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严守武德规范;重道方能不畏苦累,执著追求,悟出个中真谛。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武术运动的锻炼包括学与练两步。教师的责 任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武术动作,掌握锻炼方法。学生学会和掌握了,就算领进 了门。练是掌握武术技术动作、获得武术功用的根本手段。只有通过个人的努 力锻炼,才能将教师传授的技艺变成自己的功夫,并且在坚持不懈的修习过程 中,体验技法,领悟拳理,步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界。也只有通过 个人的努力锻炼,才能获得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功效。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指练武功要能吃苦、坚持不懈。只有在最艰苦的 自然环境中磨炼并持之以恒,武艺方能达到较高水平。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武术运动要求“内练”与“外练”统一,外 形与内气协调一致。既锻炼肌肉、骨骼、皮肤等体表组织,又锻炼内部气息, 收到内外兼修的锻炼效果。
[平时练,急时用,平时松,急时穷]人们练武主要是为了自卫。如果平 时练得好,紧急时刻招数就用得上。假如平时松松垮垮,没有练出什么真本 领,事急时必然手忙脚乱,惊慌失措。
[拳艺在身不在嘴,闲话少说多踢腿]指耍嘴皮夸夸其谈的人,功夫是 很难学上身的。踢腿是武术中运用的最普遍的基本功练习,勤做踢腿等练 习,日久天长技术水平自然会有长进。说的是练武最强调实干精神。
[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卧如弓]指习武者平时坐、立、行、卧日常 行动的准则。具体是坐要像大钟置于案,端端正正,不偏不倚,使躯干自然正 直,这一点对青少年尤其重要。立要以挺拔如劲松之立于地,不要歪斜扭曲, 这对保持人的形体美和促进呼吸、消化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有好处。行要像 风一样疾速而过,不要拖泥带水,疲疲沓沓,这样对锻炼机体内部器官和人的 气质颇有裨益。卧指睡眠的姿势,一般要求以侧卧(向右侧卧更好),腿部微 屈为宜。
[教不严,拳必歪,守不专,拳必滥,练不苦,拳必空]指的是教、守、 练与拳技的关系。教者要求不严,学习者的拳架、招式就不会规范。学习者心 志不专,其技艺必然驳杂而低劣。练拳不刻苦,身上自然空虚无功夫。
[学拳容易改拳难]强调初学武术时应力求动作规范,方法正确。始学不 严,有错不纠,不求甚解,不明细节,一旦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要消除错误 的习惯动作,重建正确的动力定型就特别费劲了。
[不怕千招会,只怕一招熟]指武术方法不在多,而在精熟。拳不在多唯 在熟,在广学千招的基础上,应以博而约为原则,精练几招,至熟为主。避免 贪多嚼不烂,纵会千招也无用。而一招精绝便可制胜。
[学会三天,练好三年]谚语中的“三”是概数。“三天”喻时间之短,抗,双方都以击中对手为目的。此时,如有一方能多争取到一寸之长,则可 能先于对方得手,而取得胜利。所以练武是应尽量放大动作幅度,以加强攻击 力。所谓“放长击远”就是这个意思。
[远拳近肘贴身靠]和这条谚语相类似的还有“远则拳打脚踢,近则擒拿 摔跌”,“远则手足上中下,近则肩肘背膝跨”。它们的含义一致,说明武术运 用身体任一部位都可以攻击对方,关键要根据双方距离的远近,随机选用。
[柔过渡,刚落点]指的是武术发劲方法的一般特点。发劲动作处于过 渡、变转过程时,肌肉要相对放松、柔缓。当发劲动作接近目标时,加强肌 肉收缩,刚硬沉实地击中目标,体现出刚柔相济的武术劲力。
[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指双方较技时要顺势借力。当对方向我进攻时, 我应顺对方来势,借对方来力而使用技法,即“四两拨千斤”之意。
[眼无神,拳无魂]在武术运动中要求以眼神表达动作的攻防意味,展示 个人内在的精神气质。而动作的攻防含义与对抗意识、练习者的气质禀赋正是 武术拳技的内涵所在,恰如人之魂灵。因此在武术动作的演练中应该努力做到 “手眼相随,手到眼到”。
