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生大师的一生,是为武术而生、为武术而奋斗 的一生,并且也因此名扬天下,也因为武术而留下许多
传奇的往事。
一、国市馆比武
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后,武学宗师刘丕显 就在河南响应,于幵封成立了河南国术馆,由陈泮岭担 任馆长,刘丕显担任副馆长。河南国术馆成立后,培养 了许多优秀的武术人才。1936年入选奥运会武术表演团 的9名成员当中,有3名来自河南国术馆。陈鑫的《陈 氏太极拳图说》和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都是在刘 丕显宗师的直接帮助下,才得以出版。因此,河南国术 馆在当时中国武林享有盛名。
在河南国术馆,除了每天的训练、学习以外,还经• 常召集武术比赛。多年以后,金石生大师回忆这段往事 时说:“当时三月一小打,半年一大打,每年还有年度 比赛。奖品很丰厚,参加的人很多,比赛很热闹。”但
是宗师刘丕显有六大弟子,其他五位都是中年人,唯有 金石生大师当时二十出头,最为年轻。第一次年度比赛时, _全国各地来了许多武林高手,与金石生的师兄弟编在一 组的是几位僧人,他们盘腿坐在地上,一双硕大的拳头 不停地击打地面。开封是黄河古道,地面都是沙土地, 旱天就硬得像石头。而那几位僧人,顷刻之间就把坚硬 的地面打得细碎,几位师兄看后都有些担心。金石生大 师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赛,心里更是忐忑不安。尽管 师父训练的都是真操实练的功夫,但一见那一双双摧祜 拉朽的铁拳,心里一下没了底。这时刘祖师从旁边走过, 笑着说:“一个练家子,只有让人打死,难道还能让人 吓死! ”并且为他们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和对策。金 石生大师和几位师兄弟,一听师父的话,马上恢复了信心。 那一次,他们几位都运用刘丕显祖师教授的少摩拳战胜 了敌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金石生大师也从此扬名武林, 不断在全国和地方的武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1935 年,第二次国术大考中,金石生大师获得全国拳击第一, 并入选1936年奥运会武术表演队。
1936年,第11届夏季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 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正式组团参加,全国各地武术界人 士 100多人报名参加预选,南京中央国术馆、河南省国
术馆、上海市国技馆等4家武术团体的15名选手进入最 后角逐。同年5月11日,张之江等人在上海申园健身房 对国术队队员进行选拔。最终,张文广、温敬铭、郑怀贤、 金石生、张尔鼎、寇运兴6名男选手以及翟连元、傅淑云、 刘玉华3名女选手人选。此届奥运会,中国派出69名运 动员参加了7个比赛项目,却未能获得一枚奖牌。然而,
由9名武术运动员组成的中国武术表演队却令世界各国 刮目相看。
第11届奥运会将各国民间体育表演赛安排在正式比 赛之前,地点是驰名欧洲的汉堡动物园。按大会安排,
运动员第一天先在汉堡街上做娱乐性的游行或表演,第 二天就聚到动物园做正式表演。表演团在奥运会开始前 身穿古色古香的武术服,手持刀枪剑棍等各式兵器,向 德国居民和各国观光者表演了各种武功绝技。各国观众 对朴素而神秘的中国武功惊奇不已,纷纷围观。
张文广的查拳,刘玉华的双刀,郑怀贤和寇运兴的“龙 虎对棍”,金石生的九节鞭,温敬铭与张文广的空手夺 枪,傅淑云的绵掌,翟连元的花拳……共10多个项目。 表演结束后全场观众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队员们退场时, 无数记者、观众拥向中国队员,争着与他们握手,气氛• 非常热烈,队员们不得不在热情的留学生帮助下才得以 冲出“重围”。
在这次奥运会的表演活动中,金石生大师还曾与欧
