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最主要的训练课程,就是实战对抗。这是拳手在基 本手法锻炼纯熟后,进行实战经验积累的搏击方法。而且据李 小龙说,实战对抗也就是搏击训练,可分为两种形式:最初的 实战对抗,只不过使学员们能够脱离了以手搭手的对练方式, 而改以离身搏击法,这是点到即止的对抗方法,用咏春拳术语 来说,名为“甩手气其后,又可引导学员们试穿戴护具,真真正 正地对打。这种打斗训练方式,虽然比较第…种形式来得激烈 一些,可是却是最实际的获得经验的方法。且在严密的安全护 具保护之下,再加上循循善诱的方法,学员是绝对没有半点危 险的
在训练中,实战对抗必须是两人对搏,而练习实战对抗的 最主要目的,是将自已的技击的“条件反射作用''训练至极端 敏感,并且将此等功能改变为种精密的致用拳技°在这里, 所谓反射作用,即是说假如在某一种不能预知的外来刺激下, 自己能够在突然之间十分下意识地作出敏捷反应。在此,李小 龙举例说道:假如在不经意之间,突然被针类的尖锐物体刺 了一下,每一个人都会下意识地叫出声来,或者做出极快的反 应企图摆脱这种针剌的痛苦。又举例说,假如在突然之间,有 人以拳头向自己打过来,自己便会惊慌地向后退避,以避过对 手的攻击.上述动作,都是在事先没有想定便直接做出来的。 俗语所谓某些人做事不经大脑,其实下意识的动作正是这种 事先不经过脑子思维做出来的动作,这就是“条件反射作用七反射作用不独在人的方面存在,甚至在动物界也存在。但 是,每一个人的“反射条件”却有差异,故此便有敏感和迟饨的
差别了。有些人,天生就具有高度敏感的反应,但是,,却也偏偏 有一些反应迟钝的人,不过只要这类人坚持锻炼,便'可弥补先 天不足。在这里,截拳道的实战对抗,其作用之一便是要使得 练习这种拳术的人,反应愈来愈快速,当然攻击也越来越狠。 也即是说,使锻炼的人能够有较乎常人更敏感的反应•如再从 而将此种高度敏感的反应,配合在技击之中,使人能够在真正 搏击的时候,无需经过事前的想定,便能顺着对手来势,予以 最适当的消解。此外,练习实战对抗要心无难念,全神贯注于 动作的位置上,还要眼随手到,呼吸自然,切勿紧张,不可轻 浮。谨记上述各点,方可成功。李小龙还说过,很多曾经打过 架或常习自由搏击的人,都会有这种经验,就是当两个人在真 正打斗时,相互攻守的动作,根本是不可能预先想定的。也就 是说,当别人在真真出手攻击自己的时候,自己根本就没有充 分时间去考虑应该使用什么招数来消解对手。所以,有很多人 就算学上十年八年的拳术套路,一旦临敌时却有技穷的感觉, 那是平常没有考虑到真正搏击中时间上的问题的缘故。
在实战对抗中,有某些招数,要用好几个动作组合,才能 达到打击对手的效果。同样,有一些招数却只需一个最简单的 动作便能达到打击敌人的效果了。我们姑且将第一类技法称 之为“复杂招势七第二类技法称之为“简单招势七在这里,有 很多练拳术的人,以为练上了复杂的招势,便等于练就了'“高 级拳法”,其实不然。因为拳法的水平高低与否,并不在于复杂 或简单之分,而在于练习时看其招数是否容易上手。如某些招 数难度大,习者必须准确地掌握其要点或经过长时间的苦练 才可使用出来,而一经使用便可轻易地发挥极强的打击效果, 这才算是“高深动作气但一个“高深动作”,有时可能简单得只 像随意的一拳,或轻巧的一脚。其实,愈是复杂的动作招势,其 实用价值愈不大。相反,愈是简单的招势却愈实用。因为,复 杂的招势其动作组合必定繁多,所消耗的时间也必定随之增 长。而如果某一招势只有一个动作的话,必定比需要几个动作 减省很多时间,如此攻击当可令对手防不胜防。所以,截拳道 (或任何功夫)中最好的招式,应该是以最简单的动作,在最短 的时间内使用出来,且能够兼有攻击及防守的效果。在截拳道 的技法来说,所用的招势通常都是最简单的、攻击亦最直接, 其原因也就是基于上述原故。
(二)实战中的情形分析
