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时起,李小龙心中又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要改进中国的传统武术,
改变其华而不实、只能摆摆花架子而经不起实战考验的现状,他开始思考创造 一种全新的拳法——截拳道。
奥克兰与旧金山都位于华人聚集的加州地区,正是在这里,李小龙打开了 美国武术界的大门。
1964年8月2日,“国际空手道锦标赛”在美国加州长堤举行。听到这个 消息后,李小龙立刻结束了正在进行的巡演赶往长堤。李小龙赶到大会现场 时,比赛已经开始,大赛的主办者是美国武术界的教父级人物艾德•帕克。 艾德•帕克本身是一位空手道高手和教练,还长期担任美国空手道协会理事 长,是著名的武术活动家,几乎把所有在美国的各路空手道高手都请到了大赛 现场。比赛中,美国空手道九段高手查克•罗利士过五关斩六将,夺得了最后 的冠军。当然,李小龙并不是仅仅作为一名看客来观摩比赛,在严镜海的斡旋 下,李小龙获得了以嘉宾身份登台表演的机会。
李小龙一亮相,就凭借“闭目粘手”、“单手二指俯卧撑”、“无影 拳”、“寸劲拳”和“连环飞踢”(即由邵汉生师傅传授的腿功)震惊全 场。艾德•帕克和嘉宾席上的韩国武术家李俊九都被李小龙的表演震撼了,大 赛冠军罗利士也当场与李小龙进行了一场切磋,结果败下阵来,更让人们对这 位24岁的中国青年刮目相看。李俊九后来回忆道:“在长堤国际空手道大赛 中,我开始认识李小龙,那次我和他在分别会中做示范表演。从那时开始,我 们就成了好朋友。……我再无法遇到一个像李小龙那样对武术狂热的人了,他 的成功一半是天赋,其余则是不懈努力的结果。他的拳快、准、有力,足以让 他笑傲武坛。”
这次大会让李小龙向整个美国展示了他的振藩功夫,也就是在这次大会 上,李小龙结识了后来被称为菲律宾棍王的美籍菲律宾人丹尼•依诺山度。依 诺山度出身菲律宾武术世家,10岁起跟随叔父学习空手道,后来又学习了菲律 宾拳、柔道、腿功、击杀术、棍法等武技,其中最拿手的当属棍法。来到美国 后,依诺山度成了一名大学体育教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博采百家之长,创立一 种新的拳法。为此,他一边授课,一边寻访美国武林中人,虚心向各流派的武 师求教,同时大量阅读武术书籍,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和磨练,已经是美国有名 的武术大师。依诺山度认识李小龙时已经是一个40岁的中年人,但是当他看到
李小龙的武术表演后,按照他的话来说,像是再次焕发了青春,李小龙的武技 再次点燃了他的热情。表演结束后,依诺山度立刻拜会李小龙,以一种极为虔 诚和恭敬的姿态向李小龙讨教武技。此处的讨教,绝不带半点挑衅之意,而是 真心实意的想要与李小龙交流切磋。
依诺山度曾回忆道:“在我40岁时,大有可能为自己创出一种拳术来。但 因缘际会,我得以认识小龙,所以我准备终生习艺于其门下。”这是依诺山度 与李小龙交手后的真实心情,李小龙扎实的基本功、独特的拳路、大胆的创 新、别具哲理的武学思想,都令这位纵横美国武术界十几年的一代棍王深深折 服。
但凡成功者,身上总有过人的魅力,让人为之倾倒、并愿意为其奉献所 能,李小龙正是这样的人。
与杰西、木村一样,依诺山度也决定放弃自己多年来对武学的追逐,转而 开始帮助李小龙。在他看来,自己的年纪已经大了,在武术上的成就也很难再 取得突破,而李小龙正年轻,潜力无限,是将武术发扬光大的最合适人选,因 此,依诺山度适时的改变了自己的角色,从一个冲锋陷阵的武林干将摇身一 变,成了李小龙身边重要的幕僚和军师,还把十几年来总结的武学经和大量资 料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李小龙,其中就包括被誉为菲律宾国技的棍术。李小龙 后来的标志性武器二截棍,以及他在电影《龙争虎斗》中施展的令人眼花缭乱 的棍法,都是依诺山度倾囊相授的结果。
在外人眼里,依诺山度是李小龙的徒弟,但实际上,他既是李小龙最亲密 的战友,也是直言相见的兄长,甚至在李小龙成名后,他仍能以一种平和的心 态对李小龙进行客观的评价:“对我来说,小龙并非完人,他有着不少缺点, 但无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天才。小龙最使我难忘之处,并不只在 于他的体能及武艺的不凡,而是他广博的知识,不论对人生还是对武术。”
然而就在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降临到了李 小龙身上——作为美国公民,李小龙被征召入伍了。
1963年,正值美国肯尼迪总统执政时期,II国政府加强了对越南内政的干 涉,而美国国内也充斥着浓厚的战争氛围,很多年轻人都以有机会前往越南作 战为荣。幸而,李小龙只是被作为预备役军人留在了美国本土,没有被派往越
