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
跨步要轻灵迅捷,头要正直,不可侧脸斜目,也不可低 头,以防精神涣散。
- 左、右掐拳击出要连接紧密,利用腰的旋转力, 伸肩探臂将拳击打出去,如同将重物甩出去一样。
- 直扇
上身略领起,左掐拳变掌,掌心向下,掌指向前^ 同时,右脚向前迈一大步成右弓步。在右脚上步提膝的
时候,右掌直臂向后向上向 前向右腿内侧抡劈,与右脚 落步同时到位;左掌扫击右 小臂后护于右胸大肌处。上 身前倾,目视前方
迈右步将上身先向前 倾,以身带腿前行成弓步。 右臂抡转一周后,向左腿内侧劈斩要力疾势猛,与右脚 踏地、左掌护右胸三点同时到位。
- 撩阴掌
接上式,松腰坐胯,会阴穴前卷,小腹略向上翻, 向右微转腰,将上身立直。借上面动作的惯性力,右掌 外旋,掌心向上,掌指向前,自右腿内侧向身前撩出至 与胸同高,随即右掌内旋,继续上冲至头前;左掌向下 扫击右小臂后护于裆前,沿体前回搂到小腹。目视右掌
此式动作要与直扇式连贯运行,两式要紧凑,一气呵成。撩阴掌要将右掌顺畅自然地撩出上冲,要在松中 见力,不可用拙力和僵力。
- 三环迎面掌
- 上动不停,右掌撩出上冲至头前位置后,右掌 心向下,向左下方搂刨。重心随之后移,左腿屈膝坐实, 右腿回撤小半步,右脚掌点地,成右虚步。
- 微向左拧腰,右掌直臂继续由下向上,经左肩 向右前抡转;左掌自小腹前随左拧腰先向右肋处穿插, 而后配合右掌运行,在右掌到达右前方向时,左掌在左 侧身后展开。
- 上动不停,向右大转腰.随右转腰右掌自身前 向右后直臂抡转至与肩平时,迅速屈肘,右掌护于右耳 侧,掌指向上,掌心向前;左掌由左侧身后随右转腰, 由后向上向前右侧直臂抡转,经右肩前侧向右膝正前方 向推按,掌心向下,掌指向右。此时拧腰坐胯,两膝内 扣,掩裆护肾。目视左掌。
- 重心前移,右腿挺 膝,身形向上长起,左腿屈 膝提至胸前。随身形上长,
右掌向前方拍击出去,至极 点处时舒腕,五指微并拢,
向前下勾手;左掌随身形长 起,手心向内扫击右小臂后 护于右胸侧。目视右掌

呵成。撩阴掌要将右掌顺畅自然地撩出上冲,要在松中 见力,不可用拙力和僵力。
- 三环迎面掌
- 上动不停,右掌撩出上冲至头前位置后,右掌 心向下,向左下方搂刨。重心随之后移,左腿屈膝坐实, 右腿回撤小半步,右脚掌点地,成右虚步。
- 微向左拧腰,右掌直臂继续由下向上,经左肩 向右前抡转;左掌自小腹前随左拧腰先向右肋处穿插, 而后配合右掌运行,在右掌到达右前方向时,左掌在左 侧身后展开。
- 上动不停,向右大转腰.随右转腰右掌自身前 向右后直臂抡转至与肩平时,迅速屈肘,右掌护于右耳 侧,掌指向上,掌心向前;左掌由左侧身后随右转腰, 由后向上向前右侧直臂抡转,经右肩前侧向右膝正前方 向推按,掌心向下,掌指向右。此时拧腰坐胯,两膝内 扣,掩裆护肾。目视左掌。
- 重心前移,右腿挺 膝,身形向上长起,左腿屈 膝提至胸前。随身形上长,
右掌向前方拍击出去,至极 点处时舒腕,五指微并拢,
向前下勾手;左掌随身形长 起,手心向内扫击右小臂后 护于右胸侧。目视右掌(图 6-26~图 6-28)。
要求
- 双臂抡转要随腰的拧转运动自然顺畅,中间不 可有丝毫间断。
右拍掌要随身形长起拍出,体现出前冲力,拍 掌高度与眉齐平。左腿屈膝,脚尖自然下垂,略贴于右
- 金龙合口