据李小龙说,在实战对抗中,有很多习武的人都可能有此 经验,也就是在与对手搏斗的时候,会发觉有很多平时已十分 熟练的招法,在那一个关键时间内,却完全不能有效地施展出 来。不说别的,就只以截拳本门来举个例子,有很多习技击术 的拳手,在真正搏斗时,竟连本门最常用的直线冲拳也使不出 来,可是大家应该知道,本门最基本也是最切实际的便是直线 拳法了。也就是说,凡是学习截拳道的拳手,必定“不可能”说 自己并未熟悉直线拳法<,但是,当自己真正面临搏击的时候, 竟然连最起码的手法也使不上,这是患了不能将拳法变成“习 惯性反应”的毛病。而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学习过拳术的人来 说,如他要和别人搏斗的时候,他大多数是将两手握拳向对手 左右挥舞。表一种打法,就本身来说,十分消耗气力,而产生的 打击效果却不大,但却是本能的动作。
但是李小龙认为,当他运用一种有规范格律的攻守技势 时,他便会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所要施展的形式。例如对手用第一招去攻你,你便会用第二招来抵挡他的招数。假如依着这 种形式串联而下的话,便成为了一套一套的对拆招势了。可 是,对拆的套子往往却会产生一种弊端,那便是过于“形式化” 和“规律化”了。
形式化的产生,使人在学习了对拆之后,只知道左手必定 要这样,右手必定要那般,才能用来消解某一招数。事实上,所 谓某一招数,也不过是师父所假想出来的招势署了。可是在真 正的搏击中俱否有这一种的招数呢?这是值得疑问的,至少 传统武术是这样。但是偏偏很多授武者或创派者却没有想到 此等问题。他们都有高度的幻想天才和强烈的自信心,他们强 调甚至逼迫他们的门派去相信自己的那套招势,并要因循着 自己所想象的0固定招势”来做另一“固定招势”的蓝本,再从 而创出消解的招数。其实,,很可能有一些招势是绝对不能用来 攻击人的,所以连消解的招数也不能派上用场。可是,在真正 搏击的时候,可能就是因为碍于所谓“正确”招势的过度形式 化,而使这一招由取胜而变为失败了。因为,那人可没有这么 多时间去依着阁下的“正确攻击招数”,来让阁《用另一招“正 确招数”消解。
在传统武术中,另一种的弊病便是太规律化了。因为在两 人的对抗中,是将一连串的所谓招数,按着次序,你上我下,你 前我后,你来我往的逐招逐势拆僻下去,直至全首套子对拆打 完为止。这样的练武方式,刻薄一点说,却俭和跳交际舞没有 什么分别。
另外,就算一个人能够将传统武术中对拆的套子练得非 常纯熟,也不见得便是一个最熟悉搏击之道的人。因为世间上 武术门派极多,因此即使一个人能熟习一派武术,亦未必能够 熟习别派的武术。当然我们绝没有可能在跟敌人打斗前先问 清楚敌人所习的门派。即使预先知道对手的派别,也不可能预 先知道对方如何出招。事实上,在真正临敌时,对手的出招方 式变化莫测,有时甚至绝无所谓招式可言。咏春拳中说的“盲 拳打死老师傅”便是这个道理。
(三)截拳道实战感觉的训练
在实际搏击时,如对手在电光石火之间发出一拳的话,自 己便根本不可能在如此短速的时间内,由眼见、脑想,再由脑 神经传达到手脚而彼此配合出一招技法来消解对手的攻击。 可是,据李小龙说,如果你能够善用条件反射动作的话,那么 情形便有所不同了。因条件反射动作是无需经脑想而同样能 够利用拳脚攻守的。所以,李小龙所独创的截拳道要求拳手要 尽量地脱离意识,只凭直觉,只靠感觉来作为攻守之道。
在实战搏击中,正因对手在发招攻击自己的时候,自己不 能够靠肉眼去估计来拳的虚实及轻重等问题,于是靠手部的 感觉去作一种衡量,要比肉眼来得准确。也正因为这一道理, 自己便可以凭借对方力度的改变,而顺着其空虚的位置而入, 取得有利地位,使对手为我所败。
在截拳道中,由于截拳技法只有“定式”而无*定招气因此 实战对抗的技法千变万化,并无预先次序的攻守招数,此是截 拳道实战技法与一般门派“对拆”的最大区别。在截拳道的实 战训练中,所有攻守动作只因循“定律式”的力度变化原理予 以演变,即虚则攻之,实则化之,此便是截拳道拳理中“来留去 送,甩手直冲”的规律。虽然本书将截拳道的技法编排成了几 个章节,但从不强调各种招势的编排次序。相反,特别重视拳
手们对各种攻守招势的活学活用,且套入“定律式”的运用原 理,而不是按照死板的次序编排。而且据李小龙说,实战搏击 尤如棋局,各基本动作尤如棋子,因此只要合乎法则,各棋子 可作自由变化,胜负便全仗下棋者个人的技艺修养而定。
