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以哲人、智者的通达,竖起直指人心的灵性之指,自度度 人、自觉觉他。如今,李小龙革命性的武道哲学和技击思想,对于全世 界习武者解放思想,打破门派束缚,认识自我,忠诚求真,具有无可比 拟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李小龙:一个被忽略的哲学大师
人们通常只认为李小龙是一位功夫大师,而忽略了他作为学者的 一面。他的诸多武道著述和哲学思辨文字虽不及他的功夫电影那么 闻名,但是看过其著作的人,都会惊叹于他能够将武术与哲学有机融 为一体,并且研究精到专深。
李小龙的格言,是真正超常规的智者格言。是把握了终极真理后 的从“相对到绝对”。是对自己的最终界定和无畏挑战。
李小龙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武学宗师,主要取决于他不仅看到并承 认客观环境对人的限制,而且彻悟到自身能力与这种制约的终极关系 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主客能量的转换。
常人的模式是,尽可能变有法为无法,变有限为无限(这必然导致 急功近利与投机邪恶),以便在短暂的人生中,以最快的速度,获得生 物本能的最大满足——却不是人的内在本性的最大丰赡。李小龙的 高明在于,他看出造物主“反者道之动”的造物诡计和逆动法则,尽可 能先将个体自我的人性潜能充分发展,然后再与外界发生联系,进行 “公正交换”。在向世界展现与奉献的同时,获得有关人性方面的最大 丰足和福乐。
李小龙勇于承担一切,变外部挑战为内部挑战的智慧与意志来自 哪里?
从李小龙的经历来看,他打小就是个能量过剩、自由个性走得较 远,恨不能在宇宙造反的人。可幸的是,长大后,他没有任其能量个性 泛滥,而是选择了能量释放的最佳通道——拳脚功夫。更为可幸的 是,他又选择了理性的最高阶学科:哲学,主攻形而上学。他同时在灵 与肉两个相反相成的维度,将自己的人生推至极致。
在异国他乡的美国芝加哥大学读书、打工、习武期间,李小龙饱经 人生坎坷,命运拨弄。尽管他胸怀绝技,仍被歧视华裔的美国人轻蔑, 甚至只能在好莱坞的影片中演点扫边角色。
长期的恶性刺激,不公竞争,极大地刺伤了李小龙的个体及民族 自尊心,导致了他精神冲突的大反差大反弹,形成了他身上奇妙巨大 的张力效应。他在28岁那年预言自己将是好莱坞片酬最高的明星! 这一预言很快兑现。在他辞世的前两年,几乎所有好莱坞的制片商纷 纷出巨资请他拍片,被他一一拒绝。在好莱坞著名的“明星大道”上, 他的英名是被第一个刻在五星上的华人!
李小龙成功的奥秘,再次证明一切艺术(包括武术)的原创力都来 自激情。
得益于先天秉赋、后天遭遇,以及哲学的形而上探索,李小龙明白 只有将潜能开发到极致,才能在最后的相持中成为赢家。你想得到世 界的承认,你就必须有能力征服世界;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你就必须 先有价值;你想成为真实的自我,你就必须有直面真实的勇气;你想一 个回合就击倒敌人,你就必须更有力气、更能抗打和承受肉体痛 苦……
一个人向生存极限挑战的能动性,与他对自我极限的智性判断成 正比。李小龙无疑属于人类追求“极致美、纯粹美”的最优秀一族,他 甚至不惜“以身试电”,用电棒残忍打击自己的身体。
与那些矫情滥造、飞去来兮的港台武打片相比,李小龙的功夫片, 每每总给我们绝高的艺术享受和生命激励。李小龙那山丘般隆起的 胸大肌,浮雕样突出的血管,肩膀上的三角肌、肱二头肌,以及颈背边 缘凸暴的两大扇面刚健雄阔的线条,配上他那利剑似的双瞳,盖世的 酷脸,真可谓阳刚至极。
李小龙身上无一丝赘肉,无一个多余眼神。他的每个招式,每个 腾挪闪击,都通脱奇简。疾如闪电、静如处子、出手成刀。烦琐削尽留 清瘦。李小龙信奉大道至简,好的武术招数必须具有直接省劲,以最 小力量获得最大功效的特点。
人必须高效节能地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将自身诸种潜能开掘到 极致。这也是李小龙对自我的至高要求。要想在瞬间击倒不同类型 的对手,必须具有全面的实战硬功夫。也就是要求搏击家具有超人的 爆发力与平衡力。李小龙首创的截拳道,就具有这种典型的“四两千 钧”之力。他甚至不招不架,只用一式,便干净漂亮地击倒所有强敌。 百炼成刚绕指柔。李小龙在运用肢体艺术上,在释放人的生命力上, 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说李小龙是为武术而生的,或说武术是为李小龙而生的,都一样。 李小龙使古老的华夏武术走向世界,将中国现代功夫发展到顶峰。同 时,李小龙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使我们看到超越自身局限的可能,感受 到人的精神力量的无上尊贵。
