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拳抱于腰间,两肘向后夹紧,拳心向下。
D.两拳抱于胯部,肘尖向后,拳心向上。
冲拳的动作要点错误的是( )。
收腹、挺胸、抬头 B.转腰、顺肩
C.出拳要快速有力,有寸劲 D.拳的力点在中指
中指与食指伸直并拢,其于三指屈于手心,拇指压在无名指与小手指的第一指节上,是( )。
握拳 推掌 C.勾手 D.剑指
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属于( )腿法。
直摆性腿法 B.屈伸性腿法 C.扫转性腿法 D.跳跃
蹬腿、弹腿、侧揣腿属于( )腿法。
直摆性腿法 B.屈伸性腿法 C.扫转性腿法 D.跳跃
前扫腿、后扫腿属于( )腿法。
直摆性腿法 B.屈伸性腿法 C.扫转性腿法 D.跳跃
腾空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侧空翻属于( )。
直摆性腿法 B.屈伸性腿法 C.扫转性腿法 D.跳跃
右脚向前一大步,右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右膝与脚尖垂直,左腿挺膝伸直,两
脚全脚掌着地是( )。
D.仆步
两腿屈膝半蹲,膝不超过脚尖 D.全脚着地,身体重心在两腿之
两脚左右开立,一腿屈膝全蹲,大、小腿紧靠,全脚掌着地,脚尖和膝关节外展,一腿挺
直平仆,脚尖里扣、全脚掌着地的步型是( )。
A.马步 B.弓步 C.虚步 D.仆步
两腿交叉靠拢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脚跟离地.臀部紧贴后小腿的步型是
A.马步 B.弓步 C.虚步 D.歇步
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炮、钻、横五种拳法为基本拳法是( )。
A.长拳 B.太极拳 C.形意拳 D.南拳
太极拳中左右搂膝拗步动作要点表述错误的是( )。
前手推出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要松腰松胯
推掌时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掌
推掌时须与松腰、弓腿上下协调一致
前后脚的脚跟要在中轴线上
仲裁委员会接受运动队的申诉,并及时作出裁决,如判定属于裁判组的错误,仲裁委
员会对错判的裁判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退回申诉费;可( )评判结果。
A.改变 B.不改变
武术套路比赛中,评判运动员动作质量的是( )。
- A. A组评分裁判员 B. B组评分裁判员
- C. C组评分裁判员 D.裁判长
C组评分裁判员主要对运动员完成的( )进行评判。
动作质量 B.演练水平 C.难度动作 D.编排
武术套路比赛中难度动作的分值是( )。
- A. 10 分 B. 6 分 C. 3 分 D. 2 分
武术套路比赛中对无难度的套路评分中,演练水平的分值是( )。
- A. 10 分 B. 5 分 C. 3 分 D. 2 分
武术套路比赛中太极拳规定套路完成的时间是( )。
A.不少于1分20秒 B. 3~4分钟
- C. 1分钟 D. 5~6分钟
运动员完成一个A.级动作难度可获得( )分。
- A. 0. 1 B. 2 C. 0. 3 D. 0.4
运动员完成一个B级连接难度动作可获得( )分。
( )的症状是出现局部疼痛、压痛、肿胀、肌肉紧张、发硬、痉挛、功能障碍。
A.肌肉拉伤 B.腰部扭伤 C.挫伤 D.撕裂伤
( )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道德品质。
A.武艺 B.武德 C.抱拳礼 D.武行
武术理论中的“六合”,即“(
A.承受大负荷、大强度 B.承受适当的运动负荷
承受很小的运动负荷 D.任意运动负荷均可
练习者两腿前后分开,逐渐下劈成一直线,两手左右扶地,做上下振压运动或做静压 耗腿,称为( )。
A.正压腿 B.竖劈叉 C.后压腿 D.弓步压腿
“旋风脚360°接提膝独立”动静连接难度完成不符合要求,不可以根据以下( )点 来确认。
A.击响脚未单脚落地 B.落地时脚移动或跳动
C.击响未过肩 D.弓步压腿
以下对武术套路竞赛场地的要求中正确的是( )。
个人项目的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其周围至少有1.5米宽的安全区
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16米、宽12米,其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
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
个人项目的场地为长16米、宽8米,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
下面关于转体角度计算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凡跳跃动作转体接跌雀地龙叉落地,均以起跳时起跳脚(原地起跳以转体方向异侧 腿为准)脚尖与脚跟连线的延长线和落地时左腿(右)腿的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来 计算转体度数
跳跃动作转体双脚落地,在起跳时两脚之间连线和落地时两脚之间连线的夹角来 计算转体度数
