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武器的人丧失优势
一个持刀对你的人是处于不利地位的。他无疑会在格斗中失败。理由 8裁务羞: 李小龙武道释义
很简单。从心理上,他只有一件武器。他的心思也局限于使用这仅有的武器。 而你却可运用全部的武器:手、肘、膝、脚、头。你可360度攻击他的全身。 或者你还可以选择逃避,比如跑开。而他只有一柄小刀而已。也许他会把 刀掷向你,没关系,你仍然可以闪躲,可以挡开,或者他根本就刺不中你。 当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会占据全部的优势。

对付持棍的对手
他用两只手握棍。我是说,他要做什么?劈扫?戳刺?他会陷人麻烦。
他的双脚能做什么?当他持棍攻击你时便会失去平衡。这是他的劣势。
武术与胜利
最初,无论我练习什么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如今,我仍然坚持练功, 目标明确。武术对于我的生命具有非常非常深远的意义,因为,不论作为 一名演员、一位武者,还是一个人,我所学到的一切都由武术中来。

运用空手道、柔道、合气道或任 何一种派别的技巧去进行反击。这会 非常有趣!
格斗
每周一、周三、周五,我练习腿 法。每周四、周六,我练习拳法。周二、 周曰,我练习实战。
学习游泳的最佳方法就是真的跳 进水里去游;学习截拳道的最佳方法 就是去实战。只有在自由实战中你才 能学会多变的节奏、正确的时机,以 及准确判断距离。
在格斗中,头脑必须平静,注意 力集中,精神放松。此外,头正身直,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尾闾 中正,最重要的是让腰、腿、手以及身体其他部位均处于完美协调的状态。 姿势必须自然,能够伸缩自如,不用拙力,凭感觉瞬间做出反应。
格傾点
- 要有个性,而非模仿。
- —切讲求效率(达到真正的自由境界,不受任何限制地运用一切方 法,技巧与手段去达到目标)。
- 简单表达,而非复杂形式。
- 将格斗视为游戏一认真的游戏。
- 不要过于认真。
- 整体而非偏颇。
- 把冰(有形)融化为水(没有形状又适应于任何形状一空是无法 被限制的……)
- 没有形式,即可变化任何形式。没有风格,即可适应任何风格。
- 格斗没有答案,真理没有未来,必须时时刻刻去理解。你知道,明 确的路径只能通向静止、固定、呆板之地,而非变化生动之境。没有结论 与方法,只有理解与感觉,圆通而不加选择的觉醒。
- 欲达到不加选择的觉醒,必须明晓整体、清空一切 切边界、一切角度。
- 当一个人被隔离,便会冻结、麻木。欲保持活力就必须保持关系。 我们与外界之间的关系就是行动。
- 行动本身无所谓对错。只有当行动只是一个局部而非整体时,才 有对错之分。

