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试验。令受试者在转椅上闭目,以2秒一周的速度按顺时针方 向旋转十周。测定旋转前、五周时、十周后的握力各一次。比较其握力的变 化情况,以增长为好,减少为次。
(三)身体素质指标
一般身体素质以30米跑、纵跳、立卧撑、立定跳、400米耐力跑为主,
30m跑是反映速度素质的指标,武术运动员需有较好的速度素质,才能体现出快速多变、起伏转折、闪展腾挪的特点,反应速度最敏感期在8~12 岁,而速度力量的敏感期男子为12~15岁,女子为10~13岁;纵跳是反映运 动员腿部弹跳力量的指标,武术运动许多蹿蹦跳跃和难度动作均需很好的 弹跳力,纵跳可衡量武术选手的弹跳力;立定跳远是反映下肢爆发力和弹跳 力的指标,武术运动对下肢力量,特别是爆发力要求较高,以便在瞬间发挥 出最大的力量;400m跑是测试速度耐力的常用指标,除太极拳外,武术套路 演练时间一般是1'~1'20"之间,需要一定的速度耐力指标反映心血管系统 的发育水平;立卧撑能反映运动员协调能力以及神经系统兴奋转化与神经 类型灵活的程度,对武术运动来讲,协调素质至关重要。
(四) 专项素质技术指标
专项素质指标指武术套路运动特有的柔軔素质、专项速度、反应速度及 协调性。武术运动对柔韧性要求很高,只有柔韧素质好才能加大动作幅度, 更好地体现武术动作的潇洒自如。肩部可用握杆转肩的方法测试,两手距 与肩同宽属上等;腰部用下腰的方式测试,手足间距同肩宽属上等;胸部以 双手交叉上举观察其胸部的凹凸程度判别;髋关节以吻靴和纵横劈叉检测; 膝部以全蹲时臀部坐足跟为准;踝部可测量屈伸动作的角度;掌部也可测屈 伸角度。专项速度可以通过冲拳、前踢腿等快速连贯练习的方法测定,冲拳 40~50次/分钟,前踢腿10~20次/分钟,属上等。反应速度可以听信号、打 手势做各种动作,突停练习,l〇m往返跑等测定。接受能力和协调性可做简 单或复杂动作,根据对象的模仿能力看其动作的准确性和注意力集中的持 续时间。
对于专项技术的单个动作可测:正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弹踢冲拳、前 扫腿、腾空飞脚、旋风脚、腾空外摆莲、旋子、燕式平衡等。组合动作可测:并 步抱拳、里合腿、弓步右推掌、抡臂左正踢腿、右正踢腿、并步抱拳;并步抱 拳、扣腿冲拳、抡臂砸拳、燕式平衡、并步抱拳;高虚步上冲拳、击步挑掌、腾 空飞脚、仆步亮掌,等等;套路可测自选拳术和自选器械两项以上。
(五) 心理素质指标
1•记忆能力
武术动作复杂多变,需要运动员善于模仿,接受能力强,理解力好。可 选择高低快慢变化大的2~3个组合,让选材对象跟着练2~3遍,然后考察 其技能学习能力、动觉记忆及节奏感等。
表现能力
武术套路运动是以表演的形式来评定得分高低和取决胜负,因此表现 能力十分重要。通过在组织部分观众环境中,让选材对象表演已学内容或 表演歌舞,来考察其运动表现能力。较强的表现欲对武术套路各个项目都 相当重要。长拳、南拳类偏于选性格开朗、活泼好动者;太极拳类则偏于选 性格文静,注意力专注且自我控制力强者。
意志力
武术套路的完成既需要无氧耐力,也需要有氧耐力。要出色完成武术 套路,没有顽强的意志力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意志力对武术运动员是很重 要的。测试时要求测试者2~3次以最大力量、速度、频率完成一定难度的练 习,根据前后完成动作的数量和质量评价其意志特点。
竞争意识和钻研能力
练习武术仅靠优越的先天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大量事例说明,许多各方 面身体条件很好的运动员,经多年训练并未出成绩,相反,一些先天条件并 不很理想的运动员反而脱颖而出。其原因不外是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事 业心。因此,在选材时切不可忽视这一点。选材者可向被选者的家长、老 师、同学进行了解,也可通过办训练班方式进行观察。如被选者具备竞争意 识、信心十足、责任心强、自觉主动、勤学苦练、一丝不苟、动静皆备、善于观 察的特点,那么这个被选者就充分具备了武术运动员所需要的意志品质、心 理素质和气质特征。
二发展潜力的选拔方法
