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式擒拿手三盘伸缩 两掌阴阳顺时针滚动,右腿屈膝全蹲,原地弓步 变仆步,随后两掌向左抄出,左腿屈膝成弓步,同时 两掌在胸前做阴阳滚转。接着右脚收到左脚边,沉胯 震脚后,右腿屈膝全蹲成仆步,随即两掌滚动向左抄 出,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向左扭腰,再回腰带动 两掌阴阳滚动于胸前,目顾两掌,意在变换各种擒拿动作,然向右转腰成马步,目顾两掌,同时左掌封住 右手腕,右掌力在小鱼际顺时针切掌。然后马步变右 弓步时充分放松拮抗肌肉,随即扣齿、左膝关节弹起 挺直,左脚脚跟离地,右肘向右顶出,左掌意在劳宫 穴向左下方撞按,要有弹发之劲,目平视右前方。(图 3—84〜3-
第十五式拱龙爪前踢后
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同 时,两掌在两肘里合劲带动 下,由下而上、由里而外,胸前开掌,两掌与肩同高同宽;两肘有裹劲,成拱手。然
后右脚上半步,脚跟提起,膝关节挺直,两掌在胸前 再做拱手。膝挺、腰挺,颈挺,收腹、拔背、右脚扣 胯正踢后还原,收胯、拔背右脚再做摆莲,同时两掌 先后拍击右脚外侧,右脚落地时重心下移,左脚跟上, 随即向右扦腰,右手弹指如鞭成右麒麟步,右掌与颈 同高,掌心朝左,左掌仰掌落至右肩前,目视右指。(图3_91~3-96)
第十六式高扣步青龙探爪 接上式。向左扦腰转体,左脚上步成交叉步,右 掌划向左肩前,左掌从右肘下向上划指圆心,两掌托 起,左脚掰膝,左掌在前,与目同高,右掌在左肘后, 目平视圆心。然后反掌沉胯,屈膝下蹲,徐徐全蹲成 歇步,成左龙探爪,左掌有前探之劲,右掌在左腰前 有下按之力,目视左掌。肘有裹劲,十指有挣劲。然 后上右步走圈。走圈时头领气沉,体会顶劲与坐劲。 (® 3-97-3-98)
第十七式晦龙头夕惕若厉 到起势处,正扣左脚成丁字步,向左扭腰,左掌 翻向左圆臂、扣掌、横门,右掌从左腰摩拉到右腰。然 后向右扭腰转体,左掌划弧由下而上到右肩前,右掌穿出左肘下,掌心朝上成叶底藏花,随即腰提右腿掰膝、随后反扣右脚,肘翻成左掌朝下,上左脚合膝、弯 步走圈,两掌徐徐拉开,左掌意在小鱼际,右掌小指 扭起成托,意在劳宫,然后左掌翻掌成托,右掌低,左 掌高,目视右掌,八步一圈。继续走四步一圈,同时 左掌,掌心朝上,意在劳宫向左腋下划弧;右掌经头 后过左肩上方再向右划弧,回转右腰,再走二步圈,右 掌在裆前下插,左掌抬高至右肩前。上右步屈膝成右 弓步。右掌划弧向右侧,掌心翻拧朝左,高过肩,左 掌下压至裆前,然后身体左转过渡成左弓步,同时左 掌划弧向左侧,掌心翻拧朝左,高过肩,右掌下压至 裆前,与右弓步时的动作反势,目视左掌,自然呼吸, 意气绵绵,力量到手,谓晦龙头。整体动作要“四到”、 “三真”。注意:在运动中要像江水碰击岩石一样旋转 而过,弓步时动作要静、要慢,以意导气,以气化力, 一圈圈左右反方向通
第十八式大撤步神龙摆尾