李小龙对截拳道是一种精神认识
李小龙是截拳道的创始人,即使对于武术不太了解的人也都听说 过“截拳道”这一名称。截拳道在国内外的发展可谓风起云涌,有些追 随者亦能模仿的很象,但这毕竟只是外型上的截拳道。实际上截拳道 并不是一个武术的流派,而是李对于武术的一种精神认识。
所以,任何一个欲迈入截拳道殿堂的探奥者,必须先深刻理解李 小龙的指导思想及功夫内涵,以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够获得真正意 义上的成功。否则的话,你即使学会了截拳道,也并非亲身处于搏击 的涡流中,而是仅仅徘徊于周边,掌握一点皮毛而已。
李小龙的截拳道理论,融汇了道家与佛家的境界说。但实际上, 李小龙的心态并非处于这种境界,若他能潜心修炼内功,常年坚持锻 炼自己的思想的话,是能进入这一境界的。那么他的性情,也不至于 这么浮躁和暴烈了。
李小龙在华盛顿大学主修哲学专业,现在已经无从知道李为何选 择了这个专业。武术家和武林高手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武术指导思想 的推动,而不单单是自己有多厉害。李小龙提出“以无法为有法,以无 限为有限”的武术哲学思想,并且加以系统化提炼成了“截拳道”。截 字本身有拦截、截停的意思,但是截在粤语中的发音与哲学的“哲”字 相同。制定这个名字的时候,李经过了深思熟虑以一语双关的截字来 表现其体用的拦截和精神上的哲学含义。
李小龙主要弟子如伊鲁山度、罗礼士等人本身就是著名的武术 家,他们精通菲律宾武术或者空手道、跆拳道,在李死后他们根据自己 的对于武术的认识又发展出了新的截拳道流派。虽然有不少人质疑 截拳道是否能在现在的格斗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李小龙的徒 孙保罗•凡奈克现在仍然是美国海豹特种部队的格斗教官之一,从来 没有人能否认这种武术思想和训练体系的实用性及其对武术界的重 大影响。
李小龙酷爱古典哲学,尤其是道家、佛家的哲学理论,因为道家佛 家推崇一个“悟”字,这也是李小龙所尊崇的,即“截拳道只求心悟”。 李小龙曾在一篇文章专门谈到过禅:“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 精巧的艺术,而不是一种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智慧与技巧相配 合的一种精妙艺术,而且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到的,就象一种科学, 需要寻求实证而由实证中推得。必须顺其自然,象花朵一样,由摆脱 了感情与欲望的思想中绽发出来。所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禅—— 也就是宇宙的自发性。”
李小龙在其武学理论上引用了大量的禅学原理,如“不思不想如 思想般,静视一切技巧即犹一视无睹”;“空是无法下定义解说的,正如 最柔的东西是无法剪断的一般”;“,!>灵的偏狭意谓着心灵的冻结,一 但停止其必需的自由流动性,心灵将不再是真正地处于心灵的状态”; 以及“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完全”与“我系移动着 亦可谓全然未动,我恰似浪涛上的月一般,不止的颠簸、摇移着,其真 义并非在'我正在从事什么'而是在’内心深处的自觉’,'何者深入我 之中',而过份的自我意识系对一切身体行动的最大阻碍”等等。
李小龙还认为,佛家的核心就是一个“禅”字。禅是天竺语“禅 那”的音译简称,意译为“静虑”或“思维修”。人的本性原本清静,与 佛性是一致的。只因为外界七情六欲的干扰而“著相”,人的内心被扰 乱了,因而迷失了本性。通过持戒习禅,内视自心,在静悟中则可摆脱 种种“著相”,由乱返净,从而悟彻自性。从这一点讲,李小龙所崇尚的 “禅”与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意义几乎是一致的,最后均 可达到“无所为而又无所不为”的高深境界。在截拳道中,拳理中的禅 理不仅是技乃动作的指导,而且是技巧动作的内容,是与技巧动作融 为一体的。简而言之,禅即拳,拳即禅。
浏览5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