另外,一个完全不识武功的人要成为一个能在搏击的时 候使用出截拳道技法,通常需训练半年。这时所学习的动作只 不过好象对拆一般,因为在初学招势的时候,只能慢慢的靠着 思想控制来彼此攻守并未达到百然的反应。而唯一与“对拆” 不同的地方,是截拳道每一种攻守方法并不顺着次序排列下 去,换言之,你可能随便选择任何形式攻击对手,对手亦可以 任何形式予以消解——只要其法恰当。很多人在半年到一年 后,能够对敌手的动作立即做了恰当的消解动作,便以为已经 有了“感觉”的反应,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他们只能算是有 了一种较为习惯性的反应动作而已,而且一般来说,仍需依靠 眼睛作主要媒介。真正的感觉,要能无需单凭眼看而与敌人作 周旋,却只需自己的桥手一旦与敌略为接触,便能借着对手的 活动情况,而知对方攻守的来龙去脉。其实,单就能够初步的 学成这样的*感觉配合反射动作"已经不易。如果能够好好地 专心练习,至少也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因为,大多数人都不 外将"习惯性反应”误会为“感觉”的效果。而且据李小龙说,假 如能将感觉训练至极端敏感的话,我们便能够做到了“来留去 送,甩手直冲”的地步了。而且如果真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话, 即使以手帕蒙着双眼,也仍旧可以纯靠着桥手的感觉,去进行 搏击。
在李小龙的训练教程中,蔽目搏斗可算是一种以感觉运 动来作为搏击的考验。如果双目被手帕蒙蔽着,而你仍可靠着手部感觉与敌人自由搏击,那么这个人的功力修养可说已有 相当成就。但是,还不止此,假如再继续修炼下去的话,将会变 成“返朴归真",并达到“舍己由人”,“随意成招”的境界。那时 候,无论攻也好,守也好,只消随意一拳或简单一脚,即含有攻 中带守,守中有攻之势,如此再也无需去考虑如何使用什么其 它固定的招势去对付对手,这在旁人看来,可能以为其人不谙 武术,因为这时已无“招势"的形象可寻。其实这才是真正达到 了“臻至化境",“以武入哲"的境界。据李小龙说,到了这种境 界,世界上任何武术门派的招势在其人眼中已无所分别,因为 所有动作再也不是普通人眼中的所谓“招势七只需明了各种 招势只不过是两组虚线的变化和组合,即直线及曲线,则世界 上已羌神秘的招势,亦再无不可破解的拳脚,有的只不过像数 学中的“代入公式"而已。
第六节截掌道拳手的最佳训练日程
李小龙所讲到的训练日程表,是专为那些已经签订比赛 合同,并准备参加搏击大赛的高水平拳手制定的。而且参加这 种训练的拳手必须是素质良好,并且在上次比赛中身体没有 受到什么严重损伤。这个训练计划最好离比赛30天前付诸实 施。还可先让拳手好好休息几天,恢复体力后再进行训练,整 个计划必须变逋自如,既要适应那些新手和老手,也要适应那 些业余和职业的选手。不过在原则上,这个训练日程表是适合 高水平拳手的。
这个特殊的训练计划是每天早上5时开始:首先是路训, 拳手跑步时必须由教练陪伴。而且选择路训的地方也是很重骤的,最好的场地是天然草地或人工草地。但当时在洛杉矶或 学雅图这些大都市里,拳手们却只有在水泥地或沥青马路上 练跑步。据李小龙讲,在这种坚硬的水泥地上练跑步的确不是 一件愉快事,然而对拳手们的胫骨和腓骨的锻炼却是大有裨 益的。应提起注意的是,拳手每天的路训不仅要在平地跑,也 要往山上跑,因这是锻炼耐力的好机会。如能够穿上军用长筒 靴(最好在每只靴子上绑上1公斤重的铅块)练长跑,那更是 增强腿部力量和耐力的最为奏效的训练方法。当然还可借此 :练习腿击法。
还有一种负重跑法,是每只手各握一块1.5公斤重的铅
:峡跑上800米,然后丢在路旁,由教练员替你拾起,等你空手 :再跑800米,又递给你,反复数次。这种训练对加强拳手的手 :腕、肩臂的力量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恶劣的气候下坚持路 训也是极重要的°在路训中,拳手在开始的头几天,一定要坚 ,持跑完8公里。当进入实战练习时,可以暂停路训,而当停止 :买战练习后,就要迅速恢复路训,接着按这个计划训练,一直 ,到拳手的体力和速度都进入一个高度的兴奋状态时,每天的 路训和实战搏击就可以同时进行了°每天8公里的路训结束 后,教练员还可以增加12-15次的50米的加速跑,这种加速 跑要尽全力冲藕,最后还得进行10分钟的后退跑步,因为在 比赛中向后退步防守和跳动的时候是很多的,是锻炼足部跟 腱的好机会。整个路训结束后,放松个把小时,好好休息一下。 ’中午或下午在体育馆内,按着训练日程表,挨着顺序逐步训 不练。
