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员的工作


  1. 准备好比赛用的记录表,熟悉表格的使用。

  2. 赛前根据每一单元的比赛秩序,将运动员的姓名、单位、 级别、体重等事先填好。

  3. 比赛中根据台上裁判员的手势记录双方运动员劝告、警 告的次数。

  4. 比赛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向裁判长报告。



  • 在一局比赛中,一方先完成三个4分动作时;

  • 在一场比赛中,一方受罚达6分时;

  • 在一局比赛中,一方被两次强制读8秒时;

  • 在一场比赛中,一方被三次强制读8秒时。



  1. 循环比赛时,根据台上裁判员宣布的比赛结果,在记录 表中填写双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胜方计2分,负方计0分。因对 方弃权获时计2分,弃权者为0分。

  2. 详细记录每局比赛边裁判员的评分结果,并在每一单元 (场)比赛结束时,交给裁判长。

  3. 注意事项



  • 记录工作必须认真细致,要熟悉裁判口令和手势,尤其 是强制读秒、得4分、警告、劝告手势。

  • 赛前在记录表上登记运动员姓名等项目时,一定要将双 方运动员的体重填写清楚至小数点后两位数,并保证其数字准确


无误

  • 比赛中集中精力,不得漏记、误记。


三、裁判员的职责

(六)计时员的工作

散打比赛以时间为计量单位,采用扣除暂停时间,每局净打 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的三局两胜制。比赛激烈,对抗性强, 暂停多,因而计时是一项关系到比赛是否合理、公正的重要工 作。

  1. 赛前检查哨子、铜锣,核准秒表并熟练掌握“开表”、 “停表”、“回表”等操作程序,了解秒表的性能。

  2. 裁判长示意后,鸣哨通告准备比赛。

  3. 当台上裁判员举手伸出食指,示意第一局比赛即将开始 时,目视台上裁判员,做好开表准备。

  4. 随台上裁判员“开始”的口令和手势,即刻开表计时。

  5. 每局比赛中,都必须随台上裁判员喊“停”或“开始” 的口令与手势,停表和开表。准确扣除暂停比赛的时间。

  6. 每局比赛中,当看到台上裁判员为运动员读秒时,应同 步起用计时器。

  7. 距每局比赛结束时间5秒时,一手计时,一手持锻键,


做好鸣锣准备。到时,即刻鸣锣。

  1. 表示一局比赛终了的锣声响后,台上裁判员喊“停”,随 即再次开表计局间1分钟休息,至5秒时鸣哨通告,准备下一局 比赛。

  2. 台上裁判员“读秒”时,即使一局比赛时间已到,也不 得鸣锣。待台上裁判员“读完”时再鸣锣。

  3. 注意事项



  • 比赛一开始,计时员就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听清、看清 台上裁判员的每一个口令和手势,严格按照规则准确无误地开表 或停表D

  • 比赛中,还要注意经常看表,以防失误,如表出现故障 等问题要立即报告裁判长。

  • 鸣哨或鸣锣,应保证哨、锣声音响亮,使全场听到。


(七)编排记录长的工作

比赛是否能按时开始,有序进行,顺利结束,编排记录工作 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编排记录工作要选调了解武术散打比赛的 特点,精通编排记录工作业务、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文字水平的 裁判员担任。

  1. 审查运动员报名表,统计每个级别参赛人数。

  2. 绘制竞赛日程表。

  3. 编制比赛秩序册。

  4. 组织抽签。

  5. 配合检录组称量运动员体重。

  6. 准备比赛的各种表格。



  • 边裁判员评分记录表。

  • 记录员临场成绩记录表。

  • 比赛秩序表。

  • 成绩公告表。



  1. 每一单元(场次)比赛结束后须迅速编排并公布下一单 元(场次)的比赛秩序。


三、裁判员的职责

  1. 核实成绩并在下单元(场)开始前发出成绩公告。

  2. 编制总成绩表(册)交总裁判长和竞赛部门。

  3. 安排专人负责记录比赛中(从比赛幵始至结束)所发生 的问题,比赛结束时交总裁判长审核签字。

  4. 注意事项



  • 编排工作要周密细致,统筹兼顾,既要使运动员发挥出 较高技术水平;又要给运动员创造互相学习的机会。

  • 记录工作要准确无误,尤其是计算成绩、录取名次,应 保证不出差错。

  • 比赛结束时,清理各种文件及有关材料,做好存档工 作,最后移交有关部门,编排记录员要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 务,完成好工作。