跳跃动作转体单脚落地,均以该脚起跳时和落地时脚尖与脚跟连线的延长线的夹 角来计算转体角度
跳跃动作转体落地接马步、跌竖叉,以起跳时两脚之间连线和落地时两脚之间连线 的夹角来计算转体度数

裁判员的示分正确的是( )。
A.自选项目A组裁判员所示分数可到小数点后2位数;自选项目B组、C组裁判所示分数可到小数点后3位数
对练、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八集体、无难度动作组别项目B组裁判员所示分数可到 小数点后2位数,第3位数不做四舍五入
对练、传统拳术、传统器械/、集体、无难度动作组别项目A组裁判员所示分数可到 小数点后2位数
自选项目A组裁判员所示分数可到小数点后1位数;自选项目B组、C组裁判所示 分数可到小数点后2位数
在传统项目演练时,下列哪些常见错误不属劲力方面的错误?( )
拳术的手法劲力不充足或不顺达
屈伸性、击响性腿法劲力不充足或不顺达
南拳类套路动作中发声与发力一致
器械方法劲力不充足或不顺达
在传统项目演练时,下列哪些常见错误不属协调方面的错误?( )
动作不分明、快慢相间不明显
基本技法单一,重复动作过多
上下行动脱节;延伸与动作配合不协调;身械配合不协调
由于失误造成局部节奏的破坏或出现不合理的停顿
八卦掌演练中以下扣分正确的是( )。
八卦掌演练在做云掌时,掌未在头前上方绕平圆出现一次应扣〇. 1分
八卦掌演练在做托掌时,未能沉肩垂肘出现一次应扣0. 2分
八卦掌演练在做磨肋掌时,掌未沿肋向身后伸出出现一次应扣0. 3分
八卦掌演练在做磨肋掌时,掌未沿肋向身后伸出出现一次应扣〇. 4分
以下扣分正确的是( )。
八卦掌的蹚步脚掌未平起平落,重心忽高忽低,外脚未沿内弧蹚出,两膝过宽,每出 现一次应扣〇. 2分
八极拳演练时,马步过大;或做横击拳时,拳未由后向左(右)前直臂横击。以上每 一种错误每出现一次应扣〇. 1分
在通臂、劈挂、翻子类项目比赛中,出现身体过于僵直;每出现一次,应扣0.2分
八极拳演练中,马步过大,或做横击拳时,拳未由后向左(右)前直臂横击。以上每 一种错误每出现一次应扣〇. 2分
下列步型中不是南拳的步型的是( )
歇步、坐盘、丁步、高虚步、横叉
钳羊马步、双弓步、半马步、护裆步
跌坐盘步、跪步、独立步、横档步、拐步、坐莲步仆步、马步、拗步、虚步
下列选项中全部是太极拳动作的选项是( )。
腾空箭弹、腾空转身跳、拉腿翻身跳、腾空斜飞脚、腾空双飞脚
提膝平衡、盘腿平衡、探海平衡、望月平衡、卧云平衡
背折靠、单鞭、闪通臂、高探马、搂膝打捶、栽捶、肘低捶、滚肘、披身伏虎
弯弓射虎、金鸡独立、独立跨虎、上步七星、腾空转身跳、拉腿翻身跳
三、多选题武术运动的特征有:( )
A.健身 B.防身
武术运动的特点是:( )
A.技击性 B.体育性
以下属于武术运动四要素的是:(
A.手法 B.腿法
下列属于武术运动中四击的是:(
A.踢 B.打
古代对武术的别称有:( )
A.拳勇 B.拳击
下列属于武术“踢法”的是:( )
A.弹 B.蹬
下列属于武术“打法”的是:( )
A.踹 B.砸
下列属于武术“掌法”的是:( )
A.劈 B.砍
下列属于武术“摔法”的是:( )
A.别 B.切
下列属于武术技法的有:( )
A.勾法 B.摔法
舍术运动按照功能分类,可分为:(
A.武术 B.健身武术
武术的发展特点是:( )
A.高 B.难
下列属于拳术的有:( )
A.形意拳 B.八卦掌
传统太极拳有:( )
A.陈式太极拳 B.杨式太极拳 C.孙式太极拳 D.吴式太极拳
A.缠桥 B.圈桥 C.盘桥 D.沉桥
剑的构造包括:( )
A.剑身 B.剑尖 C.剑锋 D.剑脊
武术比赛中裁判长的职责是:( )
A.负责运动员比赛套路创新难度的加分 B.参与A组裁判的评分
C.参与B组裁判的评分 D.参与C组裁判的评分
武术比赛中副裁判长的职责是:( )
A.第一副裁判长参与A组裁判的评分
第一副裁判长参与B组裁判的评分
武术比赛中裁判员的职责是:( )
A组裁判员负责运动员的整套动作质量的评分
B组裁判员负责运动员的整套演练水平的评分
C组裁判员负责运动员的整套难度的评分
认真执行规则,独立评分,并作详细记录
武术比赛中的演练水平评分标准包括:( )
第二副裁判长参与A组裁判的评分
武术比赛中的难度评分包括:( )
A.编排 B.创新难度加分
以下动作质量评分中扣0. 1分的是:(
A.前扫腿支撑腿高于水平 C.弓步前腿膝部未达脚背
以下动作质量评分中扣0. 3分的是:(
A.倒地 B.器械掉地
下列属于颈部关节活动的是:( )
A.颈部屈伸 B.颈部绕环
下列属于肩部关节活动的是:( )
A.单臂向前、向后绕环 C.双臂前后交叉绕环
下列属于腰部活动的是:( )
A.转腰 B.腰部绕环
腰部柔韧练习的方法有:( )
A.前俯腰 B.后俯腰
出现肌肉酸痛,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缓解疼痛:(
A.按摩 B.大强度练习 C.伸展练习
下列哪些措施对推迟疲劳出现有一定作用?( )
A.注意发展与运动项目相适应的供能能力 B.避免身体局部负担过重
五、 简答题简述武术运动的特点。
简述武术运动的功能。
简述长拳类武术运动的健身作用。
简述武术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表现。
简述武术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简述肌肉拉伤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简述关节韧带拉伤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简述儒家文化对武术文化的影响。
简述传统中医对武术文化的影响。
