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竞赛可以推动武术的训练和武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大 家深深明白武术竞赛是平时训练和技术水平的一面镜子,这面 镜子能够把武术训练和武术技术的长短优劣及心理、意志品质、 精神面貌反映出来。通过比赛,运动员都会暴露出不足,要想 夺魁、争取好的成绩,就必须作改进和提高。这种强烈的竞争 性,对武术的发展必然会有重要的作用。
武术竞赛的确是推动武术向前发展,推动提高、创新的重 要动力,所以有人将武术比赛改为表演项目的提法是不可取 的。
武术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武术运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历 史性和民族性。从目前看,武术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上继承和保 留了武术史上的优秀成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武术前辈们根 据新的认识,把新的内容充实补充到武术之中,使武术增添了 363 新鲜血液。所以,继承是发展创新的基础,武术理论的新思维、 武术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才是武术发展的生命。
中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武术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体育, 也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 十分关心武术运动的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工作。经过挖掘、 整理、改革、提高、去芜存菁,提高了武术的科学性,许多溅 于失传的稀有拳种,又焕发了青春。
人类历史是有阶段性的,又是连续发展的。对历史遗产,要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对待,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肯定一 切,我们要用现代科学原理去研究和发掘武术遗产。把有益的、 丰富的、科学的、健康的武术健身方法,不但要继承下来,还 要发扬光大,而对一些玄虚的、封建的、迷信的则要坚决取缔。 对一些守旧的看法应加以批判。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生命,也是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武 术运动中,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 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新陈代谢、推陈出新是宇宙间一切事 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武术由于自身的内在动力(攻与防的矛 盾)和外在力量的相互制约性,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古代的武 术是从属于生产劳动和军事斗争的,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 的体系。这些逐步的发展与进步,都是继承、创新的结界。
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是使武术技术丰富、创薪、发 展与提高的必要条件。
事物都是矛盾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普 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概括总结同类事物的共性,可以起到 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事物的差别则决定于矛盾的个性,即特殊• 364
性。共性的东西、一般经验是重要的,但人人皆知,你有我有, 显不出事物的特色,就好像武术长拳类项目中的三种手型(拳、 掌、勾)和五种步型(弓、马、仆、虚、歇)一样。凡是搞武 术的都知道这三种手型、五种步型在长拳类项目中是具有规律 性的基本技术。事物的发展应是在共性的指导下,去寻找特殊 性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创造。比如,60年代有人在拳术套路 中添加了侧空翻动作,成为一种创新特征。70年代又有人大胆 地在武术套路中增添了旋子转体一周、旋子扫棍、扫刀、侧空 翻扫刀等新颖的动作。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当然这些新的 内容与动作是经历了人们的不断认识、不断探索的过程的。这 些新动作一出现,就曾受到一些非议,认为这是舞蹈体操,好 些人是持否定态度的。但随着实践的深入和广泛的应用,人们 对它有了新的认识,并最终被纳入武术规则,得到了人们的承 认。
从武术的竞赛或表演、健身等方面看,武术技术的不断创 新与发展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创新是很重要的。60年代 侧空翻、70年代旋子转体出现在武术套路中时,这些新颖动作 在当时的竞技场上都成了运动员的绝招和杀手铜,成了他们出 奇制胜取得好成绩的法宝。
在武术运动的继承、发展中,改革、创新的内容具有多样 性。
有武术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武术的科 学理论是整个武术学派发展的基础和方向。如果在理论上有重 大的突破,武术就会有长足的进步。我认为,武术理论的继承、 发展与创新应包括:新的思维方法、新的研究方法、新的观点。 武术有着不少实践经验与传统理论,比如四击、八法、十二型 365
等,但仅仅这些理论,还不能满足和适应武术运动全面发展的 需要,所以,重视和加强武术科学理论领域的研究和建设是一 项十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另外,武术在运动技术、演练技巧、套路节奏和结构上的 发展与创新也是很重要的。再者,武术教学训练手段的创新、武 术器械的改革与创新等,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研究课题。
总之,武术是传统,它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清规戒律较 多,陈规陋习不少,要想创新与发展,是很艰难的。但武术运 动要改革,要发展,要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形势需要,就 必须要创新。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才能使武术运动 不断地进步。继承、改革、创新与发展,是武术运动的生命之 花。
如何从哲学的角度认识武术技法原理
武术技法原理包括:源于攻防,借助形体;意、气、力、形, 内外合一;相互转化;身体平正,动作对称;手、眼、身法、步 协调一致;伸缩自然,形成攻敌之势;内外合一,以气催力。
浏览4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