(八)检录长的工作

  1. 称量体重



  • 根据大会规定称量体重的时间,每天统一称量一次体 重,按每一单元比赛秩序称量当天参赛运动员的体重。

  • 称量体重由小的级别开始,称量时只准运动员穿短裤或 裸体。

  • 称量体重必须在一小时内完成,在指定时间内不按时称 量体重者,按弃权论。

  • 采用公制计量器,计量至小数点后两位数。

  • 将称量结果一式3份,分别交总裁判长,仲裁委员会和 裁判长。


三、裁判员的职责

  1. 每一场次比赛,须提前到比赛场内检查比赛护具,结束 后要清理好护具。

  2. 按照比赛秩序,每场赛前20分钟,召集运动员点名。点 名二次未到,或点名后擅自离开,不能按时上场者按弃权论。

  3. 如运动员在比赛前弃权,要及时报告总裁判长并通知裁 判长、编排记录长和宣告员。

  4. 指导并监督运动员穿戴服装护具



  • 服装与护具颜色不相同者令其更换。

  • 不准佩戴手表、手饰及任何金属制品上场。

  • 拳套必须系紧,扣结只能在腕部的背面,并用胶布(5 厘米x2厘米)固定。

  • 戴上护头后额前头发不得外露,下腭扣结要固定;后脑 扣结松紧要适度。

  • 穿戴护胸要松紧适度,扣结固定。

  • 护裆必须穿在短裤内。

  • 必须赤脚,穿护脚背,戴护腿。

  • 上台前检查是否戴有护齿。



  1. 安排2名检录员做引导员,负责将运动员、教练员及队 医带人场内指定位置,并注意回收护具。

  2. 比赛进行时准备2套备用护具,以备护具破损时替换。

  3. 注意事项



  • 做好检录工作要不怕吃苦,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总裁判长 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保证比赛按秩序顺利进行。

  • 妥善保管好比赛护具、器材等。

  • 至少安排好两对运动员,穿好护具,做好上场准备。副 检录长协助检录长工作,检录长缺席时可代行检录长职责。检录


员要根据检录长分配的任务,认真完成好工作。

(九)宣告员的工作

  1. 赛前要介绍竞赛规程和规则。

  2. 根据总裁判长的要求,宣布每一单元场次的开始或结束。

  3. 介绍裁判员、运动员。

  4. 根据台上裁判员的口令和手势,协助报告每局比赛的开 始和结束。

  5. 比赛进行中,根据台上裁判员的裁决,及时介绍比赛情 况。

  6. 根据运动员比赛情况,结合比赛规则,简要介绍散手技 术和有关事项。

  7. 注意事项



  • 宣告员必须吐字清楚,语言简练,让观众听懂。

  • 赛前需要将有关宣告内容整理成文字材料,交总裁判长 或有关部门审核。

  • 在台上裁判员未宣布比赛结果前,不得擅自宣告。

  • 未经总裁判长或有关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宣告任何事宜。


(十)医务组的工作

1.对各队运动员《体格检查表》进行审查。

  1. 联系一所条件较好的医院,组织运动员进行体格复查。

  2. 检查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

  3. 比赛中,根据台上裁判员的手势,及时为受伤运动员治 疗。对不能继续比赛者即刻向大会提出停赛建议。

  4. 比赛期间,对因病不能参赛者向大会提出具体建议。

  5. 注意事项



  • 比赛中运动员出现鼻子出血、身体挫伤、摔伤等运动损 伤时要迅速为其治疗。

  • 运动员如出现关节脱臼、骨折、靭带断裂、休克等运动 损伤,一方面对其能否继续比赛提出具体建议,一方面尽快将其 抬下场治疗,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11散打的竞赛与裁判 方法

(一)比赛时间的规定

每局净打2分钟,是指运动员除暂停之外的实际比赛时间。 具体操作时,计时员只要听到台上裁判员喊“开始”的口令,就 必须即刻开表,喊“停”的口令就要即刻停表,停止计时,当开 表时间累计达到2分钟时,标志每局比赛结束。计时员必须准时 鸣锣通告。