动作的经济性
在踢腿与击拳时,特别是当你从预备式发起攻击时,去掉一切不必要 的、让你缓慢疲劳却没有任何积极效果的动作与肌肉运动。在对抗性动作 中,由于紧张而产生的肌肉拮抗会浪费掉许多的体能——学会并感受正确 的收缩与恢复(否则你的身体就会像踩着刹车加速一样)。
体会肌肉在紧张状态下运动的感觉——比较在放松状态与紧张状态下 运用肌肉时的不同。练习随心所欲地控制身体。只调动那些完美动作时所 需的肌肉,不要让无关肌肉无效用力,甚至干扰你的动作完成。积极地运 用精神与身体的双重能量(精简有效、神经与肌肉合一、极度敏锐的动作)。 在协调、优美而有效的动作中,拮抗肌必须放松,能够轻易地伸展。
运用感觉、实践、积极的态度去训练,使心灵具有新的思考习惯,使身体具有新的行为习惯。最优秀的人能令每一个动作有效,以最小的 消耗达到最大的效果。
你与对手是一个整体。你们之间是一种共存的关系。你与对手共存互 补,消融他的攻击,利用他的力量去击败他。
形式与套路并非答案
我认为练习功夫套路或空手道中的型并非最好的学习之道。它们浪费 你的时间,不符合实际(格斗)情形。有的人高,有的人矮,有的人壮, 有的人弱。人是各种各样的。如果他们都来练习同一种套路,谁是最合适 的呢?
最高境界是无形
我认为在现实中,武术的最高境界一定是没有绝对形式的。用套路
A 去应付
B恐怕不是最正确的。我觉得武术应该不被任何派系所限。那会让 学生错误地认为某种套路在实际格斗中会达到与练习时同样的效果。
什么是"最好”的武术
脱离于整体的局部均告无效。因此,我并不相信“派别”这个词。为什么? 因为除非一个人有三头六臂,除非世上有着与我们构造不同的人,否则便 不可能存在不同的格斗派别。因为我们都有两只手、两条腿。但遗憾的是, 如今却存在着只允许使用拳法的拳击、只允许使用摔法的柔道。我并不是 想消除这些派别一但正是这些派别将人们划分开来。他们不再一致,因 为派别已成为法则。这些派别的最初创立者由假设出发,如今却成为神圣 的真理,派别之内的人因此成为派别的产品。不管你是谁、你如何成长、 你的条件如何、你的背景如何……统统不管,你只是进人派别之内并成为 其产品。对我来说,这是不正确的。
国别毫无意义
在教练面前,许多人会问同一个问题:“先生,什么是真正的武术? 能否指点我? ”于是,某位教练会说:“我将教给你日本武术。”另外一位 教练会说:“我将教给你一种中国功夫。”在我看来,这全是胡扯,因为除 非一个人有三条胳膊或四条腿,否则便不可能有不同的武术。因为我们都 只有两只手、两条腿,以国别划分武术毫无意义。
持续不断的关系过程
举例来说,当我看到一名日本武术家,我会看到他的优势与劣势。在 此认识下,我与他产生关系。人们活在关系之中,成长在关系之中。
因为武术是我的事业,我希望运用武术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名真正 的格斗家应为正义而战斗。而且,当他决定格斗时,他必须真挚、全神贯注。 只有这样他才可提升自己的优秀品质,达到整体之真理。
从根本上讲,对决只是个体本质的一次检验。
生命的根本在于精神上不执著拘泥、不固守自我。
转换注意力的策略
关注动作,加快速度一换言之,及时主动地捕捉信号,但是,不要把 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信号,虽然必须去关注它。如此,便可契合于信号节奏, 或适应于发出信号者的模式,这样便可由信号出发,而不是对信号做出反应。
听觉信号与反应时间
实验表明,如果行动信号来自听觉而非视觉,则运动员的反应会更加 迅速。如果可能的话,听觉与视觉应同步。
转移注意力的策略
重复——因为要获得最快的认知,你就必须将注意力全力集中在你所 要认知的事物上面。
一切武术家都应考虑的视觉洞察要素:
- 在攻击中洞察
- 在反击中洞察
- 在组合攻击中洞察
你知道,踢法与拳法并不仅仅是摧毁对手的武器,也是战胜自我恐惧、 挫折等的工具。武术对你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真理是灵感的产物,理性的解析与偏颇的争辩会使人远离真理。就像 指向月亮的手指。不要局限于手指,否则你将会错失整个美丽的夜空。
我们仅仅是活着。
头脑是身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你警戒前方时,后方必然空虚。警戒左翼时,右翼易受攻击。警戒 于每一处时,必然处处虚弱。
冲动发火使人彻底变蠢。
懦弱者容易征服。鲁莽者容易毁灭。
外在的骄傲不可怕, 内在的自负才危险。
你的本能应该是通过 自我反省与判断进行良好 的调整。
我想我们都已发现,比赛只是人类桿卫虚荣心的一个场合。
丢掉口头恫吓。真正的武术家不会逃避自己的命运。
欺敌(出自《孙子兵法》)
- 故意逃避、示弱,让敌人傲慢,使自己占据优势。
- 头脑是思想的统帅,若统帅发怒,则会有损其权威。
译注:《孙子兵法•强战第十九》: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 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法曰:“能而 示之不能。”
《孙子兵法•火攻第十二》: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在格斗中我们会明白:以正合,以奇胜。
挑战
当我开始学习武术时,曾向太多的武师发起挑战,当然,别人也向我 挑战。但我现在已经明白,挑战对你而言仅意味着一件事:“你对它的反应 如何?它对你有何影响?”如果你问自己:“我真的害怕那个人吗?我担心 被他打倒吗?”如果我没有这种恐惧与担心,就会把这种挑战看得非常平常, 正如今天大雨滂沱,而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如此而已。
让我们面对现实。在今天的香港,你能够与人斗殴吗?我指的是那种 不择手段的斗殴,这是合法的吗?不。对我而言,有人向我挑战之类的事情, 我总是最后一个才知道!我常常是在看报纸时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译注:这是李小龙在香港与其弟子李恺最后一次通电话,谈到有关挑 战的话题时所说。
我的格斗水平
人们常常问我:“李小龙,你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我说:“如果我告

