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谓使用腾空腿法进攻,如何裁判?
答:是指用脚充分蹬地腾空后使用的腿法。现比赛暂规定使 用的腾空腿法有三种:腾空侧踹腿、腾空后摆腿、腾空后踹腿。 主要有两种情况;
- 充分蹬地腾空后使用的腿法击中对方躯干部位,并能站 立,的4分。
- 如果没有击中对方躯干部位,则按击中的部位和效果是 否明显来评判。
- 如果没有达到充分腾空使用的腿法,并击中对方躯干部 位;或充分蹬地腾空后使用的腿法击中对方躯干部位,但没能站 立,则按击中的部位和效果是否明显,来评判能否得2分。
- 使用勾踢进攻的裁判方法?
答:是指使用勾踢腿法在与对方没有接触并不借力的情况 下,将对方踢倒并能站立。重点区分接抱腿的勾踢摔法和进身后 的接臂借力的勾踢摔法,这种情况只能按倒地得2分处理。
- 何为双方倒地,有几种情况?
答:双方倒地,是指比赛的双方运动员,两脚以外的身体任 何部位均接触了台面。在比赛中双方倒地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 两人在抱摔的过程中,一方使用摔法,另一方防摔或反 摔,由于相互作用的结果,以致造成双方均失去重心,倒在擂台 上时很难分出先后,称为同时倒地。
- 使用摔法时,两人抱在一起不能互相脱离,一方先失去 重心,在倒地的过程中将对方带倒、拉倒、以致造成倒地的瞬间
近年裁判试题汇编
对方压在自己身上。或者使用摔法,对方倒地后,自己没有能够 控制身体重心也随之倒地,可判为一方倒地在先,得1分。
- 判断击中的裁判方法?
答:击中,是指运动员使用方法,打上对方后产生相应效果 的一种标志。运动员在比赛中,只要击中对方,就应该按照有关 的判罚标准进行处理。经过多年比赛实践的总结,击中的标准应 该确定在最佳状态。
- 看位移。击中头部、躯干,必须造成对方制动、震动、 晃动、后退等位移现象。震动,是指对方攻击力量大,遭受沉重 打击而造成的一种现象。晃动,是指前后或者左右来回移动的现 象。
- 听声音。击中臀部以下的部位,不容易造成位移,但会 产生清脆或沉闷的动作击打响声。
- 看防守。被击中者,对于对方的攻击动作没有任何相应 的防守动作;或者有防守动作,但击中在先、防守在后,完全没 有防住。(提膝防守时击中小腿一样得分)
符合上述三条标准,就是击中,否则就是方法不清楚,效果 不明显。每一个台下裁判员必须按照统一尺度记分,将误差减少 到最低程度。
- 何为“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并从两方面说明?
答: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是指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 和动作所产生的效果两个方面,均不符合击中的要求。运动员使 用方法进攻,动作完成的质量有较大的差别。有的进攻时机掌握 不好,自己处于被动状态,勉强发出了动作,有的由于方向、距 离、角度掌握不好,动作歪歪扭扭,两者虽然勉强打上了对方, 但没有造成任何效果。
运动员使用方法进攻,动作质量完成得较好,但对方防守比 较灵活,在闪躲的过程中有轻微地击打接触;或者采用了相应的 抱防动作,虽腿法、拳法有轻微的击打接触,但没有产生“击 中”应有的效果。似打非打、似中非中。动作一擦而过,难以区 分是荇击中得分部位。因角度不同,不能看清楚是否击中。上述 的一些类似情况,均可以用“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来进行 处理。
- 何谓下台和双方下台,如何裁判?
答:下台,是指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了台下的保护垫 或场地。只有采用合理有效的拳法、腿法、摔法,千净利落地将 对方打下擂台者方位有效。禁止采用死拉硬推的方法将对方推拉 下台,否则将给予警告。
双方下台,是指比赛的运动员都掉下了擂台。只要一方下了 擂台的同时,另一方在擂台上没有完全和掉下擂台的运动员分 离,那么均作为双方下台处理,台上裁判做下台无效的手势。但 有以下两种情况:(1) 一方使用摔法致使对方倒地或倒地在先, 但对方的手或脚接触了台下,应判对方倒地或倒地在先。(2) — 方使用摔法致使对方倒地或倒地在先,但如果使用摔法的一方的 手或脚接触了台下,则判使用方法无效。
- 犯规处罚的裁判方法?