- 接上式。右腿微屈膝向后缩腰,身形下沉。随 之右掌掌心向下,由前向小腹处搂带后,屈肘五指攥拢 上提至口部,指尖向内,手背向前;同时,左掌亦五指 攥拢,由小腹处上提到胸前。目视前方。
- 上动不停,左脚向身前落步成左弓步。同时, 右掌掌心向上,掌背向下,向前下方摔击;同时,左掌 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向前撞掌击出,双掌纵向在一条 直线上,距离约40厘米D目视左掌。
双掌运动到位后, 左膝略向前顶力(膝盖不可 超过脚尖),胯略下坐,会 阴穴向前翻卷,小腹亦略向 上翻动,使双掌由极点处, 再向前上方有一短促的前送 力。右掌以腕力微向上撩。 目视左掌(图6-29)。
要求
( 1)右掌收回至口部时,要将身形收缩裹紧,使力量聚拢;在左脚落地的同 时,将双掌击发出去,体现出整体的爆发力。
- 左弓步不要过大,以便为下一招积蓄力量,一 般控制在全弓步的三分之二处落脚为佳。
- 双掌击发要伸肩探臂,双肘微屈,不可用僵力、 拙力;掌力发出后顶膝,要控制好重心,不要使膝盖超 过脚尖;小腹向前翻动时,上身不可向后仰,要表现出 身体的弹性力D
- 大捋
- 上动略停,即向右转腰,裆撑圆,重心移至右 腿。右臂内旋,掌心朝下;左臂外旋,掌心朝上,随 转腰,双掌左前右后相距 一小臂距离,平胸高度向 右侧后方捋带D
- 上动不停,腰拧转 至极处,双掌运行至身体 右后侧时回落到与小腹等 高。目视前方(图6-30)。
要求
- 向右转腰要与双掌后捋、压左胯协同动作,以 使劲力完整。
- 双掌后捋到位要弧形下沉,不可出现直角下降 的运行线路。
- 后捋时双肘微屈,双肩放松,以腰的旋转力向 右后侧引带。
- 大捋的身形高度要与金龙合口式高度基本相同, 不要有大的上下幅度的变化。
- 白猿献果
- 上动不停,迅速将腰向左拧转,重心前移至左
腿。左掌随之向左横移至左侧,前伸向外翻腕,掌心向 上,掌指向前;右掌随动由右胯侧前伸向外翻腕,亦将 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双掌在小腹前等高位置,相距约20厘米,双肘微屈。目 视前方。
- 上动不停,身形 高度不变,缩腰提胯,借 腰的缩力,右腿微屈膝向 身前撩踢,脚尖自然上 翘,脚跟用力,撩踢高度 与膝平齐。随右腿撩踢, 双掌掌心向上,向身前擎 托至与肩高。目视前方
要求
- 向左拧腰要迅速灵活,双掌到两胯侧时,既要 松肩坠肘,又要为下一个动作蓄力。
- 向前提撩腿要松腰坐胯,头顶正直,松肩探背, 身形收缩,表现出腿向前撩踢和双掌上擎的力量。
24.灵猫捕鼠
- 接上式。双掌同时向内翻腕,掌心向下,同时 向下挞掌。右腿如同被双掌压下去一样,在身前踏地震 脚;随后左膝向上弹起,腰向上挺将身形领起。双掌犹 如下按弹簧又被弹起一样,在弹起的瞬间,双掌同时攥 拢五指,指尖向下,手背向上,向内屈腕,双肘微屈, 向身前顶力,双手与肩同宽。随双腕顶力,右脚跟上抬, 前脚掌着地,双腿亦同时向上顶力。目视前下方向^
- 随即重心回落于右腿D双手仍变掌,直臂自身 +前向身后抡转,至后侧时,将双掌拍击臀部双侧,并停于该处,身形微前倾(图6-32)。
要求
既要沉稳,也要灵活;要做 到活而不飘,沉而不滞,刚 而不僵,柔而不软。
- 双臂后抡转动要疾 速快捷,力量顺达;拍击臀 部击出声响,要干脆利落,
不拖泥带水。
- 推窗望月
上动不停,借身体前倾
之势,双掌上提至腰际,掌 心向下,掌指向前。随即左 腿如同被身体向前领动一样,