简述武术的特征。
简述武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简述武术基础理论学科。
初级长拳包括哪几种手型和步型?
初级剑术中有哪几种剑法?
初学太极拳应注意什么事项?
简述武术基本功中正踢腿的动作要领。
简述武术基本功中蹬腿的动作要领。
武术套路比赛中运动员的年龄组别是怎样规定的?
简述抱拳礼的含义。
简述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称谓。
六、 论述题请谈谈武术的文化内涵。
什么是武德?
怎样理解武术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作用?
为何说武术套路动作也具有攻防技击性?
如何理解内外合一、神形兼备。
谈谈武术的作用。
谈谈太极拳的健身机理。
四、名词解释武术
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 的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套路运动
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 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太极拳
是以“阴阳学说”命名的一种柔和、缓慢、轻灵、圆活的拳术。
六合
是指手、肘.肩、脚、膝、跨部位的协调配合,体现出整体合一的劲力特点。
八法
指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即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八 个方面。
十二型
是用自然景象和动物来比喻武术中的十二种动静之势,如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 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
长拳
是查拳、炮拳、华拳、花拳等拳术的总称,其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 明,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或跌扑滚翻等动作和技术。
南拳
是流行广东、福建等南方各地的拳种。拳种和流派颇多,广东南拳分洪、刘、蔡、李、 莫等家;福建南拳分咏春、五祖等派。各门各家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而一般的特点是: 拳势刚烈,步法稳固,动作紧削,身居中央,八面进退,常鼓劲而使肌肉隆起,以发声吐气 而助长发力。
推手
是两人按一定的规则.使用太极拳中的棚、捋、挤、按、采、例、肘、靠等技法,搭手对 峙,通过粘、连、黏、随的形式,以肌肉感觉判断对方用力.从而借力发力,将对方推出,以 决胜负的大学项目。
短兵
是两人按一定的规则,手持一种特制的类似于刀剑的器械,使用武术短器械中的劈、 砍、刺、崩、点、斩等方法来决胜负的大学项目。
功法运动
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例如,专 习浑元桩以调心、调身、调息,长时间站马步桩以增强腿力等。
对练
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一定的程式进行的攻防假设性练习形式,它包括徒手对 练、持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三类。
五、简答题武术运动的特点:①技击性;②内外合一、形神兼备;③广泛适应性。
武术运动的功能:①健身功能;②防身功能;③娱乐功能;④教育功能。
长拳类武术运动的健身作用:①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机能良好发展,从而有利于骺 软骨最大限度的骨化,促进人体生长和发育;②对心脏血管系统良好影响的表现为:安静 时脉搏较少,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较低;③提高呼吸系统机能;④促使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 更趋协调.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武术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表现:①武术促进人体智力的发展;②武术可以培养和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③武术促进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
武术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①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②身体素质差; ③动作技术错误;④客观环境的变化。
肌肉拉伤的症状:受伤后局部疼痛、压痛、肿胀、肌肉紧张、发硬、痉挛、功能障碍。 严重的肌肉拉伤往往有明显的肿胀及皮下淤血。肌肉断裂者可摸到凹陷或出现一端异 常膨大。肌肉拉伤时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重,肌肉抗阻力试验阳性。