左掌在扭腰转体撤右脚同时,过左肩从左腋下抄出, 右掌在成交叉步和撤左脚的同时,过右肩从右腋下抄出, 同时左掌扭转,掌心朝下,目随意转,随即敛臀圆裆成马 步,右掌扭转,掌心朝下,整个过程两掌像龙尾巴在伸缩 做圆弧摆动,气贯周身,左右掌在不同时间发劲,目视左, 左掌放劲,转视右,右掌放劲,再发浑元劲。如此重复三 次,方向是向起势左边撤步,撤步要快捷。(图3-112〜3- 119)
第十九式横龙门翻身探爪 目视左掌,随即左扭腰,左掌横门。然后右扭 腰,左掌翻扭,沉肩,肘里扣,同时上左脚,屈膝扣步,右脚合膝成丁字步,左掌仰掌至右肩前,右 掌穿出左肘下,掌心朝上,身具裹劲成叶底藏花。
随即右转体撤右步,右掌穿出左肘下两掌向右伸
第二十一式背身掌推波助浪 两掌掌心朝下再伸缩圆摩下沉,两掌掌心朝左肩 收回,腰左扭,左掌经左腋下向背后摩出,右掌在左 肩前,目视身后左掌。再右扭腰,两掌掌心朝前,圆 摩伸缩而回,再转向右侧尽量后伸随即再圆摩而回。 在这一过程中,腰身带&两掌转动要协调一致。(图3_ 131-3-138)到起势处左上方,正扣 左脚成丁字步,左扭腰,左 掌向左横门,右掌仰掌于左 腰。随即右转体,右脚脚尖 外展,右掌向右划弧,左掌 跟进如抱一大球。(如同龙 张口),身体扦翻,上左脚,两掌仰托跟进。上右脚身 体下沉,同时两掌仰托下沉。上左脚反扣,同时右掌 过右腰联合左掌向前伸托,挺拔而起,右掌高过头,左 掌在右肘后托起,抬头,目上视右掌,像龙要跃出深 渊。然后沉肩实腹,两掌开合圆摩,缩身而下,徐徐 沉胯、屈膝、全蹲成左歇步,目视右掌,像龙潜在深 渊。(图 3—125~3—130)
第二十式张龙口或跃在渊
二十二起龙身翻江倒海
接上式,右掌叠在左掌后,托起翻掌重叠,全身 蹦起,提肛拔背,向前抬左脚,沉胯掰膝踩下、右脚 跟进,脚跟抬起,步形不变,同时两掌向前沉肩实腹丨pj 推撞而出,意领劳宫追击,势如翻江倒海,目视前方。
第二十三式龙伸缩顺风追浪 就地左扭腰转体,成右交叉步,两掌划弧经腰至 胸前伸托而出,左掌在前,双掌掌心朝上,掌托伸。 然后掌心朝下,沉肩、实腹、开合、伸缩,圆摩而下, 沉胯屈膝全蹲成歇步,意在劳宫。然后两掌掌心朝右 肩收回,右掌经右肩腋下擦背而出,右扭腰,目视右 掌。紧接着两掌在腰胸的鼓荡、开合带动下,意在劳 宫六回摩,像顺风追浪。随后两掌转向左边,目视左 掌,扭腰转体、后伸后回摩。然后左掌叠在右掌后, 两掌翻转,起身提肛拔背,腰提右腿向前踏步掰膝、 反扣右脚下沉,圆背、沉肩、实腹,掌心朝前曲蓄、 推撞而出,左脚合膝跟进,脚趾实地。此式与第二十 二式区别为动作稳慢,劲为曲蓄,以求中庸而致中 和。(图 3-141~3—150)
第二十四式对龙爪怀中抱月 左扭腰上扣左脚,再上扣右脚,同时目顾两掌到 胸前,十指相对,随即掌心朝圆心沉肩、实腹、屈膝、 沉胯、推出,高与肩平,伸出的双臂要圆,肘部不要 出现死角,眼平视圆心,坐劲加顶劲捷步顺时针走圈。 (图 3-151~3-152)
第二十五式前八卦撤步顶肘 到另一圈上右方时,在圈上上右脚开始,两掌顺 时针在身前摩大圈,上左脚,两掌摩到体前上方时提 肛拔背,撤右脚成交叉步,沉肩、实腹、顶左肘,同 时右掌推左拳,目左视,方向在起势的左方远处。手、 眼、身、步协调一致。(图3-153~3-155)
