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是一种养生、悟道、技击三位一体的技术。对于养 生、悟道,我们很容易想到孔子那“修身、治国、平天下” (《大学》)的治国思想,孟子那“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情怀,还 有《周易》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我们也 想到老子与庄子,他们那彻底的悟道精神,高雅豁达的不为物 累的胸襟。这些都长期涵养着八卦掌武术界,使八卦掌与民族 精神息息相通。

养生、悟道的直接作用是疾病解除、精神健康、身体健壮, 并使人心平气和,以便使人的行为保持在仁义道德的规范之内, 更好地处理各种内外关系。从这里来说,八卦掌的价值取向与 认知方式大多来源于道家。《老子》那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 352

之用,阴柔虚反,自然无为,返朴归真,虚心实腹,缘督为经, 人取我予,虚己顺物气《庄子》那种“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 经鸟伸”的修养原则与竞技技术,为八卦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 基础。从这里看,八卦掌又是一种高级气功导引术,是道家养 生术的改造与延伸。八卦掌重视内气锻炼,其中的三层道理——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也正是道家修心养性气功 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八卦掌是一种武术,就 必须重技击。它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显现。武术讲究“战气离 开战,便不成其为武术。八卦掌也不例外,它讲战略也讲战术。 在战略战术上,它汲取了中国古代兵家的精华,它用兵法的虚 实、动静、主客、奇正、攻防、进退、明暗诸范畴来建构自己 的战略战术与攻防格斗技术,把行军布阵、示形造势、随机应 变、避实击虚的原则,具体化为关于招式劲力的操作要领,通 过对各种技术的巧妙安排,达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效 果,实现其“无不为”的理想境界。

可以看出,八卦掌与中国兵家文化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因 为二者都以交战双方的矛盾运动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因而 它们相互之间的理论汲取与沟通也是必然的和有意义的。


  1. 对八卦掌门派中德力观的再认识


懦家文化所大显身手的是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国人重 德行,中国武术也离不开德,八卦掌传统上更是德力兼备。“闪 电手”张占魁威震天津,为百姓铲除不安因素,使人们过上安 定的生活,为别人服务,是重德的表现。孙禄堂是德力兼备、文 武双全的武林豪杰,他不仅技艺出神入化,而且精通《易理》, 写出了《八卦拳学》、《拳意述真》等武术名著。他常说,要以

353 德服人,不能以力服人,练武术必须讲究武德。他认为,武德 分两方面,一是口德,一是手德。孙禄堂的德行还表现在仗义 疏财、乐善好施与崇高的爱国情怀。他在1923年战胜日本武士 道大力士坂垣,1930年又教训了六名不可一世的日本武士,维 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八卦掌是武术,应该讲力,为什么还要讲德呢?这个问题 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我们可以从武术所体现的社会关系中去 寻求答案。

八卦掌武术体现了交战双方的二人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武 术师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实质上是矛盾。前种关系 是激化了的矛盾,表现为对立;后者则是一般矛盾。一般矛盾 以德处理,激化的矛盾则要借助力的作用。八卦掌重力又重德 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儒家文化中可略见其踪迹。孔子是华夏 “尚德”的先师,但他也重视力,他所教的“六艺”中,有两门 课(射、御)是力的训练。中国文化名人屈原身穿文服,腰配 短剑;诗仙李白也善舞剑。从这里,可看出中国人对镣与力的 共同追求。在明代倡导文武合一,更加巩固与促使了武德观的 成熟。八卦掌产生于清代,它深受这种传统的影响,也就可想 而知了。

对于德力观,其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第一,重德是克敌制胜的需要。武人之战,不仅仅是力之 较量与技术技巧的施展,也是一种心理战。守德,主正义,是 在心理上战胜对方。《孙子》很重视心理战的作用,他说:“凡 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 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354

这就是说战技中的上策是完整地使敌人屈服,这要求我们先制 敌之心。要求坚持正义,要合乎德的要求。这种战略思想,后 来发展为“正义必胜”。八卦掌与中国其他武术也重德,重正义, 这便于从心理上感化对方,实现其上策,因为“战”之目的是 “为和而战气

