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的主要任务
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发育施加积极的影响,提高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运动员 的全面身体发展。
根据竞技专项的要求,改善机体的形态和功能,提高专项工作能力,为取得或今后 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打下基础。
在发展多种技能和增加运动技能储备的同时,发展和完善专项技术和战术水平。
培养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的良好心理素质,包括意志品质、精神道德品质和自 我意识等。
使运动员掌握进行专项训练的基本知识技能,培养运动员自我训练的能力。
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
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运动素质,提高运 动员的协调能力在青少年运动员训练阶段的身体训练中同样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技术训练:掌握合理的技术是有效发挥运动素质和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的保证, 在训练的任何一个时期和阶段,技术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战术训练:比赛胜负经常取决于战术的选择和运用,在运动训练中,战术训练经常 与技术训练相结合进行,在少儿的训练中就应当开始培养战术意识。
心理训练: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比赛中表现出自己已有的竞技能力和取得最 高的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
智能训练:主要指教学训练中的接受能力和比赛中审时度势、熟练运用技术和战 术的能力。除了理论课以外,在训练过程中发展运动员的智能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运动训练的手段
运动训练过程中使用的手段很多,包括教育学手段、生物学手段、刺激提高工作能力 和恢复工作能力的手段等。习惯上所称的运动训练手段主要是指教育学手段,即各种各样 的训练练习。
按专项化程度的特征,训练练习可划分为比赛练习、专项训练练习和一般训练练习。
比赛练习:比赛练习是指训练过程中使用的按照规定的竞赛规则、条件和取得一 定运动成绩的要求,重复完成由比赛行动和动作所组成的练习。在武术运动员的训练中, 比赛练习主要是指按比赛要求构成的整套套路练习。当系列性地使用比赛练习,并且遵循 客观上要求的间歇,从而增加竞赛活动效应时,比赛练习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训练中,比赛练习可以模拟比赛活动或动作的练习形式,也可以练习性比赛的形式 来组织。
从一般的角度讲,比赛练习具有下列作用:
模拟完整的比赛活动:借助于比赛练习,把在训练中发展起来的各方面能力整体 地表现到比赛活动中去。在模拟中若发现某些不足之处,可以在随后的训练中加以改进。
强化训练过程:在全年训练过程中,比赛练习的实际使用量并不多,主要在专项训 练阶段,尤其在赛前阶段中使用较多。
专项训练练习:专项训练练习是指那些包含了套路练习中的某些部分或片断,并 且不仅在动作形式上,而且在用力程度上和能量供应特征方面也尽可能与比赛套路保持 相对一致的练习。专项训练练习与比赛练习的主要差别在于专项训练练习往往是局部性
的,而比赛练习则是整体性的。同时根据技术动作掌握熟练程度的不同,专项训练练习与 比赛练习的差别同样表现在其他方面。例如:青少年运动员在初学新动作时往往对用力程 度提出的要求并不高,以便能多次重复练习。此外,为了使整套练习的强度符合于达到一 定成绩的要求,而运动员暂时还无法胜任时,往往不得不先按各个局部进行强化。由于专 项训练练习具有可局部性重复的特点,因此往往在完成某个动作或某一组动作时,可带有 超过整套练习的负荷量或强度,以便对运动员机体更集中地或更专门性地产生作用。专项 训练练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用于发展和提高专项身体素质。
学习或完善专项技术动作。
局部性地模拟或强化整套动作练习。
一般训练练习:一般训练练习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既包括与武术运动专项联系比 较紧密的练习,例如基本功练习、在学习新动作时采用的诱导练习等,也包括与专项似乎 相距较远的练习,例如利用发展速度或耐力的田径练习等。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需要 特别关注的另一项任务,是保障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身体发展,而一般训练练习就能保障 这项任务的完成。总而言之,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选择一般训练练习时,既要保障运 动员的全面身体发展,又要顾及武术运动的专项特征。一般训练练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提高机体的一般工作能力,为专项身体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增加一般运动技能储备,诱导形成和促进完善专项运动技能。