答:犯规的处罚在竞赛规则中有明确的规定,只要出现“技 术犯规”就给予“劝告” 一次;只要出现“侵人犯规”就应给予 “警告”一次,台上裁判员应该严格执行。只要运动员有行为, 有效果就应该给予处罚。
有行为是指技术犯规的内容。有效果是指击中了对方的禁击 部位和使用了不允许的方法击中了对方,效果的衡量关键看击
中,只要击中了对方,不管是有意的或无意的,不管是主观原因 或客观原因造成的,都应给予“警告”处罚。
在犯规处罚的实施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伸缩的行为。所谓 伸缩的行为,是指同一种犯规情况,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只给予 提示,有的却给予直接判罚。视而不见属于偏袒,该罚的给予提 示属于重错轻罚。
只有下列类似情况才能给予提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有提 膝动作但没有顶撞对方;出现容易造成击中对方禁击部位的动 作,但没有击中;进攻动作离禁击部位较近,几乎是一擦而过, 但没有击中。提示的目的是提醒运动员不要犯规。
- 何谓抱缠时击中对方及裁判方法?
答:抱缠时击中对方,是指运动员在抱住后或互相搂摔的过 程中击打对方的行为。竞赛规则规定抱缠时击中对方不得分。其 目的是为了使拳法、腿法、摔法技术在比赛中能做到均衡发展, 而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因为运动员使用摔法将对方摔倒的运动轨迹较长,而拳法的 运动轨迹较短,被摔的运动员从失去重心到倒地的过程中,完全 能够用拳连续击打对方,如果抱缠时击中对方得分,运动员就很 难采用近身的摔法。
深人理解竞赛规则条文的基本精神,有助于正确地掌握裁判 的尺度。关键看双方是否已经抱住。如果一方准备使用摔法去抱 对方,但还没有抱住的瞬间,对方反,击中应该得分,或者抱住 对方后,对方已经挣脱的瞬间用拳法或腿法反击,如果击中也就 该得分。
- 何谓消极搂抱及裁判方法?
答:消极搂抱,是指为了达到不让对方进攻或反击的目的而
采取抱住对方的一种行为。在比赛中,有些运动员为了自己的需 要,利用竞赛规则中抱缠击中对方不得分和抱缠没有攻防动作需 要暂停的条文,故意搂抱对方。具体表现为:
- 用拳法或腿法击打对方后,为了防止对方反击,马上抱 住对方,既不使用任何进攻方法,也不让对方使用方法反击。抱 缠在一起,等待台上裁判员喊“停”。
- 运动员在得分领先的前提下,由于体力不好等原因,为 了保持战果,一有机会就抱住对方,消极等待裁判员喊“停”, 一次来消磨比赛时间。、
- 何谓相互抱缠没有进攻动作及裁判方法?
答:相互抱缠没有进攻动作,是指运动员使用摔法时,遇到 对方的防摔或反摔,相互之间都不可能将对方摔倒或者分离,而 出现无效纠缠、制动或停顿状态达2秒。此时台上裁判员可以喊 “停”,分开后再开始比赛。台上裁判员喊“停”的最佳时机,是 以运动员使用摔法的有效动作状态为依据。
- 运动员使用摔法的时机、使用的动作、所抓的部位不 好,根本不可能将对方摔倒,而对方只有防摔没有反摔的意图, 达到2秒立即喊“停”。
- 使用摔法的运动员虽然方法比较合理,但被摔的运动员 防摔的比较好,又没有反摔的意图,出现这种双方动作的制动状 态达“2秒”可以立即喊“停”。
- 运动员使用摔法时,相互搂抱,光靠下肢互相勾踢达 “2秒”,虽然动作没有制动,没有停顿,但根本不可能马上产生 效果。此时,可以立即喊“停”。
- 运动员的摔法动作正在完成,被摔的运动员已经在倒地 的运行过程中,台上裁判员不能喊“停”,倒地后才能喊“停”。
- 对于摔法无效的判决,以喊“停”的口令为界限。在 “停”的口令之前发出了动作,倒地在喊“停”之后,台上裁判 员只能判有效,而不能判无效,台上裁判员喊“停”的口令已经 发出后再使用动作使对方倒地,才能判无效。
浏览1,7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