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循环法就是每一个掌式只做单向走转,一换方向就换掌 式。比如向左侧走转时练下沉掌,走至若干圈后,回身向右侧走 转时,则换练平推掌;平推掌走至若干圈后,回身向左侧走转 时,则换练撑天掌;撑天掌走至若干圈后,回身向右侧走转时, 则换练托天掌;托天掌走至若干圈后,回身向左侧走转时,则换 练托枪掌;托枪掌走至若干圈后,回身向右侧走转时,则换练指 天画地掌;指天画地掌走至若干圈后,回身向左侧走转时,则换 练阴阳鱼掌;阴阳鱼掌走至若干圈后,回身向右侧走转时,则换 练推磨掌;推磨掌走至若干圈后,再回身向左转时,则又回到下 沉掌。至于各式转换时如何衔接,有一定方法,又无一定方法。 所谓有一定方法,就是在换式时要顺生理结构之自然,要考虑技 击之需要;所谓无一定方法,就是在换式时可随心所欲、不拘一
格,体现运动中变化、变化中运动的规律即可。
- 何谓“小循环法”?
小循环法的要求是每一个掌式练完左侧,回身即练右侧,一 个掌式一循环,所以叫小循环法。
中循环和小循环的每式回转循环的步法都是一样的,即回身 先扣外足,后摆内足,走转时先迈里脚再迈外脚,腰身随脚之变 化左右旋拧、下坐。其掌式变化之间的连续动作,可以以圆转自 如、随心所欲的方式进行换掌,也可以以应敌想象动作,习者自 悟,久练自化,熟极自神。
- 何谓“阴阳变掌法”?
阴阳变掌之法,就是练两掌的阴阳翻转。两掌的阴阳翻转可 分为定位阴阳翻转和动位阴阳翻转两种练法。
所谓定位阴阳翻转,是在走转的同时,两掌在定式八掌的位 置上原地进行极力的阴阳翻转,以充分活动手之三阴三阳,充分 拧腕、沉掌、舒指贯气,增长气力。如下沉掌向一侧走至若干圈 数或一定时间后,感到两腕沉胀不舒,即可将两掌心翻转向上, 状如水中抱球或捞月,并继续向同侧走转。此时会感到两手热气 充盈,掌指粗大,轻松无比。具体练法如下:
下沉掌变捞月掌(两手心转向上);平推掌变抱球掌(两手 心转向内);撑天掌变遮阴掌(两手心转向下);托天掌变白猿献 果掌(两手收于胸前,手心相对);托枪掌变揉球掌(上手心转 向下);指天画地掌变立桩掌(上下两手心均转向外);阴阳鱼掌 变抱莲掌(前后两手心均转向内);抱婴掌(前后两手心均转向 上)变推摩掌(前后两手心均转向上)。
初习者练回身循环之法时,可随意选择前述的大、中、小三
种循环练法中的一种去练。
定位两掌阴阳翻转的效用可概括为如下口诀:“阳掌练气, 阴掌养气。阴阳极处增份力,阴阳交互力不疲。阴阳平衡健身 躯,虚实善变世无敌。”其要求是:“由不顺中求顺,由不合中求 合。合顺自然力无比,养练结合,渐至金刚球体。”
在两掌定位阴阳翻转练习一定时日,姿势准确,顺畅自然, 自感功夫上身后,可进一步练习两掌的动位阴阳翻转。
所谓两掌的动位阴阳翻转,是指走转时两掌做连续不断的阴 阳翻转练习。其方法是当下沉掌到位开始走转以后,两掌随走转 不停地进行阴阳变化。为了连续顺畅,有的掌式变化较前面介绍 的定位阴阳翻转练法稍有变动。