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的功法

大成拳的基本功法,包括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 等七种锻炼方法,称为大成拳的“七妙法门”。

这七个练拳步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如果单纯以力的角度来讲,力由站 桩而得,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试声而固元气,由实作 而知变化。只有通过对“七妙法门”系统地练习,力量才能笃实。

本章将对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和推手这六种功法进行系统介 绍,而实作虽然仍属于一种功法,但它主要是把前六种功法的训练成果融合 在一起,应用于实际搏斗,故将在下一章中对其进行重点说明。

第一节站桩

在外形不动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原则、原理进行锻炼,就叫站桩。

站桩是大成拳的基本功,通过站桩功的训练,可达到调节呼吸,通畅血 液,舒和筋骨,温养肌肉,疏通经络,使神经系统得到充分休息、调整和锻 炼等效果;还可促进体内各系统的新陈代谢,增强腿的坚固和柔韧性,改善 内脏器官,从而达到养生、祛病、强身和益智之目的。站桩既能使人体平衡 发育,调剂和增进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又可以培养人体本身所特有的内在 力量。站桩可以蓄力于全身,为试力、试声、发力和技击打下基础。自古以 来,每个优秀的拳术专家都曾受过站桩的严格训练。不过,以往拳家大多对 此秘而不传,直到王罗斋先生把它定为大成拳基本功后,站桩功才得以普遍 公开。

站桩功既是一种体育锻炼活动,又是一种修养身心、陶冶性情的方法。 它既能在休息中得到锻炼,又能在锻炼中得到休息,是一种锻炼与休息相结 合的健身方法」因站桩功是一种全身性而非局部性的运动,并且是在人体力 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的一种自然修炼,这避免了运动中存在的局部偏废和剧 烈过度两个极端,以及它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后果口

站桩功必须在力匀、气静、神逸的情况下进行训练。需使全身各部(包 括内脏、关节、筋骨皮肉等组织)都得到充分放松,而作用全身。形曲意 直,神圆力方、松静挺拔。犹如“松生空谷对危岩”,又如“塔立云端向河 汉”般安闲自然.意念不可露形,精神不可外溢,力量不可出尖,形动不可 破体”这样,全身上下放松,舒适得力,呼吸自然,血液循环正常运行,身 体各部平衡发育,从而收到养生之效果。

从技击方面而论,对敌实战中的各种力量,都必须出自站桩功,且临敌 应变,机智果断,松静自然,静如山岳,动如巨澜(不论动、静都要气定神 逸,如飞絮蝶舞优闲自得,这些素质也都要从站桩功中求得),故无论从养 生或技击方面观之,站桩功都是大成拳的基础功夫.

站桩功是既锻炼身体又锻炼精神的一种活动,在精神方面它排除了一切 杂念,使大脑皮层和神经中枢得到相对的休息。但精神方面不应是空无一 物,而应是神不断,意不停,有感皆应,时刻在防御外敌的来犯并准备给予 有力的回击。故站桩功除了能使神经得到休息外,还可以得到积极的调整、 锻炼,起到强化神经中枢的作用,并增强其意念活动,对训练全身的神经末 梢也有良好的效果 它能锻炼触觉细胞,使习者动作灵敏,应变迅速,全身 协调,达到一触即发的精神状态总之,只有通过站桩的严格训练,才能达 到外形动作与意念活动协调一致,即“意自形生,形随意转”,这样就为研 究技击打下坚实的基础。

站桩是一种动静相间的锻炼方法、外形看去好似不动,而内中意念却在 一刻不停地活动着,意念不停地活动,又将导致呼吸、气血运行、骨骼筋肉 产生不同反应,即如王芸斋老先生所说:“外面不动,内中真动气 这种运动 的训练,实比单纯的肌肉运动训练要高级许多C老先生非常重视桩功练习, 他曾说过:“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两 者既对立又统一G动静相兼的练功方法,是符合实际而行之有效的练功方 法。站桩功首先讲求入静,在人静的基础上才能谈到各种意念活动训练。试 想,不入静,也就是还存在思想嘈杂、心乱如麻,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开始 练功呢?入静的进程就是排除杂念的过程.要使自己身如大冶烘炉,无物不 可熔炼。如此.杂念渐有减少,练功便具备了条件.站桩讲求身体各部位舒 适得力,而这种舒适并非是在形体一动不动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恰恰相

