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反应是综合的概念,它既包括感觉的内容,又 包括大脑判断后指挥肌肉完成动作的过程。从生理学角度说, 它是一个反射的过程。对于技击中所要求的反应,要从两方面 去理解:第一、实战意识上反应要快,这主要表现为大脑对传 入的信息分析、判断能力强;第二、动作反应要快,主要表现在 大脑指挥肌肉完成动作的能力强。在这里,反应快慢的生理因 素,主要是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灵活性的高低,即兴奋与抑制之 间相互转换的快慢。反应亦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剌激的一个回 应,而反应速度是中枢神经系统由抑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的 过程,而其过程转变越快,则反应速度就越快。
反应在实战中是拳手的一种无法取代的素质,不过这种 反应素质,将因体能的消耗和心理上的影响,以及比赛持续进 行而逐渐下降。另外,拳手的反应可分为一般反应和复杂反 应。所谓一般反应即对一般所熟悉的来拳的一种回击S而复杂 反应则是对陌生拳法的反应。在这里,你可能不知道对手会用 什么招法进攻,也就是说你必须用千分之几秒的时间去想好 防守办法,然后迅速转入反击。因为拳手在比赛中可能要出现 几百个需要用几分之几秒的时间去处理的时机,因此,实际上 你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方案设想。也就是说一切需要在一瞬 间去解决,并以最优秀的方式进行,这是其它运动项目所没有 的。因此拳手只有以最小的单位时间去预测对手的行动,才能 选择出最佳方法并做出反应。另外,反应灵敏度高的拳手由于 良好的反应素质为他们提供了优势,因此比较适宜于中、远、 近各种距离的格斗;而对反应较差的拳手来说,应当多进行近 距离格斗,因为这样可以抵消对手的反应优势。
一个有经验的教练员,在训练时主要去提高拳手的复杂 反应速度,训练手段可采用各种信号示意的反应练习,如击打 手靶的反应练习、条件实战、信号起跑等。在实战训练中复杂 反应主要指的两个方面是:一是对对手的位移变化需作出迅 速反应,二是选择技击动作的反应,也就是要学会巧妙地利用 对手可能发出动作的“潜伏信息气这种潜伏信息是从观察对 手的姿态、面部表情等方面得来的。不过这种能力需要在长期 的训练和比赛中加以不断练习才能得到加强。

第四节感觉的培养
在搏斗中,感觉的敏锐是反应快的首要因素。而感觉到的 信息,应迅速地传递给大脑,并经大脑的加工处理后,再做出 准确的判断,然后指挥肢体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在实战中, 坤动作复杂多变,那么对信息的感觉是怎样获得的呢?
1.当对抗的双方尚未接触到身体时,主要是通过视觉和 听觉去感觉并捕捉信息,其中视觉最为重要。例如,对对手的 动作的快慢、攻击的方位和移动的距离,及招术的变化等都要 通过视觉。李小龙要求运用视觉时要针对对手的最重要的环 节。比如说,对抗中整体的移动,要看重心的变化。另外,肢体 的移动则要看根部,如出拳前要看肩,踢腿时要看靛和腰。因 为末梢环节的运动,是由根节带动的。不过,初学者却往往运 用视觉去看末梢环节,或者是整体的移动,因为这些环节的运 动变化最显著。至于听觉的作用,如运用得好,也可以弥补视 觉上的不足,例如,听对方呼吸上的变化,可判断出对方的体 力和发力时机;听对手动作中所发生的响声,可判断出对方速 度和力量的大小等。另外,拳手还要通过传入神经到大脑中区 分出对方进攻的动作是手还是脚等。如果是腿进攻,你可再进 一步去区别对方攻击腿的幅度、方向、攻击力点,以及躯干是 否后倾、支撑腿是否弯曲、脚尖朝什么方向……,将这些情况 联系起来就可以确认是什么腿法,然后做出有效的应答动作。
