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防守技术的训练方法

防守技术是散手技术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防守技术运 用得好,一则能保护自己,二则能减少输分,为反攻提供有效 的保证。而科学的练习步骤与方法又是掌握防守技术的重要 条件。


  1. 个人模仿练习


在教师讲解示范或个人自学教材之后,首先个人模仿体会 动作。有条件的可面对镜子或与同伴配合,边做边检查,使开 始就建立正确的动作

  1. 假设性练习


自己想象对手的进攻。练习相应的防守动作,经过反复强 化,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

  1. 不接触的攻防练习


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以规定进攻动作为信号,间隔一 定距离,不接触身体,自己根据信号作出相应的防守动作。这 种方法的优点能消除练习者的害怕心理,降低紧张情绪,既能 保证动作质量,又能提高反应能力。

  1. 接触的攻防练习


两人一组,一方进攻,另一方防守,互相接触,进一步提 高防守的实效性。进攻一方用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以及运用 方法的简繁等都要根据练习者的实际能力来控制。两人练习可 以采用原地和移动的两种,原地练可以节省体力,增加练习密 度;而移动性的练习可以兼练步法,判断距离,更加符合实战。

  1. 进攻与防守反击练习


专门性的练习防守,在训练的初级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但 到了基本掌握动作之后,应尽量把防守与反击结合起来,避免 形成单纯的消极防守的被动打法。防守是途径,反击是目的。

  1. 实战练习


实战是双方在紧张、激烈和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运用方法、 提高技术,不仅要求练习者要有娴熟的技术,更需有灵活多变 的战略技术,所以实战是检验和提高自己防守能力的重要方法。

第七节散手技术分析

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胜负。正确地掌握散手技术 是教学和训练的重要环节。

散手技术分有实战姿势、步法、进攻、防守和防守反击五 个部分。

一、实战姿势

散手的实战姿势,通常也叫预备姿势,不同的拳种有不同 的预备姿势。如形意拳用三体式;长拳用高虚步;南拳用马步; 八卦掌则用摆扣步,等等,都是局限于本拳种的特点或某个典 型动作。练习者通过久经磨炼,反复实践而把它运用得得心应 手。然而,分析某一个姿势是否合理,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研 究它。不管选用什么样的姿势,它都应具备以下三点。

1.便于步法移动

散手实战时,运动员需要根据攻防动作的特点和要求,在 不同的时机、距离和条件下不断而迅速地转换步法和变换姿势。 本教材中所述实战姿势,便于步法的移动,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不论做前后左右的移动都是等长距离,无须明显地倒换重 心。再者,微屈的两腿使身体总处于一种欲动的“弹性”状态, 增加了步法移动的灵活性。

  1. 便于运用进攻方法


实战时,运动员必须准确地把握进攻的时机。而时机是靠 运动员应急的敏感性来获得的,特别是防守反击时。实战中对 方时而拳,时而脚,时而打上,又时而击下,而且距离时时变 化。这时,实战姿势两手所放的位置、两脚站的距离至关重要。 应使自身距对手最近、路线最短,便于灵活地变换和运用各种 进攻方法并使之发动迅速。

a便于防守

散手的防守方法有时是闪躲防守,如后闪、侧闪、下躲闪 等;有时是用四肢防守,如左右拍击、格挡、提膝、阻截等。 选用的散手实战姿势是否有利于防守应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身体的投影面要小,即暴露给对手的身体部位要少;其 次是防守面要大。因此,实战姿势要求身体要侧向站立,两臂 一上一下紧护头部和躯干,使胸、腹、裆等得分或要害部位处 于有效的保护下,另外还要求竖颈梗脖,下颌微收,闭引合齿, 缩小咽喉的暴露面。

二、步法

散手中的步法在各拳种中有不同的内容。目前,比赛常用 的步法有:进步、退步、纵步、垫步、上步、撤步、闪步、跃 步等。拳谚说:“练拳容易走步难,”步法的快慢、移动距离的 大小,直接影响着攻防的效果。因此对步法的技术要求是:



活,是指步法移动、变换要灵活敏捷。运动时轻松自如, 虚实变换,让对手抓不住自己的身体重心所在,给对方造成判 断困难。判断对手的重心所在是使用方法的依据。比如对手用 右攒拳进攻,身体重心必须落在前脚,如果在防守的同时以右 勾踢腿踢其前脚,出现的效果就会很巧。另外由于对手身体重 心在前脚,欲以前腿反击已不可能。那么如何使步法活呢?在 田径项目中,短跑的蹲踞式起跑比站立式起跑要困难,途中跑 加速要比静止时加速快,原理就是身体重心太低,下肢肌肉的 负担重,静止中加速没有初速度。不难理解,散手步法要活, 首先力量是基础,膝美节、踝关节弹性要好;其次在站立时两 脚相距不宜太宽,两膝弯曲不能过大,身体重心尽可能不向一 边倒(除必要的进攻外),实战中人应该是“活动型”,尽量避 免“静止型”。