(二)局间休息的规定

局间休息1分钟,是指每局之间的间歇时间D上一局比赛一 结束,计时员即刻开始记局间休息时间。台上裁判员在50秒时 上台通知运动员上场准备比赛。局间休息达1分钟时,台上裁判 员必须发出比赛“开始”的口令,如运动员因没有带好护具,护 齿等而拖延比赛时间,判技术犯规。

四、散打的竞赛与裁判方法

(三)报名级别的规定

报名级别有其体重区间范围的规定。达不到报名级别,是指 运动员在称量体重时的体重,超出了所报级别规定的区间范围。 例如,75公斤级的区间范围是70公斤以上至75公斤。所报该级 别运动员的体重必须在这个区间范围内,如果运动员的体重在 70公斤以下,或75公斤以上,就不符合要求,则不准参加比 赛。

(四) 无故弃权的规定

无故弃权,是指除大会医生诊断有伤病不能继续比赛以外, 未按规定准时参加比赛的行为。例如,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因为 各种主客观原因请假不能继续参加比赛,判无故弃权,取消本人 已取得的全部成绩。

(五) 禁击部位的规定

禁击部位,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能击打的部位,包括后 脑、颈部和裆部。后脑是指头部耳廓垂线以后的部位;颈部是指 人体第一椎骨以下,锁骨以上的部位;裆部是指人体的阴部。 判断时,要求台上裁判员随时调整自己的注意力,拳法互击 判篇

时容易击中后脑和颈部,腿法进攻时容易击中裆部,运动员只要 出现犯规,台Jl裁判员必须及时喊停判罚。由于裆部连接小腹, 判断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喊“停”之后,可以征求裁判长或附近 边裁判员的意见,但不能受运动员表现的干扰。

(六)得分部位的规定

得分部位,是指运动员击中后要根据相应的评分标准给予记 分的部位;头部,是指除了后脑以外的面部和头两侧的部位;躯 干,是指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大腿,是指髋关节以下,膝 关节以上,包括臀部在内的部位;小腿是指膝关节以下,踝关节 以上的部位,包括膝关节。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的肩部、上肢、脚跟、脚掌与脚背,既 不是禁止部位,也不是得分部位,击中后既不能判犯规,也不能 判得分。由于肩部与胸、背连接,腰部与臀部连接,运动员击中 在连接部位,很难判定准确。为了方便裁判,统一尺度,按照 “方法清楚,击中明显”的原则,靠下不靠上。击中在肩部与胸、 背的连接部位不得分,击中在腰部与臀部的连接部位得1分。

(七)用头、肘、膝进攻对方的裁判方法

用头、肘、膝进攻对方,是指以上部位采用动作主动发力顶 撞对方◦只要击中就要根据《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有关条文, 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的判罚。

由于散打比赛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近身运动,有时因对方进攻 而出现低头、抬肘、提膝动作进行防守时,接触了对方的身体而 没有明显的发力,并且没有产生实际效果;有时在互相搂摔过程 中,头、肘、膝触及对方的身体而没有明显的发力。类似情况不 属于用头、肘、膝进攻对方。

(八)进攻反关节的裁判方法

进攻反关节,是指击打对方的关节,迫使关节作超出正常活 动范围的运动,而造成关节损伤的进攻动作。(人体容易被击打 受伤的关节,主要是肘关节和膝关节。)例如,当对方手臂或下 肢伸直的瞬间,将其关节前端固定的同时,用动作击打关节。或 者两点相向交错合击关节。如果使用正常的攻防方法,虽然击中 关节部位,但关节没有超出正常的活动范围,不属于进攻反关 节。

(九)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摔法的裁判 方法

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是指在使用摔法过程中,采用 控制性的手段,强迫对方头部先着地,有意伤害对方。判断是否 使用了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一般应符合下列三种情况:

  1. 对方处于被控制状态时,采用招法使其头部朝下落地, 而对方无法使用自我保护的倒地动作。



  1. 对方处于悬空状态时,突然改变对方的姿势状态迫使其 头部朝下落地。

  2. 临近倒地状态时,突然拧转对方头部,迫使对方头部先


着地。

如果采用正常的摔法,被摔的一方因自己的保护能力差,倒 地动作不合理造成头部先着地,不属判罚的范围D

(十)有意砸压对方的裁判方法

有意砸压对方,是指对方倒地时,用身体的某一部位顺势加 力于对方。达到丧失对方战斗力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

  1. 对方倒地时,并没有抱、拉自己,而有意向下用力骑、 压在对方身上。

  2. 在倒地的同时或之后,有意借力以身体的某一部位顶、 砸、撞、压对方。

  3. 对方已处于悬空状态倒地时,故意加力将其向下砸落在 揺台上D


(十一)实力悬殊的裁判方法

实力悬殊,是指双方运动员智能、技能、体能的综合能力反 差较大。比赛中的主要表现为“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总是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为了保护弱者而不致于产生伤害事 故,只要出现这样的情况,台上裁判员征得裁判长的同意后,宣

四、散打的竞赛与裁判方法 布强者为优势胜利。

(十二)强制读秒的裁判方法

强制读秒,是指运动员受到重击之后,产生强烈的震动、晃 动、失衡、倒地、痉挛、疼痛难忍等现象时,台上裁判员采用读 秒的方法,使受击者有短暂的恢复时间,从而保证运动员的安 全。

强制读秒时,台上裁判员应迅速靠近被读秒的运动员,既能 保护受重击的运动员,又能清楚地观察其面部表情。站的位置不 要挡住裁判K的视线,Lt裁判长也能观察到被击运动员的情况。

强制读秒有读8秒与读10秒之分。台上裁判员在读秒过程 中,运动员如果要求示意继续比赛,必须读完8秒,才能停止读 秒。然后观察运动员是否知觉正常,如果知觉恢复正常,马上恢 复比赛,如果知觉没有恢复正常,或者本人没有任何想继续比赛 的表示,必须继续读到10秒,只要读到10秒,表示该场比赛已 终止,然后根据规定宣布比赛结果。

如果运动员出现休克、关节脱臼、骨折等危险状态时,可以 不读秒,立即以手势请医生将运动员送到后场急救处理。然后根 据规定宣布比赛结束。

强制读秒后的判决主要有下列情况:

  1. 运动员采用的是可用的方法,击中的是得分部位,造成 对方强制读秒一次得2分。类似情况,一场比赛中被强制读秒达 3次,判对方为优势胜利;一局比赛中被强制读秒达2次,判对 方为该局胜方。


四、散打的竞赛与裁判方法

  1. 运动员采用的是禁用的方法,或者采用的是可用方法而 击中的是禁止部位,造成对方强制读8秒时,应判侵人犯规;达 10秒时,终止比赛。经过医生检查,如果确实受伤,受伤者为 该场胜方;如果伪装受伤,对方为该场胜方。


(十三)知觉失常的裁判方法

知觉失常,是指运动员在被重击之后,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一 种不正常的状态,具体表现为:

  1. 站立重心不稳定,步履紊乱,不能平衡身体。

  2. 面部表现痴呆,视觉下降。

  3. 呼吸紊乱,急促喘粗气。


(十四)倒地的裁判方法

倒地,是指两脚以外的身体任何部位支撑了台面,倒地在比 赛中分为两种情况:

  1. 被击倒、摔倒。由于承受不了拳法、腿法等动作的打击 而失去重心,或者被摔时失去重心,造成仰卧、侧卧、滚翻、 坐、跪等姿势状态倒在擂台上;或者为了维持身体平衡而用膝或 手臂支撑了台面。

  2. 自行摔倒。由于前冲、后退过猛,进攻、防守动作使用 不当等主观原因;或者场地不平、过滑等客观原因,造成了倒地。


在这两种情况中,卧、滚、跪、坐等倒地动作,裁判员比较 容易判别。而快速运动的瞬间,运动员膝部撑地后马上起立,拳 套点地或擦地而过不太容易判别。这种情况主要靠视觉、直觉来 判断。台上裁判员反应要敏捷,处理要及时、果断。运动员除两 脚以外的身体任何部位接触台面的瞬间,必须即刻喊“停”,进 行处理。如果不即刻喊“停”,稍有迟疑,或反应慢了一点,运 动员已经完成了其它动作,时机已过,再喊“停”,容易造成误 解。