2.在搏斗中,对抗双方身体相互接触时,拳手主要是感 觉力的各种变化,而且它是通过本体感觉来实现的。据李小龙 自己讲,也就是肌肉或神经的感觉。过去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说 是皮肤的作用,这是一种误解。那么什么叫本体感觉呢?李小 龙的回答是,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它们分别感 觉到肌肉被牵拉的程度、肌肉的张力变化,以及关节的角度变 化等,综合起来,它们能为机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以及身体各 部位肌肉的长度、速度和力量即运动状态提供信息,为大脑提 供精确调节肌肉活动的重要依据。并逋过神经元的活动,加强 该肌肉的收缩力量;另一方面还要将此冲动上传至大脑皮层 的运动感觉区,来产生感觉,然后再通过大脑皮层的活动,调 节骨骼、肌肉随意做收缩运动。
以上就是本体感受器所感受的信息的过程,而且这些信 息最终都要通过大脑皮层的高度分析、判断与综合,最后再下 传给骨骼肌,并做出相应的运动行为。截拳道的技击生理学告 诉我们,如果没有本体感觉信息的反馈作用,任何复杂动作都 无法掌握。而且要想了解一个力则必须与此力接触,方能感知 它,至少李小龙是这么想的。据李小龙说,感知受力情况在原 则上有两点:首先是尽量延长受力的作用过程,以增加大脑分
析判断的时间;二是拳手需尽量增强自身对受力的敏感性,也 就是提高自身的本体感觉能力。对这些变化信息的感受,都是 拳手通过本体感觉实现的。因此,提高肌肉的本体感觉能力是 十分重要的。而且,在最初的训练中,本体感觉往往是不明确 的,而常常被视觉、听觉以及其它一些感觉所遮蔽。因此,练习 中要有意识地训练肌肉的本体感觉。因为只有勤学苦练,反复 练习动作技能,才能使本体感受器有所提高,并加速运动技能 的形式。在截拳道中,有关感觉训练的方法有:
1-预备期
这时拳手的心理具有很强的张力,并在高度警惕对方的 行动,并随时准备作出快速反应动作。在此时期,由于拳手的 个性、训练、比赛经验的差异,有的在反应预备期,将感知和注 意力指向于对手,这时他的视觉中枢强烈兴奋,运动中枢处手 相对抑制状态,那么,这时的拳手将被称为反应的感觉型。这 种类型的拳手一旦接受信号,还须解除运动中枢的抑制状态, 才可转入兴奋状态,作出反应。但这要消耗多余的能量、时间, 故其反应和感觉潜伏期最长。
2.潜伏期
据李小龙所说,这一时期是拳手的感受器到效应器ik 一 反射弧的神经过程。而且其中主要从视觉感中去感受到对方 的行动,然后选择一个最有利的反应动作,并通过传出神经, 将所欲采用的动作的指令传给相应的效应器。在这里,将注意 力集中在准备反应的动作上,则运动中枢强烈兴奋,视觉中枢 相对抑制,这种拳手则被李小龙称为感觉的运动型。他一旦接 受信号,则能很快将信号刺激传递到运动中枢,故其感觉与反 应的潜优期很短。那么,运用打击的成功率也就校高。
第五节战术意识的培养
在截拳道中,攻防格斗的战术意识,是赢得胜利的关键。 因为每一个娴熟的技击招法和技能,无不受到战术意识的制 约,如果说实战技巧是战术意识的基础,那么战术意识就是技 击招法的灵魂。据李小龙说,缺乏明晰的战术意识的任何技能 和招法,都会因其盲目性而失去各种战机,从而使自己处于被 动的地位。战术意识的培养是在长期的练习和实践中,逐步结 合自己的特点进行提炼、总结而获得的。
所谓战术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主体意识到自觉的心理 活动,而且认识是战术意识的核心成份,其结构包括感觉能 力、运动知觉、记忆及思维能力等成份。因此战术意识要比思 维的内涵更广泛。同样,战术意识是指拳手在实战或比赛中运 用战术方面的意识到自觉的心理活动。而且训练、比赛时均需 要实施一系列的技术、战术。这些技、战术在什么形势下运用, 怎样运用,战术意识将起到组织、调控作用。由于比赛中时效 性较强,因此要求拳手需在一瞬间分析、判断,并决定对策,以 付诸实际行动,因此运用战术意识的手段、形式不象一般的战 术思维的实施,有充裕的时间来判断、推理,而是完全凭直觉 形象来解决战术任务,这亦是截拳道战术意识的最大特点。因 此大量丰富的有关知识经验是战术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内部前 提。战术意识,还包括赛前的准备和赛中的调控,因为任何技、 战术离开实战意识的支配、选择、组织和调节,只能是习惯性 动作。
