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高水平的拳击比赛,是一种不可言语的艺术享受。拳击 竞技的特点,就是它展示了攻与防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拳击运动 员们在拳击台上表现出的灵活的步伐、敏捷的出击、潇洒的搏 击、机动的战术、强健的体魄、智慧的升华,无不给观众以深刻 的影响,这也是把大家拉到拳击台前的强大动力。在比赛中由于 自己支持的队员的表现,而使观众在心理感受与拳击台上的瞬间 优劣变化相互交替起伏着,他们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得到了陶醉 与梦幻般精神上的愉快享受。

拳击运动,尤其是业余拳击,在当今世界被许多国家看成是 一项最有价值、最重要的运动。这是因为拳击运动具有提高人体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器官等功能的效果;另外,在严格规 则的限制下,也同样培养了人的高尚体育道德。更突出的是,现 代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优胜劣败。在拳击运动 的训练和比赛中,对年轻人所培养的不畏强者、不怕艰苦,面对 重击敢于取胜的精神,定会对其坚强性格的形成有所渗透,使其 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都会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一个对祖 国,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强者。

(一) 拳击运动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

拳击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是在不断闪躲、进攻移动和防守中 进行的。尤其是在比赛中,谁能较多准确、果断、有力地击中对 方身体的规定得分部位,谁就能取胜。拳击是一种人对人的运 动。双方为了保护自己、打击对方,都在不断地调整距离,变换 体位和姿势,这对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 转换的灵活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个优秀的拳击运动员,必须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敏捷的 闪躲能力,以及准确的判断能力,这些都属于神经系统的功能。 显然,那种兴奋过程太强、抑制过程较弱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 拳击运动员。

(二) 拳击运动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率,即每分钟的心跳频率。拳击比赛参赛者的心率,在第 三个回合结束,锣声敲响的即刻,运动员的平均心率是129- 132 次/每分钟。这相当于田径项目1500米跑比赛中遥测的心率数。 这个心率值,标志着运动者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已接于本 人的最高水平。显然,拳击运动这种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对提 高人体的心肺功能是十分有益的。

(三)拳击运动对运动器官的影响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拳击作为一种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的非常好的体育项目,能充分地表现出全部身体素质。 快速出拳击打的动作是得分的根本技法,并且要把这种动作坚持 长时间,这就需要以速度为先导的力量和耐力来完成;机敏的反 应可使各种动作根据进攻的和防守的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中不 断变化;同时肢体随心所欲地活动到最大范围,这又体现了柔韧 性。并且在一系列的组合动作中体现出高度的协调性。无论是在 打沙袋、对练,还是实战,都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有效手 段。

一个拳击运动员在对应训练及比赛中,要经常采取两臂屈肘 抬起的动作,以防止对手可能的攻击,并随时伺机给对方以重 击。诸如此类灵敏而有力的动作,如果没有发达的肩带肌、三角 肌、肱二三头肌及前臂快速地伸屈转换是不可能的。同时,必须 有强有力的胸大肌和腹肌,才有利于保护胸部和腹部的内脏器 官。在激烈的比赛中,需要两腿不断地移动,并持续处于微屈膝 的姿势,如果没有强壮的股四头肌,大腿和小腿肌群来支持,就 会过早地失去平衡,导致站立不稳而不能坚持比赛。

(四)拳击运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 价值的体育教育活动

体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在运动的过程中,锻炼者不仅得 到了强健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训练他们勇敢、机智、灵 敏、果断、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和在逆境中不怕困难,克服艰难 的战斗精神。在对练和实战中,由于肢体始终处于活动状态,精 神处于争强好胜的兴奋状态,同时产生荣誉感、自豪感、进取 心、自尊心。表现出个人的道德和意志品质,由此出现的相应行 为往往是人生观、世界观、道德水准等品质的体现。这就提供了 进行教育的时机,要求运动员要有涵养、要互尊互敬、遵守纪 律、服从裁判;在比赛中要体现出男性的阳刚之气,要勇敢顽 强、坚决果断、机智多谋

