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事物都在联系中发展,在发展中联系,而它们的发展 都有其客观规律性。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武术也不例外。它的发展动 力与自身特点有关,还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教育因素 有关。
本文以唯物辩证法中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谈谈武术发展动 力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及看法。
1.武术运动的联系和发展
①武术运动是一个普遍联系的开放系统。联系和发展是唯 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 357 相互制约的关系。武术运动是社会的人从事的一项实践活动,它 处在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之中。武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 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联系密切,与自然环境、地理条件 等也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武术的振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社 会的发展也需要武术运动的振兴。
武术系统本身内部有各个运动项目,比如有基本技术、徒 手套路、刀术、剑术、自选、少林等等,各个项目的因素也都 处于联系之中。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才能发展,离 开了具体的联系,武术的存在和发展都会成为不可理解的。基 本功、基本动作、基本技术是徒手套路的基础,徒手套路又是 器械套路的基础,它们之间都有着内在的互相联系。因此,事 物联系的普遍性,不是人们主观的臆想,而是事物本身所固有 的最一般的性质,也是客观存在的。
事物的联系构成了系统,系统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事物、因 素、成分相互联系而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从武术的 整个系统看,我们知道,系统是一个复合体,由于复合的程度 不同,有的系统比较简单,有的比较复杂。比如基本功、基本 动作、基本技术是这一系统中比较简单的,而拳术套路、器械 套路又是比较复杂的。系统有封闭型的,又有开放型的。武术 运动就是一个开放型的系统,它的存在需要不断地同周围事物 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的 发展,武术这一系统的开放性,在时间上、空间上,也会有着 更广阔的领域,同时,也将会为武术的发展带来强大的生命 力。
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多种因素相 互联系而组成的有机整体,普遍联系是事物自身的辩证法。因 358
此,处理武术运动中的有关问题,如果用孤立的观点,只见局 部,不见整体,只看一个侧面,不看各部分的关系,不看国家 和民族的荣誉,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就必定会影响武术的 发展。比如有人认为:枪炮火药发明后,武术已失去了军事上 的主导作用,武术就是健身。多少年来在这种认识观点指引下, 武术成了单一套路的运动形式,忽略了武术的技击作用。这种 偏见造成了武术技击实战与健身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在处理和 研究武术运动中的有关关系时,必须要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 观点、系统论的观点,去认识分析和处理武术运动领域中的一 切问题,这才是辩证的思维方式。
②武术联系的结构特征。事物的相互联系,由于条件的多 样性,其结构都有不同的特点,就武术来说,它的联系有以下 三个特征。
首先是整体性。武术与体育一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 联系不是单方面的。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整体结构,各个因素相 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综合体。这就是说武术的挖掘、整理、 继承、普及与发展提高离不开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也离不开辛 勤从事武术教育及科研的人们。单独某一方面孤立起来,就不 可能得到发展。比如:现在各级部门都有训练网络,就具体的 武术训练来讲,也可说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包括选材、确 定训练目标、制定训练计划与措施、技能评定、医务监督、精 神心理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武术训练体系。 如果缺少了哪一个环节或部分,那么武术技术的提高与训练工 作,就必定会受到限制。那也就称不上是完整的系统,也就更 谈不上科学训练。
其次是立体性。武术运动中的联系是纵横交错的,有时间
上的联系,也有空间上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立体性结构。所谓 立体性,从系统看,就是有基础层次、中间层次、高级层次。它 们之间相互的关系是密切的。从武术技术的结构看,它的立体 性是十分鲜明的。比如,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各种身体 素质与专项素质要求是一个基础层次,多种徒手、器械、套路 技术的演练技巧是一个中间层次,而多种对练配合、散打实战 应用、以及武术中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功等高度协调 方面的能力,又是一个高级的上乘的层次。前一层次是后一层 次的基础,后一层次的学习与提高又是上一层次的发展。它们 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可能是相互限制的关系。 不学基本功,基本技术不加强,不注重一些专项身体训练,舍 掉了第一个基础层次,会在直接进入第二个层次的学习时感到 很困难,进步就很慢,有些技术就掌握不了,有些动作就完不 成,甚至无法进行学习。
