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单刀进枪"
“单刀进枪”是在单练基础上,按一定套路进行的攻防配 合练习。一人持刀,一人持枪。整个套路基本上以刀为主,又 称持刀者为上手,突出单刀的大劈大砍、勇猛有力的特点和风 255 格;枪以扎、扫为主,配合把法,柔和圆滑,枪为辅,又称持 枪者为下手。
影视中的武打惊险逼真,扣人心弦。毫不掺假的现实中,想 做到这点却不容易。这要求对练双方功夫到家,演示“单刀进 枪”,首先是持刀者选好位置,刀下得好,下得快,劈得准、狠, 尤其在准头上狠下功夫。下刀在人低头时比较好、离头近,刀 在身上时间短,地方在肩胛骨的下角。这样看起来速度快、惊 险,持枪者也不易受伤。若劈得靠后,刀在背上时间相对就长 了;离头太远,则不惊险。肩胛下骨角往后比校窄,背肌不好 的人脊椎骨暴露,这儿下刀会给对方造成疼痛。若刀劈得靠前, 离头太近,危险性大,也不好。所以持刀者一定得在下刀时的 位置与准头上狠下功夫。下刀时,由上至斜下劈出,在快接近 对方身体时的一刹那用力,刀紧贴背,手臂自然弯曲,刀刃至 背时手腕稍上翻,使刀看上去是贴背平劈下去的。劈刀也应掌 握好时机,见对方刚低头,迅速劈下,要准确、果断。
防守时,刀主要用拨、挂、架。用单刀拨挂枪时,刀面与 枪杆形成一定角度,注意用力背滑杆式拨挂。不能用刀刃拨、砍、 挂,以免破坏枪杆,也不能猛力向外磕打,以免将枪打脱,影 响动作形式。
持枪者的低头很重要。低头时,姿势不要太低,下颌尽量 下放,膝微屈,保持好身体重心;两手放松垂肘,两肘切不可 上提,防止被刀砍伤。持枪者枪要迅速,抽枪时左手接近枪头 (扎枪时左手在前控制准头),以防碰伤对方,并留给对方进攻 的空间和时间。
距离也是打斗逼真的前提条件。距离远了不真实,近了则 双方互碰,器械也绞在一起,难以施展技巧。双方应积极配合, 256
主次分明,远近适度。练习时由慢到快,由生至熟,招法严密, 以至达到惊险逼真,给人以真打真斗的实战感觉。
怎样练好对练
对练,是武术运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在各种单练项 目的基础上,由二人到多人按照编排的套路进行的攻防练习。可 以说,它是单练项目的继续和延伸,但又不是单练的各动作要 领的照搬,否则,就会使对练显得呆板僵硬。
对练时,既要体现出快速、勇猛、逼真的风格,又要使对 方不受到伤害。为此,在对练时必须做到攻防合理,方法准确, 节奏一致,距离适当。具体内容如下:
攻防合理:指攻、防动作的采用应依据自己当时与对方的 身体各部位所处的情况而定,决不能顾此失彼,破坏攻、防的 运动规律。
方法准确:这在器械对练中是相当重要的。如持枪的人,既 要扎得惊险逼真,又要保证对方不受伤害。为此,就必须准确 地掌握好枪扎出后的预定位置。比如上扎枪,要扎对方的面侧、 颈侧或耳际,切勿像单练那样,照直扎对方的面部和咽喉。这 就要求持枪者准确地掌握扎枪的部位,另一方有准备地进行格 挡式闪躲。这在其他器械对练时,也是如此。
节奏一致:指双方配合默契、快慢相应、协调一致。在对 练中,如果一方慢一方快,就会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对练时,一 招一式的攻防都要恰到好处。
距离适当:双方一进一退的步幅要协调一致。双方距离太 近,肢体就会伸展不开,影响动作;太远,则显得攻防松散、不 真实。
总之,在对练中,要体现出逼真的动势,就必须精神贯注, 一招一式有攻防意识。
怎样才能尽快恢复器械技术水平
武术运动员在器械长期中断练习后,再进行练习时,往往 出现身械不协调、方法掌握不好等现象。比如舞花不走立圆,器 械碰地,打自己,速度加不上去,脱把,失误,遗忘,器械不 顺手,好像又恢复到了初学时的那种感觉。这就是在运动心理 学中所说的那种由于长期中断练习,器械感产生了变化或消失 带来的后果。