诉你我很厉害,或许你会想我在吹牛;但若我告诉你我没那么厉害,你肯 定清楚我在说谎。”
我从不害怕面前的对 手。我非常自信,不会惊慌 失措。我相信自己可以战斗, 可以做任何事,你最好在 我击倒你之前先把我击倒。
说实话,我能击倒世 上任何一个人。
有人曾问我:五六十岁的时候我会做什么。
我的回答是:“我从来不让五六十岁时的事情来烦扰现在的自己。”
好莱坞的精英为何要学习武术
我告诉他,们:“一切知识最终都意味着认识自己。”因此,这些人便来 找我,不是学习如何“保护自己”或击倒他人,而是如何以某种方式表达 自己,比如愤怒、决心,及其他种种。换言之,他们付给我钱,是为了通 过格斗的形式——肢体表达艺术——去展现自己。
不要寻找秘笈。不要寻找秘而不传的技巧。如果你总是寻找所谓秘技 或绝招,便会迷失其中。你就是你。你自己的身体才是关键所在。
充分的决心'——真正战士的_
你必须凶猛,同时要有耐心。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要有充分的决心。
你所遇到的最可怕的对手是那种执著于目标的人。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 决心咬掉你的鼻子,不论发生什么情况,他总会成功。他可能遍体鳞伤, 但却不会放弃目标。这才是真正的战士。
态度
假设你回家时看到有几个 人在围攻你的朋友。首先,你 会想自己应该怎么做,然后你 会决定如何去做。但假如不是 朋友,而是你的母亲受到袭击, 你会立刻出手——这就是纯粹 的态度。
武术中的无心
一个人必须克服的是意 识:自我意识。
蜈蚣的故事
武术家的流动性可以用蜈蚣的故事来比喻。当这只多足动物被问及它 是如何控制自己的百足来前进,而它试图停下来思考自己究竟如何自然行 进的时候,它立刻失去平衡、被自己的脚绊倒在地。同样,生活也是一个 自然的过程,头脑的发展不应该让生活的流动性失衡。
保持整体
当你思考时,便远离了你所欲理解的事物。当你不再被观念与概念阻 碍割裂时,感觉便会无处不在。当我们停止分析、保持开放的那一刻,便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开始去 真正地洞察、感知。没有 行动者,没有行动规则, 只有行动本身。我依自己 的感觉而行——我充分地 感知却不必说出来。我与 我的感觉合二为一。“我” 不再是那个与“你”相对 的自我,利用某事或区分 某事的想法均是荒谬可笑 的。对我来说,我是一个 独立体,没有别的自我(没 有思虑),此刻的我是清 醒的。
我无法感觉一个概念化的规定形式,对生活最本质的感觉恰恰就存在 于感觉之中。自我享受之时,不要有片刻的游离于外,不要去检査自己是 否处于最佳状态。或者,不满足于感觉上的愉悦,你要感觉到自己的愉悦感觉。
朗斯特里特:等一下,让我想想。
李:如果你还需要想的话,说明你仍然没有领悟。
译注:此段对话出自李小龙出演的美国剧集(盲人追凶), 李小龙扮演的
Lee向詹姆斯•弗朗西斯科扮演的角色传授功夫。
只有在你以无意识去行动时,才是真正的行动。就像你向我扔过来一个球,我会不假思索地抬起手来接住它。或者就像当一个小孩或动物突然 跑过你的车前,你会自动踩下刹车。你向我出拳,我不假思索地截止并反击。 “行动”就这样发生。
枪支与赫
今天,你不能走在大街上,无端的对人动拳动脚。因为当你这么做时, 对方会从衣服里掏出一支枪,砰!就这样。我才不在乎你的武功有多么 高强。
我的武术启蒙
我开始学习武术的时候只有十三岁。我拜师于叶问门下,学习中国功 夫:咏春拳。有人说功夫是“中国式空手道”,不对,因为空手道是源于中 国功夫的,你要知道,许多流派的武术都源于中国功夫。