在实战中,一个有经验的拳手在赛前会针对对手的特点

制定相应的战术方案,这样还会增强自己的信心,并减少攻击 的盲目性和反击的被动性。但搏击场上的情况会不断变化,而 且往往会出乎意料之外,这时训练有素的战术意识便会判断 出形势,及时调整技术动作和战术方案。例如,对手一贯以腿 法出名,但这次却用拳法主动进攻;那么采取的对策是着重防 御拳法还是防御腿法?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观察、分析后,认 为还是应该加强对腿法的防守,并等到最后一局对手体力不 支时再展开猛烈进攻,这样,其结果便符合实际情况。这就是 战术意识的灵活性和实效性。而且随着拳手实战经验的不断 丰富,战术运用能力亦会不断提高。那么,拳手就会在比赛前 形成各种战略战术及思维模式,因为只有多模式的思维才能 随机应变,出奇制胜。另外,良好的战术意识还可以保证拳手 在比赛中合理准确地应用体能和技术,以及巧妙地运用战术, 从而顺利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
李小龙训练和提高拳手战术意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意识性训练 如表象训练和假想训练。
- 实战训练 即在带有比赛情景的练习中,加深对战术 的理僻和熟悉。
- 实战经验总结 即帮助拳手对比赛中各种情况及其 规律性有所认识。这些都将有效地提高拳手战术意识的发展。
第六节观察力的培养
在截拳道中,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而且比较持久的 知觉能力,也是战术意识、战术思维的先决条件。在学习和研 究截拳道的各种技能及实战中都需要观察。李小龙认为,一个
勤于观察,又善于观察的拳手,可以随时留意各种类型的拳 手,以及他们在各种情况下的惯用打法,以便博采众家之长, 以形成对自己有效的攻防体系。相反,一个疏于观察,又不善 于观察的拳手,则不能以他人为镜来克服自身的不足,这样必 然会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战术思维的形成,而且和对手交 锋时,也往往会稀里糊涂地被打下阵来。
拳手的观察力,可以通过长期的训练和比赛得到发展和 发挥,但必须遵循以下条件:
- 拳手须带着问题去观察
也就是说,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样,在观察中,就能积 极主动地、有选择地将外部信息变为自我战术思维的素材,并 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以期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个经验丰富的技击家对双方速度变化的动作肯定比初 习者要观察得深入、清晰,因为优秀的武术技击家积累了丰富 的知识和经验,这一切又均成为他良好观察之基础。例如,以 明亮而有威力的眼神和简捷有效的击打动作协调配合,那么, 对方在遭到连续击打后,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经验,你的特殊的 观察能力是一个将要出现有效而严厉动作的信号。所以,在这 里,当你的目光一变,对手的心理活动就会相应发生变化而作 出反应,甚至是在瞬间流露出的恐惧。如果进一步来运用这种 观察力作为攻击法,也是很好的战术手段。因为这扰乱了对手 的心理防线。
如在观察教员的示范、优秀的拳手的技术动作时,要在细 微之中发现主要问题,并在相似甚至相同的动作中发现其差 异,并及时总结观察结果,将别人的优点融进自己的技、战术 体系中去。
