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形意拳与精、气、神学说

人体生命力的盛衰和生命的长短与精、气、神的旺盛或衰竭是紧密联系的。精气流通、 炼气以养、养心调神是传统体育养生法实施的基本目的与要求,研究精、气、神理论对传统体 育养生理论的建立和指导养生法的实践至关重要。

一、精、气、神学说的基本内涵

(-)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主持人体生长、发 育、生殖及各种生理功能的活动。精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一 切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狭义的精,指肾中化生和贮藏的精,是有促 进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精,又因其在人体原源的不同,有先天和后天之 分。“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是生命之源,如《灵枢本神》所云:“生之来,谓 之精。”“后天之精”则是指水谷等营养物化生而成的精。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相辅 相成的关系,先天之精依赖于后天精气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发挥生理效应,而后天之精 又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才得以化生不息。

由于精的生理功能通常与气的生理功能相结合而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效应,所以人们 通常用“精气”把两者按一个概念提出。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形体上的五脏 六腑、四肢百骸、诸窍的活动和心理上的精神、意识、思维的活动,都是以精气为源泉和动力 的,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生命的健旺与衰竭。精气在体内升降出入通畅与否,关系到体内 物质、能量、信息的气化,关系到生命力的盛衰。如《类证治裁•健忘》指出:“精可养神,神赖 精养,精盛则神旺,精衰则神扰。”又如《东医宝鉴•内景篇》所说:“精满则气壮,精耗则气衰, 气衰则病至,病至则身危。''鉴于精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性,《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夫精 者,生之本也。"传统体育养生家非常重视人体内的精气流通,早在春秋时期,《吕氏春秋•尽 数》就提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唐代 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主张“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之道”。《类经•摄生 类》强调指出:“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 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可见,精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体内精气流通,生命才能健 旺。保精养气是传统体育养生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创编、实践传统体育养生法的目 的和要求。

(二)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中医学和传统体育养生认为,人体的气是一种充养人体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 质,有先天气和后天气两种。先天气又称元气,是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气,藏于肾中,又依赖 水谷精气的充养,使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沿三焦通道升降敷布全身,发挥其生理效应,推动 人体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主持人体复杂的生命活 动。元气的盛衰对人体生、长、壮、衰、死全过程的影响至关重要,历来养生学家都很重视培 补元气,并以各种导引、行气、意念的方法调动丹田之气,循任脉、督脉以及全身经络周身运 行。后天之气,有宗气、营气、卫气等,主要来源于水谷之精气和空气的清气。水谷精气是靠 脾胃从后天饮食中运化而来的,空气中的清气则靠肺司呼吸从空气中吸入。肺吸入的清气 和脾胃运化饮食而化生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的气,称之谓“宗气”,其生理功能是走息道以 司呼吸,帅血贯心脉以行气血。由水谷精微的精华化生的气,称之谓“营气”,它有营养并化 生血液的生理功能,因此,营气是脉中气血的主要成分。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来,且行于脉外 的气,称之为“卫气”,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和温养脏腑、肌表、皮毛等, 以及调控媵理开合、汗液排泄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人体禀受于父母且藏于肾中的精气与 来源于脾胃的水谷精气、自然界的清气相互结合,入藏于肾,称之为“真气”。人体真气随经 脉运行分布到全身各处,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源泉和动力。人体的生化不息、健康长寿,全靠 真气充盈。由此可见,人体之气具有推动、激发、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生理功能,元气充 足,真气充盈,气化功能正常,气机通畅,则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旺盛。传统 体育养生法非常重视养生炼气,通过炼气以养,增强人体气化(气化指气的运动和变化),使 全身之气充沛。人体的气,具有很强的活力,流行于全身,无处不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称 谓“气机”。气机畅通,气才能在脏腑、经络、四肢、七窍中川流不息,从而使肾蒸腾气化、吸清 排浊;使肺主司呼吸,宣发肃降;使脾升清,胃降浊,脾、胃、肠的消化、吸收、输布、排泄正常; 使肝疏泄条畅;使心肺气血调和畅通。这些都说明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具有维系、推 动、激发、协调、平衡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作用。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畅通无阻,则机体健 旺。否则,气机失调,即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受阻,机体就会出现“气滞”、“气逆”、“气陷”、 “气结”、“气郁”和“气闭”等病理状态。气机运动一旦止息,生命活动也就会终止。可见,气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聚则精盈、神旺,气衰则精走、神病,气绝则精涸、神 亡。正如古人所云:“气者,人之根本也。”说明养生炼气是传统体育养生的指导思想和理论 基础。

传统体育养生十分重视人体气的炼养。古代养生,一是通过导引、行气、按摩等体育养 生法激发和培补元、真二气,二是结合各种调神、调息、练形的体育养生法来增强人体气化功 能和促使真气运行。

(三)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人的神,是人体生命存在的标志,同时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体的形与神是同源、 同生、同时存在的,是生命活动的开始。人的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人体生命 活动机能的总称,包括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内在“神志”及外在“形征”两方面的含义。 人体的神表现在内,是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具有不同的层次性。精、神、魂、魄 是“先天之神”,心、意、志、思、虑、智是“后天之神”。“先天之神”又称“元神”,禀受父母精气 而生,是人体机能的自我控制系统,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具有调节适应内、外环境的作用, 是“后天之神”的基础,又靠后天之精、气滋养;后天之神,亦称“识神”,是人出生后逐渐积累 的“知、识、智”及其运用,虽然与先天资质有关,但主要是靠后天环境、教育、资历等累积,对 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具有主导作用。外在“形征”的表现是眼神、面色、语言、应答、躯体动 作、姿态等。随着人的生、长、壮、衰、死过程,“形征”的神也经历逐渐健旺,又逐渐衰竭的过 程。狭义的神,系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是“识神”的主要体现。其实质是指人的大脑功 能,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它主宰着人的一切精神心理活动与行为活动,影响着整个人 体各方面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譬如,中医所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客观事 物在人体反映出的不同的精神心理状态,它受外界环境、信息的影响产生变化,更重要的是 它受人的意识和思维的调控。外界环境与信息在意识、思维的正确调控下,不会致病,而一 旦受到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又不能正确调控意识思维,则会出现“大怒伤肝”、“大 喜伤心”、“大悲伤肺”、“思虑过度伤脾胃”和“久恐不节伤肾”等致病现象,使五脏的功能气机 紊乱,从而导致各脏腑间生理功能的不协调,明阳、气血失调,严重时可导致久病或身亡。

 

浏览53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