武术类别及解析
功夫
功夫一词包括手法,脚 法,膝法,肘法,肩,头,腿, 三十六摔法,七十二擒拿, 十八般武器等等。功夫最难 掌握的就是剑术。至少需要 十年的刻苦训练才有可能成 为
i_':軟卨手。剑须与心合一, 运用时犹如身体的四肢一样。
传统功夫分析
- 传统意味着——手型、
仪式化和不切实际的技术。
- 固定节奏的训练——
套路,双人的配合。
- 结构内的局部——核心与圆周。
中国拳与西洋拳的区别
首先,我们可以用脚,其次可以用肘。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我们都可 以使用!你知道,我们运用一切部位——不仅仅是用拳,因为这是人类身 体的表达。当你谈论格斗时,如果你指的是一种运动(比如西洋拳击),那 么就是在谈论另外一回事:它有规定,有规则。如果你谈论的是搏斗—— 没有规则一那么你最好训练你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拳击与真实格斗
如果你戴着拳套,就要受到规则的支配。你必须了解规则方可生存。 但在街头,你拥有更多随心所欲的工具——踢法、摔法、拳法。
译注:李小龙在香港电视台展示无固定悬空侧踢碎板的小“伎俩”。 集超一流的瞬间爆发力、精准的发力时机和距离把握于一体。
击碎木板
木板是不会还手的。你能用手掌击碎砖头或木板,那么请问,你可曾 见过一块砖头或木板与人格斗吗?那不过是一种小伎俩罢了。一个人是不 会站在那里等着挨打的。
来自传统的辩白
他们(传统武术教练)中的大多数顽固透顶。(他们的态度是)“两百 年前就已经这样教了,所以……”你明白吗?如果继续保持这种态度,你 就完蛋了!我的意思是,你永远不会成长,因为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如果追随于陈旧的方法,那只是不断重复数百年前 传下来的东西而已。
传统教练说
:“如果对手这样,那么你便这样,然后这样,然后这样。” 当你还在想“然后怎样”的时候,对手早已把你解决掉了。
摔跤与柔道的局限
- 一种运动(严禁犯规)
- 缺少丰富的技战术(踢击、扯头发、用头撞、用指戳、膝顶、肘击、 踩跺胫骨或脚背、抓裆部、掐、揪耳朵、咬,等等)
泰拳的局限
- 一种运动(严禁犯规)
- 禁止擒摔
- 缺少有效的体系与科学的教法
- 对眼睛与裆部的攻击不适应——而这是一种巧妙的方法 街头打斗的局限
- 没有完善的体系
- 缺乏有效的“武器”强化训练
- 正确的心理态度 如何应对不同的武术
问题:他们最喜欢的技术是什么?(易用、安全、有效)
西洋拳
泰拳
空手道
跆拳道
摔跤
柔道
优点与不足 西洋拳击
优点
- 实效的步法
- 丰富的拳法
- 肩部/下巴的防护(加上多种用途的防护姿势)
- 训练

- 实战
- 头部与躯干的流动 不足
评价:有固定的规则和限制,以相对特定的方式去战胜对手。 摔跤
优点
- 抱腿摔
- 稳固而经济的冲击
- 周旋时的壳式防护
- 绞技
- 固技,关节技
- 地战技
译注:地战技
(ground fighting)又称为“寝技”。流行于当今
MMA播台, 是与立战技相对而言的双方在贴地状态下运用的格斗技巧。
不足
需要加上:•扯头发•抓裆•戳眼(前)•猛击胫骨(学习旧式的不 合规则之技法)
空手道
优点
发展工具
需要更强的机动灵活性 优点
前踢
需要改善向上的快速动作能力——与法国腿击术相比较 跆拳道
优点
- 灵活的腿法
- 转身足跟踢
- 头撞 不足
- 缺少接触
- 缺少多变的节奏及活力
- 缺少多样化
柔道
优点
- 平衡
- 大外足技
- 送足払
- 垫上练习关节技•绞技 不足
需要增加:
- 扯头发•抓裆部•戳眼睛•猛击胫骨 注:学习一些实用的摔法
泰拳
优点
- 肘法
- 膝法
- 真实格斗 不足
- 拳法质量不高:左刺拳很少,无上击拳,勾拳运用不充分。
- 拳套限制了标指与掌法。
- 缺少前脚攻击:没有对胫骨/膝部的前脚踢击,没有对裆部的攻击。
- 没有擒摔战术。
- 没有“攻击腰部以下”的战术。
- 缺乏科学经济的结构。没有对节奏、时机、节奏变化的综合运用。
- 不允许抓扯头发。