第二十六式舞滚龙飞龙在天 左肘变掌,向左下方划弧。同时左脚活步碾转, 右脚经左脚脚跟内侧向右上方上步,然后上左脚,再 上右脚扣步,转向身体左上方走步,如此捷步走S圈。 两掌意在劳宫,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在身体转动下, 带动两掌转动。在两掌转动下带动身体滚动,相辅相 成,像舞龙时人举着龙头在起伏滚舞。到第十步时(走 了三个S圈后,也可五步为一个S圈),随即右脚扣步, 左脚向后撤步成交叉步,同时两掌在胸前向右上方推 出,掌心朝右上方,左掌扣至右肩前,目视右上方,此 掌又称神龙手。此时位置己到起势处时的圆圈里。整 个动作很像过春节舞滚龙时的龙头滚舞,起时提肛拔 背,落时沉肩实腹,扦翻走转时自然灵活骄捷,如飞 龙在天。(图 3-156~3-162)
第二十七式翻龙体束身劈掌 接上式。转体翻身腰着力,同时右掌由上而下再 向上指天,左掌由上而下插地,右脚上步,脚尖虚点, 左脚挺直成高虚步,目上视右掌,顶天立地吐纳。接 着重心右移,随即上左脚屈膝、沉胯、半蹲,同时右 掌放松劈下至头前时,扣齿、紧背、实腹停于裆前,目 顾右掌再视圆心方向,左掌回起至右肩上方,右脚虚 站,成左麒麟步束身。势如虎奔。(图3-163〜3-165)
第二十八式到极位尤龙探爪 接上式。捷步上右脚,走扣左脚,再撤右脚,随 即挺身右转体而起,右掌向右上方弹指如鞭而出,力 达指梢,成右麒麟步,左掌在右腰前,此步法称雄鸡 腿。随即上盘快速左拧腰,向左转体挺身,左掌托,小 指翻,与头齐高,右掌随后,左脚外摆,目视左掌,成 龙翻臂。然后在圈上上右脚,翻掌沉胯成龙探爪,目 平视圆心走圈。(图3-166~3—170)
二十九微伸缩神龙抖鱗
在走圈的同时左掌回收至右肩前,两掌十字交 叉,由下而上举起,与肩同高,掌心朝下,指微立,继 续走圈,两掌微伸缩,意在劳宫,扣掌蓄暗劲,重复 三个.到起势处面对圆心敛臀圆裆成马步,同时两掌身 前伸缩压下,稍低于肩,随即松胯、松肩、松肘,以 浑元劲迅速抖起插掌,右掌插二掌。左掌插一掌。此 动作称龙抖鳞。(图3—171 ~3-173)
第三十式盘龙身金龙入海 接上式提右脚,随即落步反扣踏实,左腿屈膝提 起;两掌随身体转动的同时,左掌由腰际划弧到右肩 前俯掌,右掌由右肩前经右腰过左腰向右上方划弧托 起,与头同高。同时上动不停,右腿碾转继续右转体 180°,同时两掌在身体的带动下随身旋转。左腿落 地,屈膝活步成马步,然后俯身看两掌,此时两仰掌 己在右侧,右掌高过肩。随即扦腰敛臀扭转身体至右 掌与肩同高,沉肩、实腹成马步,掌心朝上。接着身 体右转成右弓步,左掌从右腋下向前穿出,像在托球, 右掌翻成俯掌像按球,然后收左脚半蹲成并步蹲身, 右掌上指,左掌下插,目视右掌。然后左脚在圈上擦 地而出,右膝屈膝全蹲成仆步,两掌在腹前十字交叉。 随即左膝屈膝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分别向左右分削,目 视左掌。(图3-174〜3-180)
