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术运动的腕部损伤中,绝大多数为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
损伤的原理,主要是由于前臂极度旋转,尤其是处在腕背伸位旋前时,会使楔尺骨的 远端趋向分离,三角纤维软骨盘被拉紧、扭动,如果旋转力或剪力作用过大,就会使三角纤 维软骨盘的附着处撕断或分离,甚至使软骨盘本身撕裂,而^尺远侧关节间亦可产生不同 程度的扭伤、分离或脱位。武术训练时,握器械手的前臂与腕部,在完成各种上臂腕花动作 时,往往处在上述力学作用的状态下,因而三角纤维软骨盘和槎尺远侧关节的受损机会较 多。
原因和原理:在武术运动中,腕部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于慢 性损伤所致,主要是因为武术器械训练中,前臂和腕部反复地旋转,负荷过度,使软骨盘长 期受到辗磨或牵扯,以及栈尺远侧关节受到过度的剪力作用而引起,而准备活动不充分、 握器械做腕花动作技术存在问题、前臂与腕关节柔韧素质较差等,也是造成损伤的原因。

症状:伤者诉腕关节尺侧或腕关节内疼痛,腕部感到软弱无力,当前臂或腕部做旋 转活动时(如拧毛巾),疼痛加重,或出现单一清脆的弹响声,但没有关节卡住或交锁的现 象。

检查时,急性期可出现下尺关节或尺侧肿胀,特异性压痛点在下尺关节的背侧及 掌侧、尺骨茎突的背面椀侧和掌面楔侧,往往有前臂旋转痛,腕背伸疼,主动、 被动尺侧倾疼,抗阻力旋前疼,抗阻力旋后疼,抗阻力棍侧倾疼,下尺关节松弛或前后错 动时有响声等症状。如果有些伤者有尺远侧关节松弛或半脱位、脱位,则可发现尺骨小 头明显地在腕背部隆起,推之活动范围明显增加(可与正常侧比较),按之可复平,松手又 见再隆起,握力检查有减退。

X线检查:明显的下尺关节脱臼可在侧位片上看到尺骨头向背侧移位。

处理:暂停或控制腕部运动,局部外敷消肿止痛中草药,也可进行理疗、针灸或按 摩,或痛点和腕关节内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同时给以适当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 3~4周。如有尺骨小头向背侧隆起者,则需用压垫加压包扎固定。对慢性顽固不愈、影响 运动训练,特别是伴有关节脱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伤后训练:急性者应暂停腕部活动,特别是腕部旋转活动,要等损伤组织修复、愈合 后才可进行腕部正常练习活动。一般来说,约需3 ~4周时间。在腕关节屈伸和支撑动作无

疼痛反应后,可逐渐加入腕与前臂的旋转动作练习,练习时必须使用保护支持带。慢性病 例进行训练时,所用的保护支持带应对腕关节背伸和旋转活动有较大的限制,如在伤部贴 上胶布后,再戴上护腕,甚至在护腕外再用绷带给以包扎,以防训练时再损伤。

预防:合理安排腕部的局部负荷量,加强前臂与手腕的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佩 戴护腕,做好准备活动,改进和提高握器械等技术动作。

(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

肱二头肌其长头起自肩胛盂上结节,肌腱在关节内下行,通过结节间沟穿出滑膜鞘。 结节间沟较窄,沟上有横韧带保护以防腱滑脱。由于腱鞘较窄,所以很易磨损 引起腱鞘炎并续发断裂。

病因及原理:训练安排不合理,局部负荷过重,动作不协调或技术不正确是常见的 致伤原因。常由于肩关节超常范围地转肩,使肱二头肌长头的肌腱不断地在结节间沟中横 行或纵行滑动,反复摩擦而产生损伤性炎症;有的可因突然的牵扯而致伤。

症状:在受伤当时即有不适,随即疼痛加剧,并向三角肌下扩散。相当于肱二头肌长 头肌腱处有剧烈压痛,关节活动也明显地受限制,提物或使二头肌收缩并克服阻力(屈肘 或前臂旋后)时都有疼痛。因慢性劳损而致伤者,伤史多不清楚,只诉三角肌部疼痛,压痛 点较局限(结节间沟处)。

处理:

(1)局部封闭。以2%奴弗卡因注入结节间沟及其附近的关节囊组织,每周一次,数周 后多可痊愈。(2)理疗。超声波及碘离子透入有较好的效果。

伤后训练:急性期最好停止训练,用三角巾将上肢悬吊,急性期过去后即应将上臂 悬垂做回环运动的练习。一般应于局部无痛或活动时无痛的情况下,才准从事原项目的训 练。

(三)腰背部肌肉筋膜炎

此病是腰背部疼痛的重要原因,又称腰肌劳损,是腰部软组织(包括肌肉、筋膜、韧带 和滑膜等)的损伤。损伤发生后,轻的影响训练,重的常常需要长期休息。武术运动员的腰 背痛多属此症。