全接触格斗 优点
- 戳眼睛
- 抓头发
- 以控制对方为目的•以解脱自身为目的•以辅助进攻为目的
- 咬
- 练习伤害性掐捏前臂
- 抓裆部
- 使用踢、击打、拳击、擒摔等技术攻击腰部以下
功夫门派一咏春拳 优点
- 保持直线进攻的精简有效性
- 中线进攻
- 黐手——整体中的两面 不足
- 过于简单
- 缺少变化
功夫门派 太极
优点
- 奥义
- 流动
译注:咏春拳之连消带打
功夫门派——北方门派
优点
- 掌法
- 丰富的攻击手段 不足
- 需要强化功力
- 需要更加简洁
西洋击剑术
优点
- 灵巧的前侧运用(学习在每种姿势中都辅以手部防护)
- 时机与节奏
- 花剑 4•佩剑
- 重剑
日本剑道
优点
- 禅宗之法
- 果决的冲撞
- 步法
合气道
优点
- 流动性
- 整体的两面
- 步法 不足
需要在快速而持续的控制中增强牢固性(在其流动性思想中)
研究你的亲身体验
思考:由昔日的形式化风格:
单一的事物不产生效用。但是,从那些体系化的流派中,如跆拳道、 泰拳、西洋拳击中,我如何才能吸收其“本质”并为我所用(心态、经济性、 正确的姿势、速度、力量等等)?
列举其他门派的一些“本质” 松涛馆流空手道
本质
- 直接的路径
- 精通基础
- 精神
不足(你的评价)
跆拳道
本质
A.灵活性
B•(你的评价)
不足(你的评价)
泰拳疆
本质(你的评价)
不足(你的评价)

本质(你的评价) 不足(你的评价)
围绕以下内容做笔记:
- 功夫
- 击剑
- 合气道
- 剑道
- 空手道
- 泰拳
法国腿击术

截拳道一起源及发展
截拳道的起源
也许你没有看最近的新闻,李小龙——截拳道的创始人——已 被选入美国“黑带名人堂”。这标 志着一种最新的武术发展体系已 经首次得到了全国性的认可。不,截拳道并没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
它创立于1965年,其创立者李小 龙是一位极为专注、充满热情的 人。任何一位真诚的武术家都不 可能忽视李小龙的武术。
译注:此处所谓“全国性的 认可”,是指截拳道1972年在美国获得了全国性的公认。当年,李小龙以“截 拳道宗师”名衔入选美国武坛最高荣誉殿堂——“黑带名人堂”年度名人。
我曾在家中教我的弟弟和朋友们功夫。他们热情高涨。我也不断变得 精简、直接,更加自由流动,以无限为有限。
我正在创立一种功夫体系——主要融合了咏春拳、击剑和拳击的精髓。 至于这种功夫的训练方法,当我将之完善后会记录下来。它会非常棒!
截拳道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中国武术! 一个没有门派之分,反对让武术流入形式化,从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的中国武术。
译注:这是于1972年6月在中国台湾发表的李小龙文章《我与截拳道》 中的一句话。全文用英文写就,发表时由中国台湾媒体翻译成中文,当时 按照台湾用语习惯,将李小龙原文中的
“Chinese martial art”翻译为“国术”。 以下个别段落文字亦出自该篇文章,将不再^-一注明。
在我解释什么是截拳道 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 是“传统武术形式”。在远 古时期,传统武术有着种种 神奇的传说。人们会说某种 武术是某位高僧在梦中得到 神佛的传授,或某位高人看 到两只动物搏斗,便模仿其 动作,从而创立了某种武术。
因此,后来的人也跟着他模 仿那些动作与形式,却不考 虑运用的环境以及是否适应 自己的需要。
译注:李小龙与李恺对比示范截拳道与 运用头脑战胜对手 某些手置腰间的传统武术之间出手的差异。
武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是“本质”与“实际应用”。本质是基础,只有在基础打好之后,方可实现 功夫的实际应用。速度、力量和耐力是格斗的关键。
截拳道拒绝任何形式与规则的束缚,强调灵活运用头脑与身体去进行 攻