(十五)主动倒地进攻的裁判方法

主动倒地进攻,是指两脚以外身体其它部位必须先接触台面 后才能使用,或者使用后必须两脚以外身体其它部位先接触台面 的进攻方法。

运动员使用这类动作时,台上裁判员首先要分辨是主动倒 地,还是伪装主动倒地。主动倒地必须是自己处于正常姿势使用 的一种进攻或防守反击的方法。而伪装主动倒地是处于被动情况 下,自己身体已经失去平衡,为了躲避打击,顺势伪装主动倒 地,又不能衔接合理的进攻方法。使用主动倒地动作进攻时,被 对方反击倒地,算倒地。正确地使用这类动作,主动倒地本身不 算倒地,但在其进攻效果上,要严格区分几种不同的情况:

  1. 将对方击倒而自己又能即刻顺势站立,可以得4分,台 上裁判员要出示“4分手势”。

  2. 虽然将对方击倒,但自己不能顺势站立者得2分。

  3. 虽然将对方击倒,但对方倒地时,身体的某一部位压在


自己的身体上,造成不能迅速站立,判双方倒地。主动倒地者在 站立的过程中,对方不许用脚攻击其头部。

  1. 使用主动倒地的方法,只要明显击中了对方的得分部位, 边裁判员就要按其得分标准记分。

  2. 在自己被动挨打快要下台或倒地的瞬间,伪装使用主动 倒地动作,只能作为倒地,对方得2分。


(十六)使用腾空腿法进攻的裁判方法

是指用脚充分蹬地腾空后使用的腿法。现比赛暂规定使用的 腾空腿法有三种:腾空侧踹腿、腾空后摆腿、腾空后踹腿。主要 有三种情况:

  1. 充分蹬地腾空后使用的腿法击中对方躯干部位,并能站 立,得4分。

  2. 如果没有击中对方躯干部位,则按击中的部位和效果是 否明显来评判。

  3. 如果没有达到充分腾空使用的腿法,并击中对方躯干部 位;或充分蹬地腾空后使用的腿法击中对方躯干部位,但没能站 立,则按击中的部位和效果是否明显,来评判能否得2分。


(十七)使用勾踢进攻的裁判方法

是指使用勾踢腿法在与对方没有接触并不借力的情况下,将 对方踢倒并能站立,得4分。重点区分接抱腿的勾踢摔法和进身

后的接臂借力的勾踢摔法,这种情况只能按倒地得2分处理。

(十八)双方倒地的裁判方法

双方倒地,是指比赛的双方运动员,两脚以外的身体任何部 位均接触了台面。在比赛中双方倒地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 两人在抱摔的过程中,一方使用摔法,另一方防摔或反 摔,由于相互作用的结果,以致造成双方均失去重心,倒在擂台 上时很难分出先后,称为同时倒地。

  2. 使用摔法时,两人抱在一起不能互相脱离,一方先失去 重心,在倒地的过程中将对方带倒、拉倒,以致造成倒地的瞬间 对方压在自己身上。或者使用摔法,对方倒地后,自己没有能够 控制身体重心也随之倒地,可判为一方倒地在先,得1分。


(十九)击中的裁判方法

击中,是指运动员使用方法,打上对方后产生相应效果的一 种标志◦运动员在比赛中只要击中对方,就应该按照有关的判罚 标准进行处理。经过多年比赛实践的总结,击中的标准应该确定 在最佳状态。

1.看位移。击中头部、躯干,必须造成对方制动、震动、 晃动、后退等位移现象。震动,是指对方攻击力量大,遭受沉重 打击而造成的一种现象。晃动,是指前后或者左右来回移动的现 象。

  1. 听声音。击中臀部以下的部位,不容易造成位移,但会 产生清脆或沉闷地动作击打响声。

  2. 看防守。被击中者,对于对方的攻击动作没有任何相应 的防守动作;或者有防守动作,但击中在先、防守在后,完全没 有防住。(提膝防守时击中小腿一样得分)