放松、出劲的统一,与多变的观察及捕捉时机的能力,心 灵的警觉和整体观如果都达到和谐一致,并融汇贯通,这说明 你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第九章
截拳道高级实战技巧
在截拳道中,简单的进攻方法并不是对所有的对手都有 效,因此你必须学会交替使用进攻和防守。只有这样,才能迷 惑对手,有助于对付各种类型的对手。
截拳道的高级实战技巧包括:高级组合拳法、勾漏手打击 法及连环三脚攻击法。
第一节截筝道高级组合筝法
一个优秀的拳手常可由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攻击,而且 他每一拳的姿势和位置都可以连续攻击,并能保持良好身体 平衡。另外,连环出拳的功夫愈好,则愈易击败不同类型的对 手。
在实战中运用组合拳法时,主动进攻不仅仅表现在技术 上的先入为主,也反映在精神上的勇往直前。而且主动进攻的 核心问题,是要保证首次打击的效果,这一方面需要有绝对优 势的力量,另一方面则需要行动上的突然性,而突然性又是保
持优势力量发挥的关健。另外,有效判断出拳的距离也是很重 要的。当你出拳之时,倘若打击对手的腹部,则必须把打击距 离算在打入对手的腹部里去。倘若打击对手的面部,其距离估 计不能只打在面部的平面,而要算在打进他的头里去。而且不 论怎样的一击,为了正确判断这个距离,你都必须把对手放在 你的击打范围之内。当然,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都在一瞬间, 并且这种技艺是来自于经验,来自于长期的实战。
在实战中运用组合拳法时,如运用得当和力量充分,即能 当场击倒对手。但首先要有正确的动作和高明的拳艺,才能发 挥有效的进攻。当然,当你的经验和技艺趋于一种正确发展 时,这就成为一件本能的事了 •而且一个拳手还必须知道,在 比赛一开始的头几个回里,应迅速摸清对手的虚实、节奏和规 律,并掌握好进攻的进机。但亦要因人而宜地变换组合打击的 方式和方法。然后再狠狠地连续打击他。另外,各种不同的拳 法,都有其特殊的规律和节奏,这一切均来自于你的实战练 习。通过练习和比赛,而逐渐形成一种你自己拳法的独特规律 和节奏以及本能的反应。譬如,当你的拳打高了时,你自然会 降低拳头,并重新调整好连续打击的角度°
组合拳法由于其灵活性、攻击性均较单个拳法与基本实 战拳法大大增强,因此能应付一般复杂的局面,且具有较多的 变化和较强的攻击能力,因此在截拳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高级组合拳法通常包含着连环的拳法与身法的攻击。在 这种情况下,常可找出对手的漏洞来加以连环的攻击。因组合 拳法是连环出招的,故通常使对手无法招架。而且连环三拳的 配合攻击方式在李小龙的技击术中也是常见的,这也是李小 龙的拿手绝技之一。记得李小龙曾说过广别人虽然都注意我
的腿法,但他们并不知道,我的拳法跟腿法一样厉害,甚至在 某些方面(如近距离搏斗)比腿法还要凶猛犀利。”
另外,抓住攻击的时机也是高级组合拳法成功的关键之 一,是做好有力打击的诀窍。但需注意,只有在击中对手的情 况下才能连环出拳,而且攻击前要先迫使其后退至绳边或角 落,而别把力气浪费在发空拳上。若对方先出拳,则避开,然后 再结结实实地不等对方有机会逃走,即施以反击。但同时要对 自己的能力有必胜的信心,否则,即使能掌握正确的时机也很 难成为一个真正的拳手。在对抗中,还要学会耐心等待,不要 击出那种打中后也不会有多大效果的拳,以免浪费精力和体 方。而且在向对手发起连环攻击之前,就要先将对手逼至困境 或掉入圈套,而当对手陷入困境时,你再发出自己快速、连贯、 有力、准确的组合拳法,
由于组合拳法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不能一一例举 出来,现将4例具有代表性的组合拳法介绍如下,但在练习和 实战过程中,不得死守教规,即要根据不同檎况加以灵活运
用,这样才算合乎李小龙 教学的基本精神。
1-直拳连击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 开始(图601),李小龙用 前手直拳做假动作进行纵 深的佯攻(图602),从而 迫使对手抬手阻截,并充 分借此以分散对手的注意 力。紧接着,李小龙的又一