南作战。如果李小龙真的参加了越战,面对前方的中国军人,李小龙会扣动他 的扳机吗?我们不敢去想,也无法想象,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功夫电影的 历史将因此而改写。
振藩国术馆的创办和长堤空手道大赛上的惊世表演是李小龙人生中两个里 程碑式的重大事件——正因为有了振藩国术馆,李小龙的振藩功夫才能在现实 中经受摸爬滚打,并且一步步打响名气;正是因为有了长堤空手道大赛上的精 彩表演,李小龙才能为美国武术界所认知,才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流派的最顶 尖武术,最终凭借艾德•帕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李小龙不断学习、思考,开始把武学和哲学相融合,也 有了全新的奋斗目标,他要改变中国传统武术的现状,要创造一种既属午中国 人,又能应用于实战的拳法 截拳道。
是人在改变命运,还是命运在改变人?也许没有人说得清楚,但世事就 是如此奇妙,当李小龙全心致力于武学的时候,他生命中另外两个重要的支 点——爱情和电影,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第四章 潜龙勿用
在比较中求进步。我个人认为,中国武术过于保守,过于迷 信。如果想发展它,就要摒弃那些没用的东西……我觉得,既然 实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许多传统但并不怎么实用的形式就不重 要了。我们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去练习这些不重要的形式呢?
'一场离经板道的不伦之恋
“人不风流枉少年”,李小龙身边从来就不缺少女孩子的陪伴,李小龙也 很享受被漂亮女孩子簇拥包围的感觉。这很正常,哪个男人不希望成为女性关 注的焦点呢?来到美国后,生活的艰辛使得在香港时风光无限的日子一去不复 返,但李小龙并不觉得可惜,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半工半读的岁月让 他懂得了很多道理,也开始变得成熟起来,尽管在骨子里,他还是那个张扬好 斗、执着倔强的李小龙。
什么样的男人最能吸引女人?也许一百个人有一百个答案,但有一点可以 肯定,一个浑身上下散发出自信自强气息的成熟男人,要比那些仅靠帅气长相 的大男生更有杀伤力。从男生到男人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它需要风雨的磨练, 它需要品尝世间冷暖,它是经历和沉淀过后而来的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它是 时光的印记,它是一种难以言语的感觉……只需一眼,便足以让你评然心动。
这种改变也发生在了李小龙的身上。在香港时,他是在聚光灯下长大的小 影星,大多数女孩子与他交往或是因为他长得英俊帅气,或是看中他的身份和 家庭背景,或者直接就是为了享乐和金钱,而李小龙与她们在一起时也大多抱 着游戏的态度,尽管绯闻不少,却没有哪一段能真正得到他的认可。来到美国 后,李小龙几乎失去了香港的一切,没有家势背景,没有钱,没有像样的工作 和收入,他成了一个普通人,所有的东西都要靠双手去换来。李小龙犹豫过, 消沉过,彷徨过,但最终,他咬牙坚持了下来,挺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希望,是人生存下去的动力,正如现在北漂着的年轻人们,低潮和困苦都 是宝贵的经历。当你回头看时,你会发现,尽管在一段时间里,名利与我们无 关,有的只是艰辛和酸楚,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段宝贵的经历,我们才会懂得,
才会思考,才会清醒冷静的面对一切,积聚力量,等待机会。当你再回头看 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有了不小的改变。
这种改变,是不经意的,是潜移默化的i这种改变,让李小龙从一个轻狂 孟浪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洗练而不失英雄本色的年轻人;这种改变,让李小龙变 得更有魅力,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便足以杀死无数女子。
浏览55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