防。重要的是争取时间,制敌机先。
把“李小龙的截拳道” 加以如此这般的定义是荒谬 可笑的。我之所以称之为“截 拳道”仅仅是因为我想强调 应该在正确的时机截击对手。
如果人们一定要把我的 动作称之为“道”,那么这个 动作就可以称为“截拳道' 在《精武门》中我与罗伯特•贝 克对决。他曾用腿锁住我的 颈部,使我无法动弹。我身 上唯一能动的只有我的嘴,于是我便咬了他一口!我不是在开玩笑。在截拳道中没有固定的形式。所有 的便是这样一种理解:敌人冷静时,要比他更冷静;敌人移动时,要比他移 动得更快。直奔目标,不择手段;运用自己的体能,不要被形式所限制。
译注:李小龙截拳道“XY论”。李小龙洛杉矶时期弟子杰瑞•泡梯特,曾获 得过肯波空手道黑带。有一次他征求李小龙意见,问在教授肯波空手道时,可否结 合截拳道里面的一些方法一起教,于是李小龙回了此信给他,表明了他的态度。 此图为李小龙手迹。
人们在谈论截拳道时,总是过于关注它的名称。事实上,名称并不重要。 它只是我们所学武术的一个符号罢了。就像代数中的
X、
Y、
Z—样。不要关 注它的名称,而要看它的效果,因为效果才是真实反映截拳道威力的一面镜子。
并非简单的混合
- X是截拳道。
- Y是你要传授的另一种武技。
- 为了代表与传授Y,就必须按照Y的道理反复训练弟子。
- 对于任何有资格及授权可传授X的人来说也应持相同的态度。
- 将X与Y进行混合基本上就是摒弃Y——但仍然将这种武技称之 为Y0
- 一位人格高尚的人,应忠于他所选择的道路。
- 玫瑰花园只会生长玫瑰,紫罗兰花园也只会长出紫罗兰。 振藩方式(体系)
整体(没有圆周的圆)
- 坚守核心
- 从核心解放
- 回归原本的自由
李小龙亲自设计的截拳道“部分性”、“流动性”、“空”三阶段标志图。在李 小龙洛杉矶时期振藩国术馆照片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
截拳道与泰拳
确实,与泰拳有些相似,区别在于功夫格斗时永远没有“第三回合”, 总有人会被击倒在地。
武术不应该随意地传授。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位助教能够在我缺席时 可以独
i教授功夫。木村武之,我的朋友,作为一名优秀的助教(最有能 力的教练)已有十年,有时在西雅图教拳。严镜海,曾经是一名功夫教练, 后来关闭了自己的武馆,在奥克兰开设了振藩国术馆。还有丹•伊鲁山度, 在南加州自己的家中,业余时间教授。木村与严镜海对中国武术咏春拳投 人得更多一些,因为他们与我

相识的时候,我正处于自己武术发展的早期,

因此,每当我见到他们,总是努力帮助他们从某种形式中解放,踏上非传 统之路。伊鲁山度是一位专注的教授,在我的武术发展中期与我相识,他 所受到的传统训练比木村与严镜海要少一些。尽管我现在已进入一个新的 领域:影视界,然而在最近这十年中,中国武术始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 部分。我很满意自己在武术上的成就,在武术界,“中国”一词已广为人知, 因为美国空手道自由搏击赛的三位冠军(査克•罗礼士,乔•刘易斯和迈 克•斯通)都在跟着我练习。
我已对中国传统武术失去了信心——虽然我仍然把自己的武术称为中 国功夫——因为,基本上所有的套路都是岸上游泳的产品,甚至包括咏春拳。 所以我的训练方法更接近于注重实效的街头格斗,针对各种情形,戴上头盔