记前手直拳击向其面部(图603),将其防线彻底打乱;最后, 再用一记迅猛而有力的左手直拳去重击其面部或头部(图 604、图605),将其击伤或击倒在地。

技击要领:本招法为典型的声东击西的战例之一,为李小 龙所惯用的技巧。因为有时前手直拳的连续直击极为奏效。一 来是对手意料不到,同时对手之韵律也因此而受干扰,如此还
可为连环攻击铺路,而紧接其后的左手直拳则能足以击倒或
2.直拳接摆拳连击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 开始(图606),李小龙先 不向纵深突破,而是以右 手向对手的中盘虚晃一拳 (图607),以充分吸引对 手的注意力,并迫使其露 出头部空当,紧接着李小 龙抓住战机用右手摆拳去 连击对手头部(图608), 攻其以措手不及;然后不待对手退出或防御,李小龙的左摆拳早又在右手回收的同时 击中了对手的下巴或太阳穴(图609、图610),将其击昏或击 倒在地。
技击要领:第一拳要快,要有威胁力,要能充分打乱对手 的阵脚或防线;第二拳要连贯、准确、多变、凶猛,并且力求此 时便可击倒或击伤对手;第三拳一般作为补充打击,即在前两
拳创造有利的机会和条件后,再用第三拳给对手以致命攻击。 整套动作要一气呵成,尽力避免因疏漏而出现空当,反为敌所 乘或给敌以喘息之机。
- 直拳连击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 开始(图611),李小龙先 用前手直拳佯攻对手的面 部诱使其露出颗部空当 (图612),继而用左手直 拳重击之(图613),打这 一拳时,李小龙以右脚掌 为轴向右方扭动髓部,以 强化攻击力。如此拳仍没有击倒对方,李小龙便又在收回左手的同时(图614),用一记 右手直拳连续击中了对手的面部(图'615),将其击伤或击倒 在地上。
技击要领:李小龙在具体运用时,要求是虚是实全无征 兆,简直是在任意摆布对手。因为第一拳攻击便已大大敞开了 攻击的目标,而紧跟在其后的真实动作自能一举击倒对手。在这种“短一一长——短”型的攻击节奏中,是假动作运用的最 高级形式,如果对手没有上第一个假动作的当,那么第二个 “长”的假动作就要造成对手以为这是组合进攻中的最终一击 的错误判断,从而诱使他进行错误的反应,而我方的最后一拳 自然会准确地击中对手的要害部位。
在此套动作中,动作的虚实、真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 活掌握,即如果有必瞟,真可变假,假可变真,从而真真,假假、
虚虚实实令对手无法捉摸,无从防守而处处被动、处处受制。
- 直拳接摆拳再接反背拳连击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 开始(图616),李小龙先 用前手直拳佯攻对手面 部,吸引其注意力(图 617),紧接着迅速沉下身 体,并连续出左直拳重创 对手的太阳穴(图618), 由于击打左直拳时,身怵 要随着去协调发力,故这 一击的力量甚重,而且运
用时也甚为安全;最后可再用强劲有力的右手摆拳击向已摇 摇欲坠的对手的头部(图619、图620),如此时仍没击倒对手, 可再在右手略回收后(图621),再以一记迅猛的右手反背拳 击向对手太阳穴(图622),将其击昏或击倒在地。
技击要领:由于本招法打击的路线并不止一条,因此这种 攻击的目的是在一次进攻后,迫使对手仍处于危险的境地,而 凶猛有力的右手直拳自能将对手击倒在地3而且即使不能击 倒对手,也会为前手摆拳和反背拳重击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 这两拳应不失时机的迅速发出。另外,所有的拳法,都要全力 以赴,似乎要把对手打穿。对要害部位的打击,拳法的使用是 没有具体时机和情况说明的,什么情况下该打,这要取决于自 己临场的直觉的经验,然而打出的每一拳,都必须倾注全力。
第二节截拳道“勾漏手"打击法
被誉为“功夫之王”的李小龙经过长年精益求精的潜修苦 练,使他的功夫逐渐娴熟乃到达至更高深的境界。其中“勾漏 手”便是其绝招之一。