其变动后的程序是:由下沉掌开 始,两掌原地内翻前推,翻推至极处,式断意连,两掌松腕外翻 变过渡的捞月掌;捞月掌不停,平行上移,移至胸前与两乳平 时,松肩、松肘、松腕,两掌内翻变过渡的抱月掌;两掌继续内 翻前推,变成平推掌;平推掌不停,向上移至头顶上方变成撑天 掌;撑天掌不停,两掌内翻变成过渡的遮阳掌;遮阳掌不停,沉 肩坠肘,同时掌分肘合(两掌距离10厘米),两掌如捧莲花,形 成过渡的白猿献果掌;两掌合而即分,向身体两侧极力伸展,如 同大鹏展翅,形成过渡的托天掌;托天掌不停,右手由上向内合 抱,与左掌心相照,形成过渡的揉球掌;揉球掌不停,松肩、旋 肘,右掌极力内翻,拉肩、撑肘,掌心斜向上,左掌极力外旋左 伸,掌根上托而又沉肩坠肘,曲中求直,直中求曲,状如弯月, 形如托枪,形成过渡的托枪掌;托枪掌不停,掌式不变,右掌由 上向左膝外侧降落,反掌指地,虎口向内,掌心斜向外,左掌掌 式不变,同时极力外旋向上指天,形成过渡的指天画地掌;两掌 不停,右掌外旋,左掌内旋,两掌心均向圆内,如同扶立木桩, 形成过渡的立桩掌;立桩掌不停,左手掌由上向下内旋,向背后 屈臂极力后推,右掌同时由下向上内旋,拉至胸前,极力前推, 形成过渡的阴阳鱼掌;阴阳鱼掌不停,前后两掌同时外翻,掌心 向内,形成过渡的抱莲掌;抱莲掌不停,左掌向左上方移动,掌 心斜向内,与口相平;右掌原地外翻,掌心斜向上,置于胸腹 间,如同怀抱婴儿,形成过渡的抱婴掌;抱婴掌不停,两掌同时 原地内翻前推,变成推磨掌。然后扣步回身,接练右式阴阳变掌 之法。
上述阴阳翻掌的位置、要求,与前面定式练法的要求完全一 致。不同之处是,运动不停,式式相连,一气贯穿,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式断意连。行步、转身、变掌同时进行,而又相互关 照配合。
- 阴阳变掌的练法有什么特点和意念要求?
在单式转掌的四种变式练法中,阴阳变掌之练法是难度最 大、层次最高的练法。它的外形特点是运动不停,式式相连,一 气贯穿,动中寓静,静中寓动,式断意连,步法、身法、掌法之 变化同时进行而又相互关照配合。它融“上练两掌阴阳翻转,中 练拧腰坐胯三合;下练两足旋捷摆扣”于一体,纳“脚踩八卦、 头顶太极,手示形意”于一意。在意念方面,要求演练者如同乘 船于长江之中游峡观景;忽见黑熊漫步(下沉掌);又见山民搬 石(捞月掌);忽见猛虎蹬山(平推掌);又见斑豹上树(抱月 掌);忽见樵夫望日(撑天掌),又见坐骥眺望(遮阳掌);忽见 猿猴捣果(白猿献果掌),又见鹏飞蓝天(托天掌);忽见山舞银 蛇(揉球掌),又见大王守猎(托抢掌);忽见奇峰突起(指天画 地掌),又见幽谷清溪(立桩掌);忽见大蟒穿林(阴阳鱼掌), 又见莲花盛开(抱莲掌);忽见村姑戏婴(抱婴掌),又见农夫推 磨(推磨掌)……八式互变,缱绻自如,丝丝入扣;阴阳翻转, 宛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又若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情景交 融,心旷神怡。对此练功者要有身临其境之感。此与太极拳高手 所追求的“西山悬罄、虎吼猿鸣、翻江闹海、泉清水静”的境界
是同一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我无他、入情入景、形画如 一,达到意生形蜕、心.驰神往的神妙境界。整个演练过程要如同 一幅写意山水画,诗情画意尽在其中。熟练之后,可随心所欲, 见景生情,翻转自如,运行奇特,练至阴阳高度合一,内气充盈 自然流动,稍一着意,肢体就会自然反馈。
- 八卦掌的脚下功夫和其他拳种所强调的脚下功 夫有什么不同?