反,这种舒适凳力于身体各部不断运动、不断调整、不断平衡,而最终进入 协调一致的境界',才能体会到。所谓“静中求动”,“一动一静互为根用”正 是这个道理。

大成拳的站桩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两大类。,正如大成拳不尚套路和招法 一样,站桩功的姿式也并非固定,而是千变万化。桩法不应拘泥,其姿势也 须辨证。站桩功的姿势是因人而异,因病而定,因练功者的程度和其所要达 到的效果而定。

一、养生桩

养生桩是意、气、力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动静相兼、调整阴阳的整体 活动。

养生桩不仅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而且是技击练习的基础和必要途 径。虽然养生桩有技击桩基本功之称,而且也有一些从事过多年技击的拳家 又返回来练习养生桩的事例。但其主要意义还是用来养生,即用来强健身 体,防治疾病,故不论性别,年龄各异,身体强弱不同,均可以练习养生桩

养生桩的姿式繁多,不可能式式都练,应 当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 况的姿式,大成拳的养生桩法中,虽然仃站式、 坐式、卧式、半伏式和行走式等多种形式.但臂 因站式应用最广泛,收效较快,所以把以上的 各种功法统称为站桩功°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姿式。

 

浑元桩

 

姿势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重心平分,腿微弯屈;上身直立,头要正直,头顶似有一根丝线吊起;眼平视前方,嘴角向两旁略为拉扯,似笑非笑, 牙齿自然扣合;两手提至胸前,屈肘环抱,手指分开,略微弯曲,手心向内,指尖相 对,两手相距约两拳,距胸部大约一尺 或略小,做抱球状。

要点

两眼微闭,目光内敛,做到凝神定 意,清静无为,虚灵顶颈,两肩略往外 张,小臂要有内裹外撑之力。胸空腹 实,周身上下所有关节要有外顶之意. 凡是关节的反面、弯曲的地方要有内夹 之意。达到“逢角必顶,逢曲必夹”的 境界。

意念

两手犹如抱着一个气球,若用力使 劲,气球则会炸裂,若不用力,气球就 会飞掉。即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松紧适度,恰到好处。
此式又称为撑抱式(要求双手用力的比例是撑三抱七),适合于没有任 法,又是锻炼技 击的基础和必然 途径。通过这一 桩何疾病的人,它既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主要桩式的放松锻炼, 将拙力演变成活 力,使全身肌肉 细胞形成一个统 一的整体,达到 气血畅通,精神 饱满,挖掘人体 潜在能力的效果。

大成拳的桩 法,实质上就是 浑元桩一种桩法, 养生和技击所包括的多种方法,都是通过浑元桩派生和演变而来的

扶按桩

姿势

两腿微屈站立,稍宽于肩,重心均 布;上体正直,头顶似有一线相吊,眼 平视前方,两手缓缓抬起,肘外撑,高 在脐部稍上方或平脐,十指分开,略有 弯曲,指尖朝前,手心向下并有内吸之 意,两手和身体之间相距约一尺左右。

要点

形体放松,思想集中,扶按适度, 力量均衡。

意念

身体站立水中,两手扶按一块漂浮 向前的木板,既不可将木板按入水中, 又不可使木板随水漂走。

此桩对于胃神经官能症、胃病、肋间神经痛均有疗效。

背叉桩(图 1. 7、图2. 1. 8)

姿势

两腿自然开立,与肩同宽,双膝微屈,重心放在两脚前掌上,臀部似半 靠半坐于一高凳上;上体保持正直,头部端正,眼睛微闭,双手提起反贴于 腰部,十指自然分开,并稍弯曲。

要点

松肩,撑肘,闭目远听,凝神静立。如天冷时,可将双手插入大衣兜 内,其锻炼效果基本相同。

意念

双手如各握一纸球,不可使其破,又不能让其飞。

此式对于腰肌劳损、神经衰弱均有疗效。
大成拳的技击桩法虽然也有养生、祛病之功效,但其主要意义还是在于 作为研究技击之用G故在养生桩法的训练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技击,便可 以进入技击桩法训练。技击中需用各种力量,为此,技击桩就有各种不同桩 法,可以着重培养各种不同的力量。但从某一种桩法中也能细心体会出许多 不同力量来。故练习技击桩切忌贪多求广,而应专一精湛,认真掌握好一二 种姿势,就可足够应敌制变。须知,少则功力深厚,多则一事无成。
一、技击桩