所谓“勾漏手”,即截拳道勾手与漏手的总称。也就是拳手 在实战中即封即打、即打即收、连消带打之意。此技法尤其是 在反击方面,能够更快、更简炼、更安全、更有效、更直接地阻

止对手的攻击,以充分发挥出手上的防守与反击的效果。
“勾漏手”是截拳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李小龙借 用咏春拳而进化来的。首先,勾漏手可以提高对对手的敏感性 和适应性及破坏性。尤其是在手对手的贴身近战中,更是具有 较高的实战价值,因为它能挫败不具备这种技巧的对手。而且 一旦提高了这种敏感性,对手的每一个动作都能被轻而易举 地破坏掉。
根据李小龙的解释,勾漏手最重“借力巧打”之技巧。但拳 手必须先注意以下的练习进程,即先懂“卸力”,继续“借力”, 方为练功的正当途径。如只求“以力取胜”,则遇弱敌可胜,而 遇强敌则必败无疑。也就是唯卸力后方能专练“以技取胜”之 法,如此对手力量之强弱已属次要。而如精于卸力,则对手拳 劲再强亦难加于我身;这时还可反借对手之力度以反攻对手。 因此练习勾漏手最重全身放松、出手迅捷,若将全身肌肉紧 张,出拳时以臂力蛮打出去,以此便以为拳劲猛烈,其实早已 犯了“力蓄于臂而不能尽放出''之忌3但如识运用巧力,便是出 手时看似轻松自如,但打在身上却沉重无比。此外,练习勾漏 手时还要心无杂念,而全神贯注于动作的位置之上,还要眼到 手到,呼吸自然;切忌紧张,不可轻浮。而只有牢记上述要点, 方可成功。
在截拳道中,勾手与漏手又有内、外之分,即内勾手、外勾 手,内漏手、外漏手。这两种技术即人们常说的挂拿技击术。其 中以勾为拿也即捆手动作,以漏为挂也即各种格挡法。
“勾漏手”从外表虽看似繁琐,但却很实用,这一点李小龙 曾在有生之年证明过。现介绍“勾漏手”中最精彩的部分如下。
“勾漏手”根据李小龙的灵活运用,还可分为两种形式去练习:一是主动向对手发起攻击,以诱使对手出手,从而暴露 其空当,然后才是致命攻击。另一是以静制动,即当对手攻来 时,先用一只手格开对手的攻击,然后用另一手反击对手。
(一)虚实攻击法
在通常情况下,引诱对手主动进攻,远比耐心地等待对手 先行攻击更为有利。因为“虚实”的攻击动作常常包含着策略 与方法的运用。这时,由于对手进攻的注意力与身体动作均专 注于攻击而非防御,所以此时运用勾漏手能为自己创造许多 绝佳的攻击或反击机会。即在对手立足未稳之际,便可立即予 以反攻。当然具体方法还得我方先运用佯攻去引诱对手,迫使 其暴露出我方所要反击的空当。
1-技法之一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623),当李小龙欲用前手直 拳发起攻击时,却被对手压了下来(图624),但李小龙随即迅 速地顺手向逆时针方向划了一个小圈而得以巧妙地摆脱了对 手前手的控制。而且在几乎同一时刻,李小龙又以髓为轴带动 右拳迅速击中了对手的面部(图625);并不待对手后退或挣 脱,李小龙迅速将右手下落且顺势扭住了对手的左手,从而迫 使其无法发拳攻击(图626),同时用左手拳法重创对手面部 (图627)
o最后可在左手格挡开对手左臂的同时,连续用一记 右手直拳去猛击对手头部(图628),将其击昏或击倒在地。
技击要领:整套动作连贯、迅速、一气呵成,不给对手以喘 息或反击之机。如果对手企图以其手臂来封住你的手臂或欲 逃脱时,你可使双手如磁铁般地严密封闭以迫使其无法挣脱 和反击。李小龙就曾以此招法力挫香港一位著名武师:一次: 李小龙应邀到香港拍片,有几个教头闻讯后,纷纷要求和& “交手七李小龙便让那伙教头们选出一位最具实力的与自己 对阵,并声称这回只用两手过招,而不使用擅长的腿法。当您 选出的黄师傅上台一出手后,李小龙便立即把他的双手封住, 黄师傅多次企图解脱,但都被李小龙的双手如磁铁似地严密 控制而无法挣脱。黄师傅正感为难之际,只觉得自己的面部突 然挨了一下,并引起了旁观者的一阵讪笑。黄师傅恼羞成怒, 立即腾身起脚,但李小龙眼明手快,只用手一撩,黄师傅便如 马失前躺在地上。