符合上述三条标准,就是击中。否则,就是方法不清楚,效 果不明显。每一个台下裁判员必须按照统一尺度记分,将误差减 少到最低程度。

(二十)消极8秒的裁判方法

消极8秒,是指台上裁判员用手势指定进攻后,运动员在8 秒钟内仍不进攻的行为。消极8秒分为一方运动员消极8秒,或 双方运动员消极8秒。

一方运动员消极8秒,是指裁判员发出“开始”的口令后, 一方运动员主动向前移动伺机进行攻右,但另一方运动员消极后 退,而不采用任何进攻或反击的行动。

双方消极8秒,是指裁判员发出“开始” 口令后,双方运动 员都消极等待,均不采取任何有效的攻击行动。

前者用手势指定消极方进攻,后者可以任意指定一方或双方 进攻。被指定进攻以后如有8秒钟再不进攻,就可以喊“停”, 判消极8秒。前者判指定方为消极,后者判双方消极。

台1:裁判员在发出“开始” 口令后,就要默计时间,一般运 动员都会在8秒钟内进攻,一旦发现某方运动员消极,用手势指 定进攻后,一定要用手指逐个合拢或逐个分开的形势默计时间。 当运动员在8秒钟内要开始进攻,这一次消极就不成立。一个运 动员被指定进攻后,在8秒钟内再不进攻,才能判为消极8秒。 在一局比赛中不累计被指定进攻的次数来判消极8秒。

(二十一)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的 裁判方法

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是指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和动 作所产生的效果两个方面,均不符合击中的要求。运动员使用方 法进攻,动作完成的质量有较大的差别。有的进攻时机掌握不 好,自己处于被动状态,勉强发出了动作;有的由于方向、距 离、角度掌握不好,动作歪歪扭扭,两者虽然勉强打上了对方, 但没有造成任何效果。

运动员使用方法进攻,动作质量完成得较好,但对方防守比 较灵活,在闪躲的过程中有轻微的击打接触;或者采用了相应的 抱防动作,虽腿法、拳法有轻微的击打接触,但没有产生“击 中”应有的效果。似打非打、似中非中。动作一擦而过,难以区 分是否击中得分部位。因角度不同,不能看清楚是否击中。上述 的一些类似情况,均可以用“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来进行 处理。

(二十二)下台的裁判方法

下台,是指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了台下的保护垫或场 地。只有采用合理有效的拳法、腿法、摔法,干净利落地将对方 打下擂台者方为有效。禁止采用死拉硬推的方法将对方推拉下 台,如果用此种方法将给予警告。

(二十三)双方下台的哉判方法

双方下台,是指比赛的运动员都掉下了擂台。只要一方下了 擂台的同时,另一方在擂台上没有完全和掉下擂台的运动员分 离,那么均作为双方下台处理,台上裁判做下台无效的手势。但 有以下两种情况:

  1. 一方使用摔法致使对方倒地或倒地在先,但对方的手或 脚接触了台下,应判对方倒地或倒地在先。

  2. —方使用摔法致使对方倒地或倒地在先,但如果使用摔 法的一方的手或脚接触了台下,则判使用方法无效。


(二十四)互打互踢的裁判方法

互打互踢,是指运动员在没有抱缠的情况下,用拳法、腿法 相互之间的进攻。

在一次连续进攻中,首先击中对方和结束前的最后一次击中 对方有效部位者,应按规则记分。

(二十五)抱缠时击中对方的裁判方法

抱缠时击中对方,是指运动员在抱住后或互相搂摔的过程中 击打对方的行为。竞赛规则规定抱缠时击中对方不得分。其目的 是为了使拳法、腿法、摔法技术在比赛中能做到均衡发展,而采 取的限制性措施。

因为运动员使用摔法将对方摔倒的运动轨迹较长,而拳法的 运动轨迹较短,被摔的运动员从失去重心到倒地的过程中,完全 能够用拳连续击打对方,如果抱缠时击中对方得分,运动员就很 难采用近身的摔法。

深人理解竞赛规则条文的基本精神,有助于正确地掌握裁判 的尺度。关键看双方是否已经抱住,如果一方准备使用摔法去抱 对方,但还没有抱住的瞬间,对方反击中应该得分,或者抱住对 方后,对方已经挣脱的瞬间用拳法或腿法反击,如果击中也就该 得分。