矛盾桩(图 1. 9~图 2. 1. 16)

姿势

矛盾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的最基本的一种桩法。其姿式是两足呈稍息姿 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之步形,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身体微斜,臀往下坐,身往后 靠,两腿弯曲,前脚跟略离地面,膝盖前顶 上提,后腿的大腿根部微向里裹,目视前 方,两手抬起,曲肘环抱,肩松肘横.左手 五指分开,高度与眉相齐,右手在后指尖向 前,五指分开,略低于前手,两腿前虚后 实,身体重心略往后移,两腿分担重心的比 例为前脚三成,后脚七成,拳术中的术语叫 做“前三后七”。前手如盾,有撑、拧、裹、 提、撞等力量,后手如矛,有无坚不摧之 勇。故名矛盾桩。左手左脚在前为左式,右 手右腿在前为右式。要领相同。

意念

站桩时设想自身两臂两手,有拉之不 开,推之不动,砸之不落的精神。待到此法 练习日久功深,要训练自己的神态如捕鼠之

猫,将窜而未动,欲扑而待机°设想在自身三尺以外,七尺以内有“假想

敌”对自己做周旋扑打,自己仍以站桩姿势,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还击对 方。这就是拳术中“无形似有形”的锻炼方法,可训练技击时的灵敏性。

托宝贝桩(图 1. 17)

姿势

此桩亦以左式为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站成丁八字步形。腿部和脚部的要求与练习矛盾 桩时相同。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肘外撑,两 手前后相差一手,两手之间约与自己头部同宽, 前手高度与肩相齐,后手略低于前手。两手十指 分开,自然微曲,手心均向内微向上托,手指向 前斜向下插,大指根节及腕部向上挑。此桩的姿 式有似两手托一婴儿之状,俗语常把自己的婴儿 称作宝贝儿,故此桩法叫做托宝贝桩。

意念

站桩时设想自身两脚埋于土内,犹如松柏生 根,然后假想两手十指的指端,各系一条弹性皮

条,另一端栓在十尺内之一棵树干上,高低与自身头顶相齐,身体略往下坐 而后靠,或用双手往前一送,树干随之往前移 动,或用双手往回一拉,树干随之归回原处。在 意念中如此反复练习,此是拳术中所谓“老牛 筋”意念的锻炼方法。

鸟难飞桩(图 1. 18)

姿势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成丁八字之步形。 姿式略同于托宝贝桩,只是两手成半握拳状,两 手拇指食指略似环形,如虚拢鸟颈。掌中如握 鸟,既不可握紧以防将鸟握死,又不可松开,以 防鸟从掌内逃脱。同时在意念中,这只鸟不断地 在挣扎,因此,两手十指要随着鸟的挣扎,做无 规则的松紧动作。此桩因手的形象防鸟飞脱,故 名鸟难飞桩。

(2)意念

站桩时要设想自己无比高大。两臂两手如天罗地网,怀抱中百鸟自由飞 翔,松紧适宜,不使一只鸟逃逸。又如鸟乱弓多,以自己的精神,既要保护 鸟群不受众多弓矢伤害,又使鸟群不受损失。四面所合,均被笼罩,此即是 拳术中的“神机一动鸟难飞”的意念活动。

伏虎桩(图 1. 19~图2.1. 23)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成大丁八字之步形,前脚与后脚相距约有四 脚,形成大步桩法。臀部后坐,两腿下蹲,重心尽量降低,上身挺直略向后 靠,目光远望。两手从眉间左右(斜前后)以掌分开,掌心回吸,精神放 远。(参看王选杰《大成拳伏虎桩今昔》)

此桩要练虎的威严和气势,对增长下肢力量见效快,但练习时消耗体力 较大,体质强壮或其它桩法有一定基础者方可练习。

意念活动:站桩时设想以虎为坐骑,悠然自得,任其自然,或豪气放 纵,纵虎疾驰,但虎野性未驯,精神不可散乱,全身上下作不规则的整体运 动。此种意念活动是精神上的松紧结合训练方法。