译注:(图左)在一次全接触实战训练前,李小龙在严镜海协助下为他的对手 穿戴护具。(图右)在全接触实战训练中,李小龙直踢截击猛扑的对手。
分指手套、护胸、护膝、护胫,等等。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一直以最刻苦的 训练去达到这一目标,而不仅仅是空踢空打的训练。
我将自己的体系命名为截拳道一一理由是它已突破了咏春拳的局限, 我真的感到自己的体系更为有效。
要想击中我,你必须先接近我。你准备攻击时,我便可直接截击你。
我从未中止武术研究与训练。当我追溯中国武术的源头与历史时,总 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每一个武术门派都有自己的形式,独特的套路,这就 是创立者们最初的目的吗?我想应该不是。形式是进步的障碍,对于任何 事物都是如此,包括哲学。
任何武术门派的创立者都一定比普通人更具灵活的创造力。如果他的 成果不能被其弟子们以同样的灵活创造力所传承,那就会仅仅变为一种形
式,最终走入死胡同,而不可能有所突破、有所前进。
摒弃形式与门派
正是这样一种理解, 使得我摒弃了从前所学的 一切形式。事实上,我从 来都不想给自己所创立的 中国功夫起一个名字,为 了方便起见,我还是称之 为“截拳道”。但是,我 要强调,截拳道与其他功 夫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因为我强烈地反对一切形 式,反对门派之别。
我再次强调,我并没有创造或发明任何一种武术。截拳道的一切都来 源于我从前所学的,再加上我自己的判断。因此,我的截拳道不受任何武 术的限制。相反,我欢迎人们研究、改进截拳道。
这一次,我截击了你的想法。你瞧,如果仅仅是出拳——从大脑到拳头, 会浪费多少的时间!
截拳道使用一切方法而不会被任何一种方法所局限,使用一切技术手 段去达到目的。一切都要看是否有实效。
截拳道就是适应对手,没有路径,没有自我,没有目标。

译注:李小龙与李恺(左二)、杰瑞•泡梯特(左一)、史蒂夫•金(右三)等 弟子,在洛杉矶振藩国术馆截拳道三阶段标志下合影。.照片中的这五位弟子全部都 获得过肯波空手道黑带。
截拳道首先关注的是自身体验,而非体验的模式。
至于武道方面,我仍然是日日修习。与一班徒弟和朋友每星期会两次。 无所谓是西洋拳、跆拳道,或摔角,派别是无所谓,只要和和气气,不要 反面而已。自从1966年开始认真去练习后(护手套等),觉得以前的“偏见” 是错了,因此改叫我的心得练出的为截拳道。
“截拳道”只是名称矣,至紧要还是不要去局部“偏见”而练,当然 我是日日练,修习工具(拳、腿、摔等),日日要提高基本条件。拳理虽是 重要,现实的还是(更)重要。
译注:以上是1970年李小龙回香港发展之前,以中文致信咏春师兄 48戴李小龙武道释义只有在丢掉固定的形式后,才能开始真实地观察。
只有在体系之外,才可以自由地表达。
套路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偏好加以选择,进而分门别类产生的结果〇
真理是无法组建与限制的。
记住,武术家不仅仅是身体拥有天赋威力者的代表。当他成熟之后, 便会意识到,一记侧踢实际上并非是打倒敌人的武器,而是突破自己狭隘 与无知的工具。所有的 训练都是为了让自己成 为一个完整的人。
欲明真理,必先达 到“没有风格的风格”那 样的洞彻与灵活。我说 “没有风格的风格”,是 指那种完整而无偏颇的 风格,简言之,是一个没 有圆周的圆,容纳一切。
因为,对手可能从 任何路线攻击(以各种 各样的多变节奏),如果一切格斗攻防、阴阳动静的起始。
你只是习惯对付直线,他就会从右路侵入,从而攻破直线。让我们记住这 个词:关系。运用技术其实就是研究自己与对手的动作,这就是关系。
如果我们仅仅遵循一种理论、仅仅被这种理论所限定的观念所隔绝, 这种观念无论多么高明也只是专注于武术中某一局部,只是透过一层阻隔 的屏障去适应对手。那么,我们怎么可能真正地理解、感觉自己与对手的 关系?的确,某一种理论是极有价值的,但更要像钟摆一样——为了摇向 一侧(你所希望的那一侧),就必须从另一侧出发。我们为何要被一侧所局 限?事实上,我们为何不能把持续不断的摇摆看作一个整体?
为了应对真实的情况,你必须根据真实发生的情况,每时每刻都具备 灵活流动的思想。把握一个整体中的两个方面——直线与曲线,我们便可 真正地拥有不加选定的觉醒;而不加选定的觉醒可引导你把对立的两面协 调为一个整体,从而对真实的格斗拥有完整的理解。这样,在最高层次上,

译注:李小龙拍手封制同时前脚高位内摆踢。
浏览1,20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