武术、摔跤等各种搏击技术,都强调脚下的功夫,如:“手 是两扇门,全凭脚赢人”,乃摔跤家经验之谈;“输赢在步”“手 打三分脚打七”“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等等,乃武术家经 验之谈。
八卦掌以走转为长,其主要功夫,也是强调在脚下求。认为 “走为高”“走为百练之祖”“走为上策”。但是八卦掌的脚下功 夫,又不同于其他拳种的练法。它不但在外形上有独特的、严格 的、规范的要求,并且还要求在两足交替不停地走转中灌注独特 的神形意念。外形虽然是单调地走圈,但内涵却极为丰富,走起 来奥妙无穷,久练不疲,越走越想走,越练越爱练。
- 八卦掌的走转功夫在外形上有什么要求?其目 的和作用是什么?
八卦掌在走转时对下肢运动的形象要求是:鸡行、虎步、若 趟泥;如推、似坐、剪子腿。
其含义是:
鸡行,即行走时像鸡走路一样,屈膝卧胯,小腿动,大腿不 动。
虎步,即迈步像老虎一样雄健威稳,十耻抓地。
若趟泥,即两腿行进像在泥水中趟行,意念在“三里穴” (膝眼下三寸处),两足平起平落,擦地而行,不“揭蹄”(提脚 后跟),不“亮掌”(翘脚掌)。
如推,就是转圈行走的形象,像过去农村人推石磨磨面的样 子(只求神似,不能真像推磨那样,一步一顿)。
似坐,即走转时要两腿屈蹲,平稳移动,像坐轿一样,两腿 姿势不能忽高忽低。
剪子腿,即在走转时两腿要抱膝、摩胫(两脚内侧相擦), 里脚直趟,外脚扣迈,沿圈交相行走,落步呈八字,两腿如剪 刀。
八卦掌先辈对走转之功的上述外形要求,是为了扩大、加 深、强化八卦掌拳术的基础,使之立于不败之地。通过上述要求 的练法,使习者的足、踝、膝、胯、腰、背、肩、肘、腕、指等 各处关节韧带全部松开、拉长;还要灵巧有力、圆满无滞、圆转 自如。应敌或受力时,做到处处能旋转、处处能发力、处处是机 关、整体协调一致,无缺陷。
- 何谓八卦掌的神意练法?八卦掌的神意练法有 几种?设定每一种神意练法的目的是什么?
所谓八卦掌独特的神意练法,是指在走转的外部形式不变的 情况下,以独特的、通俗易懂的、形象有趣的比喻,从神、意的 深层次上指导、规范、强化两腿的走转功夫。现根据师传和自己 多年的实践体悟,介绍如下八种神意练法及其每种练法所要达到 的目的。
(-)撑船篙:即在走转时,把自己的前后两脚比做船和篙 ——前脚为船,后脚为篙——在沿圈走转时,每走一步都要有意 无意地想象,是在泉清水静的湖面上撑船观景,后脚如船篙撑 地,前脚如舟前行。如此反复练习,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平时走路
总好“揭蹄”(提脚后跟)“亮掌”(翘脚掌)的习惯,练出一种 自然的平稳劲。
(二) 履薄冰:即在走转时有意无意地想象自己是在随时都 有可能塌陷的深水薄冰上行走。精力要高度集中,不能像平时走 路那样,随意前行,而是每走一步都要把重心全部落于后脚,前 脚要试探冰的厚度,看是否能够经得住人的重量。重心要由后脚 向前脚一点一点地慢慢转移,以防止“冰”会突然塌陷。但既然 是在薄冰上行走,前脚后脚都有随时塌陷的可能。所以,前脚要 虚中有实,后脚要实中有虚。既不能贸然把重心移到前脚,又要 尽快把重心移向前脚。这就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形成一种矛盾。但 是奇正相生,久练可产生一种凝之于毛的腾挪劲。