2.技法之二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629),当李小龙欲用前手直 拳攻击时,却被对手用前手在半途中进行了拦截(图630),但李小龙随即将右手巧妙地绕到了对手的左手外侧,并且将他 的左手压下(图631),从而使其暴露出了面部空当。此时为了 不使时机逝去,李小龙便在右手下压的同时,用左手重拳击中 了对手的面部(图632);最后,可再在左手格挡开对手左臂的 同时(图633),连续用具有摧毁性力量的右手直拳重创对手 头部(图634),将其击伤或击倒在地。
技击要领,在此招法中,李小龙利用了中心线原理,使攻 击穿透了对方的层层防线而直击其面部。与此同时也破坏了 对手的进攻路线。在这里,李小龙之所以获得了成功,其原因、 是这种技术并不完全依赖于技巧和手法,而是要看各自的级j 力如何。
在实际运用时,用手格挡或挂防(即漏手)手臂的肘部几 乎不动,而是仅用手和前臂的动作来完成。这是因为手的任何 过分的动作都会使自身暴露,以致遭到对手的反击。换句话 说,即手的防御动作要恰到好处,只在足以挡住和控制住对手 的打击就可以。而与此同时,我方所采取的反攻行动则要迅 速、猛烈而又高具杀伤力。而且由于此时对手身体的一部分被 我方牢牢控制而无法活动,所以造成了对手反应和活动能力 的下降,而我方则可利用此有利条件进行猛烈的反攻。
- 技法之三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635),当李小龙用前手直拳 攻击时,被对手用内侧高位格挡法截在了半途(图636)。但李小龙随即巧妙地一反手腕,即变被动为主动地控制住了(勾 手)对手的左腕,并用力下拽(图637);同时用左手直拳重击 其面部(图638),攻其以措手不及。最后可再在左手控制(勾 手)其左臂的同时(图639),迅速挥动强劲有力的右手反背拳 去重创其太阳穴或面部(图640),将其击昏或击倒在地。

技击要领:本招法成功的关键在于右手反腕后控制对手 腕部的动作,这一轻微的动作之所以能够保护身体和控制对 手是由于拽腕动作是在远离你的身体之外进行,而且是向着 来拳方向的。
在本招法中,抓住或抵住对手的手臂,从而使其身体的某 一部分无法活动,这是保证自己安全的最好方法。例如,当右 手拽住对手时,左手便可轻易的发起攻击了,另外,这种方法 还可作为反击和闪避时的防护手段。但是当抓住了对手的腕 部又被他挣脱时,要做好阻截打击与时间差打击的准备,即一 旦被对手挣脱,我方便应抢先发起攻击,以防不测。而且,刁 抓、扭拧、击打或制约对手的手,可造成对手反应能力的降低, 或迫使其过早闪躲而失去对自己动作的控制。另外,脚也可以 用来牵制对手的脚以防止其起脚攻击或移步后撤。如果能在 擒住对手的手时,向前靠蔼,则可有效地限制对手的防守和反 击。但须保持动作的紧凑性.据李小龙所说,如果对手不加躲 避或阻截而直接后退,这通常是重新攻击的好机会。用这种打 法,对付因退却动作过大而使自己暴露,或者试图闪避但又失 去平衡,以及惊慌失措的对手,都是很有效的。
(二)以静制动攻击法
“以静制动''是一种妙策,运用起来相当安全。而对于对手 来说,却具有极大的威胁力和破坏力,因为他在逼近时极易遭 到“勾漏手”的致命连续打击,从而使你占据优势。李小龙便是 运用了这一技击原理,而使得“勾漏手''令人望而生畏。
1.技法之一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641),李小龙在等待对手先 做动作。当对手以右拳发起攻击时,李小龙先用左手外侧高位 格挡法(漏手),挡开了来拳,并使其拳头偏离了攻击方向(图 642);同时,李小龙又将前脚前滑了 10厘米,且使重心移至前 脚,紧接着将右拳击向对手面部(图643),攻其以措手不及。 随后,李小龙又在右手格挡对手右臂的同时(图644),又用左 手直拳击中了对手面部(图645):最后,李小龙又在左前臂压
下对手双臂的同时,用右手重击拳猛击其头部(图646),将其技击要领:左手格挡(漏手)要快,格挡时的力度要恰好使 对手的来拳滑过自已的右肩即可。右拳反击时要连贯、迅猛、 有力,整套动作要一气呵成。不得给对手以喘息或逃脱之机。
浏览7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