处理方法:肌肉拉伤后应马上给予冷敷、局部加压包扎、适当制动、抬高伤肢,并把患 肢放在使受伤肌肉松弛的位置以减轻疼痛。肌纤维轻度拉伤及有肌肉痉挛者,再用针灸 法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并可在24小时后进行按摩。肌纤维断裂者,48小时后可开始按 摩,但手法要轻缓„对怀疑有肌肉、肌腱完全断裂者,应在局部加压包扎固定患肢后,立 即送医院确诊,必要时接受手术治疗。
在伤后康复期.肌纤维轻度拉伤后,伤部停训2~3天,而肢体运动不一定要完全停 止,可做些静力性肌肉收缩练习,但避免那些重复受伤的动作。一周后可逐渐增加肌肉 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10~15天后,症状基本消除,可投人正式训练,但训练时应使用保 护支持带或戴上护腿。部分肌纤维断裂者应立即停止训练,最好能在肌肉松弛的状态下 休息2~3天,第4天后可在无疼痛范围内做伸展性练习,约3~4周后再进行正常的专项 训练。肌肉断裂经手术缝合的患者,术后固定期可做些不负重的收缩练习,拆线及去除 固定后,应进行有效的伸展与提高肌力的练习,约两个月后再投入正常训练。
关节韧带拉伤的症状:伤后感觉局部疼痛,并出现肿胀.皮下淤血;若损伤关节囊滑膜层,则整个关节会出现肿胀;关节功能出现障碍;局部压痛,牵拉受损韧带时疼痛加 重。如韧带断裂则可有关节松动、有拉长的现象.还会有关节间隙增加或超范围的异常 活动现象。
处理方法:伤后应及时冷敷,加压包扎,适当制动和抬高伤肢,以利于减少出血和肿 胀。局部用止血、消肿药。损伤较严重者可以口服云南白药、止痛药等。24小时后可进 行局部按摩或理疗。如韧带断裂,应及早送医院治疗。一般单纯性下肢关节軔带扭伤, 伤后经固定的情况下,进行适宜的静力性功能活动。一般在1~2周后可以开始进行关 节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练习.逐渐进入正常训练,但必须带有保护装置•以免受伤。
儒家文化对武术文化的影响:武德的构建和武德的规范。武德即武术的道德。武 德是指在从事武术活动群体中形成的对习武者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合。它包括从事武术 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儒家文化重视礼教. 借用到武术中即为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礼节必须遵循一定规范和准则。比如武术文化 中的抱拳礼.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文化特征。习武者抱拳礼的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过 程中,无不体现着儒家文化的礼教思想。
传统武德规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拳种派别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受儒家文化 影响,重视血缘关系,在择师授徒中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等戒约;从生活处世方面 看,尊敬师长,谦虚好学,遵守礼仪,敬老爱幼.这是传统武德的基本规范。在用武方面, 提倡习武者以修身养性为宗旨.树立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的民族气节和以武济世、扶危求 困的爱国精神。
传统中医对武术文化的影响:中医用阴阳的理论归纳人体的脏腑组织的属性,把 人的内脏分为五脏六腑。再用阴阳的理论来诊断病症的属性,看是属于寒症还是热症, 所以中医的致病原则是要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武术运动讲究阴阳对立统一,如刚柔相 济、内外合一,动迅静定,节奏分明。
中医中最基础的理论是五行学说,即将天地万物归纳为木、火、土、金、水。武术某些 内家拳的创立,如五行拳.就是合理地运用了五行相生的原理,亦即水(肾)生木(肝)、木 生火(心)、火生土(脾)、土生金(肺)、金生水的运化过程,以及生克制化的变化规律来创 建的。
武术理论中的“六合即“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 力合,外三合为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这和传统医学的整体观是一致的。
武术也充分吸收了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如武术习练者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周 边环境、气候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武术运动类型。
传统中医的经络学说为武术“点穴”法提供了理论基础。擒拿术的产生,亦直接得益 于传统中医的经络学说。由于擒拿术多用抓筋、拿穴、反关节的技法.擒拿部位多为主 筋、要穴、关节,因此,练习擒拿技术须先识得人体结构、经脉、穴位。
武术的特征:高、新、难、美。