第三十一式交叉掌潜龙回宫 接上式。右掌向左前方划平弧,再回到左腋下, 掌心朝上,同时左掌收至腰间,再从腰间向前托吐而 出,掌心朝上,目视左方,左腿屈膝成左弓步。随即 右转沉胯左腿屈膝全蹲成仆步,同时右掌向右抄出, 左掌由上过右肩前压在裆前,目视右前方。(图3- 181-3-183)
第三十二式龙还原化 有而无
右脚屈膝由仆步变成 右弓步,同时头领气沉,两 掌成一字型,目视右前方, 然后左掌向右前托出,右 掌翻转,沉肩坠肘,意在劳 ®3-183 宫成托掌。随后收右步在
起势原位,面朝圆心方向, 同时收胯、收腹,两掌收回至腰部,再从身体两侧向 上徐徐托举而起,吸气,拔背,气随意转。两掌托到 到最高处,掌心朝下,十指相对,在身前稳稳按下,同 时两腿屈膝、圆裆成蹲步,意静气匀,呼气实腹,敛 臀,气沉丹田下达照海穴及脚十趾,两掌自然放回身 体两侧。随后安舒立起还原。(图3-184〜3-189)
第四章 无极八卦八形连环掌
第一节无极八卦八形连环掌简介
为了加深对八卦八形连环掌的理解与掌握,现总 纲性地介绍八卦八形连环掌。八卦八形连环掌以《庭 道图》学说为人本,以八卦涵义及其六十四卦成卦过程 和八形特点演生而成。
《易传.系辞下》云:“立天之道曰阴和阳……故 《易》六画而成卦,分阴阳,选用刚柔,故《易》六位 而成章。”《老子•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即阴阳二气相互交感而生万物。
由先天八卦卦位图和周易三角图,可知八卦卦符 的排列是有序的。从一到八呈“S”形的路线,并且乾、 离、兑、震、属阳,坤、坎、艮、巽属阴。其阴阳变 化是周而复始,延绵不断。
以先天八卦之序,两两重叠,即成六十四卦,就 是八卦阴阳上再分别化生,一阴一阳到26成六十四 卦。再以后天八卦之涵义和八形的特点及其所长,将 乾、坤、离、坎、震、巽、兑、艮均演生出一形,即 乾龙、坤马、离燕、坎狮、震虎、巽鸡、兑猴、艮熊。
每形演生出八式掌,得六十四式掌。在练功过程中,以 《庭道图》学说为指导思想,以神主导精气、血气的互. 根互用及消长转化运用八卦易变之理和八形的特点, 注重卫气对筋、骨、皮的主导作用,达到内外合一。
乾卦者,天之象。乾者健,阳之性,在腹则为气,能 资始万物,掌顺则周身血脉舒畅,气力倍增,取利益万物 之义,成乾卦龙形八式掌。龙者,能万法开端,有起A 三环之法,有龙腾变化莫测之功,有顺势返身旋转之灵, 有缠身之巧,有抖鳞之威,有搜骨之术j 口诀云:
华夏天地一神龙,潜居江海勤练功。
黄合督任通经脉,三环圈动精气神。
四到三真合一处,九节八合刚柔辅。
起承转合灵通变,飞龙在天虚无根。
坤卦者,地之象,坤者顺,阴之性,以柔中有刚演生 坤卦马形八式掌。掌顺则腹内空虚,身体轻便快捷,转 去如旋风。马者,其物顺,其性忠,有分鬃之劲,能飞奔 如风,有蹦踢之术。
口诀云:
柔中有刚马形坤,阴根于阳功力真。
腹空身轻步快捷,前蹦后踢有精神。
野马分鬃四门闯,勒马走疆穿九宫。
走马回头步如轮,就地还原腰胸劲。
三、离卦演生八卦 1大有(上离下乾) 2睽(上离下兑)
3离(上离下离)
4噬嗑(上离下震)
5鼎(上离下巽) 5燕子盘树
6末济(上离下坎) 6燕子点水
7旅(上离下艮) 7燕子衔泥