怎样才能尽快恢复和提高中断后的技术水平呢?笔者的体 会是,在学习前先安排一些最基本的带有规律性的方法练习,先 熟悉器械性能,增强肌肉对器械的感觉,通过这些基本方法的 练习来达到初步恢复对器械的掌握能力,然后再进入器械套路 的练习,这样就有助于基本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比如在棍术套路练习中,先安排一些棍术基本方法的练习, 像原地或行进间的双手舞花棍、双手提撩棍、单手抡云棍、云 拨棍等。刀术套路练习前,可先安排一些缠头裹脑的练习。剑 术练习前,可先安排些原地或行进间的左右挂剑、翻身挂剑、撩 剑、背后穿挂剑、云剑的练习。枪术套路练习前,可先安排一 些舞枪花、拦拿扎的练习。通过这些最基本的带有规律性的方 法练习,帮助恢复提高掌握器械的能力。另外,在复习器械时, 也可有的放矢针对复习套路的内容、动作,灵活多样地安排练 习。
根据本人体会,复习套路前,采取上述方法练习,不但能 够很快地恢复提高器械原有的技术水平,还可以起到提高教学 258
效果与质量的目的。对于丰富武术课的内容,增加练习兴趣,都 是很有效的。
如何更快地记住套路
如何记住大段大段的套路动作是初习武者常会遇到的问 题。其实,只要记忆方法得当,便不觉困难。
首先,是仔细观察示范动作。从师习武最大的好处是有形 象的示范动作和生动的语言解说,要想准确掌握单个或整套动 作,第一步便是认真、仔细地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把老师的 示范牢牢地印在脑子里。
老师一般是将复杂的动作进行分解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这 时学生先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比直接跟在老师后边模仿对动 作的印象更深刻。照书本学习套路之所以困难,原因在于老师 的示范比书上的插图形象直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转化更 清楚,便于记忆。因而,初学者仔细、认真地观察老师的动作 是非常重要的。至少观察一遍后才能在后面跟着模仿。
照书自学者,可先认真看几遍插图,记住解说的文字,然 后按照记忆习练。最好是两人一块练,一个读着文字,一个做 动作。这比单个人要快一些,还能不时得到同伴对错误的纠正, 是自学者比较理想的习练方法。
其次,学习套路时要弄清楚单个动作与上下动作间的关系。 武术套路不仅具有强身的作用,其最大特点是含有强烈的攻防 意义,上下动作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如少林连环拳中的弓步 穿掌。我右掌穿向对方喉部或双眼,左手放胁旁防护。假设我 穿出之掌被对方擒住,右掌马上后拉,左掌迅速上前,从右臂 下滑过,借双掌交错之力解脱;同时身体重心后移,起右脚蹬 259
击被我拉向近处的双手,上前落步。若理解了每个动作的技击 含义和上下动作间的连贯关系,在练习时即使忘记了某动作,根 据其含义及上下联系也可能重新记起。技击含义是动作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其精髓。单单会练外形动作而丢其真谛,并不能 说完全记住和掌握了套路。
第三,是记住套路动作的名称。动作名称是武术前辈或高 手根据动作特点和含义命名的,许多名称基本上概括了动作的 整个结构。特别是长拳类套路动作名称、命名有一定规律可寻: 动作名称=步法(腿法、身法)+手法。如马步横打=马步 (步法)+横打(手法),弓步双推掌=弓步(步法)+双推掌 (手法)。这样,由于记住了各动作名称,也就记住了整个动作。