不 挥拳踢腿的空拳练习看来是一项比较轻松的项目。但每 个拳手必须集中精力练习,即要想象真有一个对手在自己面前格斗。此时要把教练拟定的下次比赛的战、策略计划和具体 打法运用到空招练习中去,要认真地把想象中的对手当做部 将比赛中的对手。而且可采用空拳练习3个回合或5个及12 个回合,每个回合3分或5分钟,回合之间休息1分钟。
根据李小龙的要求,空招练习后,接下来是和陪练员的实 战练习,重点则是练习进攻和防守。而最理想的是你的陪练的 特点和打法,与你下次大赛中所遇到的对手相似,而且为了打 好一场比赛,与陪练员的实战训练不能少于50回合。这种实 战练习最好离比赛3周前开始。但和陪练员的练习亦要象真 的比赛一样去认真拼斗以至最后将陪练击倒。另外,教练必须 在绳圈内观察你的每一个动作,同时纠正你和陪练的动作。怛 须注意,在实战练习中,缩手缩脚的攻击是一种弊病,以至会 导致在比赛中发生手软不敢打的错误。因此,和陪练员搏斗最 好带上500克重的练习拳套,双方的脸上和拳套上都擦上」 些凡士林,.还要带上护头盔。采取以上措施可减少和防止受 伤,这样双方都可以放开胆子实战。而且实战的最后一个回合 结束后,最好只休息1分钟就立刻投入下一个项目的实战对 抗。不过有很多攀手此时却在场内溜达或与人闲聊,这样有两 点不利:第一、分散了刚才的兴奋状态;第二、照比赛规则每个 回合之间只能休息1分钟。
在一个拳手的一生中,他也许从未遇到过一位左撇子拳 手,但是翻开搏击比赛的历史,左撤子已成为右手型拳手的克 星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右手型的拳手不知如何对付左撇子,特 别是左撤子对付左撇子时更是如此。倘若你是一个具有国际 水平的拳手,当你忽然和左撇子相遇时,最有效的打法是:不 停地进攻他的右方,即用你的右直拳攻击他两只拳套中间的位置。李小龙常采用的组合打击法:右直拳攻击头部,左平勾 拳攻击下巴,右直拳重创头部。在这里,为了更为有效地训练 如何对付左撇子,李小龙建议最好拳手去寻找一个善用左拳 的拳手作为你的陪练,从而在实战中改变你原来习惯的打击。 例如,你是一个善于还击的拳手,那么遇到左撇子时,你就必 须退步,朝着他的右边迂回还击。如果你是一个进攻型的拳 手,你也必须朝着对手的右面迂回,一俟接近就可发起猛烈进 攻。如果你最善于打右直拳或踹右脚,那么你应该学着朝对手 右面迂回进攻时打出你有力的右边拳、脚。然而大多数的右手 型拳手是畏惧与左撇子遭遇的,因为他们长时间向右迂回感 到别坦。这种心理,倘莓和左撇子陪练经过一段时期的练习的 话,就会自然减轻,所以找一个左撤子或者善使左手拳脚的人 作为陪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左撇子来说,李小龙的这种总是 向其右方迂回和攻击的战术,使得左撇子不能发挥其特长和 习惯打法,以至造成他的节奏和速度的混乱和瓦解,打出的拳 脚也纷纷落空和漫无目的。因此永远朝着左撇子的右面迂回 和攻击就是制服左撇子的最好办法。
击打辅助练功沙袋等器具是为了增强力量,纠正发力姿 势,训练判断击打距离的能力的。每次练习3-5个回合,每个 回合3分钟,回合之间休息1分钟。这个项目结束后,即开始 击打大型速度袋,这种速度袋(球)是用一根绳子从天花板上 吊下来,专门用来练习腿法和肘、膝攻击法的。在这个项目结 束后,稍事休息即可开始连续跳绳12分钟的练习,而且中途 不要休息。要尽全力去完成这个项目。应该提醒一句的是,执 行上述所有项目时,教练员都必须站在拳手的旁边,随时向你 报时间和纠正你的动作。跳绳结束后,休息1分钟,再继续进 行其它专项素质训练。例如让教练员用实心球击打你的腹部 和两肋部位,这种训练能增强你的腹肌力量,并使其坚如铁板卷 而能承受得起任何重拳的攻击。
完成上述的全部训练项目后,应立刻进行淋浴,然后完全 放松地躺在按摩床上,由教练给你做全身按摩,凡是酸痛的地 方都要按摩到。整个训练计划的安排将花费两个多小时。当 离开功夫馆后,可放松、进餐、散步、看看电影或比赛录影资 料,晚上10点就寝。这就是一个即将参加比赛的拳手每天训 练的最佳日程表。
第七节 截拳道数学大纲 侄
