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
体能训练问题剖析

3.2.1意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但实践中并未重视

理论层面,体能在散打运动中重要性已有较多的成果支撑, 实践层面,体能有助于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已得到普遍 认同。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散打队应该 引入专业系统的体能教练(团队)对优秀运动员进行更加科学 的体能干预。但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全国各省市 散打队中,采用体能教练(团队)总体比例偏低。分析原因包 括以下方面。第一,客观条件制约/各省市区散打队所拥有各类 资源的差异。引入专业体能教练(团队)需要诸多客观条件, 如体能人才、体能训练场馆器材、体能测试评价的各种仪器设 备等,有些省市散打队及体育局不具备上述条件,再重新打造 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

因此,缺少了客观上的资源优势,单凭主观上的意愿很难实现。 第二,教练员主观上固有惯性训练思维影响。各省队教练员大 多数都是优秀运动员退役后从事教练岗位,具有多年专业运动 员经历,对散打运动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是优势所在。体 现在训练中,更加注重总结积累的成功经验,在专业上比较自 信,对新鲜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理念相对不太容易接受或持怀疑 态度。对于体能训练,大多也知道其对于优秀运动员的重要性, 但认为对于散打运动来说并不像技术训练一样是不可或缺的, 多数教练员认为可以在技战术训练中留出一定的时间发展力量、 耐力、速度等素质,且从运动员比赛表现中并未看出差异。换 言之,部分教练员主观上对引入体能教练(团队)并未真正重 视,这也是多数省市散打队未采用体能教练(团队)的原因 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散打队教练员 真正在训练实践中重视体能训练,在相关条件具备前提下积极 推动,尽早采用体能教练(团队)对优秀散打运动员进行科学、 系统、全面的体能训练,从训练源头上为运动员增强体能做好 保障。

3.2.2体能训练内容重点性有余,全面性不足

在上述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计划中,可以看出力 量、耐力素质是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二者训练课次、训练时 间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其他素质训练相对较少。这种安排符合 散打运动对于体能的需求,即针对重点体能构成要素予以发展 提高。对于高水平散打运动员,某项素质的优势非常必需,但 体能的全面性也很重要,就像特长技术和全面技术,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二者对于运动员整体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可或缺的。

从目前训练安排看,力量素质中练习部位涵盖上肢、下肢、 腰腹等部位,包括器械练习、专项练习两种形式,以最大力量 为主,快速力量、力量耐力次之,爆发力练习较少。爆发力作 为快速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对运动员拳腿技术动作击打发力 起着关键作用,除了快速力量的练习外,它还具有特定的训练 方法手段,应在力量训练中增加爆发力练习内容的比重。相对 于大肌肉群训练,小肌肉的力量练习较少,躯干稳定性力量在 训练内容中也较少体现。头部抗击打力量对于散打、拳击等徒 手格斗对抗项目来说至关重要。运动员在比赛中,头部是重要 的击打得分部位,受到拳腿技术动作击打时,易使人视线模糊、 眩晕失去平衡,是比赛中极易发生K0的部位。优秀运动员不仅 要有良好的主动击打力量,还要具备出色的被动抗击打力量, 但体能训练中对于头颈部的抗击打力量重视不够,训练计划中 缺乏对其专门的训练方法手段。耐力素质训练中,涉及有氧、 无氧和混氧,以各种中短距离、长距离的冲刺跑、匀速跑和变 速跑为主。相对而言,专项耐力训练手段偏少。速度素质,主 要是通过速度耐力练习提高移动速度,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练 习在体能训练中安排较少。柔韧练习,通常以各种动力性、静 力性、PNF拉伸为主,在每次课的热身和放松恢复阶段都有安 排,对于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掌握和预防损伤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比较上述几项素质,协调灵敏的训练安排较少,基本反映了 其在散打运动体能构成要素中的重要程度。协调灵敏包含两项 素质,与力量、耐力等素质容易量化评定的特点相比,它的评 测(协调)以专家定性评定为主,相对缺乏客观性。协调灵敏 在散打运动中重要性虽不及其他素质,但它对运动员整体竞技 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运动员完成动作时避免多余 的动作和能量消耗。总之,在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内

容安排上应合理分配各素质或要素的训练比重,在抓好重点的 同时,兼顾全面,在训练内容、训练课次、训练时间上适度向 其他体能要素倾斜,使运动员优势素质得到巩固加强,劣势素 质得到发展提高,系统全面增强运动员体能水平。

3.3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需求分析

3.3.1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比赛体能需求

人体运动时能量的供应是通过三大能量代谢系统,神经、 骨骼、肌肉等系统协调工作实现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 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素质,是通过 改善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并 使之符合运动项目的需求来实现的。任何一个运动项目对能量 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都有着特定的要求,因 此,体能训练中首先要明确的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方式, 并据此回答如何提高运动专项需要的能量代谢能力,如何改善 运动员的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的功能。散打运动属于格斗 对抗项目,综合了拳、腿、摔三项技术,相比较跆拳道、拳击 等单一技术的项目,比赛中强度更大,它对能量代谢的需求除 了具有同项群的共性外,还有着自身项目个性。

空手道能量代谢相关研究表明,比赛中需要较高的能量代 谢率,有氧代谢是比赛中主要的能量来源,磷酸原无氧供能作 为补充。如已有跆拳道项目能量代谢研究基本认为有氧代谢供能 是基础,无氧代谢供能为主导,且主要是磷酸原供能为主、糖 酵解供能为辅。〔制关于自由跤,现有研究认为以无氧供能为主, 有氧供能为辅。以上可以看出,不同研究者对同一个项目能量 代谢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不同项目之间由于专项特征的差异 而有所区别。经过梳理、归纳、概括现有格斗对抗项目能量代 谢研究成果,显示有氧供能越发凸显重要性,有氧能力重视程 度日益提高,同时混合供能能力及有氧和无氧能力的平衡在格 斗对抗项目中更加受到关注。

散打运动前期研究存在两种结论:第一,散打比赛中三种 供能系统均参与供能,以无氧代谢供能中的糖酵解供能系统为 主,磷酸原供能系统占有一定比例。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作为基 础和补充,其水平是运动员最大限度发挥无氧代谢能力的前提 和保证。〔刃后续研究者通过测试对比散打比赛前后乳酸和葡萄糖 指标浓度变化,验证了之前散打比赛属于糖酵解供能起主要作 用的运动项目的结论。[虹第二,散打运动是以磷酸原系统为主, 乳酸能系统配合供能的对抗性变速运动项目0[8,]散打运动体能训 练必须重视运动员的抗乳酸能力。高水平散打比赛中运动员体 能消耗非常大,体能是制约散打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战术,夺取 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无论是有氧能力还是无氧能力都不能单 独成为项目制胜的唯一要素,形成符合专项代谢特点的有氧与 无氧平衡才是耐力训练的根本任务。

在竞技体育实践中,体能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为比赛服务, 通过系统科学的体能训练,改善“短板”,增强“长板”,全面 均衡地发展各体能要素,保证技战术得以充分发挥,最终提高 运动员成绩。如国外足球运动体能训练相关研究中,研究者紧 紧围绕运动成绩和比赛表现的提高进行,根据足球运动员比赛 表现特征与体能需求针对性设计体能训练方法手段o散打运 动亦不例外,必须明确散打比赛中体能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 构建体能训练体系,进而指导训练实践,通过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提高集中体现于散打比赛中。

浏览64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