向前迈出,左脚落地成左弓 步。同时,双掌掌根用力,
掌心向前,猛然向前撞击出 去,掌高与胸齐平,双臂微 屈。目视前方(图6-33)。
要求
左脚落地要与双掌撞击同时到位;双掌撞击时,左 膝要前顶,胯向下坐,小腹微向前上翻卷;双臂微屈, 伸肩探背,身形要稳固,放力要顺畅。
第三段
- 孤雁出群
身形高度不变,重心后移,落于右腿,左脚以脚跟 为轴,向右后转体180度;右脚在转体后向右横跨一小 步,脚掌点地成虚步,收腰坐胯,身形略下沉。右掌随

转体搂到小腹处;左臂直臂 掌心向下置于身前,掌指略 高于头。而后,以左膝的挺 力身形向上长起。借此冲 力,左掌肉小腹部搂刨;同 时,右掌变掐拳,屈肘将拳 上提至口部,五指尖朝下, 手背向前,向前直臂击出。 目视右拳(图6-34)。
- 上动不停,身形略下沉,右脚提膝略抬起,向 身前右侧45度角方向领步,左脚蹬地,向前窜跳一大 步,右脚落步微屈膝站稳。同时,右拳变掌向小腹处搂 刨,左掌掌心向下,掌指向前,自回搂的右小臂下向前 穿出。之后由身体引带,左脚向身前落步,脚掌着地成 左虚步。目视左掌。
- 上动不停,身形略下沉,左脚提膝略抬起,向 身前左侧45度角方向领步,右脚蹬地,向前窜跳一大 步,左脚落步微屈膝站稳。同时,左掌向小腹搂刨;右 掌掌心向下,掌指向前,自回搂的左小臂下向前穿出。
右脚在身体引带下向身前落 步,脚掌着地成右虚步。目 视右掌
- 上动不停,将动作 1重复一次(图6-35~图6- 37) 0
要求
(1)向后转体要轻灵明 快,转体与右脚横跨步后的 落地,及右掐拳击出要同时
到位。
- 三次窜跳步要连续进行,以身领步,体现出前 冲力;左右穿掌要舒肩探臂挺指,有将身形向前拉长之 意。左右脚在蹬地跃出后的落步,要稍迟于左右掌的穿 出,落步要轻灵
因26式与27式紧密相连,故26式的要求一并 归于第27式。
- 爽袖
- 上动左脚掌落地后,随即重心前移,双膝同时 挺力,将身形向上领起,长身腰向左转。借转腰之力, 双掌掌心向左前斜上方猛然 甩臂击出,左掌在上,高与 头齐,右掌在下,两掌相距 约十厘米。目视左掌。
- 双掌甩击至极点
后,重心移至右腿,双腿屈 膝身形下沉,向右转腰。随 身形下沉之力,双掌掌心向 下,直臂向右胯旁捋带。目 视前方(图6-38)

- 双掌向上甩击时,两臂要极度放松,犹如将重 物抛出去。身形此时应长至最高度;双腿左实右虚,六、 四分劲,右脚跟不可离地。
- 双掌向右下侧捋带时,要顺双臂向上甩击后的 回落方向,借势向右胯侧回捋,要力疾迅猛。
- 腰部转动要灵活,左右旋动像陀螺一样滑快自如。
- 飞球腿
- 重心前移至左腿,向左拧腰,将身体调正。双 掌随转腰掌心向前,置于两胯侧。目视前方。
- 上动不停,向后缩腰,上身略前倾,右腿略屈 膝,向身前齐头高度撩踢,脚尖内勾。同时,双掌掌根 相贴,向上冲托至与头同高。目视双掌。
- 上动不停,双掌同时内旋,掌心向下。腰向上 挺,随之将身形领起。双掌同时向左跨侧捋带。右腿顺 势下落,右脚掌擦地后向身后蹬踹。
- 左脚蹬地起跳,身体向上纵起,同时腰向左旋。 双臂在左侧向身前抡转,至身前时双掌心向前,掌指向 上。右脚在原地落步,踏地瞬间屈膝缩腰。双掌搂刨至 小腹处时左腿屈膝提至身前,成寒鸡独立步,身体略前 倾。目视前方(图6-39~图6-42)。
要求
- 身形调正后,前撩踢腿与上托掌,后蹬腿与双 掌下捋带要同起同落,保持一致。