本大纲是李小龙根据“从青少年培养,为选材打好基础, 系统组织训练,正常健康开展”的要求,按现行的学制,竞赛表演制度和技击运动的目的和特点,规定了各组的课次和课时, 各馆、院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参照使用,而不可照搬。本大由 纲所规定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理论教学部分的 比例,是李小龙总结了多年来功夫教学训练的经验,并参考国 外有关资料制定的。
截拳道的训练需按计划进行,而且为达到掌握截拳道全 部技术的长期目标,首先区制定短期目标。因为这些短期目标 会时刻激励着你,帮助你第服嗽散、灰心、惰性。举例来说,你 学会了勾踢腿,那攻击力将变得更威猛更凶狠。学会使用勾踢 腿便是你的短期目标。达到目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 首先应该学习擅长勾踢腿的拳手的出腿技术,并对着镜子中 与假想的对手练习影子拳,而且还需博采各路技击高手之长。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挑选较弱的对手交战,以实践 一下所学的勾踢腿,并研究勾踢腿随意出击时可能引致的各 种战情,从而做到对对手的反击心中有数。最终,当遇到真正 的对手时,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勾踢腿了,你也能在比赛 中靠勾踢腿得分。与此同时,已向着你的长期目标一一掌握截 拳道的全部技术跨近了一步。但上述仅是个例子。其实你的 教练和队友一定能帮助你建立短期目标,而这个短期目标,如 通过几周或数月循序渐进的努力,则肯定能达到。
在此,李小龙还告诫所有的截拳道研习者,需时刻牢记自 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有位拳手定了一个训练计划,即一天停 训,第二天以完成2—3倍的训练任务加以弥补。这种计划完 全错了,因训练的时间对拳手来说并非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在 训练中拳手的身心同时得到了锻炼。而这位拳手忽略了这点, 而且在第二天的训练中,他便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因为脑力 和体力都难以承受这般超重的负载。李小龙曾说过:“早期训 练中的我,由于那时训练不当,因此至今我还常感身体不适。” 另外,作为一名拳手,如果没有一股强烈的激情,那永远也不 可能出类拔萃。
现将李小龙生前制定的有关教学大纲介绍如下,我们在 使用时应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并在试行过程中不断补充、修 改和完善。
第八节截拳道的晋升制度
据李小龙说,我国武术的起源虽然十分久远,可惜鉴于国 人保守的传统性格,而不能象他国柔道、空手道、跆拳道、西洋 拳、泰国拳等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其最大原因是在于教授方 式及晋升制度未能完善化。而且时至今日,我国人仍抱着“弟 子未满师之前不能教人”之观念。其实“满师”的标准极度空 泛。有人教授一辈子拳术,独言无一弟子学齐他的全部技艺; 也有人只教他的弟子两三年,便说他已技成,可以任教了;有 时不但在同一门派内,甚至在同一师门中也会发生这种全声 标准的承诺,因此“满师”与否,往往只凭师父一句话。
因此,李小龙自1970年开始,已制定了一套晋升制度,经 数年反复修正,这套制度已成为国际性认可的统一 升系等, 在多个国家中甚至已获“法定”地位。记得李小龙还曾说过: “在我22岁那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竟选择了教授拳术 作为我课余赚钱的事业。以后,这种一帆风顺的事业一直使我 眷恋至今,虽然有人仍会说我,笨,,为什么放着大好的大学文 凭不顾却去教授拳脚,那不是白白将大学的数年精方和学费 浪费掉。其实以我个人之见,读书是一回事,职业却又是另一 回事。我认为一个人能够找对自己的所好而达到乐业的时候, 才是最大的一种满足。假如要将我囚起来每天做那些我不喜 欢而又迫于无奈的工作,哪怕月入几十万元,我看我还是不会 干的。而且,我之所以读书是为了要增加自身的知识,亦是找 寻自我乐趣的另一种形式。如果读书只为了一纸可搏得较高 薪酬的文凭的话,无疑太贱视读书的价值了。况且,我当年若