8明夷(下离上坤) 8燕子竖尾
离卦者,火之象。离者丽,得坤之中阴。阴丽阳 中,阴借阳而生明,故居正南火旺之方,外刚健而内 柔顺,心中有空虚之象,掌顺则心中虚灵,心化则I 妙生。以地火天日之义成离卦燕形八式掌。燕者,有 入林之速,有盘树之能,有翻身之巧。
口诀云:
地火天日离卦燕,阴丽阳中称火神。
心中虚灵飞燕手,盘树穿林掌如梭。
坎离交媾燕接食,坚尾飞翔地火燃。
衔泥点水踩八卦,外刚内柔出九宫。
坎卦者,水之象。坎者陷,阳陷阴中,阳入而生 潮,得坎中满之象,居北水旺之方,外柔顺而内刚健, 丹田气足,内外合一,恬淡虚无,如水曲曲顺流,无隙 不入,遇阻则旋,坎离交媾,天地定位,临危不乱成 坎卦狮形八式掌。狮者,其物严烈,其性勇猛,能食 虎豹,有抖毛之威。
震卦者,雷之象。震者动,霹雳震物也。震得乾 之初阳,主生长,故居正东木旺之方,外静而内动,掌 顺则肝气舒和,取九二之中和(九二者,练功者,中 圈之气,勉力求和)成震卦虎形八式掌。虎者,有扑食
巽卦者,风之象。巽者入,巽得坤之初阴,主潯 进,故居东南阴盛之方。掌顺则内中卫气散于四肢百 骸,无微不至,行之上刚健,下柔顺,如风轮循环,取绵 强中正之义成巽卦鸡形八式掌。鸡者,羽虫所变, 有展翅之功,有嘴啄脚踢之术,有抖泥之劲,有搔堦 之爪
绵强中正鸡形巽,无孔不入主潜进。 上架搔塘下柔顺,报晓啄食上刚健。 展翅相斗四肢动,起性弹泥百骸抖。 无微不至卫气入,风轮循环经脉通。
兑卦者,泽之象。兑者悦,兑得坤之末阴,末阴 主消化,故居正西金旺之方,上柔顺而中下刚健。掌 顺则肺清润,取喜悦守正之义,成兑卦猴形八式掌。猴 者,其物灵巧活泼,有缩力之法,有纵山之灵。 口诀云:
喜悦守正兑卦猴,得坤末阴主消化。
探路蹲踞中庸式,啃桃纵山喜悦形。
献果抓踢上柔顺,避缩巧滚下刚健。
肺清气顺掌迅速,进退躲闪脚灵便.:,
八、艮卦演生八卦 熊形八式掌 1大畜(上艮下乾) 1黑熊出山
2损(上艮下兑) 2熊摆熊摇
3贵(上艮下离) 3黑熊拔树
4颐(上艮下震) 4钝挥熊臂
5渐(下艮上異) 5熊推熊撞
6蹇(下艮上坎) 6熊威反盖
7艮(上艮下艮) 7熊腿三盘
8谦(下艮上坤) 8熊转切横
艮卦者,山之象c艮者止,艮得乾之末阳,末阳 主静,故居东北阳弱之方.,掌顺则有气根心生色,盎 于背,施于四体,取无相达仁之义成艮卦熊形\式掌 熊者,其性钝,其物威,有坚项之力,有拔树之能,有 抖搜之法,有靠身之勇。
口诀云:
无相达仁熊形艮,得乾末阳主亍静。
摆摇挥臂迟钝性,切横出山神威严。
拔树反盖坚项力,三盘推撞靠身勇C
根心盎背抖搜法,混沌虚空神力圆。
第二节无极八卦八形连环套路
口诀
飞龙在天乾卦易, 柔中有刚马形坤, 绵强中正鸡形巽, 喜悦守正猴形兑, 口诀
起根催梢半步跟, 两手变化随步开, 松膀长腰跟步钻, 见开防合意中藏, 千招不如掌一穿,动作第一式凝调中和无生有 第三式龙探爪八釙浑成 第五式反扎掌黑熊拔树 第七式托马鞍勒燈上马 第九式探龙爪虎尾横扫 第十一式旋翻滚猛虎蹲山 第十三式撒鸡翼雄鸡有性 第十五式翻龙身摇头摆尾
无相达仁熊形艮
霹雳振物虎形临危不乱狮形坎
地火天曰燕形离
横推里勾腰腹随冷脆全凭心力合.