第三是动态性。武术运动中的联系不是静态的、凝固的,而 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也就是说,是变化中的联系。联系与 发展是不可分割的。黑格尔说:“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真正终 极原因,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联系就是关系, 就是矛盾。前面讲到,武术运动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它在自身 的发展中,将不断地同外界交流、交换信息,也会在外界的作 用下改变自身的状态。比如近些年来,武术运动在体操、舞蹈、 戏剧中就吸收了不少动作,像旋子转体、侧空翻、跨步跳、高 虚步亮相等。这对于丰富武术技巧、发展身体素质、增强其观 赏价值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这些成绩是应当肯定的,也是武 术健身性质所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是在解放后这一阶段中, 武术充满活力、生机、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这些都可以说明,
武术是动态的,是发展的,而且是在联系中不断处于发展变化 之中的。联系就是关系,就是矛盾。武术套路和技术实战是武 术中的两个缺一不可的部分Q由于对套路的强化,可能在技击 方面有所降低,相对发展不足。这就使武术套路在戏剧、体操、 舞蹈中汲取营养与发展技击实战出现了矛盾。出现了套路与技 击的发展平衡与不平衡的问题。这已成为发展的自然趋势,而 找出原因,制定武术发展的战略措施,进行调整,也会由不平 衡逐渐向平衡发展的。当今武术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其自 身的内在矛盾,这些根本原因(内因),才是决定武术发展的方 向与趋势的根据和条件。但是武术发展的外部联系和作用,也 是武术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原因,也就是说,武术运动发展的原 因是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统一,缺一不可。
武术运动中联系的整体性,立体性、动态性三者虽有所区 别,但又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在实践中,只有从各个方 面把握它,才能真正认识具体的联系,才能掌握武术运动联系 的特点,以指导实践。
2.社会需要与对需要的满足是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①武术可说是在社会需要中产生的。不管是古代为了生存 而捕猎、为了战胜敌人而搏斗,还是现代的健身、实战的教学 训练及表演欣赏,都可说明武术是在社会需要中产生的,也是 在不断满足社会需要中推动了武术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曾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生存、享受、发 展。笔者认为,这也是我们认识武术运动发展动力的出发点之 一。总的来讲,可以说武术产生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四种需要。一 是生存的需要。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去捕猎、 寻食或是为了抵抗猛兽的侵袭。这种需要表现最突出。二是人 361
类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需要。这在长期的武术健身实践中已 得到了证实。三是人们享受、观赏、精神愉悦方面的需要。四 是政治、军事、战争的需要。武术具有防身自卫、实战技击的 作用,历史上尤其是在落后的时代,特别需要人们掌握这种战 胜对方的技术。
在上述几种需要的推动下,又由于近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特别是枪炮火药的发明后,武术逐渐地从生存、生活的 需要向着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进行演化。
可见,社会需要武术,历史和现实同样需要。反过来也可 以说,武术运动也满足了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②社会需要使武术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享受可说是人类的 本性,人的享受除了物质外,还有精神、文化方面。而人的精 神享受要比物质享受更高级。人的享受是与物质生产条件相联 系的,社会生产越发展,物质精神方面的享受与要求也会越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了,工作时间缩短,余暇时间增多,对参加中国传统武术活动 的兴趣和广泛性也会随之增强。群众性武术活动的日益扩大,必 然也会对武术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比如,河北沧州的 武术活动空前活跃,从乡村到城市,从田间地头到工厂机关,群 众习武成风。他们把喜爱武术、研练拳脚作为一种享受,习武 爱武成为一种传统o 1989年10月7日在沧州举办的首届沧州 武术节中,有13000余名运动员直接参赛。一个不大的沧州市 就有拳社83家,武术辅导站、训练点100多处,全市有1/4的 人坚持常年练武。这足以说明,人们需要武术,健身、自卫、延 年益寿需要武术。同时也说明,社会也需要武术向更高的阶段 发展,向更高的层次进军。武术运动的发展与提高应该适应和 362
满足人们这种对文化和精神愉悦方面的需求。
竞赛、健身、医疗、表演对武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已领悟到武术对健身、医疗、延年 益寿具有重要作用。武术表演也可以给人们一种艺术欣赏和愉 快的享受。生活使人们意识到武术存在的重要价值,这些都是 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就拿武术比赛来说,这种运动形式在武 术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社会的发展需要竞争,只有通 过竞赛,优胜劣汰,才能推动武术的发展。在武术比赛中包含 有新技术与旧技术的关系、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实践与理论的 关系、输与赢的关系、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关系等。各种差 别和矛盾的暴露,必然会促使人们去思考、去解决。
浏览4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