(二十六)消极搂抱的裁判方法

消极搂抱,是指为了达到不让对方进攻或反击的目的而采取 抱住对方的一种行为。在比赛中,有些运动员为了自己的需要, 利用竞赛规则中抱缠击中对方不得分和抱缠没有攻防动作需要暂

停的条文,故意搂抱对方。具体表现为:

  1. 用拳法或腿法击打对方后,为了防止对方反击,马上抱 住对方,既不使用任何进攻方法,也不让对方使用方法反击。抱 缠在一起,等待台上裁判员喊“停”。

  2. 运动员在得分领先的前提下,由于体力不好等原因,为 了保持战果,一有机会就抱住对方,消极等待裁判员喊“停”, 以此来消磨比赛时间。


(二十七)犯规处罚的裁判方法

犯规的处罚在竞赛规则中有明确的规定,只要出现“技术犯 规”就给予“劝告” 一次;只要出现“侵人犯规”就应给予“警 告”一次,台上裁判员应该严格执行。只要运动员有行为,有效 果就应该给予处罚。

有行为是指技术犯规的内容;有效果是指击中了对方的禁击 部位和使用了不允许的方法击中了对方,效果的衡量关键看击 中,只要击中了对方,不管是有意的或无意的,不管是主观原因 或客观原因造成的,都应给予“警告”处罚。

在犯规处罚的实施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伸缩的行为。所谓 伸缩的行为,是指同一种犯规情况,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只给予 提示,有的却给予直接判罚。视而不见属于偏袒,该罚的给予提 示属于重错轻罚。

给予提示的情况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有提膝动作但没有 顶撞对方,出现容易造成击中对方禁击部位的动作,但没有击 中。进攻动作离禁击部位较近,几乎是一擦而过,但没有击中。

四、散打的竞赛与裁判方法 提示的目的是提醒运动员不要犯规。

(二十八)相互抱缠没有进攻动作的裁 判方法

相互抱缠没有进攻动作,是指运动员使用摔法时,遇到对方 的防摔或反摔,相互之间都不可能将对方摔倒或者分离,而出现 无效纠缠、制动或停顿状态达2秒。此时台上裁判员可以喊 “停”,分开后再开始比赛。台上裁判员喊“停”的最佳时机,是 以运动员使用摔法的有效动作状态为依据。

  1. 运动员使用摔法的时机、使用的动作、所抓的部位不好, 根本不可能将对方摔倒,而对方只有防摔没有反摔的意图,达到 2秒立即喊“停”。

  2. 使用摔法的运动员虽然方法比较合理,但被摔的运动员 防摔的比较好,又没有反摔的意图,出现这种双方动作的制动状 态达2秒可以立即喊“停”。

  3. 运动员使用摔法时,相互搂抱,光靠下肢互相勾踢达2 秒,虽然动作没有制动,没有停顿,但根本不可能马上产生效 果。此时,可以立即喊“停”。

  4. 运动员的摔法动作正在完成,被摔的运动员已经在倒地 的运行过程中,台上裁判员不能喊“停”,倒地后才能喊“停”。

  5. 对于摔法无效的判决,以喊“停”的口令为界限。在 “停”的口令之前发出了动作,倒地在喊“停”之后,台上裁判 员只能判有效,而不能判无效;台上裁判员喊“停”的口令已经 发出后再使用动作使对方倒地,才能判无效


(二十九)记分

记分,是指边裁判员根据运动员使用的不同方法,击中的不 同得分部位,产生的不同效果,台上裁判员对运动员的不同判罚 情况,按照得分标准,及时记录运动员的得分。

同一个动作击中对方相同的的得分部位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按规则中规定的高分记分。如一拳击中对方记1分;一拳击倒对 方按倒地记2分;一拳击倒对方后造成强制读秒,应累计倒地和 强制读秒的得分;一拳将对方打下擂台,按下台处理;一拳将对 方击倒而不能继续比赛,按优势胜利处理。

五、散打竞赛的编排与记录方法

  • 散打竟赛的编排
    与记录方法


编排记录是散打竞赛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竞赛程序编排得 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比赛的顺利进行,同时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 的发挥和运动成绩的好坏。因此,编排记录人员必须以严肃认真 的态度,科学、周密、準确无误地搞好这项工作。