胯步落地蹲步转
顾盼中定的矢发
三疾空胸步带躯
名称
第二式托日月步走乾坤 第四式熊出山左摆右摇 第六式撩切掌击颈震心 第八式扬马鞭走马回头 第十式戴王冠深山雄踞 第十二式绕缠掌擒拿连环 第十四式鸡相斗嘴啄足蹬 第十六式龙探爪
第十七式追滚球猛狮狂舞 第十九式狮托球上下翻滚 第廿一式起动静惊猴躲闪 第廿三式插中宫燕子穿林 第廿五式如临敌扣钓推撞 第廿七式贴心肘炮捶龙爪 第廿九式大劈盖炮台桩沉 第卅一式狮托球三盘联动
动作说明
第一式凝调中和无生有
两脚在圆上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抿唇闭 口,舌顶上腭,心君泰然,气定神闲,圆臂、两掌心 朝后,成无极体。然后下颔微扣,目视鼻两侧而下,以 意导气,沉肩、坠肘、圆背、敛臀、实腹,气沉下丹 田;两掌成龙爪掌;同时十指在大腿前挣出,两腿 屈膝下沉,圆裆成蹲步。阴脉连同足三阴经脉气注入 脚,脚下落地生根,脚心空、涌泉抱气。然后提肛、收 腹、拔背。随即两掌徐徐升起与肩同高,目顾两掌,力 量到手,同时阳脉连同阳经之脉气同黄庭经上升,脉 气上达颠顶,交合黄金庭而气不外散。接着圆背、垂 臂、坠肘,意达劳宫穴,两掌下按与腰同高,沉胯、屈 膝成蹲步;目顾两掌,同时阴脉连同阴经之意气随黄
庭经下降,敛臀、实腹,注 入脚,脚下有落地生根之 感,脚心空起。腰腹部真气 充盈,达到由无生有。体现 “气到丹田宿庭道,直拔天 黄贯地黄”。(图4-1~4-5)
第二式托日月步走乾坤
两掌携带贴腰右扭,经胸前合肘,扣右脚,托向两 侧,与头同高,左腿脚跟提起,左腿挺直顶住肛门,颈 挺、腰挺、膝挺,目视右掌,长腰、长膀右扭腰。然 后左转体,腰提,左腿掰膝向圆内反扣左脚,目视左 掌,身体下沉,屈膝全蹲成歇步,眼晴随即看右掌,掌 含盖托之劲,与肩同高。再看左掌,掌蓄盖托之劲,与 肩同高。然后摆扣右脚,这样右脚转了一圈,左腿 屈膝半蹲,右脚合膝,脚跟离地,脚趾实地成左麒麟 步;同时左掌划弧,经头前俯掌下按,右掌划弧仰掌 至小腹前,两掌在胸腹前成抱球式,左掌在上,目顾 两掌。收腹、实腹,坎离交媾运转内气,力量到手成 蹲步抱球式,目视圆心方向。(图4-6~4-12)
第三式龙探爪八卦浑成
目顾左掌,左掌携翻至右肩前;同时右掌插向左 腰。然后左扭腰、圆臂,左掌扣掌推撞横门,目视左 掌;同时右掌摩拉回右腰。接着左掌划弧有携、抱、拨、 翻之劲至右肩前;同时上扣左脚,右掌摩插到左腰,撤 右脚右转体扭腰,屈膝半蹲,顺势右掌向右弹指如鞭 而出,与肩同高,掌心朝左,左脚合膝,脚趾实地,成 右麒麟步,目视右掌指,左掌仰掌在右肩下。然后向 左转体在圆上掰膝上左脚,两掌在胸前交叉,左掌穿 出,右掌回向左侧穿托而起,左掌在前,目视左掌,右 掌在左肘边。随即上右脚,两掌圆弧、后缩、翻掌,左 肘外推,右肘下坠,紧背、扣齿、垂肩、扣掌前探,左 掌朝圆心方向与肩同高,虎口挣圆,目视虎口,右掌 根贴左腰成左龙探爪。再“龙行虎坐两膝交,步弯脚 直如推磨”,走四步成八步 一圈。注意“意静两手一团 神”。(图 4-13~4-18)
在腰如轴立,灵活多 变的扭翻走转运动中,八 卦八形连环掌要求下肢屈 膝下沉为中盘。
第四式熊出山左摆右摇