第四,明确套路中的动作方向多变。变换了起势的方向,而 中途忘记套路动作或遗漏动作也是常有的事,这主要因初学者 对套路还不熟练。所以,在学习时要按照老师的示范方向练习, 老师每次示范也要顺着这个起势后应面对的方向。动作熟练后, 有意变换起势方向,或起势方向不定,任意一站便开始练习,使 套路得到更牢固的掌握,增强攻防时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第五,及时复习相当重要。它可以加深动作印象,也可发 现自己的错误,以便及时询问,得以纠正。复习一是默习法。习 练者入静,默想老师的示范与讲解,像放录像一样重现。或者 假设一个人在练,你作为旁观者在一边看。一般来说,默想是 在学完动作后和练习新动作之前,平时空闲,也可随时默练,这 是巩固套路记忆的最有效方法。二是动作习练。武术注重实战, 外重手、眼、身、法、步,内含精、神、气、力、功。这必须 经过实际的严格训练才能达到。另外,趁热打铁式的练习也可 帮助记忆,学一点,练一点,全学完了,也就都记住了。
以上讲的多是记忆套路的基本方法,而真要完全掌握,除 记准动作形象、动作要领外,更需刻苦训练。“冬练三九,夏练 三伏",在套路的用力、精神、节奏等方面多下功夫。
怎样自学棍术
在器械中,棍术易学易练。所谓“月棍、年刀、终生枪”, 是因为它身细且长,无刃、无刺,运用方法以长扫远挑、猛抡 狠劈为主,没有刀枪剑等的细腻动作和技巧,自学起来也较简 单。
模仿:照书上的图解、文字,慢慢比划出动作路线。掌握 棍的方向,熟悉把法变化、步的移动,是这一阶段的最主要目 的。细致看过文字、图解后,可先练步法、身法,再划棍法,然 后二者配合起来。注意两肩下垂,轻手握棍,稍许用力。这阶 段往往感到手脚不灵适,棍不听使唤,顾此失彼,但不要气馁。
舒展:在划会动作的基础上,出棍力求舒展,要开要大。大 开要求提高手腕韧带活动范围和柔韧性。动作仍要缓慢,不发 劲力。注意松肩、活肘、伸臂、展腰、灵腕和步子的幅度、手 在棍身的滑动等。求得套路连贯。
协调:进一步使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上下浑然 一体。以腰为轴,以头领身,棍随身转,眼随棍行,脚起棍动, 妒落棍停。身棍融合,手足应心,意到棍到,意停棍收。
换手调把是棍术中常见的方法。它既是前面动作的结束,又 是后面动作的开始,承前启后,使棍势势相连,招招相接,连 绵不断。表现出忽梢忽把,忽长忽短,两头交打的风格。棍术 中的协调一致重要表现在变化莫测、快速不停的运动中;变换 把位把法,其关键又在于能否把握时机和恰当位置,给人出其
不意、防不胜防的感觉。否则,动作衔接就阻滞脱节,变化笨 拙,达不到开合无迹、快速准确、换手不见手的境界。
快速:身棍协调、步法灵活后,逐渐加快动作速度。步快 手快,步慢手慢,变化快速;脚步至动、迅捷,重心降低,以 肩催臂,以腰送肩,力透棍尖。快中仍要求节奏,快慢相间、错 落分明。不能为快而快,手忙脚乱,失去章法。快是相对的。
威武;在力量、速度、身械协调配合基础上,强调内在精 神气质的外现,风声呼呼,给人以威武无畏的感觉。“腰力为上, 手力次之,后手力又次之",蹬腿拧腰,催肩伸臂。后手紧握, 前手滑动,身动棍动,快起急停;抖腕发力,一扫J片,劲力 顺达。全身之力贯于棍体,似觉棍是手臂的延伸,伸缩自如,力 点准确。又如同与人相搏,出势发招,勇往直前。重在领略技 击方法。
有一定基础后,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身体素质,将已 经掌握的棍法动作重新组合,自编成套路,以提高兴趣。
浏览48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