第二,重德是武术界内外关系协调的需要。武术界内部各 流派之间,武术锻炼者之间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遇到与处理各 种关系。单纯用力当然是不行的,还要用德去规范其行为,以 使各流派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使他们之间相互尊重,共同提 高。

还有,武术界要与社会各界发生关系,这些关系的处理,更 需要有一种共同遵循的规范,这就是守德。

总之,守德是具有普遍伦理意义的社会规则,它对武术界 的意义更加重大。

第三,重德是八卦掌及其他武术之所以被接受,并广泛流 传的重要原因之一。武术的延续与发展,是武术研究的一个至 关重要的内容。武术重德有着比社会其他领域更加不同的意义, 因为武术本身是侧重于讲力的,包括力量的增加、力量的施展, 力量的分配,离开力便谈不上武术。但从整个社会来讲,力的 表现有它特定的时间、空间,不能随便施展。重德正是规范力 的施展轨道的一个要求.它使武术主体的人的处世方法与社会 不悖,并且要严格遵循社会规则,这才能使武术易被人们接受, 有亲近感,并广泛流传。

可以看出,八卦掌与其他武术所崇尚的是德与力的合一。它 们的关系是辩证的,德制约着力,力是实现德的手段,并使德 升华。力的伟人,德的楷模,两者相辅相成。这是武术界真正 355 的人格特征。这种人格也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是中国传统人 格的特殊体现。

  1. 让八卦掌走向世界


探讨历史,也要展望未来,八卦掌的未来是走向世界。如 何实现这一目标,是摆在今人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个问题 解决如何,乃是关系到八卦掌未来兴衰的大事。

在当前形势下,八卦掌要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武术,需 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社会性。八卦掌的发展要立足于社会,在保持八卦 掌特色的基础上,与社会传统思维沟通。考察过去,我们发现, 八卦掌与德密切联系,与为人处世有微妙的关系,与代表中国 传统文化的《周易》息息相通,这都是它在历史上流传甚广的 原因之一。当今,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八卦掌要以为 人民服务、为社会造福为宗旨,才能被人们广泛接受。

第二,层次性。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功夫深浅。锻炼 由浅入深,入门易,深造则无止境,这样,会逐步提高锻炼兴 趣。二是指武术主体的层次性。社会各阶层人都可从中受益,男 女老幼,上至武术师,下至病人皆得八卦掌之益处。

第三,技击性。这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技击战略战术上要 破除门户之见与陈腐观念,注意汲取其他流派的长处,还要吸 收他国技击术的优秀技法与良好经验,比如拳击、泰国拳等。注 意实战技术的研究与训练,是八卦掌走向世界赛坛的关键。中 国人历来称武术为“功夫气就是说,武术要讲功夫。这是应该 继承与发扬的。

第四,娱乐性。这是一项次要内容,但也不能忽视。娱乐 性可增强人们练习的兴趣,如八卦掌的对练与对打,既是一种 356

功力训练,也可作为娱乐活动,在娱乐中强身。

第五,治疗性。有许多著名拳师都是在体弱多病的情况下 接触与练习八卦掌的。前面已谈到,八卦掌的作用之一是治疗。 它的功理来源于中国医学的经络学说与中国独特的气功养生理 论.它注重调节人体气血与阴阳平衡,其中的基本步法——趟 泥步,就特别适于慢性病患者。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八卦掌锻炼是一系列量变到质变的过 程:有病体 身心平衡体(其标志是大小周天通) 强身 —-竞击一-化境(功夫达到纯熟阶段)。功理之成熟可见。我 们要在这几个过程中使其更臻完备。

八卦掌作为中国武术的后起之秀,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 陶,它凝重、深沉,集中体现而又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 想见,离开中国这块土壤,八卦掌是不会如此发展起来的,更 不用说其产生了。

浏览67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