大成拳伏虎桩今昔

逸龙

大成拳伏虎桩也即老形意拳之三体式,练习方法:两脚大丁八 步站式,前后脚的距离约有四足之长度,重心尽量降低,两手从眉 间左右(斜前后)以掌分开,掌心回吸,精神放远。(图2. 1. 20、图2. 1. 21)先恩师苔斋先生曾讲,形意拳巨擘郭云深先生 之功由此桩而得,但此桩经过社会时代的局限,传承的变化等,逐 渐演变成小丁八步(高位)扶云桩。(图2. 1. 22)芸斋先师所练 之桩为斜步(小丁八步)正手(抱式)技击桩,现从大成拳之角度 来讲:此拳技击桩是以练力量为主,反手技击桩(扶云桩)偏于精 神训练,托宝贝桩用于推手,抓球桩主要助于技击。四种桩法配备 一起,才能练出实战中所需的各种劲力和精神威力。伏虎桩之名, 是郭老之后,茅斋先生开始启用的。

八十年代初,我所写的有关大成拳的文章,介绍伏虎桩时,没 有将其姿势完全的披露,其原因是机缘不成,以免学人知难而退, 因为练习此桩颇费气力,所以我将伏虎桩改为下面的姿势,(图2. 1. 23)取其伏虎姿态,而真伏虎桩的本意是以虎的威严气势为桩。

伏虎桩式与董海川八卦转掌的上身姿势是一样的,人们只知形 意八卦合一,而不知如何合一,从现在的拳术很难再看到合一迹 象。这都是古人“秘不示人”的结果,如八卦转掌时要肩撑肘横, 用时方沉肩坠肘。若非如此,即失于董公八卦之真义,太极拳的练 习于运用也是如此,如太极拳中的白鹤亮翅等。总之,形意、八 卦、太极、大成同出一辙,诸拳平等,无有高下,差别之用在于学者。

降龙桩

姿势

两脚前后大步分开,尽量 把步放大,前脚掌向外方扭 转,脚跟向里,膝弯曲;后腿 伸直,成为弓蹬步,俗称前腿 弓。后腿登时,脚跟不可离开 地面。上身前伏,腰及颈项向 右后扭转,两眼向后怒视。前 手横掌向前推,略高于头,掌 心向外;后手略低于前手,手 指微曲,掌心后推。双肘弯 曲,前后两掌呈二争力。此桩 练习时四肢虽然有力,而意念 中如同止水一样的安静,如同 坐禅一般,故根据唐诗中“安禅制毒龙”的比喻,名 降龙桩。

意念

站桩时设想自己的身体由双脚往上作螺旋式的旋 转,自身如风中之旗,浪中之鱼,虽有阻力而能冲过 阻和,旋转时身体仿佛随之上升,这就是王茅斋先生 所说的“身如起云端”的意念活动。

子午桩(图1. 25~图2. 1. 27)

 

站成丁八步之步形。上身与矛盾桩相同。 两手举起略高于肩,两手指尖相对与自身相距 约有三拳

图片13 图片16 图片11 图片9 图片12 图片10 图片17 图片14 两肘下垂,两手腕亦向下曲,指尖 向下,手指弯曲,如提抓两大铁球。此是锻炼 大成拳中抓、拿、捋、带手上功夫的主要基本 功之一。
姿势抓球桩(图 1. 28)
站桩时设想自身立于清水之中,水温适 宜,不超过胯部,立于地上的腿感觉轻灵,抬起的腿搭于一块浮木上,勾、蹬、踢、挂。任 我所为,但不使浮木漂走。意念

左腿立于地上,微曲,右脚横放在与自身大腿齐 高的台上,脚尖朝右、略往回勾。上身往右后方扭转, 如矛盾桩或伏虎桩的上半身。左手在前,高与眉齐, 掌心向内,两眼目光,顺左手上部望去。头往上顶, 胯往下坐°此桩法是锻炼大成拳腿部力量的基本功之

姿势

意念

设想两手如提抓两个大球,球和手形成混沌状态,向上提抓的同时,体 会向前后分争的力量。

独立守神桩(图 1. 29〜图2. 1. 32)