通过初选,在发展潜力的选拔阶段要更多地考虑儿童武术运动员的发 展潜力和长远目标,因此,选拔标准和方法应更系统和科学。在选拔中建议 采取集中训练或长期跟踪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便于全面、科学地了解和 观察运动员。儿童武术运动员通过集中训练后技术提高的状况,通过与同 年龄运动员的横、纵向比较,通过身体素质、专项素质和技术水平的定量定 项指标测试,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出运动员能否将良好的身体素质转化为专 项素质并体现于专项技术的套路中。运动员的协调性,运动员的良好武术 表现能力,运动员的思想品质和对事物的承受能力等都将通过训练真实地 反映和表现出来。
在运动员选材方面,目前开展了心理学方面的测试和研究。如通过问 诊、填表测试等观察和检查来判定儿童的神经活动类型、个性特点、接受事 物的能力、参与某项运动的兴趣以及进取心等,以便判定儿童的精神素质, 并将其作为选材时的一个侧面。预测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不能只凭着他的 运动成绩,经一年半后训练的成绩和最后成绩的相关系数最大,因此以这时 的成绩预测未来成绩较为可靠。
运动员选材涉及多学科、多方面因素,目前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虽然 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因时间较短,因素复杂,还存在很多有待今后解决的 问题。
儿童武术竞赛的组织和准备
第一节竞赛的组织
-制定规程
竞赛部门将根据儿童武术竞赛的目的和要求制定出相应的竞赛规程, 在竞赛规程中明确比赛时间和地点、参加单位、参赛资格(确定各组的组别 和具体年龄)、参赛项目、竞赛办法、录取名次和奖励、报名和报到时间等
事项。
二设立竞赛组织机构
竞赛组织机构由竞赛委员会、竞赛监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裁判组(辅 助工作人员)等构成。
第二节儿童武术训练参赛的准备
一技术、体能准备
教练员要根据比赛的规程,各项竞赛要求,确定参赛项目,制定赛前训 练计划,掌握赛前训练规律,合理安排运动周期。在技术上,利用分段、整套 等相互贯穿的练习方法,全面提高技术水平;在体能训练上采用多方法、多 手段的训练形式,积极储备身体能量,以便儿童运动员有充足的体力完成整 套的动作质量,力求第一套套路完成的高质量和成功率。
二心理、其他准备
在心理训练方面要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多赞扬、多鼓励、少指责 的原则,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赛前训练计划。在其他的细节方面,要进行 上下场的步态及拳礼的练习,上场后起势位置的确定,比赛服装的选定。最 后要给予运动员适度的心理暗示,使运动员树立起自信心,并激发运动员的 参赛欲,真正做好各项参赛准备。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第一章竞赛组织机构
第一条竞赛委员会
根据不同的比赛规模,可设立竞赛委员会、竞赛部或竞赛处。由负责竞 赛业务的行政人员若干人组成。在大会组委会统一领导下,负责整个大会 的竞赛组织工作。
第二条竞赛监督委员会
一、 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或5人组成。
二、 职责
(一) 竞赛监督委员会为竞赛的监督机构。
监督、检查仲裁委员会的工作。
(三) 监督、检查裁判人员的工作。
(四) 监督、检查参赛运动队的比赛行为。
(五) 有权对违纪的仲裁人员、裁判人员、和运动队的相关人员作出 处罚。
竞赛监督委员会不直接参与仲裁委员会和裁判人员职责范围内的工 作,不干涉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介人裁决结果的 纠纷,不改变裁判人员、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
第三条仲裁委员会
一、 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或5人组成。
二、 职责
(一) 接受运动队的申诉,并及时作出裁决,但不改变评判结果。
(二) 仲裁委员会表决票数超过半数以上的决定方为有效。表决投票相 等时,仲裁委员会主任有决定权。仲裁委员会成员不参加与本人所在单位 有牵连问题的讨论与表决。
浏览75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