- 左脚蹬地起跳,身形向上直纵,要大开大展,双 手抡转要自如顺畅;扑脚落地,双掌随缩腰回搂时,又 要将身形缩紧^由开展到收缩的过程中,劲力运用要一 而贯之,中间不可出现丝毫间断,右腿落地要沉稳扎实, 左腿提膝要灵敏巧活,双腿如同踏跷跷板一样,右腿落 左腿即起,协同动作,同时运行。
- 直立推山
上动略停,左脚向身前 落步成左弓步,重心前移, 胸部挺起。双掌掌心朝前, 掌指向上,左手在上与胸部 齐高,右手在下与腰齐平, 双掌在一纵向平面上向前撞 击,要与脚尖在一纵向直线 上。目视左掌指(图6-43)。
要求
(1)左弓步形成后重心前移,要保持恰当位置,膝盖处不能超过脚尖。
- 双掌前撞要以膝催胯、以跨催脊、以脊催肩、 以肩催肘、以肘催掌,劲力起于脚跟,节节贯穿达于双 掌,掌根向前撞击,劲路完整顺畅。
- 此式要运用身体的张力,如同开弓放箭一样; 双掌撞击发出的劲,要脆而有力。
第四段
- 飞虎拦路 动作与要求均与第15式飞虎拦路相同,唯一注意 的是,第15式由双托掌转 身,而该式是由直立推山转 身,右掌在此式中是由腰部 向右斜上方横扫(图6-44)。
- 提膝圈引手 (1)上动略停,右脚向
前迈一自然步,脚掌点地成右虚步;左腿略屈膝,使身 形下沉
D右勾手变掌,由右向下(此时掌心向内)向左 经肩(此时掌心向外)向右至小腹处(此时掌心向内) 划一纵向直圆;左掌在右掌到达左肩向右运行时,由右 胸部向下(此时掌心向下)向左(至与肩平时掌心向后) 向上再向身前划圆(此时掌心再向下),至身前时屈肘, 将小臂横于胸前(小臂屈肘约在135度左右)。
(2)上动不停,左腿提膝,身形向上长起,上身略 前倾;右脚踏实,重心移至右腿。随身形领起的同时, 右掌变掐拳,由下向上提至与口部平齐,向前击打;左 掌下按至小腹前。随右拳击出的同时,左腿屈膝提起至 胸前,脚尖朝向前方,上身微前倾(图6-45)。
要求
双臂抡转要自然顺畅,
伴随着身形起伏,上下运 动;右手掐拳击出时,要与 左腿屈膝上提、左手下搂同 时完成;上身微前倾,但不 可失去重心。
- 四平炮
- 左脚向身前落步成 左弓步。右拳内卷回收至胸前,下落至小腹处,变平拳; 左掌由小腹处,上提内卷至与肩平,亦变平拳。
- 上动不停,当左脚 落地的同时,抖腰探臂,双 臂均内旋,将双拳拧钻向前 击出,左拳在上,高与肩 平;右拳在下,高与肋齐。
左膝向前顶劲,右腿微屈膝 挺住劲路,上身前倾。目视 左拳(图6-46)。
要求
- 右拳由提膝圈手式 回收后,双掌变拳内卷要同时进行。
- 双拳击出时,左拳在上,虎口朝下,拳背向右; 右拳在左拳下,拳背向上,虎口向左。
第五段
- 孤雁出群
(1)上动略停,左腿挺膝,将身形领起;右腿略屈 膝,重心移至右腿;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右后转体180 度,随即重心移回左腿。

(2)随转体,右脚向回 收小半步,并向右横跨一小 步,以脚掌点地成右虚步。 在转体的过程中,双拳变掌, 在身体两侧展开,在右虚步 形成时,左掌上升举过头顶, 右掌下落至小腹;而后,右 掌变掐拳上提与口平齐;左 掌由上向下搂刨至小腹,右 掐拳向前方击出(图6-47)。
要求
向右后转体要轻灵快捷;转体后,右引手击发
- 迎面掌
右脚提起略离地,向右 侧前方45度角方向领步; 左脚蹬地向前跳跃,右脚落 地站稳。随身形跃起,左掌 上提至胸前,并向前拍击; 右掌扫击左小臂后,自然搂 刨到小腹处=随后左脚在身 前落步,脚掌点地成左虚 步。目视左掌(图6-48)。