(三) 搓麻绳:即是在走转时,要有意无意地想象地上放着 一根麻绳,两足交替前进时,要搓着麻绳走,离地太高了搓不 着,与地面接触太实了搓不动,所以必须虚实得当。这是在两足 行走时能在平稳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得一种有分寸的虚灵 劲。
(四) 趟泥水:也就是八卦掌常说的趟泥步。即在行走时, 意想是在腿肚深的泥水中行走,只能着意“三里穴”(膝眼下三 寸处),向前趟行。既可克服阻力向前行走,又不至于使泥水溅 起来。这是为了锻炼两腿膝足的稳健劲。
(五) 踢门坎:即在沿圈走转时,要有意无意地想象自己前 面横着一道道“门坎”,前进时不是迈着走,而是要把“门坎” 踢断前行。这是趟泥步的“武火”练法。此法是为了练出一种力 贯足尖的点踢劲。
(六) 踩游蛇:一般人都怕蛇,故见而心颤。但是如果毒蛇 在你面前蜿挺而行,要求你用两足踩它的头(七寸处)和尾,不 让跑掉,要把它踩死,又不能叫它咬着。这就必须勇敢、敏捷、 轻灵,还要稳、准、狠。也就是说习者在走转时,要想象两脚在 不断地踩蛇头、踩蛇尾。这是为了训练一种在险象环生的情况下
的胆气和机警劲。
(七) 腾空走:腾空走是在上述六步功夫有一定基础以后,沿 圈立砖或埋桩,两足在上面离地腾空走转。其身法、步法的要求 与在地面走转时相同,但难度较大,如同初练,而且越高越难走。 它练的是一种综合的平衡劲。久练胆、气、神、形和内外三合都 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可有效地挖掘人体随遇平衡之潜能。
(八) 负重行:负重行是在修炼上述七步功法的基础上,进 一步修炼的一种高难度的平衡劲。它要求在走转时,两手和两足 负重而行。先在平地练,再到砖或桩上练。它是对精神、气力、 功夫的更高层次的锻炼和考验。但是所持之物必须循序渐进,由 轻到重,慢慢适应。不可贪功和冒进,也不能没有经过上述走转 之功的基本训练以前进行,那样容易练僵、练坏。八卦掌和太极 拳一样,都是以练轻灵活巧之劲为主。适当的负重练习,也是为 了进一步提高身体各部的轻灵活巧的难度,不是为了练拙力。关 于负重之法足下可绑沙袋、穿铁鞋;手上可以持砖或练泥巴掌 (先用粘土做泥团,以指插洞,晒干后,以掌挑着走转,泥团由 小到大,最后可以练至土坯那么大),也可以以腕臂套带铁镯 (铁环),由少到多,由轻到重。总之方法多样,可以自行选择。
上述腾空走、负重行在没有条件或体力不佳的时候,可只做 想象练习,不做实际的腾空走、负重行。也可以根本不用实物, 只做意念练习。
另外上述的趟泥步、踢门坎两种意念练法有相近之处,只是 一个是“文火”——趟,一个是“武火”——踢。其实趟中有 踢、踢中有趟,只是意念的轻重之分罢了。所以在安排训练时可 以只选择一种,如果考虑轻重意念的配合,可以选“踢门坎” 一 种练法,因为上述八种意念练法中大多是意念较轻的练法。如果 这样安排则可把“趟泥水”的练法,换上“猫捕鼠”的意念练 法。
猫捕鼠,万无一失,既快又准,但它并不一下子把老鼠咬
死,而是先擒后纵、纵而又擒、尽兴玩耍,最后再把老鼠吃掉。 演拳、过招,从精神、气质上都要如猫捕鼠,练的是一种饶有趣 味的闪战劲。
这样上述八种意念练法,就可以做如下两种排列,即:
- 撑(船篙)、履(薄冰)、搓(麻绳)、趟(泥水)、踢 (门坎)、踩(游蛇)、轻(腾空走)、重(负重行)。
- 撑(船篙)、履(薄冰)、搓(麻绳)、踢(门坎)、捕 (猫捕鼠)、踩(游蛇)、轻(腾空走)、重(负重行)。
浏览48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