(五)拳击运动对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拳击的对练和比赛过程中,要不断地根据场上情况,以敏捷 的思维,迅速适时地决定自己的技战术。这就要求有良好的观察 力、判断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通过实践,这些能力就可以得到 锻炼和提高。

培养竞争能力。现代的社会处在竞争的时代,没有良好的竞 争意识是很难在社会上立住脚的。在你来我往的对抗中,两人都 勇敢顽强,坚毅果断,对竞争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有竞赛就有输赢,只有正确对待竞赛中的胜败,才可能适应社会 的激烈竞争。

培养自我奋斗的能力。在练习和比赛中,大部分时间是靠独 自拼搏。教练员只是对训练提出要求和对比赛提出建议,练习的 质量和比赛的结果得全靠自己。这是自我的提高,在这个锻炼的 过程中就塑造了自己、发展了自己、完善了自己。

拳击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中甜。 经过长时间的体力和脑力活动,使人敢于在困境中进取,迎困难 而上,并以充沛的精力进行高效率的工作。

不难看出,拳击比赛是十分激烈的。三个回合的比赛,双方 都要尽力拼搏,体力消耗很大,直到精疲力竭,这时,与其说是 较量技术,不如说是较量各自的心、肺和运动器官的耐力。

从近代某些学说的观点来看,一个拳击运动员,在系统的训 练和比赛中所接受的各种强大的刺激,就是作用于运动员身体的 许多应激因素。教练员和运动员如果能很好地控制这种应激的强 度,就能有效地运用这种应激的强度,就能有效地应用这种应激 来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成绩。而如果强度太大,超越了个体生理 应激阈限,便会导致机体功能的损坏。

现代生理学对生理应激的定义,是指强烈的刺激所引起的反 应,以及随后的适应及恢复过程表征的总称。那么,对于拳击运 动员来说,首先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视为适应。其 反应将会表现为其体内结构和功能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使身体 适应,并逐渐掌握一个优秀拳击运动员所应具有的那种精湛的技 术,训练出良好的器官功能和树立击败对方的必胜信心。

拳击运动员的运动 祺伤与预防

拳击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其项目特点,不可避免地会 出现运动损伤。尤其是在古代,拳击运动的职业化特点使其变得 异常残酷,易造成拳击创伤,拳击发展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后来业余拳击制定的规则和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才使业余拳 击运动走上了正规。在我国,也因拳击运动的创伤而使其中断。 1958年,由于体育运动的“大跃进”,各省市为了在第一届全运 会上“放卫星”作贡献,盲目发展拳击运动,出现了不少伤害事 故。好在1986年3月,国家体委正式恢复了拳击运动,制定了 一系列的文件,使拳击运动走上安全、健康发展的道路。

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创伤正在逐渐增加。据统 计,在欧洲的损伤事故中,拳击仅列第15位,拳击位于田径和 网球之后。拳击运动激烈对抗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其必然要出现一 定的创伤,这是每一个从事拳击运动的人所必须面对的。如何来 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和创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十、拳击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与预防

(一) 发生拳击创伤的原因

拳击运动员对拳击创伤的严重性与预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 视不够,是发生创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实战训练与比赛的组织工 作不严密,方法不当;教练员不在场,运动员的情绪不佳、体力 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或因身体处于疲态状态、患病、有伤等是 发生创伤的主要原因。另外,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制扩 散,造成肌肉不协调,动作僵硬、不熟练,也易引起创伤的发 生。场地不平整、器材不安全、运动服不合体、运动鞋不合脚 等,这些都是拳击创伤的直接因素。

技术水平低,动作上的缺点错误,不合理地分配比赛中的体 力,是从事拳击训练初期或学习新技术时发生创伤的主要因素。 对准备活动重视不够,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做得不充分,也是一个 主要的受伤原因。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也会导致受伤。

浏览1,51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