设自身溶于大气之中,抬起的腿戏耍漂浮的氢气球。此即王芸斋先生 所说“有形似流水,无形似大气”的意念活动。

姿势

两脚左右分开,前后平行,与肩同宽。两膝弯曲,臀部后坐,膝盖上 顶,小腿力向上拔。两手放在胸部两侧。两手前伸,手心向外,勾腕撑肘。

意念

设想两手腕部有往回翻转之意,使两小臂产生螺旋的力量。小腿部位产 生有松有紧的弹力。

锻炼此功,只能在四肢的末梢用力,肩部、背部、胸部、腹部绝不许用 力,否则易产生憋气现象,周身形成僵滞状态。

除以上所介绍的各种桩法之外,还有其它的一些桩法。有的桩法与上面 所介绍的大同小异,有的桩法对于初学大成拳的人没有什么普遍意义,也有 的桩法很难用文字表达清楚,这里就不再一一的介绍。但就上面的那些桩法 来讲,只要能够真正理解和学会其用法,就可以说对于大成拳的桩法,基本 上掌握了。

三、站桩要领

站桩功的要领很多,但总体而言,不外有如下四大方面:即放松、入 静、意念假设以及姿势配备的要领。初学者若能掌握此四大要领,练功得 法,持之以恒,即可步入大成拳正轨。可达祛病延年,神明体健之目的,同 时也为步入技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可陶冶性情,改善气质,养成清逸大 勇之气度,有着无穷的理趣,定有欲罢不能之势,实有不可思议之妙,此非 虚言,练者当知。

1.放松法

练习站桩功,首先必须学会放松,放松不单纯指躯体而言,更重要的是 指精神上的放松。因为只有精神上的放松,才能更好地放松肢体及内脏器 官,从而更好地使其发挥生理功能,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身心放松”。而实 际上二者是相互影响的,躯体的放松,反过来也促使大脑皮层的进一步放 松。

理想的放松状态和婴儿的状态相仿,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专气致柔能如 婴儿乎”。在练功之时,要做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也就是婴儿的“无知 无欲”状态,王琴斋先生形容为“返婴寻天籁,躯柔似童浴”。具体的放松 办法是在练功之时,用意念诱导周身放松,但要遵循老子“无为”及孟子 “勿忘勿助”的原则,意念不可强,尤其不可执著,应在似有若无之中掌握 其火候。首先从头部开始,意想用温水从头顶缓缓流下,从颈部向下流向两 肩,再渐渐流向肘部.从胸腹及背部流向下肢。以后再体会自身如浴温水之 中,舒适得力,并在此基础上体会酒后微醉的感觉:周身松和自然。意念空 洞,物我皆忘。此即王芸斋先生“绵绵觉如醉,悠悠水中浴”的锻炼方法。

除此之外,还可用“表情放松法”、“眼视放松法”及“耳听放松法” 等。所谓表情放松法,就是在练功中作到面部表情似笑非笑,通过表情的放 松,使大脑皮层的紧张得到解除,进而帮助肢体放松。眼视放松法是指双眼 呈垂帘状,以目光暂时下视自己的下眼皮,从而起到以一念代万念的作用, 进而使肢体及精神放松。耳听放松法则是指在练功过程中,设想用双耳静听 远处的微雨落地之声,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或假想静听远处他人之低声 细语,要用心听。此即王茅斋先生所讲的:“敛神听微雨”;“凝耳细听两人 娇”的练功方法。

上述放松法,无论应用哪种,均应任其自然,轻松自在勿忘勿助,切不 可执著追求。也就是佛门中的一句话:“渡河需用筏,到岸不用船”。就是说 一旦达到了放的目的后,则应放弃任何意念,勿忘勿助地保持这种状态。这 与针剌中的“经气已至,慎守勿失”(《内经》)及禅宗六祖慧能的“菩提本 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均有着共同之处。