(一)编排

  1. 编印大会秩序册


编排人员在赛前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印大会秩序册。秩序册是 竞赛的重要文件,是全体领队、教练、运动员、裁判员,以及大 会一切工作人员在比赛期间的依据。

秩序册的内容:

  • 竞赛规程。

  • 组织机构及工作人员名单。

  • 仲裁委员会名单。



  • 裁判员名单。

  • 各代表队运动员名单、级别。

  • 大会活动日程。

  • 竞赛日程表。

  • 各级别轮次表(分组表)。

  • 大会注意事项。



  1. 编排前的准备工作



  • 认真学习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和本次赛会的竞赛规程。并 且掌握竞赛性质、竞赛办法;大会期限;竞赛项目;参加办法; 录取及奖励办法等情况。

  • 审核报名单。

  • 统计各级别人数。



  1. 编排原则



  • 以竞赛规程、报名单和大会的时间为依据。


根据竞赛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报名单计算竞赛实际天数是否 与大会的时间吻合,若有出人,应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进行调 整。

  • 同一级别、同一轮次的比赛应在同一单元进行。

  • —名运动员,一天最多安排2次比赛(不在同一单元)。

  • 同一单元的比赛由体重轻的级别开始。

  • —个单元的比赛,一般安排15~22场D



  1. 编排方法



  • 单循环比赛


单循环比赛,是指所有参加同一级别比赛的运动员之间均要 轮流相遇一次,最后根据每名运动员胜负场次的积分多少来决定 名次。

轮次和场次的计算:参加循环赛的运动员均比赛一场(包括 轮空)则为“一轮”。

计算轮次的方法: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数为偶数时。轮次=人 数-1。如8人参加单循环赛,贝IJ轮次为8-1=7轮。

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为奇数时。轮次=人数。如7人参加单循 环比赛,则轮次为7轮。

单循环比赛顺序的编排:

用阿拉伯数字等量地将参加比赛的人数分为左右两列。左列 由上往下排,右列由下往上排,然后用横线将相对的两个数联 接。可用“0”占位,则与它相对的运动员轮空。从第二轮编排 开始,1号位固定不变,其它位数按逆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即可排出下一轮的比赛顺序。

如:4人参加比赛的编排方法: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4 1 —3 1—23 4—2 3—4

如:3个人参加比赛的编排方法:

第一轮 第二轮0 1—33 0—2

轮次表编排之后,按参加比赛的人数,制作与人数相等的签

号,抽签之后,将各队抽到的签号在轮次表中找到相应的位置, 把运动员的名单填上,即可排出竞赛n程表。

  • 单淘汰赛


运动员按照编排的比赛秩序进行比赛,胜者进入下轮比赛, 败者被淘汰,整个比赛最后一场的胜者为冠军,负者为亚军。

单淘汰赛号码位置数的选择:采用单淘汰赛方法时,应根据 参加比赛的人数,选择最接近的较大的2的乘方数(即2自乘若 干次的积数)作为号码位置数即2n

常用的号码位置数有:23 = 8 2" = 16 25 = 32 单淘汰轮数和场次的计算:

〇>计算轮数:单淘汰赛所选用的号码位置数(2的乘方), 其指数(自乘的次数)即为轮数,2的n次方就是n轮。

如:8个号码位置为23即3轮。

若8个参加比赛,8个号码位置=23,比赛轮数为3轮。(见 下表)

  • 计算场数:在单淘汰赛中,每进行一场比赛就淘汰一名运 动员。如果运动员全部被淘汰,那么比赛的场数就等于运动员的 人数,但是冠军不可能被淘汰,所以实际比赛的场数应为参加比 赛人数减去冠军未被淘汰的一场。


计算的公式为:场数=人数-1

比如:16人参加比赛,最后剩一名冠军,比赛的场数为16 —1 = 15 场

  • 附加赛:单淘汰赛只能确定冠、亚军,其它名次均为并列 名次,用附加赛的办法可以排定各个名次。


附加赛方法是每一轮的胜者与胜者,负者与负者之间进行比 赛,直到排出所有的名次。运动员进行附加赛顺序排法如下:图片4

 

浏览2,9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