武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武术技术市场经营模式主要有私营和官办,由承办 者投资或为中介,通过贷款、赞助和集资引资等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目前基本形成一 个有企业、出版业、武馆、武术协会及政府共同参与的武术产业格局。我国现有大大小小 的武术馆校已达120多所,是武术产业盈利的主要形式,在过去的几年中培养不少武术 英才,其中有10多所馆校被评为全国的先进集体。但量变不等于质变,目前多数馆校不 具备办学的基本条件,以盈利为主并盲目扩大规模者日益增多,尤其生源缺乏的学校。 竞赛表演市场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应的重大赛事、门票收人、广告收益、各种赞 助、电视转播等还未完善;习武群体虽然庞大,但多数处于一种自发、松散、随意的状态, 习武者购买器材是一次性消费。
武术基础理论学科:是关于武术总体认识的理论,主要是指武术学、武术概论、武 术史。武术学是研究武术理论的形成过程、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分析整个武术体系的 结构、整体与分支科学,以及各个分支学科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各学科产生、发展的流派 与分类。武术概论是研究武术的概念、武术运动的特点、武术的价值与社会功能、武术的 流派与分类等。武术史是研究武术产生、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包括武术发展史、断代史 以及各种拳术器械的单项史等。
初级长拳手型:拳、掌、勾。步型:马步、弓步、虚步、歇步和仆步。
初级剑术中剑法有:劈、刺、崩、撩、挂等。
初学太极拳应注意:①速度要均匀;②架势不可忽高忽低;③要适当掌握运动 量;④要持之以恒。
武术基本功中正踢腿的动作要领:两手侧平举,一腿支撑,一腿勾足,挺膝踢起后 下落成并步,左右腿交替进行,要求挺胸、立腰、沉髋、收腹,踢腿时勾脚尖,过腰部后加快 速度。
武术基本功中蹬腿的动作要领:两手叉腰,一腿支撑,一腿屈膝提起,迅速猛力挺 膝向前平踢,脚尖勾起,力达脚跟.大小腿成一直线。
武术套路比赛中运动员的年龄组别:①成年组:18周岁至27周岁;②少年组:12 周岁至17周岁;③儿童组:不满〗2周岁。
抱拳礼的含义: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 拢,寓意五湖四海;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称谓:春秋时期称为武艺;战国时期称为手 搏;汉唐时期称为技击;明清时期称为武技;民国时期称为国术。
六、论述题请谈谈武术的文化内涵。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她让无数人为之倾倒,也创造了无数 时代英豪。武术,不仅仅是体育项目,武术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 于武艺,归于武德.讲究协调性,内在性和与环境的统一性,武术具有丰富的东方文化 内涵。
首先,中华武受中庸,礼让等儒家思想习惯的影响。儒家伦理道德的主线条为“仁 爱”,强调“仁”为“爱人之本”,“忠恕之道”,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仁爱”为基本伦理思想所派生出的“忠、孝、智、仁、勇、宽、信、 敏、慧、温、良、恭、俭、让”等道德标准,一直以来.被作为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武术这 一战斗的力量,伤人的手段被纳入了道德伦理的法规之中,使武术不光成为技击、健身之 道,更成为了精神修养、人格净化的途径。因此,在“仁爱”的伦理道德法则中,追求文武 双全,提倡仁勇兼备,是武术中儒家思想的主要文化内涵。武术是德艺的统一,练武不仅 仅练就出色的武功,高超的技艺,重要的是修炼自己的思想道德,大凡武术名家无不是道 德仁义君子。
其次,中华武术受中国哲学及佛学思想影响,特别是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拳),无 不与深远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太极的刚柔,八卦的八个方位,形意的直线进攻招式,皆 体现出矛盾、发展、运动等哲学知识。《易经》的哲理乃是太极产生的理论基础。中华武 术以“天地合一,阴阳之道”为主旨,其目的不是弘扬引向外在的显示_而是导向内心的自 审,中国人练武术不仅仅讲究一招一式的精髓.而且讲究神韵。这种神韵正是个人技艺 及思想纯熟的表现。
再次,中国传统美学还讲究“气”、“意”、“身”、“形”和“神形兼备”,这在中国传统的音 乐、戏曲、书法、绘画乃至在武术中都能充分体现。在武术中,无论是在表现阳刚、阴柔、 阴阳转换的特点上、技击攻防的形态特征上,还是在节奏韵律、意境追求、风貌展示上,无 不体现这一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内涵。
总之,我们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是由中华民族的复杂的历史发展所构成的。她是中 华民族生成、发展、积累和文化、经济、艺术、道德心理等社会组织形式发展的综合体。她 具有强烈的历史稳定性,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文化不同于另一种文化的独立性。这就是历 史赋予中华武术的丰富文化内涵。
