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敌最要之诀则“守中用中”四字而已。总之身心一致,手肘肩腕并一 身之关节处处都应如起锋棱,头足闾骨垂成直线,均有前后左右上下诸般之 争力,三角之螺旋,身不难六道含灵共一壳。苟能如斯,不但己中不失,即 对方之中,不期然而然为我所乘,一击即发。为周身筋骨精神气力均归一 贯,得其环中枢纽,自能变化无穷,常生变化,无时不生,无时不化,千化 万化,不使留隙与人,浑元不可破,所谓己正不管他人斜也。
应敌出手守着面前尺许之路线,左右互相扶助,动用合一,而击动敌方 起于一线,指欲透其骨入其髓,筋骨微为转动,则扩成,说来何须崩攀勿履 地上,无论地势高低平坦自然气贯于小腹,随跳观点。擎气负著脚趾头,要 知手足转动源于腰之运转,腰转如轮首尾顾到重心,保持皆在腰,自头至足 一气相贯。至于筋骨,则筋如弹簧骨如针,筋骨一缩骨节生棱,针簧一动气 力外发,万棱伸出,所遇莫可当锋。
芸斋先生曰:“两手结合迎面伸出,前伸后撤,左右封固,多须守着中 线,两足钻进抽撤保住重心,并无定位。踢跳如卷地风,纵横高低扬落进 闪,随意变化,直奔敌人。重心莫为旁求,揣度情势,当进则进操其身,当 退则退领其气,前后左右反转照顾,浑元一争。”语云:“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也到,打人如玩笑。”手足齐到乃全身应付也。
遇敌时须要浩气放纵,心小胆大,静似木鸡(面善心恶),动若曳浪, 举动藏神,处处有法,身动似虎蛇,手动速如风。平日练习面前如临大敌 (在三尺以外七尺以内如有劲敌)。但交时纵有千万人,我若入无人之境。神 在手前,意透敌背。交手时有人若无人,有怒虎惊啸之势,捕食之勇,横冲 直撞,头顶脚抓,周身鼓荡,出手似铿,回手如钩,不使分开使用,运使浑 然纳于一圈。力不空发,意不空回。起手分析、抗、横、抖、顺;落手分 劈、揣、搬、扒、撑、沉、托、分、拧。力动缩亦即发,发亦即缩。动静合 一,出之自然,起顿抑扬,犹如生龙活虎,吟啸生威,谷应山摇,壮而无敌矣。
临敌发力,缩骨而出,如弓之反,鱼之泼刺。其制胜要点,在于动静虚 实已发未发之间。捉摸其火候,此随机施巧之时也。此中动静非明式上,动 静全在筋骨气血之运用,其奥妙必资神遇,其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或 以力求,学者三致意焉。
罗斋先生曰:“应敌人诀为身手齐到。”所以进头进手须进身,内则提起 精神,外则动作疾速;拳未动而力已盖,打要运,力要绝(放字妙诀),取 胜尚须随意于运气,倘然不胜必是心有怀疑耳。
十七、琐论
提倡拳学,反对练习拳套,申明拳理法。
拳功妙用,原为整仪容,养气血,一心志。
剑法拳功,异曲同工,不过练习时须得浑元力,方可再分节。不外 乎面积与进退之配备或应合,大概言之,只要梢节直刺,中节持转,根节及 全身动要摧而己。至其各种运用,则难于尽述,有待于身习矣。
今之学者同道,去宗派门户之见,共研拳学之真理,拳学振,拳理 明,实为国学之续。吾人之任务在于以诚接物,勿倾轧,及专门较技以争胜负。
附:齐执度先生简介
齐执度为王芳斋先生早年在北平陆军部武技教练所时所收弟子,颇得意 拳奥秘及芬老心法,于武术理论有很深造诣。曾于1938年于北平晨报发表 《拳术新论》一文,评论章乃器先生所著之《科学的内功拳》一书,当时影 响很大。次年即著《拳学新编》,惜当时只油印数十册,意拳及大成拳爱好 者间有传抄本流行,但亦限于少数人手中,且其中讹脱之处颇多。后又有人 将其删改后以王芳斋先生口气发表,使世人误认为是芬老著作。本文对于广 大的意拳及大成拳爱好者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拳学资料。齐氏三兄弟均为茅 斋先生之弟子,齐先生之父即当时的陆军次长齐振林先生,后与张壁先生邀 王芳斋定居北平。
站桩功概论
自全国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对于开展体育运动非常关怀,对提高人民健 康水平起了巨大作用。(此处删除当时的政治口号三十七字)伟大领袖毛主 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日益深入人心,群众性的体育活 动正在蓬勃开展。际此时机,本人愿将几十年练习站桩功和教授站桩功的体 会,初步总结公诸于世,以供同志参考。