作为积极性休息的手段,促进机体的恢复过程。
区分专项训练练习和一般训练练习的标准: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区分专项训 练练习和一般训练练习,不仅是由运动训练特殊的目标,即针对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所决 定的,同样也是客观的需要。在运动训练中区分专项训练练习和一般训练练习时,应当以 本专项的比赛练习,即整套套路练习作为参照物,从三个角度进行判断,就是从运动学角 度(即动作的空间、时间和节奏特征)、动力学特征(即用力方向、用力程度等)、能量供应特 征(有氧、无氧、混合供能)进行判断。在具体判断时,要从上述三个角度出发。如果某一个 练习与专项比赛练习都相类似时,那么该练习可以认为是专项训练练习;如果仅仅在上述 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或都完全不相似时,那么该练习就被看做是一般训练练习。在运动训 练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各类周期中,专项训练练习的一般训练练习的使用比例 是不相同的,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主要的是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训练年限和不同训练 阶段的任务等,这将在下文中叙述。
运动训练的方法
运动训练过程中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根据这些方法不同的功能和特征,可以划分出 教学法、实践练习法、心理训练法和其他促进提高运动员机体工作能力和恢复工作能力的 方法。在这里,主要叙述实践练习法。
实践练习法主要包括严格规定的练习法、游戏法和比赛法。所谓严格规定的练习法是 通过对练习的一定组织形式,对某些参数作出限制或具体规定,从而实现对运动员机体作 用的控制。
在运动训练中常用的练习组织形式包括一次性、多次重复、多组重复和系列性重复等 形式,一次性练习是指那些中等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练习,例如长跑。需多次重复的练习 可以是每次仅完成一次,各次练习之间保持一定的间歇时间,即所谓多次重复的形式;也 可以连续完成若干次作为一组,在训练课中完成若干组,各组练习之间保持一定的间歇时 间,即所谓多组重复的形式;如果需要完成的组数较多,也可以将若干组练习构成一个系 列,在训练课中完成若干个练习系列,各组之间和各个系列之间保持相应的间歇时间,而 系列间的间歇时间长于组间的间歇时间,即所谓系列性重复的形式。因此,在严格规定的 练习法中可以区分出连续的、间断的和循环的练习法。严格规定的练习法包括五个基本参 数:练习量(一次或一组)、练习强度(一次或一组)、重复次数(一组内或一个系列内)、间歇 时间(各次之间、各组之间、各系列之间)、间歇中的休息特点(积极性休息或消极性休 息)。这些参数不同的组成结构,会对运动员的机体产生各种不同的训练作用。根据这些基 本参数,连续练习法、间断练习法和循环练习法中可分出不同的类型。
连续练习法:连续练习法是指在练习过程中不间断地完成整个练习的方法。在实 践中常用的是均匀型连续法和变换型连续法。
(1) 均匀型连续法:均匀型连续法经常用于持续时间较长的周期性练习中,其主要特 点是在练习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的负荷强度。在武术运动员的训练中,均匀型连续法也用 于静止性练习(如“站桩”练习和柔韧性练习等)中。
使用均匀型连续法时,可调节的训练作用因素主要是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在负荷强度 相对固定(例如静止性练习)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对负荷量的调节来加以控制。
(2) 变换型连续法:变换型连续法同样用于持续时间较长的周期性练习。其主要特点 是在练习过程中负荷强度按照预先的安排,不断发生变化°使用变换型连续法时,可调节 的训练作用因素同样是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但是这里负荷强度因素的可调节作用更明显, 尤其当负荷量相对固定的时候,主要依靠调节负荷强度来进行控制,例如在长跑时要求运 动员在某一段落中加快速度,而另一段落中则降低速度,并依次交替。
浏览5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