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输出量增加:如上所述,耐力项目运动员在安静时心率较慢,每搏输出量大,每分 心输出量(常简称为心输出量)与一般人相似。而在运动中,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每搏输出量 增加较多,同时心率加快,使心输出量增加非常显著。研究发现,从事最大强度运动时,无 训练者的心输出量只能提高到20升/分左右,而耐力项目运动员可达到35升/分。

肺功能变化:耐力项目运动员的肺容积(如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与肺总容 量)大于同性别、同年龄的非运动员。这是由于与通气有关的呼吸肌力量增加的结果。同 时,耐力运动员的肺弥散能力也大于非运动员,这种增大可能与其肺容积较大有关。

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增加:血液运输氧主要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完成。血红蛋白 与氧发生可逆性结合,将氧从氧分压高的肺组织带到氧分压低的外周组织,如肌肉组织, 并被组织利用。血液中含血红蛋白量的多少,影响血液运输氧的能力G耐力项目优秀运动 员的血红蛋白量较普通人高,因而他们的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也比普通人高。

(2)骨骼肌特点

肌纤维类型:实验证明,耐力项目的优秀运动员慢肌纤维的百分比高于非运动员和 非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同时,慢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肌红蛋白和线粒体的适应:动物实验表明,长时间的耐力训练能使肌肉中肌红蛋白 的浓度显著加大。肌红蛋白除有贮氧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把贮藏的氧释放(弥散)到线粒 体去。而线粒体则是细胞中消耗氧化和进行氧化的场所。耐力训练使骨骼肌中线粒体的数 目增多和每个线粒体的体积增大,线粒体中有氧代谢酶活性增加或浓度增加。

氧化糖和脂肪的能力增强:耐力训练可以提高骨骼肌的有氧能力。或者,通过耐力 训练耗氧能力和利用糖与脂肪作为代谢原料的能力都得到加强。这种能力的加强在快肌 纤维和慢肌纤维中都存在。

糖原和甘油三酯贮量增加:长时间参加运动训练,可使人体骨骼肌中糖原的贮量增 加一倍、甘油三酯的贮量增加83% (与本人训练前相比较)。动物实验证明,长时间耐力训 练后,肌肉中能源物质的贮量可得到提高

糖原无氧酵解能力的变化:耐力训练并不能使糖酵解酶的活性增高。业已发现,耐 力训练使股外侧肌中某些无氧酵解关键酶的活性减低20% ~ 25% °

高能磷化物贮量的变化:长跑训练使肌肉中ATP和CP贮藏量分别增加25%和 40% o

(3)能量供应:耐力性运动持续时间长,运动强度较小,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量不太 大,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可保证每分钟需氧量的供应,所以耐力性运动中的能量绝大部 分由有氧代谢供给。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是一般耐力素质的生理基础。

耐力练习可使肌肉的有氧氧化过程效率提高,各种氧化酶的活性提高,能在不利条件 下提高氧的利用率。无氧过程的比重下降,有氧系统利用糖和脂肪作为能源再合成ATP的 能力提高。

在长时间耐力练习中,肌糖原、肝糖原逐渐消耗,为了继续进行工作,必须动员脂肪供 能来满足人体的需要。实验证明,随着运动时间延长,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增大,提高了动 用脂肪供能的能力。人体动员脂肪供能的能力可以从血浆中自由脂肪酸的 含量来判断。

神经调节功能

耐力训练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耐受力,在长时间的传入冲动作用下 不易转入抑制状态,从而能长时间地保持兴奋抑制有节律的转换能力,使肌肉活动节律 化,减轻神经细胞工作。

促使皮层动力定型改善,提高各功能中枢间的协调关系。首先是各运动中枢中的兴 奋和抑制更加集中;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之间的协调配合更趋完善;肌肉收缩与放松的 节奏更加明确;运动时很少出现多余动作,自动化成分增多,使动作进行得更加经济,节省 能量消耗,肌肉活动的机械效率明显提高。