站桩功本来是形意拳的基本功,分为三才桩、混元桩两种。由于三才桩 能够使人的身体上中下各部平均发展,具有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作用,不 论男女老幼身体强弱一般均可练习,除了有志学习技击者应以此为基础更求 深造以外,一般人有病可以去病,无病可以强身,故又名健身桩(原名养身 桩)。至于混元桩则是专为学习技击的基本功,故又名为技击桩。
拳术本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 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创造的。先师王芸斋先生常说:在各种艺术中拳术是发 展最早的艺术之一。因为人类的祖先最早就需要和各种野兽作斗争,为了防 身自卫,为了猎取食物,都必须讲究技击之术。以及人与人作斗争,在部落 内和部落外之间经常发生战斗,更必须研究如何克敌制胜。最初用拳用足, 又逐渐发明了器械,这都是后代拳术的萌芽。以后经过我们祖先积累了多年 世代相传的实践经验。历代的拳学名家又有创造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内外结 合的练功方法。由于在旧社会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中掌握拳术者加以鄙视和 压迫,使不少技术因而失传。有些名拳师又将其技术秘不传人,也由于各人 练功的方法不同,便出现了内家拳、外家拳以及各种派别和门户。其实不仅 同出一源,其理亦并无二致,由站桩为基础来学习技击就是内外结合的练功 方法。先师王茅斋先生常谈,古代拳术家没有不练习站桩的,在南方谓之蹲 盆,在北方称为站桩。只因过去一些拳术家把站桩功作为不传之秘,遂使此 功淹没不彰,甚至学拳几十年而不知站桩功者比比皆是。王萝斋先生幼年得 拳术名家郭云深先生的秘传,以后出而问世,最初亦不肯传人,中年以后才 开始授之门徒,以后又将健身桩作为医疗体育运动对外传播,才流传日广。
站桩功只是拳术的一种基本功,并没有什么神秘。练习站桩首先要有正 确的认识,要有信心,要有恒心,既不可一曝十寒,更不可拔苗助长。只要 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片面地看待站桩 功是不对的。站桩虽有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作用,但是首先必须树立革命 的乐观主义精神,胸襟开朗,心气和平,还要勿为七情六欲所伤,饮食起居 等都应注意。不要认为只要练习站桩功就可以百病不生,当然长期练习站桩 功体质既然增强,也就增强了抗病防病的能力,可以提高劳动能力和耐力, 这已经可以说是大有益处了。
另外,过去有些小说家把拳术加上很多荒唐迷信的色彩。如飞仙剑侠之 类,先师王萝斋先生经常痛斥这些荒诞无稽的说法,学功者万不可追究某些 违反科学和人的生理本能根本不能达到的东西,否则就是误入岐途,为害不 浅。如有教功者故弄玄虚,讲些荒诞无稽的理论,初学者亦不可上当。
一、健身桩的初步练法
站桩功是形意拳的精华所在,所以锻炼几十年仍是学无止境,但是如果 单纯为了祛病强身,又是极其简便易行的医疗体育运动。而且站桩功虽有许 多姿势和意念上的要求,初学者懂得过多,反而有害无益,懂得越少,意念 越专,功夫越纯,收效越大。本人在教功中曾遇到不少实例,有的同志只听 到过一二次讲授,所知甚少,即潜心用功,结果收效很大,所以初学者必须 懂得循序渐进,水到自然渠成的道理,不可好高鹫远。
初练健身桩者可采用抱球式或捧球式。两腿平均站立,两脚成八字形分 开,宽度约与肩齐,两膝微屈,臀部稍向下坐,胸部放松,头向上顶,两眼 向前平视,闭目或垂帘均可,呼吸纯任自然。平心静气后两手向前伸出,成 抱球或捧球状,两手距离约两拳之隔,高度是上高不过眉,低稍过脐,一切 要求松静自然,舒适得力。
浏览8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