原因及原理: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在武术运动中,由于腰部扭伤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伤未痊愈又参加训练;或大运动量训练后,疲劳未消除,肌肉机能未恢复,又参 加腰部负荷很大的训练;或腰肌力量薄弱,过多进行大强度的腰部活动,都可引起本病。

症状:腰部酸胀、疼痛,早晨起床、或天气阴冷时、或坐站较久、或走路多时症状加 重,改变体位或按摩可减轻症状,有些患者同时感觉有痛麻串向臀部或大腿外侧。一般在 患者腰背部均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腰2~4水平的散棘肌可有硬结,不活动,有压痛。脊柱 活动无障碍,X线检查脊椎骨与关节一般无异常现象。

处理:

按摩。用轻推、揉、按压、搓、拍击、滚和扳等手法按摩腰部,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 左右。患者也可自我按摩腰部。

体疗。劳损的戢棘肌常有张力增高,静力性肌紧张的动作属于禁忌°常用的体疗方 法是腰背肌练功法

俯卧伸体:俯卧双臂后伸,头颈尽力抬起,使胸部离开床面。

俯卧伸腿:俯卧,两腿后伸,尽力远离床面。

俯卧伸体伸腿:头、颈、胸及双腿同时后伸,尽量抬起,即①和②之联合动作。

仰卧抱膝:仰卧,双膝屈起尽量贴腹,两手抱膝,使腰背贴床,腰背肌肉要放松。

立位体屈伸:直腿分立,臂上举,然后体前屈,两手由两腿间尽量向后伸,紧接着伸 起躯干和双臂上举。如此反复进行。

根据病员实际情况,上述动作可全练也可选练,每日早晨和下午各练一次,每个动作 每次做2-5x8拍。

药物。外贴止痛膏药,也可痛点封闭注射,内服七厘散及消炎镇痛药物。

其他:用针灸、拔罐、理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减轻症状。

伤后训练:对腰肌劳损者的训练应区别对待,运动后腰痛无明显加重者应按原计 划进行训练;运动后疼痛加重,休息一夜后疼痛不能完全消除者,应减小运动量,练治结合;不训练都疼痛者应该停止训练进行治疗。

5-预防: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加强腰部肌肉力量训练。训练中应避免单一的训练方法,使局部肌群有轮换休息的机会,减轻疲劳;积极治疗腰部扭伤,避免尚未痊愈的组织反复损伤;积极开展自我按摩和相互按摩,消除疲劳,减少劳损。

醵骨劳损

骸骨劳损是指骸骨的关节软骨面和麟骨周缘股四头肌肌腱所形成的张腱附着部分的 慢性损伤c前者称骸骨软骨病,后者称骸骨张腱末端病。此类损伤在武术运动员中发生率 较高,对技术动作的质量影响较大。由于这两种损伤可单独发病,亦可同时存在,并且临床 症状相似,在此一并介绍

原因:运动训练安排不合理,过多或过于集中地进行膝关节半蹲位姿势下发力、蹬 跨、蹬跳等专项技术训练是造成此类损伤的最常见原因。运动员全面训练不够,膝周围肌 力较弱,膝关节稳定性差,从事用膝较多的专项训练则更易受伤。

原理:武术运动中的许多专项技术动作,如二起腿、旋子动作及下肢各种发力动作 或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中的蹲起杠铃、登台阶等常需膝关节处于半蹬位时完成,此时膝关 节两侧的韧带及十字韧带、两侧的肌肉都处于松弛状态,关节的稳定性主要是靠股四头肌 与骸骨维持。因此骸骨的张腱膜与韧带要承受强大的牵拉力,旅骨软骨面上也要承受相当 大的应力。这些解剖特点是骸骨及其周围腱组织在半蹲位受伤的潜在因素。

软骨病:主要是因软骨局部被磨损所致,很可能是磨损过程中,软骨细胞先被 挤压变性或坏死,失去正常代谢机能,不能产生硫酸软骨素,或软骨的表层受伤(微细损伤),不能正常地交换营养物质而造成软骨坏死。主要损伤机制是膝于半蹲位反复屈伸扭 转,致使旅骨与股骨的相应关节面相互异常错动、撞击与碾转摩擦而致劳损。

浏览55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