洲击剑冠军斗剑,留下一段佳话。由于武术表演团精彩 的表演,主办方为他们安排了一些参观活动。其中一天 ,上午安排表演团员们到一个著名的酒庄参观,并且举行 了隆重的午餐会。金石生大师和大家一起,在主人的盛 情邀请下,品尝了各种美酒。席间,德国人提出,中国 的武术表演很好看,不知实战如何?你们中国的剑术能 否与我们欧洲重剑冠军比赛,来一场中西剑术格斗?当 时中国政府的代表团长戴季陶,询问武术表演团,谁能 迎战?当是时,金石生大师应声道:“我能应战,决不 负国人期望! ”主办方当下就腾出场地,请双方上阵。 金石生大师持中国剑静立场上,而欧洲人则操欧式重剑 前来挑战。与大师斗剑的是一位荷兰人,是欧洲重剑冠军 按照欧洲人的习惯,击剑比赛要戴上面具和护具,金石 生大师提出,我们中国人的剑术比赛不用面具,那位荷 兰重剑冠军很有礼貌地表示,尊重中国人的提议,对方 不戴面具,他也不用。
比赛一开始,那欧洲重剑冠军ft施展击剑急进快攻, 运用短、平、快的西洋剑法刺向大师的面门。这时的金 石生大师,还没有来得及适应,加上中午在席间饮了许 多酒,还有些微醺的感觉,冷不防被一剑刺在右鼻梁上, 一团血花在脸上绽开。许多年以后,大师在向他的弟子 陶德安先生谈起这件往事时,感慨地说:“那一瞬间, 我全身一机灵,酒劲全醒了。”当大师再上阵时,全没
有了先前的迟疑,放手施展出少摩剑的绝技,攻守之间, 闪、展、腾、挪,进、退、跳、跃,已是收发自如。大 师后来说:“西洋剑直进直退,远没有咱中国剑术的技 法丰富。”再看那荷兰重剑冠军,脸上、胸前已是血花 四溅,煞是狼狈,不一会就弃剑认输。因为这次斗剑, 德国方面特别聘请金石生大师在奥运会以后,留在德国 为德国军队教授中国武术。大师也因为那一剑的教训, 终生不再饮酒。
平地纵身上1车
1981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刮着大风,满街的行人都 被风吹迷了眼。我师陶德安和金爷(金石生师祖)出门 办事,骑着自行车路过安仁坊北火巷口八仙宫北门处。这 时,一辆解放牌汽车从后面呼啸而过,汽笛声未落,旁 边就有人大声喊:“车撞人了,车撞人了! ”司机连忙刹 车看车后面时,惊出一身冷汗.•自行车被汽车撞出了一 丈开外,一阵狂风卷着尘土飞过,人却不见了。这时街 道上一大堆人围到跟前来看,在前面的陶先生赶快回头 寻找金爷不得,就喊道“金伯,金伯!你在哪来?” 这时,只听着身后汽车上有人应道:“别叫了,在这哪。' 众人回头看时,金爷已经从汽车上一跃而下,站在一旁 掸着身上的尘土,那神情好像刚从外边回来,站在自家 门口一样。陶先生忙问事情缘由,金爷这才道出当时的
情形。
原来,那卡车从后面向前开,猛地撞在金爷的左肩上, .想躲避已经来不及了。说时迟、那时快,金爷顺势向后 一偏身,伸出右手抓住车把,单手顺势将身体悬空拉起, 一卷身就上了车厢。听了金爷的一番话,旁边一圈人连 声地惊叹:不是耳闻目睹,这番情景简直如同神话传说 ~*般!
这一段故事由此在西安武林广为流传,甚至还演绎 出各种不同的版本:有人说,金爷当时已感觉到汽车的 风声,一个筋斗就上了汽车,待众人寻他时,老人家又 一个前空翻跳下车来;还有人说,金爷见车撞来,一伸 左臂信手挂在车上,右手提起自行车,随着汽车一起绝 尘而去…".
话分两头,再说金爷与我师陶德安一起回到家,才 发现胳膊有些不得劲儿,金爷挥了一下手臂,脑门上立 刻就渗出一层冷汗,手臂也没有抬起来。金爷说:“陶 儿,我的胳膊可能脱臼了。”我师陶德安说:“我去找 医生! ”那时也没有手机,陶先生骑上自行车就奔十里铺, 找到当时的骨科医院院长马文喜,急匆匆地说:“马哥, 赶快跟我走,俺伯让汽车撞了!”待两人再骑上自行车 赶到金爷家,天已经黑了。马院长经过一番诊断说:“骨 头没有伤,只是大臂肩锁关节半脱臼。”我师陶德安忙 说:“那你赶快给治啊。”马院长说:“兄弟,肩锁关
节的矫正复位本身就很疼,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我恐 怕他受不了,有个意外。”金爷说:“马院长,你只管治, 不要紧。”马院长就吩咐:“陶,抱住金伯,防止人一 疼乱动,影响治疗。”金爷一挥手说:“去,去,谁也 不要,你尽管来吧!”说把手臂一伸,静静地看着马院长, 马院长小心翼翼地将肩锁关节复了位。
在十几年后,我师陶德安和马院长向我们说起这些 往事时,还不断地感叹:“老爷子当时一声都没有吭, 倒把我紧张得出了一身汗,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坚强的 老人!”
浏览8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