非当上了技击术教师的机缘之下,亦不会引起我创立截拳道 垛求取更高深武技的决心。
根据李小龙的计划要求,截拳道的晋级可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级:由初学开始,学习各种基本功和基本实战技术, 打好坚实的基础。也就是力图让习者在该阶段的练习中,达到 虽未必能真正透彻地了解本身所学,但至少能明确地去掌握 去运用,以及去传授本身所学的技术于别人。这种情形就如极 大部分的工匠一般,他们虽学得一门制造或修理的技能,但对 夺身所学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级:全部将基本技术学齐,并开始学习技击要诀与战 术运用等理论素质。达到此级的要旨不在乎习者练到十全十 卷的境界,惟必须能练到手法标准,懂得如何去使用截拳道跟 人搏击即是。同时,由于日子尚浅,对于传技之应有窍门尚未 潍晓,故只属“助理教练”级。
第三级:在这个阶段,拳手可以开始进行专项素质训练, 现心理训练、特质训练等,并可以开始练习器械搏击法,或者 蚩着器械中的某些训练课程以辅助拳功之不足。
第四级:至此阶段截拳道的所有技击手法已经臻于圆满 并能运用于实战对抗及搏击之中。脚法及一切下盘技巧亦应 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大致而言,截拳道中的整体课程已经完 结。此阶段可以说是截拳道拳术中最主要的训练。一个学习 截拳的人其功夫造诣的精深与否,与此阶段有着决定性的关 系。也就是说,在前三个阶段中,截拳道的技术纵然全部熟习, 而如不诣对搏之法,却等如得物无所用,如入宝山空手回。而 且基本技术即如'工具”,实战即如“使用工具之法”,如不识使 用之法,有工具纵何用?故惟能熟练,及至真正搏击之时运用 随心。且占快、准、劲、狠四大要素。
第五级:在此阶段中,习者不仅要将截拳法中的徒手技吾 法及器械搏击法全部学齐,更要一再对技术、功力等苦加研 磨,以增加搏击致胜的可能性。之外,对于别派武术亦要开始 研究,并找出各门派的独特风格及打斗特点,以达到知己知 彼、百战百胜的地步,更可由此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境 界。
第六级:在此阶段,大概而言,已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与 训练,如今已学完全部课程,而且以后能否成为一大宗师,视 其个人在此阶段中的自我修炼而已,这包括对本身技术进一 步改进和参加高水平的比赛等。
第七级:这是“理想中”境界之一。如练习到此种程度,婶 于截拳道拳理中的各种问题,已无须疑问。因为他已经在武学 上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而且据李小龙所说,本门将这一级定 为高级资格,除最高负责人外,他已是各级教练在截拳拳术训 练上的“模范”。晋升这一级的拳手,除经由本门高级教练公开 推选外,更要在武学上有一定的成就,加上对本门拳法有辉瘪 的传播功绩。
第八级:这亦是理想中的阶段,应该是一位不但对于截拳 拳理的修养达到臻至化境的阶段,甚至对一般武术的优劣亦 能了如指掌。至此境界,截拳道已非一门技术,而是一种哲理。 达到这个级别的拳手可领导本门发展各地事务,即有资格创 立自己的功夫馆。
第九级:理论上,练习者臻此境界,已然大智大慧,而且任 何武术对他来说已无神秘可言。到此,可以说是达到了“以武 入哲”、“卓然成家”的地步。实际上,只有李小龙一人达到了此境界。
第十级:这只是理想中的一个虚无飘渺的境界,因为李小 龙认为人总有缺点,没有人能达到真正完美的境界。这一阶段 注重“法”的修炼,由于这是憧憬中的一个最高境界,故此已非 时日可以造就,且“法”之为物虚玄之至,有人可以一朝顿悟, 有人可能一世懵懂,故至此境界颇难定一标准,今以此等名衔 作为对本门中位高者的一种尊称而已。
