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血,营阴阳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 之母”,气是宇宙的本原,是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能够温养机 体和抵御外邪的入侵,同时参与脏腑功 能的新陈代谢。血是神经活动的物质 基础,血起着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 气血通过经络流行于人体的各个部分。

习练易筋经,从中医研究的角度 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 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 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 关窍通利,从而改善全身气血运行,达 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 也就是说,生命的根本建立在阴阳变 化的基础上。《内经》说:“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人 身体里阴阳之气的关系,决定着人体是 否健康。

习练易筋经,通过意念活动,呼吸 运动,以及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 仰俯、屈伸等运动,增强人体真气的运 行,使人体大脑和全身得到充分的休 息,从而达到阴阳平衡、形神统一、全 身协调的效果。

濡筋骨,利关节

习练易筋经,通过上肢、下肢、躯 干的屈伸,扭转身体等运动,从而牵拉 人体各部位的大小关节,提高肌肉、肌 腱、韧带等组织的柔韧性、灵活性,改 善骨骼、关节、肌肉等组织的活动功能, 从而起到强筋健骨的作用。

疗病疾,延年寿

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习练易筋经, 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 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习练易筋经可 以改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 统,可以提高习练者的平衡能力、柔韧 性和肌肉力量。习练易筋经对骨关节 病、尿频尿急、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等 都有显著的康复效应。

易筋经锻炼要求放松人静,使习 练者感到愉悦、轻松。这种良好的情绪 状态,配合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 合,有益于失调的生理功能向协调的方 向发展,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的目的。

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 高,因此,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 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 次数。

适合全民健身

易经筋适合中、青、老年人 群习练。针对不同健康水平的人 群,个别难度较大的动作可以通 过不同的动作幅度和调息次数 来适应。

儿童持续修习易筋经,可以 改善虚弱;对于青少年,修习易 筋经,对身体发育很有好处,坚 持半年,会更加强壮有活力;中 年人修练易筋经后,会缓解压 力,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加强 体质,精力充沛;老年人或有行 动不便以及痼疾缠身之人,修习 易筋经对于改善虚弱的体质,恢 复身体健康均能有所助益;女 性练习易筋经,经过呼吸调息促 进体内氧气的供给,从而精神焕 发,体态均匀,修习能燃烧大量 脂肪,易筋经是女性美容、养颜、 瘦身的健身运动。

口习三次为宜

根据《易筋经》原文的要求, 初练者“日行三次”为宜。即: 早、中、晚三次。如果“日行三次” 很难坚持,可以日行二次,每次 练两遍,早晚各练一次,也能获 得锻炼效果。

配乐有助于入静

《易筋经》原文说:“人各 成其人也,而人勿为阴阳所罗”。 易筋经自然流畅,无硬性的节 拍。配乐练习有助于更好地人 静,但习练动作不能受音乐节奏 所限制。

整套练习为宜

《健身国术——易筋经》是 完整的套路式功法,健身锻炼以 一套完整功法练习为宜。如果健 身者条件较差,可以单个动作练 习,每次练习后都应做完整的收 势动作。

比如,颈肩病患者,可以适 当地练习韦驮献杵第一势,韦驮 献杵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摘星换斗势,出爪亮翅势。

先靜心再习练

《易筋经》原文:“将欲行持, 先须闭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 纷扰,澄心调息,至神气凝定, 然后依次如式行之。”

习练易筋经前要全身放松、 闭目静心,内心活动要趋于平 静,这样才能做到眼随手走、神 贯意注、心力兼到,达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习练前还要活动各关 节进行预热,比如压腿、踢腿等 等,以免过度牵拉而受伤,尤其 是在冬天或者天气寒冷的环境 下。

习练中不能因为追求某一 标准动作,而不顾动作要领,习 练易筋经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 则。习练易筋经最好穿着宽大、 有弹性的衣服。

外展内收,强筋利骨

“易筋”,就是通过活动筋骨,达到强 筋利骨的目的。《健身国术——易筋经》 的每势动作,不论是胳膊、腿还是躯干, 都必须充分屈伸,通过身体多方位的外展 内收、扭转身体,活动人体各部位的关节, 从而改善人体的骨骼、关节、肌肉等组织 的活动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易筋经的动作中还有通过脊柱的旋 转屈伸运动,协调人体的神经系统,达到 健身防病、延年益智的目的。比如“九鬼 拔马刀势”,习练此势要以腰为轴,脊柱左 右旋转屈伸;再如“打躬势”中,椎骨节 节拔伸前屈、卷曲和脊柱节节放松伸直的 动作。

用力柔和,连续匀称

易筋经的每势动作变化过程清晰,有 静有动,如行云流水。整套功法的用力有 柔有刚,柔和而轻盈,不使蛮力,不僵硬, 从而呈现出动作舒展、连贯、柔畅,动静 相兼的特点。此外,易筋经的动作要求上 下肢与躯干、身体的左右上下运动,都要 协调运动,从而达到养生益寿的目的。

动作简单,易学易练

《健身国术——易筋经》的动作简单, 刚柔相济,易学易练,特别适合中老年人 和体弱多病者习练,初学者也很容易接受。 而且习练易筋经,所需要的空间不大,对 场地的要求也不高,场地可大可小,稍微 平坦就行,随时随地都可以习练。

自然放松,意气相随

习练易筋经要自然放松,内心平静,没有杂念,做 到意随形走,意气相随。也就是说,习练中意随动作的 变化而变化。比如“韦驮献杵第三势”中双手上托时, 要求意存两掌;再如“摘星换斗势”中要求目视上掌, 意存腰间命门处。

有柔有刚,有虚有实

习练易筋经时,要有柔有刚、有虚有实,而且要做 到刚与柔、虚与实的协调配合,也就是刚中含柔、柔中 有刚,习练动作不能绝对刚,或者绝对柔。比如“倒拽 九牛尾势”中,双臂内收旋转逐渐拽拉至止点,是刚、 是实,随后身体以腰转动带动两臂伸展至下次收臂拽拉 前是柔、是虚。

呼吸配合动作,个别动作要求发音

习练易筋经时,如果不配合自然呼吸,习练者不但 不受益,反而会心烦意乱,动作也难以松缓协调,所以 习练易筋经,要呼吸自然,动作与呼吸要协调。比如“韦 驮献件第三势”中双掌上托时要自然吸气;再如“倒拽 九牛尾势”中收臂拽拉时要自然呼气。

习练易筋经,不是每个动作都要配合发音,只有某些 特定动作要求配合发音,但不需要发出声音。比如“三盘 落地势”中,身体下蹲、两掌下按时,要求配合口吐“晦”音。

另外,习练易筋经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习 练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各势的动作幅度,不 可强求动作的完美。

浏览4,56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