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是一种养生、悟道、技击三位一体的技术。对于养 生、悟道,我们很容易想到孔子那“修身、治国、平天下” (《大学》)的治国思想,孟子那“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情怀,还 有《周易》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我们也 想到老子与庄子,他们那彻底的悟道精神,高雅豁达的不为物 累的胸襟。这些都长期涵养着八卦掌武术界,使八卦掌与民族 精神息息相通。
养生、悟道的直接作用是疾病解除、精神健康、身体健壮, 并使人心平气和,以便使人的行为保持在仁义道德的规范之内, 更好地处理各种内外关系。从这里来说,八卦掌的价值取向与 认知方式大多来源于道家。《老子》那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 352
之用,阴柔虚反,自然无为,返朴归真,虚心实腹,缘督为经, 人取我予,虚己顺物气《庄子》那种“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 经鸟伸”的修养原则与竞技技术,为八卦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 基础。从这里看,八卦掌又是一种高级气功导引术,是道家养 生术的改造与延伸。八卦掌重视内气锻炼,其中的三层道理——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也正是道家修心养性气功 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八卦掌是一种武术,就 必须重技击。它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显现。武术讲究“战气离 开战,便不成其为武术。八卦掌也不例外,它讲战略也讲战术。 在战略战术上,它汲取了中国古代兵家的精华,它用兵法的虚 实、动静、主客、奇正、攻防、进退、明暗诸范畴来建构自己 的战略战术与攻防格斗技术,把行军布阵、示形造势、随机应 变、避实击虚的原则,具体化为关于招式劲力的操作要领,通 过对各种技术的巧妙安排,达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效 果,实现其“无不为”的理想境界。
可以看出,八卦掌与中国兵家文化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因 为二者都以交战双方的矛盾运动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因而 它们相互之间的理论汲取与沟通也是必然的和有意义的。
- 对八卦掌门派中德力观的再认识
懦家文化所大显身手的是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国人重 德行,中国武术也离不开德,八卦掌传统上更是德力兼备。“闪 电手”张占魁威震天津,为百姓铲除不安因素,使人们过上安 定的生活,为别人服务,是重德的表现。孙禄堂是德力兼备、文 武双全的武林豪杰,他不仅技艺出神入化,而且精通《易理》, 写出了《八卦拳学》、《拳意述真》等武术名著。他常说,要以
353 德服人,不能以力服人,练武术必须讲究武德。他认为,武德 分两方面,一是口德,一是手德。孙禄堂的德行还表现在仗义 疏财、乐善好施与崇高的爱国情怀。他在1923年战胜日本武士 道大力士坂垣,1930年又教训了六名不可一世的日本武士,维 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八卦掌是武术,应该讲力,为什么还要讲德呢?这个问题 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我们可以从武术所体现的社会关系中去 寻求答案。
八卦掌武术体现了交战双方的二人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武 术师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实质上是矛盾。前种关系 是激化了的矛盾,表现为对立;后者则是一般矛盾。一般矛盾 以德处理,激化的矛盾则要借助力的作用。八卦掌重力又重德 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儒家文化中可略见其踪迹。孔子是华夏 “尚德”的先师,但他也重视力,他所教的“六艺”中,有两门 课(射、御)是力的训练。中国文化名人屈原身穿文服,腰配 短剑;诗仙李白也善舞剑。从这里,可看出中国人对镣与力的 共同追求。在明代倡导文武合一,更加巩固与促使了武德观的 成熟。八卦掌产生于清代,它深受这种传统的影响,也就可想 而知了。