- 左脚蹬地跃出的右闪展步,要以身领步;左掌 先拍击出去,左脚稍迟后在身前落步。
- 右掌扫击左小臂应有拍击声,以助其势,
- 右裂门掌
左脚略向左侧身后退步,屈膝震脚踏实;右脚前脚 掌点地成右侧虚步。右掌自左小臂下方向前穿出,随穿随向内旋臂,经左掌下向前 穿出至极点处时,掌心向 右,掌背向左,五指向前并 微内扣;左掌随右掌穿出横 搂到左耳侧,掌心向左,掌 指向前(图6-49)。
要求
- 右掌穿出时,要螺 旋式地向内旋掌,边旋转边 穿出至极点位置。右掌到位,右脚也同时脚掌着地。
- 右掌穿出到位,左掌置于左腮侧之后,两肩胛 骨要稍外展,使双掌产生一短促的外撑力后,再恢复到 原位置。
- 抹眉横
- 上动略停,右脚向前迈出一小步,全脚掌着地 成右弓步,重心前移。右掌外旋,在原位令掌心朝下; 左掌外旋使掌心向下,向右掌下方前穿,两掌成十字交 叉,两掌心向下,两腕左下右上贴在一起。
- 左脚向前迈出一大步,随迈左步,以右脚跟为 轴,向右转体90度,左脚落地,双腿屈膝成小骑马步。 在左脚上步转身的同时,两腕贴紧,双臂略屈肘,左掌 外反转使双掌跟相贴,双掌如捧物状,在头前方向随转 体同时顺时针旋转一周后,变为左掌心向下,左小臂在 上,右掌心向上,右小臂在下。
- 上动不停,腰向左拧转。借转体和腰左旋的惯 性力,左掌向左侧横击,掌心向后,掌高与肩平;右掌 掌指向上,掌心向左护于左肋处。目视左掌(图6-50、 图 6-51)。
要求
(1)上步与旋掌要同时完成,旋掌是身形略向上领。
(2)左脚落地成小骑马步,身形随即下降,伴随转 体和身形下降及腰部先向右,再向左转动的全身螺旋力, 将左拳横向扫击出去
- 霸王脱靴 重心横移到左腿,身形 高度保持不变,以左脚跟为 轴,向右后转体270度。双 臂在身侧平展开。转体时, 右腿屈膝.横向提起,右脚 平膝高度,随转体向右后抡 扫。右手以掌扫击右脚面, 拍击出声响。右脚在转体 后,在身前落步,脚掌点地成右虚步(图6-52K 要求
提右腿转体要快捷稳定,保持好重心;左掌拍击右 脚面要脆而有力;左掌在左侧平举与右腿配合,稳定身 体的旋转重心。
- 当场递手
- 转体后,右脚落地,脚掌点地的同时,左脚略 挺膝,身形向上略领起。左掌由左侧向胸前运行,掌心向下并向小腹处搂刨; 同时,右掌自拍击右脚面 后,回到小腹位置即掐拳, 并上提到口部,以引手式向 前击出。目视右拳
- 上动不停,腰向右 拧转。右拳变掌向小腹处 搂,左掌变掐拳上提到口部 后,随右掌下搂向前以左引 手式击出。目视左拳(图6-53)。
要求
右左两次引手出拳要随身形上升,连续击打出拳, 中间不可有间隔。
第六段
40•检马(桩)式
- 重心前移,右腿承托身体重量的60%,左腿微 屈膝向前挺劲。右掌转为横掌,掌心朝下,微屈小臂, 并向内旋臂,掌心向外,掌指向左,由下向上滚掌撩击, 高与头平齐(所谓滚掌即掌由下向上以小臂的内旋,带 动掌的内翻,掌心向前以小 臂向上击打的动作);左掐拳 变掌,在右掌撩击出去时,
经右掌上方向下横肘至胸部。
右掌扫击左小臂近肘弯部向 下回落到胸前;而后右掌再 次撩击出

去。身形不动,目 视前方(图6-54)。
- 拴马桩式横掌上撩,掌要用大臂带动小臂上下 运行,右掌两次上击,左掌一次上击,亦可多做几次, 总之以顺畅完整为准则。
- 双掌交替运行,须用下行掌拍击上行掌的小臂, 发出声响,以助其势;上行掌要有向前方的外撑力。
- 转身引手