截拳道擂台搏击要诀
李小龙说过广学习搏击术的目的无非是用于比赛。”在这 里,将引用李小龙的论述来探讨参加比赛时应注意的事项它 们是:赛前的心理准备、比赛中的护理、比赛中的战术运用及 比赛中的体力分配等。
第一节赛前的心理准备
李小龙说过:“要想成为+个冠军,必须在思想上对准备 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即应当乐于做最冗长而乏味的工作。因为 对付某种挑战时,准备得越充分,其结果就越会令人满意;相 反,如准备得不充分,在搏斗时就会越感到急燥,那么失败的 系数就越大。”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优秀的拳手,为了取得比赛 的胜利,不仅要从素质、技术、战术方面去准备,更要从心理方 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准备,以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以便在极度 紧张的比赛中发挥出应有的体力、技术和战术水平,并取得优 异的成绩。赛前的心理准备包括下面5个方面的内容。
(一) 确定良好的比赛动机
拳手参加比赛往往有多种动机,这时教练员应根据拳手 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诱导和教育,把个人直接的动机转化 为国家、为中华民族争光的动机上来。“我是一个中国人!''这 是李小龙每时每刻所没有忘怀的根本,无论是在影片中,还是 在搏斗中,他那颗热爱中华展望中华民族强盛的赤诚之心, 无不时时震撼观众;他那高超的武功也无不展现了龙的传人 不向强暴屈服的坚强性格和庄严自强的民族精神。在这里,当 我们回顾作为一位中华武术传人的李小龙的一生时,应当有 所启迪,有所教益。
(二) 树立必胜信心
信心是发挥拳手能力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没有信心,会导 致拳手心理过程混乱,影响技术的发挥,甚至招致失败。造成 无信心的原因很多:如比赛经验不足,由于以前曾被打败过而 产生心理障碍及过高估计对手等。而要树立信心,除形成正确 的比赛动机外,还可采用理训练方法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以及让拳手经常和假想的对手,在假想的各种情况下进行练 习。这对技击训练和实战比赛都相当重要。
(三) 顽强战斗意志
搏击比赛是对拳手意志的考验,因为在比赛中始终是高 强度、快节奏和近乎拼命相搏的气氛中进行的,因此任何一点 意志松懈都会导致失败或受伤。对意志品质的培养前面已谈 过,在这里只强调一点:从谁从严地刻苦训练,是培养优秀拳
手的途径之一。而且平时培养什么样的作风,比赛就会出现什 么样的作风。所以平时训练,就要象李小龙那样在复杂而艰苦 的条件下进行,以培养拳手适应崖战环境、勇于克服困难的顽 强意志。
(四) 形成适宜的兴奋状态
我们知道,比赛时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技术、战术的发 挥,由于拳手对比赛的渴求和预计比赛的激烈程度,会促使其 情绪兴奋,但兴奋的强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会使整 个心理过程紊乱,过低则使各方面机能都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同样也发挥不了应有的技术、战术水平。因此,只有将情绪兴 奋程度保持适宜状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在赛前心理训练中,首先宴培养拳手具有高度责任心、荣 誉感。这样才会在困难中克服恐惧、消沉等不良情绪。其次, 要使拳手掌握自我调节的手段,即有意识地改变影响拳手掌 握情绪的条件,以改变表象内容,增强取胜的信心。
浏览6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