2.入静法

大成拳的站桩是拳术的基本功,因此它的立足点是在于“动气站桩时 外形的“静”是为内在更好的“动”服务的。所谓内在的动,指的是以意念 引导加速气血运行,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机能。王琴斋先生常说“大动不 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外形不动,体内真 动/又说“有为从无为出,不动是动之母侦就是这个意思Q站桩时为什么 首先要强调入静?入静是为了降伏杂念纷纷的思想,而在入静的基础上,才 能进行与各种姿势有关的意念活动,形成外静内动的特殊锻炼方法,以达到养生或技击的效果。但在做有关的意念活动时,切忌因执着而成精神负担, 有害于身体或拳术。

站桩功不要求绝对的“入静”,因为绝对入静是不存在的,且过分追求 入静难免犯执著之病,但入静的深浅对练功的效果确实有着一定的影响,故 养生家曾言:“心不静,无以见道”。“入静”之说,原出自道家气功,在释 家气功中,则称之为“入定”。虽其练功手段及要领不尽相同,但其要求心 静则是一致的。一般道家多采用“守窍”的方法来达到入静的目的,如守丹 田或守命门及大小周天等。释家气功则多采用数息观或参活头等办法来达到 心如止水、忘念不生的目的。

在练习站桩功的过程中,虽然入静,但仍应头脑清新,杂念不生,如醉 如痴,舒适自在,物我皆忘,与天地熔为一体。在入静过程,即能达到内无 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然目尚能视,耳尚能闻,心尚能思。但又 要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知而不虑,不受外界的干扰,也就是要做到闹 中取静。故古人云:“物静不如身静,身静不如心静”。此之谓也。

以上为入静的要求与要领,但初学者要做到此又谈何容易。故可采取以 下的方法,当杂念来临之时,不但不去有意识地排除之,反而尽量吸收熔化 它。可设想自身如大冶烘炉,杂念如雪花纸片、枯枝败叶,入炉即化为乌 有,从而达到入静之目的,此即为“杂念吸收法”。如不按此去做,而是有 意地排除杂念,则杂念反而更多。犹以贼拒贼,贼出贼入,以念止念,念去 念存,到头来,杂念就会成为无笼之猿猴,无缰之野马,不可限制束缚,所 谓心猿意马者是也。

3.意念假设

大成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实战拳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 它的功法中存在着一个特殊成份——意念假设(又称为意念活动)。所谓意 念假设,就是通过大脑神经的作用,创造出来的一种假想境界或假想活动内 容。把一定的意念假设与一定的功法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强健身 体,增长技击能力的作用。

说抽象的意念假设具有奇异的作用,似乎荒唐得不着边际,令人难以置 信,但事实上却常使人不得不信。比如,某人脑部略有不适,如果有人告诉 他可能生有脑瘤时,他的病情会突然加重,后经医生检查,根本没有脑瘤, 只不过是普通的神经性头疼,他的身体又会迅速地复元。这种精神诱导对人

体产生巨大影响的现象在人们生活中并不少见。

精神作用既能够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也能够产生有利影响。大成拳就 是把精神诱导这种奇妙功能正确运用于拳术之中,使习练者身体起到内在变 化,改善体质,恢复本能,逐步具备技击能力。

大成拳意念假设种类很多,从部位上可分为局部和整体两类,从功用上 可分为养生和技击两类。

养生类意念假设主要应用于大成拳养生桩法与部分试力和步法之中,技 击类意念假设则主要应用于大成拳技击桩法、试力、步法、发力、推手、断 手、单操手等功法之中。

(1)养生类整体意念假设

水浴假设

站桩时设想自己站在微波荡漾的清流之中,水深不超过自己胸窝,温度 适宜,水从四面八方向身体缓缓冲来,身体随之自由摇摆,胸部以下的各个 部位,异常舒适,假借水中浮力,而使自己觉得遍体轻灵。这一假设应重点 体会水的浮力与阻力。