- 以右脚跟为轴,向左后转体180度;左脚在转 体后,向左横跨一小步,将身形调正。左掌随转体在左 膝前向左搂带后,由胯侧以掐拳式向前击出;右掌则随
转体在身前搂刨到小腹前。
- 重心前移至左腿, 右脚随即上一大步,屈膝 成右弓步。右掌在左掐拳 击出后,上提至口部变掐 拳,在右脚迈出的同时, 向前以引手式击出,高与 眉齐平;左掌向下搂刨至 小腹前。目视右拳(图6- 55)。
要求
左掌搂膝要与转体、左横跨步一气呵成;右引手要 与右脚上步成右弓步同时完成;转体要迅速,击拳要快 捷,上身要正直,不可偏胸侧背。
- 上步穿掌
- 上动不停,继续上左步成弓步。随之左掌经右 掐拳下向前穿出。随穿掌上步,随向左转体90度。右掐 拳变掌,掌心向下,随转体的同时,沿左小臂上侧向小 腹处搂刨,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视左掌。
- 转体后身体前倾,两臂在身体两侧贴住
要求
左穿掌与左脚上步同 时到位;左弓步与转体同 时进行。
- 单风贯耳
身体左转90度,右脚 上步踏地震脚后,屈膝成 小骑马步。右掌变平拳, 借上步转体的旋转惯力, 直臂由下向左上齐头高度, 拳面向左横向击打;左掌 自左侧.以掌迎击并于右 小臂前端内侧握住。目视 右拳(图6-57)。
要求
右臂挥拳要迅速,有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右拳 与左掌合击所发出声响, 要与右脚踏地震脚发出声 响相一致,俗称“一个点
- 闹拳法
- 上动不停,重心移至左腿,右脚随即向右横跨 一步,脚尖外展,身体向右后转动180度。随转体右拳 向右齐肩高度横击后屈肘,将拳置于腰际,拳眼向右〇 左脚随转体向前上步,随即重心横移到左腿。左掌变拳, 拳背向上屈肘横于胸前。目视左前方向。
- 上动不停,身形略上升。左拳屈肘到胸前后, 即向下压。右腿随即向左腿后掖步,腰向左拧转。右拳 随转腰和掖步之势,向内旋臂,并由右腰际向左侧方齐
胸高度,随旋臂随击拳。目 视右拳(图6-58 ~图6- 60)。
要求
向右后转体后的左脚上 步,要与拳路的前进方向保 持在一条直线上;左脚落步 后,双腿要略屈膝,使身形 下沉;左小臂下压和右腿掖 步、左拧腰、右出拳,要一 气呵成;特别是腰向左的拧转,一定要拧至极致;右拳 击出,要有螺旋式的冲击力量。
- 缠腰横
-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腰向右转将身体调正。随 即左右手松握拳,双拳各自举到身前两侧方,拳高齐头, 拳眼向后,双肘微屈。
上动不停,重心移至左腿,随即右腿向左腿后 掖步,双膝弯曲下蹲,向左拧腰。左小臂内旋,向左侧 上方高于头部拦架;右小臂外旋,由右上方左侧横向击 打,双拳虎口处均向右。目视左前上方(图6-61)。

- 掖步下蹲要使身 形尽量缩小,但要保持一 定的弹性力,不能只为求 身形缩小而将身形压扁。
- 双臂向左横击要 随腰而动,双臂力量保持完整,通过含胸拔背,使其形成一个整体。
- 圈引手
- 上动不停,以左脚跟和右脚掌为轴,向右转体 90度。双拳变掌,随转体右掌掌心向下护于小腹处,左 掌掌心向下直臂置于身前。
- 右脚向前迈一步,脚尖点地成虚步,左腿屈膝 身形下沉。右掌变掐拳,屈肘上提至口部,随即左掌向 下搂刨至小腹部。右腿挺膝,身形向上略起。借此右掐 拳以右引手式向前击出。目视右拳。
- 身形保持不变,右 拳变掌,掌心向下搂刨至小 腹处,左掌变掐拳,上提至 口部后,伸臂探肩抖腕,以 焰拳式向前击出(图6-62)。