到起势处右方,腰提左腿,左脚掰膝摆步成歇 步,向左扭腰;松胯、松肩、松肘后含肩对肘,沉胯 全蹲,圆背、圆臂,意对十指,扣掌下按成圆抱状在 大脚下,面对圆心方向,目顾两掌。然后向右扭腰转 体360°,右腿掰膝摆步半蹲成歇步;上肢松肩、松 肘后合肩对肘,圆背,膀催十指意对,扣掌下按,圆 臂于体前,目平视圆心方向。然后顺时针走圈,到起 势对面处,左脚正扣向左摆身;同时膀催左掌向左扣 掌、撞压,目顾左掌。然后右脚踏步右摇身,同时膀 催右掌向右扣掌撞压,下肢成马步,以意导气,以气 化力,两掌再向左右晃膀、圆臂扣掌撞压,眼随掌转。 (@ 4-19-4-23)
第五式反扎掌黑熊拔树
目顾两掌,两掌前交叉头前上举,放松拮抗肌,右 脚抬起,随即下落,实腹,以膀催指梢,两掌分别向 右、向左扎、盖而下,高于肩,以意导气,以气化力, 一圈圈直达掌背,目随意转,先视右掌,再视左掌,掌
指托、挣,马步圆裆。然后向圆心方向缕身上左脚,左掌经头前牵带划弧,随即向左前方上右脚,右掌托出 抡把,撤退左脚屈膝成平步下腰、挺膝、背出,眼随 意转,左掌落于裆前,右掌立于胸腹前。整个动作像 摔法中的大背包。1注意:眼随意转而明于术。右脚撤 步静步时,要有下拉上背之劲,膝关节弹起,脚跟微 离地。“摔法抢把腰腿力”。(图4-24~4-29)
第六式撩切掌击颈震心
接上式。随即顺势在圈上上左步屈膝半蹲,右脚 合膝,脚趾虚点;同时右掌提臂劈落在裆下,左掌立 在脸颊前,活步整体束身,目平视前方。然后身体向右 拧转带动左脚拧转后,抬右脚同时两掌成牛舌掌,右 掌向前上方撩起,左掌跟进,刁腕撩起,眼随右掌。撩 起时提肛、收腹、拔背,右掌高于头,左掌与头同高, 目视前方。放松两掌,以意 导气。随即扣齿、紧背、沉 肩、坠肘、实腹,向前震脚 切掌,同时左脚跟进、屈膝、
平踩,整体发劲,力量到两 掌小鱼际,成炮台步圆挡,意 向颈胸切震掌。右掌同颈高,
左掌同胸高,目视两掌前方。
身形走圆。(图4-30~4-33)
秘财,经左脚 内踩侧屈膝上右脚,两掌回腰部。走圈时两掌圆臂托起,眼顾左掌,平视圆心方 向,意在劳宫。继续逆时针走圈。目领两掌翻掌划弧 伸臂于身前,与肩同高,沉肩、晃膀,两掌对向圆心 方向圆臂摩圈下按,如同安放马鞍至腹前。接着腰提 左腿向圆内搿膝摆步,右掌在胸腹前由下至上再下伸 臂向前拍压,目视前方。随即腰提、右膝望怀,同时 左掌经子午线上提、高过头放松。随即扣齿、起根催梢、扣掌、拍击而出,劲短脆,与头同高,目视左掌, 右掌收于腰仰掌。然后下扣右脚,同时拔背、左脚收 胯摆莲,两掌先后拍打左脚外侧。落步后收胯、拔背, 右脚里合,左掌拍打右脚心,随即右脚踏在圈上半蹲、 敛臀实腹成马步,左掌向前偏右牵扯成拳,拳心朝下, 右掌成仰拳贴腰,眼视左掌再视前方。(图4-34~4- 43)
第八式扬马鞭走马回头
左拳变龙爪掌,像牵马缰绳,同时右手上举成龙 爪掌,像举马鞭,眼顾左掌、平视圆心,左腿经右脚 踩内侧掰膝摆步逆时针走圈,掌上一松、一紧,一开、 一合,摇肩、晃膀,一圈.圈划弧,意气绵绵。到起势 附近,正扣右脚,左转体,活 步上左脚、屈膝半蹲成左弓 步;同时左掌圆臂架起高过 头,右掌从胸肩前沉肩、坠 肘,意在劳宫、扣掌、推出,
掌与肩同高,眼随意转向右 掌冲视。身形走圆。(图4_44-4-47)
第九式探龙爪虎尾横扫