什么是武德?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述新时期的武德内容。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 所应有的道的品质。在武德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直居于封建社会正统地位的儒家 仁学是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分别对于这五方 面加以阐释)
传统的武德精微而博大,渊远而流长,但在长期封建伦理思想的影响下.自然带有相 当的封建色彩,如“争正宗而排异己”、“师命不可违”、“传男不传女”、“为哥们义气卖命”
等。去其糟粕,其优秀的精华应得到充分肯定与继承。
现代我们提倡的武德要把习武与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 的武术教育事业,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要求习武者树立理想,为国争光; 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自 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怎样理解武术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作用?
“尚武”指倡导与参与武术锻炼,以求强身健体.自强不息,培养面对现实的竞争意 识,“崇德”是指推崇道德修养,诚信正直,谦和礼让,见义勇为,遵守社会公德。武术教学 要结合武术的特点和教学规律.首先重视对学生进行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明确习武目 的,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虚心好学苦练不綴的学风.抵制好勇斗狠、恃强凌弱,夸夸其 谈等恶习的侵蚀;继承尊师爱生的传统习尚,加强遵纪守法的道德教育。
为何说武术套路动作也具有技击攻防性?
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动作具有技击攻防性仍然是它的本质特征,作为中国武术特有 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虽然拳种不同,风格各异.有的还具有地方特色.但无论何种套路, 其共同特点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构成套路的主要内容。虽然套路中不少 动作的技术规格与技击原形有变化,或因连接贯串及演练技巧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具 备攻防意义的动作,但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仍然是套路技术的核心。
如何理解内外合一、神形兼备。
讲究动作形体规范,又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 色。所谓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指人体手眼身步的活动.如太极拳 要求“以意识引导动作”,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套路演练在技术上特别要求把内 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 调一致。这一特点充分反映了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备受中国古 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独具有民族风格的运动形式和练功方法。
谈谈武术的作用。
提高素质,健体防身: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 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 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 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实践证明,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 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 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是以技击作为它的中心内 容的,因而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能够学会攻防格斗技术, 特别是武术功力训练,更能发挥技击的实效性。武术的搏斗运动,通过攻防技术练习.拳 打,脚踢,快摔等动作的运用,并在交手中互相扬长避短,攻彼弱点,避彼锋芒.讲究得机、 得时、得势,从而提高判断力和应变能力。这无疑能提高人们克敌制胜和防身自卫的能 力。尤其对公安武警和边防指战员更有实际意义和作用。
浏览3,72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