- 重复上述2~3动作 2~3 次。
要求
- 左右引手向前各击出两次。
- 引手要利用腰的旋力、双膝的弹力、肩的前探 力和腕的抖弹力,将拳击出。
- 如封似闭
(1)身型不动,腰向左旋转。右掐拳变掌,臂微屈, 随腰左旋向左向下搂至小腹处;左掌由下向左划动,掌 心向后至于肩平时,左臂外翻,使掌心向前。继而腰向 右旋。左掌随腰右旋向右划动,右掌自小腹处向右划动,
掌心向后至与肩平时,右臂 向外翻转使掌心朝前。腰再 向左转〇左掌搂刨至小腹 处,右掌回复到胸前位置。
(2)重复上述动作三 次,至左掌到小腹处时,右 掌由胸前回落到小腹前,双 掌掌指均向前,掌心朝下, 按于小腹前部。目视前方
要求
- 双掌向身前弧形划动,要利用腰的旋力、双腿 的拧钻力,自然运动,周身形成一体;双臂的运行,如 拨浪鼓鼓锤在左右身前摆动;不可仅用臂进行左右甩动。
- 左右掌在摆动中的翻转要自然顺畅,要在运行 中螺旋式翻转,避免机械式的翻动。
- 身形要随双臂的运行有规律地摆动。
48.收势
- 左腿挺膝站直。双掌在原处向内平转,十指相 对,掌心朝下,两肘略外撑。右脚后撤一大步成左弓步^
- 右脚撤步后,以脚掌为轴捻地向右转体约90 度,成右侧弓步。双臂向两侧平举,掌心朝前。重心落 于右腿D
- 左脚向右脚并步后,再回到原位,右脚向左脚 并步。双掌举过头顶,而后由上向下,十指相对,徐徐
按至腹前。继而身体挺直,在身体站直时,头摆正,目 视正前方。双手自然垂落于身体两侧,挺胸收腹,缓缓 呼出一口气(图6-64、图6-65)。
要求
收势必须要与出势前后呼应。起势容易,收势难。 没有一个好的收势,整个套路就不会完整。因此,收势 时精神仍要高度集中,意识不可懈怠,才可将整个套路 演练得大气磅礴,成为一个完美和谐的统一体。

五行通臂拳套路一五马奔槽
五马奔槽也是五行通臂拳典范性套路之一。该套路 囊括了五行通臂拳桩功与行步等单式操练,是对基础功 力的全面升华;同时对身型、步法和劲路的运用,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如身形身法要有极好的柔籾性,灵活性; 劲路运行要显示出脚的蹬力,膝的弹力,肩的催力,脊 的挺力,胯的撑力,腰的柔力;等等。因该套路集中反 应出习练者功力程度,故五行通臂拳中历来有“拆拳看 基础,奔槽看功夫”的说法。
五马奔槽动作编排紧凑合理,不拘一格;习练起来气 势恢宏,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细腻如巧女纫针,丝毫 不苟;壮观如钱塘涌潮,排山倒海;轻绵如鸿毛浮空, 厚重似巨岩坠地;以极富韵律的肢体语言,古朴苍劲的 形体动作,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具有极强的技击功能。
五马奔槽名称,源于道家基础理论学说。中国道家学 说中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而世间万物均 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组合而成。五行在 方位上有东、西、南、北、中,颜色上有青、黄、赤、 白、黑,人体姿态上有虚、实、急、缓、静等,故首字