对于德力观,其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第一,重德是克敌制胜的需要。武人之战,不仅仅是力之 较量与技术技巧的施展,也是一种心理战。守德,主正义,是 在心理上战胜对方。《孙子》很重视心理战的作用,他说:“凡 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 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354这就是说战技中的上策是完整地使敌人屈服,这要求我们先制 敌之心。要求坚持正义,要合乎德的要求。这种战略思想,后 来发展为“正义必胜”。八卦掌与中国其他武术也重德,重正义, 这便于从心理上感化对方,实现其上策,因为“战”之目的是 “为和而战气
第二,重德是武术界内外关系协调的需要。武术界内部各 流派之间,武术锻炼者之间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遇到与处理各 种关系。单纯用力当然是不行的,还要用德去规范其行为,以 使各流派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使他们之间相互尊重,共同提 高。
还有,武术界要与社会各界发生关系,这些关系的处理,更 需要有一种共同遵循的规范,这就是守德。
总之,守德是具有普遍伦理意义的社会规则,它对武术界 的意义更加重大。
第三,重德是八卦掌及其他武术之所以被接受,并广泛流 传的重要原因之一。武术的延续与发展,是武术研究的一个至 关重要的内容。武术重德有着比社会其他领域更加不同的意义, 因为武术本身是侧重于讲力的,包括力量的增加、力量的施展, 力量的分配,离开力便谈不上武术。但从整个社会来讲,力的 表现有它特定的时间、空间,不能随便施展。重德正是规范力 的施展轨道的一个要求.它使武术主体的人的处世方法与社会 不悖,并且要严格遵循社会规则,这才能使武术易被人们接受, 有亲近感,并广泛流传。
可以看出,八卦掌与其他武术所崇尚的是德与力的合一。它 们的关系是辩证的,德制约着力,力是实现德的手段,并使德 升华。力的伟人,德的楷模,两者相辅相成。这是武术界真正
355 的人格特征。这种人格也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是中国传统人 格的特殊体现。
- 让八卦掌走向世界
探讨历史,也要展望未来,八卦掌的未来是走向世界。如 何实现这一目标,是摆在今人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个问题 解决如何,乃是关系到八卦掌未来兴衰的大事。
在当前形势下,八卦掌要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武术,需 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社会性。八卦掌的发展要立足于社会,在保持八卦 掌特色的基础上,与社会传统思维沟通。考察过去,我们发现, 八卦掌与德密切联系,与为人处世有微妙的关系,与代表中国 传统文化的《周易》息息相通,这都是它在历史上流传甚广的 原因之一。当今,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八卦掌要以为 人民服务、为社会造福为宗旨,才能被人们广泛接受。
第二,层次性。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功夫深浅。锻炼 由浅入深,入门易,深造则无止境,这样,会逐步提高锻炼兴 趣。二是指武术主体的层次性。社会各阶层人都可从中受益,男 女老幼,上至武术师,下至病人皆得八卦掌之益处。
第三,技击性。这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技击战略战术上要 破除门户之见与陈腐观念,注意汲取其他流派的长处,还要吸 收他国技击术的优秀技法与良好经验,比如拳击、泰国拳等。注 意实战技术的研究与训练,是八卦掌走向世界赛坛的关键。中 国人历来称武术为“功夫气就是说,武术要讲功夫。这是应该 继承与发扬的。
第四,娱乐性。这是一项次要内容,但也不能忽视。娱乐 性可增强人们练习的兴趣,如八卦掌的对练与对打,既是一种 356
功力训练,也可作为娱乐活动,在娱乐中强身。
第五,治疗性。有许多著名拳师都是在体弱多病的情况下 接触与练习八卦掌的。前面已谈到,八卦掌的作用之一是治疗。 它的功理来源于中国医学的经络学说与中国独特的气功养生理 论.它注重调节人体气血与阴阳平衡,其中的基本步法——趟 泥步,就特别适于慢性病患者。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八卦掌锻炼是一系列量变到质变的过 程:有病体 身心平衡体(其标志是大小周天通) 强身 —-竞击一-化境(功夫达到纯熟阶段)。功理之成熟可见。我 们要在这几个过程中使其更臻完备。
八卦掌作为中国武术的后起之秀,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 陶,它凝重、深沉,集中体现而又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 想见,离开中国这块土壤,八卦掌是不会如此发展起来的,更 不用说其产生了。
浏览6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