一般耐力的训练原则:反映运动员一般耐力或有氧耐力的生理指标常用最大摄氧 量。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极限的肌肉活动下,呼吸、循环功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单位时间 内所摄取和利用的最大氧量。

决定一般耐力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体的有氧供能能力,而发展有氧耐力的专门训 练则称为有氧训练。

有氧训练一般采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的持续练习,如长距离的持续匀速跑、长 段落的间歇训练。武术套路项目常采用以套路为主的重复训练,耐力训练中选择适当强度 最为重要。强度过低的工作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不能充分动员人体的呼吸——循环功能, 有效地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相反,强度过高时,持续时间必然缩短,供能系统就可能向无氧 代谢途径改变。

(四)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又称灵巧或机敏素质,是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完成复杂运动动作的能力。 这种素质的突出特点,是能随机应变完成动作任务。有的时候,当环境条件突然发生变化 时,还需要创造出新的动作来适应新的条件。例如足球运动员晃动着带球灵敏地越过对 手,篮球运动员切入、急停、空中跳起投篮,滑雪运动员为了保持正确的技术而连续不断地 改变姿势来维持平衡等控制动作。

灵敏素质的生理基础:灵敏素质的提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的结果。

灵敏素质是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完成复杂运动动作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中枢神经系 统中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运动动力定型的巩固程度等,另外也与其他素质有关,如力量和 速度素质。要提高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必须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和分析综合能力高度发展,能在内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

时,迅速地对情况作出判断,并据此发动、制止或修整动作和其他功能反应。

大脑皮层运动性动力定型的完善,一方面使动作协调、稳定而且高度自动化,进行得 灵活而省力;另一方面又保持高度的可塑性,便于在必要时改造动作。

灵敏素质又是运动技能与其他素质的综合结果。灵敏只有在运动技能的数量掌握得 越多而且越熟练时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灵敏的动作又必须有一定水平的力量、速度和柔 韧性,才能真正地适应复杂的环境条件。

灵敏素质的训练原则:要提高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必须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 灵活性。通过运动员随各种信号改变动作的训练,可以提高灵敏素质,同时也能熟练掌握 多方面的运动技能,利于教练员教会运动员在运动环境改变时应如何改变动作。同时,还 要提高速度素质,还需有力量和柔韧性的保证,才有可能充分表现灵敏素质。

(五)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或关节运动性是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运动范围扩大后,对动作的随意支 配也更加精确了。

柔韧素质的生理基础:决定柔韧素质的因素,一是关节的骨结构,二是关节周围组 织的体积大小,三是跨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第三个因素对提高柔韧关 系最大。

此外,柔韧性还决定于中枢神经系统对骨骼肌调节功能的改善,特别是调节对抗肌之 间的协调性的改善,以及对肌肉收缩和放松的调节能力的提高。对抗肌间协调的改善,可 使肌肉活动时参与工作的对抗肌群能充分放松,从而降低对主动动作的阻碍,保证运动幅 度的加大。随意放松肌肉的能力,也是扩大动作幅度的主动因素。

柔韧素质的训练原则:柔韧素质同年龄的关系非常密切。儿童少年的骨的弹性好, 可塑性大,关节韧带的伸展度大,所以柔韧素质的训练从幼年开始更有成效。青年期以后, 很难显著发展动作幅度,而且伴有减退现象的出现。因此,从少年儿童时期开始系统训练, 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主要方法。成年以后,只要坚持经常练习,已经达到的柔韧性可以保 持很久。

柔韧性练习往往是同训练课的准备活动相结合的。可以先进行一定的动力性练习,使体温略为升高,肌肉粘滞性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略为增进后,再着手柔韧性练习。

柔韧素质或关节运动性是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决定柔韧素质的生理基础主要有关 节的骨结构、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大小及跨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的伸展性等因素。柔韧 素质同年龄的关系非常密切。儿童少年的骨的弹性好,可塑性大,关节韧带的伸展度大,所 以柔韧素质的训练从幼年开始更有成效。

浏览92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