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竞赛是在长14米、宽8米,周围至少有2米安全区的长方形场 地内进行,在套路的编排中,充分利用14x8米2的场地和在规定的时间内, 力求路线和动作方向活跃多变。可采用直线、曲线、弧线等,尽可能使套路动 作布满整个场地,形成合理完美的路线方向布局。

(五)全套调整

套路创编之后,是否适应竞技性的特点,还需对整个安排进行多方调整。 这种调整包括套路所走的路线是否均衡,重难点动作及组合是否安排到了最恰当的位置,动作密度、运动量是否合适等。在这个过程中,有时甚至要对套路 做某些大的改动。在创编竞技性武术自选套路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收集 的素材内容很丰富,而编排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套路容量大小及规则上对时间 的限制,套路创编以后显得过于臃肿而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遇到这种情 况一定要进行大胆的调整。

全套调整,是创编竞技性武术自选套路过程中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如果说 在此之前所创编的套路仅仅是个模型的毛坯,那么调整则是精雕细刻的过程。

第四节武术自学自练的原则与方法

武术运动内容丰富多彩,技法复杂多变,对习练者在多方面有较高的要 求。在自学自练武术的过程中,只有遵循正确的练习原则,采取恰当的方法, 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少而精原则

少而精原则是指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少量的武术 内容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而不能贪多求全。

武术内容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且技术风格各不相同,例如长拳、南拳、 太极拳等拳种,技术要求相差很大,有时技术要领甚至互相矛盾。如果在一种 拳术没有很好掌握的情况下练习另一种拳术,不但不能提高技术水平,有时甚 至会相互干扰,使技术水平不升反降。即使是同一拳种,拳术与拳术之间,器 械与器械之间也存在差异,比如剑和棍的技法要求就有很大不同,如果为了贪 多求全,则可能什么都练不好。因此,练习武术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身练习 的内容,在少量的基础上,反复练习,精益求精,使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提 高。等技术水平上升到一定层次,再练习其他的武术内容,很快就会融会贯 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拳谚说:“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说得 就是这个道理。

(二)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练习武术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

无论是套路运动还是搏斗运动,都是既有简单的技术动作,也有复杂的技 术动作,既有容易完成的动作,也有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自己在学练武术 时,应该首先在练好简单的和容易完成的技术动作基础上,再练习难度较大或 技术较为复杂的动作。比如在学练腾空飞脚等难度较大、技术较为复杂的跳跃 动作之前,应事先学

练好不腾空的拍脚等容易完成而技术相对简单的动作。另 外,在学练搏斗运动时,应按照先学练原地空击技术、“喂靶”练习、再学练 条件实战和实战的顺序进行。这样,一是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可以有效 地避免伤害事故,另外,还可以增强自己学练武术的信心。

(三) 持之以恒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是指学练武术应有毅力,有恒心,长久地坚持系统的训练。 拳谚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 它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首先从掌握动作规格和提高动作质量来看,学练 武术技术动作是一个不断形成和强化条件反射的过程。只有坚持长期的练习, 才能形成良好的神经肌肉联系,使武技逐步精湛。另外,从能量物质的“超 量恢复”原理来看,运动时的能量物质只有不断地消耗和恢复,体内能量物 质的储备和各组织器官的营养供给才能不断地增强和改善,从而有效提高身体 各部位的机能。

(四) 平衡发展原则

平衡发展原则是指在学练武术的过程中,应保持上与下,左与右,内与外 的平衡协调发展。

和谐的发展观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特色。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既要做到上 肢与下肢,左侧肢体与右侧肢体,拳法与腿法、摔法等各种技法的平衡协调发 展,还应该内外兼修、形神兼备。除此以外,在动作技术与身体素质、身体机 能方面也应做到平衡协调发展。从传统的武术理论来讲,就是要求阴阳平衡、 刚柔相济、天人合一。

(五) 术道并重原则

术道并重原则是指在学练武术的过程中,既要尚武,也要崇德,对武技和 武德要同等重视,同时修炼,并行发展。

由于武术攻防格斗技术是一种战斗的技术,容易导致伤害事故,因此,必 须要强调道德的约束作用。拳谚讲:“拳以德立,德为艺先重视武德的修 养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和优良传统。练习武术,首先应强调与修身的统一, 即练武不仅是为掌握技击技术或健身娱乐,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与人格的修养, 练武即是修身,习练武术是人生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习练武术,除了 要加强伦理道德的修养和遵纪守法的观念外,还要在长期的习练过程中,有意

识地培养自己百折不挠、勇于进取、吃苦耐劳等优良的意志品质。

重视准备活动,就是要在习练武术之前,把身体各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动 员起来,以适应武术专项活动的需要,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重视整理活动, 就是要在习练武术之后,使身体从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过渡到安静状态,加速 身体的恢复。

众所周知,适当的准备活动,不仅能够使人体代谢水平提高,使体温上 升,提高循环、呼吸等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还可以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处于适 宜的水平,促进参与运动的有关中枢神经间的协调。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运 动损伤的发生,还可以使自己以一种良好的情绪投人到运动之中。

整理活动不仅有促使肌肉放松的作用,还能够有效避免因突然的静止不 动,而妨碍强烈的呼吸动作,影响机体氧的补充;还可防止静脉回流受阻,心 输出量骤然减少,血压急剧下降,造成暂时的脑贫血,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舒服 的感觉,甚至是休克。

(二)重视基本功与基本动作

武术基本功是指为更好地掌握武术技法,发展某项专门素质的基础功法练 习。武术基本动作是指,武术技法中最基础、最有代表性的动作。

拳谤讲:“未学功夫,先学踢腿,未学拳头,先学站马。”说明了基本功 与基本动作在武术中的重要性。武术基本功与基本动作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而且基本功往往通过基本动作表现出来。重视和加强基本功与基本动作的 练习,对于尽快准确地掌握武术技法、全面提高武术动作质量、避免伤害事故 的发生、延长运动寿命、提高专项身体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武术基本技法

武术的基本技法主要是指演练武术的基本技术要求及其带有规律性的运动 方法。比如,对于长拳来讲,身体姿势的要求是“头正、颈直、沉肩、挺胸、 立腰”,发力动作的一般要求是“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眼法要求是 “手到眼到”、“手眼相随”等等。而太极拳的基本技法要求则是,身体姿势要 “虚领顶劲、沉肩坠肘、舒掌塌腕、含胸拔背、尾闾中正”,动作则要求缓慢 柔和、处处有弧线。散打运动对技术的总体要求是步法活、预兆小、动作快、 力量重、力点准、方法巧。无论是练习套路运动,还是搏斗运动,无论是练习 拳术,还是练习器械,都要重视其基本技法,只有在反复的练习之中,不断琢 磨、体会并提高所练内容的基本技法,才能够使自己的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 高度。

浏览1,15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