疾,是指步法移动的速度。拳谚说:“手到脚不到,破敌不 得妙。” “手打三分腿打七分,胜人全凭脚下疾”。双方交手前都 处在相峙和窥视状态之中,互相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任何一方 发动进攻,必须以快速的步法接近对方,在有效距离施以方法, 进攻才能有效;同样防守一方,也必须具备有快速的后退和躲 闪能力,防守方能成功。



稳,是指步法移动的稳定性。拳谚说:“步不稳则拳乱”, 素以下盘稳定的南拳亦有谚语说“手是铜锤脚是马” “起腿半边 空”,在北方诸拳派的攻防要诀中也讲到“借势打势,顺手牵 羊,四两拨千斤”等,这些都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掌握了对 方的身体重心及移动的规律,破其稳定,以巧取胜。例如,有 的运动员冲拳时只注重力度而使身体重心过分前移,超出了支 撑面,对手如顺势一带就失去平衡;还有的运动员使用腿法进 攻时,一味追求腿的击打高度,造成支撑腿站立不稳,遇有对 手使用掀、托等方法,便会倒地,这些都是步法不稳的结果。

4.

准,是指步法移动的准确性。准确地移动步法,能为进攻、 防守或防守反击赢得时间。进攻时的步幅太小,则不能产生最 佳效果,步幅太大又影响了二次进攻和回位防守;防守时步法 移动的距离不够,有可能被击中,而移动过多,又不利于反击。 把握步法移动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时、空感觉的能 力,而这珅能力的获得,有赖于长期的实践和不断地摸索.

三、进攻技术

进攻技术是散手技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技术的优劣直接 关系着比赛的胜败。故此,让运动员掌握好进攻技术的规格、 要领是教学训练中的重要任务。

进攻技术包括有各种手法、腿法和摔法。按动作的结构分 类,可分为:直线型,包括冲拳、蹬腿、踹腿等;横线型,包 括攒拳、鞭拳、横踢腿、勾踢腿等;上下型,包括抄拳、劈拳 等。任何一个进攻方法都存在着动作的起止点、受力点和运行 的路线三方面的规格要求,改变哪一个方面,都会导致方法的 改变或是错误的动作。因此,每学习一个方法都必须严格要求 并准确地掌握它。现将其共性特点归纳为“十五字要诀”。

1.速度快

兵书上说“兵贵神速”,拳理上讲“拳似流星眼似电”, “拳人不知”,“箭来不易躲,因其疾;拳来不易防,用其快”。进攻技术如能打出“快”的特点,就会收到使对手防不胜 防的效果。影响动作的快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肌肉力量是基础。进攻动作的完成最终是靠肌肉的 收缩而产生力量,没有力量作为物质保证,欲做到快速进攻是 不可能的,但是力量和速度,在没有掌握用力的技法以前是很 难成正比例发展的。不难想象,举重运动员力量很大,但做起 散手动作来则不尽如意了。

其次,掌握用力技法是关键。任何武术流派的用力技法都 要求刚柔结合,刚柔是用力技法中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两个 方面。刚柔相济,先柔后刚,刚后必柔这种周期性的放松一收 缩一放松就是武术用力的技法所在,它也符合生理学和解剖学 的理论:只有肌肉处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产生第二次的 最大收缩力量。有的运动员看起来肌肉很发达,但在击拳踢腿 时动作僵硬、滞缓,欲速而不达,没有“寸劲”,其原因就是没 有掌握用力的技法。

再者,避免动作的“预摆”是根本。每一个进攻方法运行 的路线以及动作的起止点是有严格要求的,有的运动员为了加 大力量而把动作幅度做得很大,或带有“预兆”,如先收后放, 先拉后打,等等。无意中增加了动作的运行时间,结果达不到 快速出击的效果。

2.力量重

力量重,是指踢、打、摔的力度要求。散手比赛,运动员 处在你追我退或你攻我防的激烈拼搏中,所用方法须有一定的 力度,这样才能做到“清晰有效”,同时也才能给对方一种威 胁。例如,甲使用左冲拳进攻乙,乙欲近身以摔法反击,若甲 冲拳力量很大,乙便会担心被重击而受伤,近身也就不那么果 断。反之力度很小,心里不畏瞑,近身抱摔也就毫无顾虑了。 再如,甲追乙退,乙欲以左踹腿阻击,若力度小,不但不能挡 住甲方冲击,反会因踹腿而反作用于乙方,造成乙方倒地,即 起腿半边空。

浏览1,34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