[有人若无人,无人似有人]指在武术练习过程中心目中要有假设的对 手,每一招式都要讲究攻防意识,带有敌情观念。但在比武较技时,虽面对强 手,也要在战略上藐视他,在气势上压倒他。即“练时无敌如有敌,打时有 敌若无敌”。
[有力夺正中,无力闪两旁]指的是比武较技时的策略。“有力”“无力” 是相对而言的,泛指力量的大小。与人搏斗时,遇到对方力量不如自己,可直 接攻击对方正面,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如果遇到的对手比自己强大,则应闪开 对方正中,而绕至对手的两边,攻其侧面或背后,后发制人,击其要害。
[来的高往上挑,来的矮往下斩,不高不矮左右排]指的是徒手搏斗中防 守格挡的基本方法。如果对方进攻招法来的高,可用上挑或上架的动作,将其 挡开。如果对方的进攻招数来的低,则用向下截、斩、砍的动作,将其化解。 如果对方进攻招法来的不高不低,则可用向左右的格挡动作向内或向外排挡 化开。
[你忙我不忙,两手护胸膛,你慌我不慌,两手护中央]“忙”“慌”均指 快的意思。双方交手,当对方招法来得很快,自己不要以快对快,被对方牵着 鼻子走,而应在保护自己要害部位的同时,采取以慢制快,以柔克刚的策略, 先避其锋芒,再伺机还击。
[蓄力如弓,发力如箭,先蓄后发]指的是武术发劲力的方法。无论是练 武或比武,发招进攻之前,拳、脚都要运足气力,“引而不发”,当发招进击 之时,要将蓄势运足的气力如离弦之箭直向对方射去,击打速度要快、 准、狠。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猫行”比喻动作轻灵。“抽丝”比喻连绵不 断。此谙语的意思是指练习太极拳时,脚步的起落、进退要轻巧灵活。臂、腿 用力要微微使劲,像春蚕吐丝一样细长均匀,连绵不断。这是太极拳的技术要
领之一。
[刀如猛虎剑似飞凤]此谤喻指单刀和单剑两种截然不同的运动特点。单 刀舞练起来忽绕身缠裹,忽远出长击,刀快步疾,威武勇猛。剑则讲究轻灵、 潇洒,演练起来忽如蜻蜓点水,忽如彩蝶穿花,红缨青锋变化多端,气势贯 穿。故以凤之飞态比喻剑的运动特点。
[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单刀看手”指单手握刀演练和运用刀法时,要 注意另一手的配合。配合得好,动作就顺遂协调。如果配合不好,便如缺了一 只胳膊,甚至还会影响刀法动作。“双刀看走”指两手各持一刀演练时,要注 意刀法的配合。双刀多两手同时动作的舞花和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动作。步伐如 果配合得当,刀花则快速有力。
[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这是指枪和棍具有不同的练习方法和不同的 运动风格。枪法注重直扎以发挥枪尖的技击功用。扎枪时枪尖对准目标刺出, 其运动轨迹是枪尖与目标之间的连线。用枪时多采用连扎几枪的衔接方法,故 说枪扎一条线。棍因无枪头,因此多用抡、劈、扫、舞花等圆线横扫动作,幅 度较大,一打就是一片。棍练起来梢把互换、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因此还有 “枪如游龙棍如雨”的形容。
[一胆二力三功夫]指武术交手实战的三大要素,即胆气、力量、技艺。 这三者武术对抗中缺一不可,尤以胆气为先。明戚继光《拳经捷要篇》三十 二势:“对敌若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便”。次之为力,力大可以降巧。此处 的力,泛指身体素质和体能。再次之为技艺,即武术的攻防击打方法,有招方 能搏人制胜。
第三节武术组合动作的创编
武术动作组合是由若干个武术完整动作连接在一起的运动表现形式,也 是武术教学和训练的主要内容。掌握基本动作组合的创编知识是提高教学和 训练水平、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武术教学动作组合的创编是教师 根据武术课教学对象的需要运用武术技术动作组合的创编知识创编出具有一 定风格特点的动作组合,以动作组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对动作的 练习兴趣及熟练掌握技术的能力,从而满足教学实践的要求。
浏览9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