淋浴假设

设想头上方有温水淋下,由头顶不断缓缓向下流淌,身体每一个部位都 受到水流的冲洗。这一假设重点体会水流在皮肤表面造成的轻盈、舒适的感 觉。

蚁行假设

设想有无数蚂蚁从头顶向足底方向沿身体的各个部位爬行。这一假设重 点体会皮肤表面那种从上向下的运动着的麻痒感觉。

浮云假设

设想自己身体浮在云端,脚下踩着柔软的云絮,身体倚靠在云朵上,全 身埋在云层里。这一假设重点体会想象中腾云驾雾那种恍恍惚惚的感觉。

悬挂假设

设想自己头顶上方垂下无数细绳,缚住身体各部,使身体悬挂在空中, 随风摇动。这一假设重点体会上悬下沉的力量变化以及身体无所依赖那种飘 飘荡荡,忽忽悠悠的感觉。

静观假设

设想自己站在一个异常优美的环境中,比如设想站在一片鲜嫩的草丛之 中,面对平静的湖面,波光粼粼,岸边绿柳成荫,柔软的柳条随风摆动,身 前身后,鸟语花香。这一假设重点体会那种心旷神怡,忘掉自我的感觉。

融化假设

设想自己被宇宙大气所包裹,渐渐被融化,而自身不复存在,变为大气 中的微小成份,逐渐达到“身如化境六神怡”的忘我境界。

充盈假设

设想由自身内部源源不断地放出气体,这种气体逐渐充盈屋室,充盈一 定的自然环境,最后充满宇宙。身体也在不断地长大,变为顶天立地的巨 人。

(2)养生类局部意念假设

顶物假设

设想头上顶着一根鸡毛,既不要感到有什么压力,又不要倾斜使它掉 落。这一假设目的在于保持身法中正与身体平衡。

抱球假设

设想两臂之间环抱着一个气球,既不要松开使它掉落,也不要用力将它 按瘪。这一假设重点体会气球对身体、手臂及手指的弹性反作用力。

弹簧假设

设想自己腋下、腿弯及脚掌下面装有弹簧,每一动,全身都随之振颤。 这一假设重点体会弹簧对于身体的作用以及身体借助弹簧发出的弹性力量。

生根假设

设想自己身体如同大树矗立,两脚如同树根向地层深处扎下,犹如松柏 生根。这一假设重点体会身体,两腿、脚掌与地面的关系及稳如泰山的感 觉。

依靠假设

设想自己背、臀、小腿等部位,都依靠在柔软的东西上。这一假设重点 体会全身轻松自如,没有丝毫负担的感觉。

趟泥假设

设想自己两脚在齐踝深的稀泥中行走,虽步履艰难,但仍执着向前。这 一假设重点体会稀泥对脚的阻力和对脚掌的吸力。

搭扶假设

设想自己的两臂搭扶在栏杆上,或双手扶在飘浮于水中的气球上。这一 假设重点体会两臂轻松下按与臂下物体向上支撑的关系。

踩棉假设

设想自己踩在松软的大棉花包上,并不时地使身体左右摇摆。这一假设 重点体会脚下的柔软舒适和身体自由晃动那种如醉如迷的感觉。

技击类整体意念假设

应敌假设

假想在自身三尺以外,七尺以内有毒蛇猛兽不断袭来,或有强敌随时进 攻,自己不断做出各种自卫还击反应。当然,这种反应仍是意念活动,不能 在动作中表现出来。这一假设可以锻炼身体的本能反应,加强整体动作的一 致性,并可提高肌肉、骨胳的抗打击能力。

抗击假设

站桩时设想两臂两手,有拉之不开,推之不动,砸之不落的力量。待到 此法练习日久功深,要训练自己的神态如捕鼠之猫,将动而未动,欲扑而待 机。设想四周有许多人手持刀、枪、棍、棒向自己轮番打来,身体各部位则 不断做出各种反应以抵抗这些打击。这一假设可以锻炼身体各部分的灵敏性 和抗重击能力。这就是拳术中的“无形似有形”的锻炼方法。

冲击假设

设想东、南、西、北各有一堵一人多高的矮墙将自己包围在中间,自己 则轮番向四堵墙冲击,所到之处,无论是拳打、掌劈、身撞、脚踢,还是肩 靠、肘横、膝顶、胯挤,矮墙都倾刻土崩瓦解。这一假设可以锻炼在实战中 那种不可阻挡,“硬打硬进无遮拦”的精神状态和进击能力。

闪击假设

设想自己周围有许多人手持砖头瓦块不断掷来,自己则闪展腾挪,从容 躲避,并随时向敌方进击。这一假设可以锻炼自己步法的灵活性,身体的反 应以及在实战中避实就虚向敌方进击的能力。

浏览3,34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