接上式。身体右转,右掌贴左腰,左掌回至胸前, 圆臂、掌心朝前成马裆。接着左拧腰,左掌扣掌、掌 心朝左,左横门,右掌摩回贴右腰。然后上左脚,随 即撤右脚,左掌翻转、携、带、抱、拢回掌,再掌指 贴右肘边随右掌托起;同时右掌经左腰穿出左肘下, 伸托与右肩同高,目视右掌成龙翻臂。上左脚,再上 右脚,左掌穿出,右掌回,再两掌圆弧后缩翻掌,紧 背、垂肩,左肘外推,右肘下坠,实腹、扣掌、伸探, 虎口挣圆,目视左掌虎口,左龙探爪走圈至起势处,然 后正扣左脚•■,向左扭腰沉身,随即左掌从腰部向圆心 方向展身插出,.同时右掌到胸前翻推,掌心朝前。接 着左脚活步,身体向右转体180°,腰提右腿掰膝,右 脚反扣锉蹬落步,两掌随身横扫180Q,紧背、实腹, 意催两掌劳宫发劲,上左脚顺时针走圈,右肘尖指对 圆心,目视圆心方向。(图4-48〜4-55)
第十式戴王冠深山雄踞
到起势处,右脚屈膝正扣,左.脚合膝成丁字步, 同时右掌回至左肩前仰掌,左掌贴右腰。接着成蹲步 正身,向右扭腰,同时左掌经右腰摩回贴左腰,右掌 经左肩前向右圆臂削掌横门。然后向左扭腰转体180 °,同时右掌划弧经头顶、右颈、右腋下穿背、掌背 到命门处推撞而出;左掌经左腰过左肩从后项过头 顶从右肩前扦扫推撞而出:活步,身体下沉、左腿屈 膝、半蹲成歇步,目顾左肘视圆心方向。然后向右扭 腰转体360°,腰提右脚掰膝反扣,沉胯全蹲成歇步, 上肢动作位置不变,实步时紧背、实腹,意催两掌劳 宫、扣掌、发劲,劲短脆;目视圆心方向。注意:背 身掌与胸前掌发劲时与歇步成形一致。在拧翻转动 过程中眼随意转。歌曰:两手变化随步开,“四到”空 胸步带躯。骨硬筋随心到位,圆背实腹劲必催。(图4-
56~4-61)
第十一式旋翻滚猛虎蹲山 接上式。两掌戴王冠(梅花团绣)四步一圈,到第 四步时,两掌经胸前阴阳掌交叉划弧,在圆圈内再走 弧两步成左脚实,右脚虚,同时两掌滚翻拧转在腹前 后,收两掌仰掌贴腰。然后收腹、拔背、松胯,抬右 脚,紧背、沉肩向起势处右上方踩脚,左脚跟半步,屈 膝平踩,敛臀、实腹虎坐成炮台步;同时两掌起根催 梢冲撞而出,二目冲视前方,意在劳宫。接着两掌成
牛舌掌在圆背、垂肩、屈肘、 扣掌后,停在胸腹前,炮台 步圆裆。整体发劲或蓄劲, 发劲时屈肚长腰成虎朴后实 腹,这一动作称为虎蹲山。 歌曰:足根大筋通脑脊,发 招跟步力能催。(图4-62~4- 67)
十二式绕缠掌擒拿连环 收右掌意在握压前襟,左掌肘抬起,过前襟立掌 于右耳侧,高过头;同时左脚抬起,两手肘由左向右在 胸襟前扭压,目视左侧。随即下落左脚,右脚屈膝、全 蹲、'成左仆步,左肘滚旋压下。接着两掌在左侧胸前 掌腕合拢,逆时针翻缠绕转。同时左脚屈膝半蹲成左 弓步,目顾两掌。然后再转两掌,左掌握住右手腕,右 掌小鱼际顺时针方向切、翻、带划圈。随即向右扭腰,右腿屈膝半蹲,左脚合膝,脚趾实地成右麒麟步,右掌 意在小鱼际压至右腰。然后右肘由下而上,再由上向 下扭压,目顾掌腕,意在右肘;同时左脚屈膝、半蹲 成左弓步D接着右掌切带、顺时针划弧,圆裆回身成 马步。然后右掌封左手腕,同时收腹、实腹,左肘顺 时针滚压,目顾肘腕。整体动作要明于术。以术导意, 以意导气,以气化力,以意与法合,法与眼合。歌曰: 擒拿术凭身化劲,冷脆圆凭心力合。(图4-68〜4-73)
浏览1,1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