反反攻
- 左滑步,直拳
- 左滑步,掌击
- 反方向姿势,掌击
- 右侧步,攻击
- 向外格挡紧接着以刺拳反反攻
- 向下格挡紧接着以刺拳反反攻
- 前手铲勾拳由侧面攻击
- 前手与后手摆击
- 右滑步,左手低位交叉拳反击
- 交叉拳反击——伴随或不伴随滑步
- 后手交叉拳反击前手摆击
- 下潜同时低位交叉拳对后手交叉拳
14•前手格挡,后手交叉拳(高位/低位)
(注:研究手臂一松一紧之间产生的爆发力(突然发力以及猛冲/突然发力)) 右肘放松,置于髋部,准备发力
(研究:下巴要始终很好地隐蔽在前肩处) 平衡右前手直拳 前进
- 后退
- 向左移动
- 向右移动
- 快步向后
- 低位假动作,然后……
- 高位假动作,然后……
- 前手连击
右勾拳.(跟在左交叉拳之后)
1•向前勾拳(向前上步)
- 长勾拳(左脚向侧移动)
- 铲勾拳
- 平勾拳
(注:非正常的屈膝半蹲突然弹起发出勾踢:配合•低位前手佯攻•低 位后手佯攻•在标指之后)

- 垂直
- 左后手交叉挂捶 攻击的准备
获得空当去还击,率先做单一或组合的攻击或还击(强势控制)。
无规则节奏的攻击无规则节奏的攻击是指:
- 高效精简地迅速出击
- 封打对攻 或者
- 高效精简地迅速出击
- 反反攻
举个例子,间接的封缠控制一迫使对手做出反应——单一攻击。
要贏得距离,就必须通过某种能够瞬间转移对手注意力的手部动作来 “掩藏”自己的意图。
准备的用处
- 格斗中对距离的估量往往会偏长,尤其在考虑腿法、特别是针对 胫/膝的腿法时。
- 用截打或截踢作为防御的可能性经常发生。 记住,针对胫/膝的攻击是否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种因素。
第一步就封手或阻截腿部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这样可以降低对方迎击 的可能性——特别是以非常简捷和出乎意料的方式运用时。攻击的准备就 是格斗者为顺利进攻而打开对手空当的动作:
- 诱抓或引偏对手的前手
- 让对手按自己的希望去做反应
- 获得距离的改变
(注:准备同样可以用来获得空当,率先做单一或组合的攻击或还击。)
迎刃而解
如果对手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防线,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打开他的防线:
- 首先是通过强制、击打、压迫等一针对弱小的对手
- 其次,更巧妙的办法是,通过佯攻一针对强壮和严密的对手
拍打
包括直接拍打和变换拍打,变换拍打服从于战术的变化。
腿法攻击(从准备姿势出发)
- 单一的膝/胫侧踢
- 高位佯攻/低位勾踢
- 低位勾踢佯攻/高位击打
- 连续两次侧踢(左侧和右侧的相对姿势)
- 侧踢佯攻,转身后踢
- 向前上步,后脚前踢
- 侧踢佯攻,勾踢
- 左直踢佯攻,右勾踢
- 左勾扫踢佯攻,右勾踢
腿法攻击:单一
- 胫/膝侧踢
- 单一侧踢
- 单一勾踢
- 单一旋踢
- 后脚直刺踢
- 单一脚跟踢
- 腿法:连环踢
- 连续两记侧踢追击
- 封手并随之以勾踢
群斗
- 狡诈并富有爆发力 直接攻击(右侧在前)
踢法
- 右扫踢攻击头部
- 右侧踢攻击肋骨 侧踢攻击膝关节 侧踢攻击胫骨
侧踢或跺踢脚背 左腿勾扫踢膝弯或跟腱
- 右勾踢攻击头部
- 右勾踢攻击肋骨 侧踢或勾踢或旋踢攻击脸部 勾踢攻击裆部
- 右侧在前——持续向前踢击
- 左侧在前——持续向前踢击
- 右侧在前——持续向前击打
- 左侧在前——持续向前击打
- 右侧在前一一近身战术
- 左侧在前一-近身战术
- 右侧在前——组合技术(脚)
- 左侧在前——组合技术(脚)
9•右侧在前一组合技术(手与脚) 10•左侧在前一组合技术(手与脚)
- 贴身混战式自由实战
- 户外格斗式自由实战
连击
- 前手与后手攻击头部
- 前手与后手攻击躯干
- 前手攻击头部与躯干
当单一攻击无法战胜对手时,就运用混合攻击。
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在尚未确切了解对手可能做出的反应之前,决不 贸然进攻。
防御(阻挡)
你的阻挡运用的时机必须绝对准确。完成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直到你敢于等待的最后一刻一换言之,你的阻挡不能出现得太早,但必 须要在攻击者把动作做充分、攻击到达你之前予以阻挡。当攻击者的动作 做充分之后,你就有可能控 制他的手了。
拍击
通常,拍击需要配合以 距离的变化——后撤步同时 充分地拍击,这样对手就无法击中你。但这种距离不能太大,否则会令你失去还击的机会。
反击
对手的攻击越用力,你就越需要让自己的手绕过攻击路线去控制对手。 但是,切记,你的手所绕过的路线越大、越长,也就会越慢,越难以控制对手
四个区域的反击
为了控制对手的手以防止他持续攻击,就要采用相对的反击方式,并 且变换你的躲闪方式。
译注:四个区域
,the four corner,在李小龙的振藩功夫中又称之为“四 门”。相关阐释可参见李小龙图书馆系列的《功夫之道》:在功夫(特别是 咏春拳)中,肘部的位置固定不变,是一切格挡、防御的基本原则。功夫 中的防御,沿四条分界线进行,通过四个区域来运用格挡技术。四个区域 的格挡均在以不动肘为中心划分出的四方面积内进行,下不过裆,高不过眉, 左右不过肩。防御区域
被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 区域,或称门:前手的 上部分(高外门),后手 的上部分(高内门),前 手的下部分(低外门), 后手的下部分(低内门)。
在早期振藩功夫四 门原理基础上,李小龙 在后期振審功夫(又称 振藩拳道)中又增加了 一个中线“低门”,形成 五门消打区域,我们统 称之为“五门原理”。
浏览1,63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