取五行的“五”字。而马在所有动物中,与人类关系最 为密切。马又因其奔速快,有灵性,对人忠诚,所以此 套路取其马字命名。奔是动词,形容其动作,槽则就方 向而言,马饥欲食急奔槽去,取其形象。五是以不同的 方位,进击一个目标,故套路命名为五马奔槽C
该套路共分八段,64个招式,是在严格的基本功基 础之上的套路练习。因此,要求习练者,在打下扎实基 本功根基之后,再学习此套路。
第一段 预备式
- 双脚并拢,身体正直,全身放松,两臂下垂; 下颁向内微收,头顶向上领起;含胸拔背,收腹敛臀; 目视前方。
要求
精神集中,意识上旁无他物,将意念全部贯注于拳术
的习练准备当中。双肩微向前卷,两臂自然下垂,全身 放松。双膝微屈站立,保持弹性力。面部表情既要严肃 庄重,又要轻松活泼;呼吸自然,意守丹田。
2.出势
- 精神领起,身体向右转45度,目随转体方向正 视远方。双手掌心朝上,在两侧齐肩高度平举起。右脚 向45度角方向跨出一大步。
- 左脚随右脚跨出 后,在右脚内侧略并步即 向原正前方向跨出一大步, 右脚跟进,双脚并步,双 膝微屈,而后将全身缓缓 站直。随左脚跨步,双手 由两侧上举过头顶,十指 指尖相对,缓缓按至小腹 前部位。目视前方(图7- 卜图7-3)
要求
精神领起,随跨步头微向左右摆动,目光专注

跨步的前方远处;左右跨步身形随步幅运动要下沉和上 伏,步幅要大,落步要轻,左脚与右脚并步时要一划而 过,不要停顿D
- 双脚并步时,双手下按至小腹,要与并步同时 完成;身体缓缓站直,要随双手下按相一致;双手如按 住物体将身体拔起一样;双手下按到位时,双肘要有外 撑力,收腹挺胸,但不可出现拙力和僵劲。
3.退步双摔手
- 上动略停,身体左转90度,转体后,右脚后撤 一步,左脚随即后撤半步,成左虚步,身体向上领起。 双手掌心朝后,直臂在身体两侧向头顶上方运行,至头 顶上方双臂相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双臂同时继 续向下运行。
- 上动不停,右腿屈膝微蹲,即挺膝将身形弹起, 松腰坐胯,身形随即下沉即 领起。伴随身形下沉的同时,
缩腰含胸,双臂以交叉方式 在身前猛然下落,至小腹位 置时,双手以惯性力,掸扫 小腹后向两侧摔击开去;并 借其惯性力,将两手臂向两 侧再次平举(此时肘微屈),
两手心朝外。目视前方(图 7-4)
要求
- 双臂上举时要有引体向上的力量,如同将身体 拉长,脚跟离地,用两前脚掌支撑全身力量。
- 双手下掸搂刨,要随身形下沉而动,整体动作 要协调一致,体现出一种弹簧力。
- 膝的弹力、双手的摔击下掸,要表现得自然流
畅快速,整体动作无丝毫的停顿和阻滞。
- 圈引手
- 上动略停,身形下沉,成左虚步。右掌自右侧 下落,由右向左划圆;左掌自左侧经头上方,向右肩处 划弧并停于右肩窝处。
- 上动不停,右掌继续直臂向右划弧,与肩齐平 后手心朝后;左掌自右胸部向下经小腹处,向左搂刨至 左侧,与肩平齐,掌心亦朝后。
- 接上一动作,左掌继续向右向下运行,停于小
腹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 右掌在左掌运行到胸前时, 屈肘掐拳,自小腹前上提至 口的高度,指尖对准自己的 口部,在左掌到小腹前时, 将右掐拳向前击出,高度与 面部高度一致。目始终随右 手而动在右掐拳击出的同 时,收腹拢胸,左脚向右脚 回撤半步(图
7-5)。
浏览1,6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