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截拳道中,配合攻击法是指实战中的一连串的攻击相 互连接,通常不止攻击一个部位。也就是说,象李小龙这样的 优秀拳手常可由不同的角度发起攻击,而且他每一拳的姿势 必可为连续出拳创造条件,即连环出拳的功夫越好,则越易击 败不同类型的对手。

配合攻击法通常包含着连环的手与脚的攻击,亦是假动 作、诱敌与真实攻击的综合运用。在这种情况下,常可找出对 方的破绽、漏洞来加以连环的攻击。由于配合攻击是连环出 招,所以通常使对方无法招架。在实战中,倘若敌我双方的速 度、技巧相当,距离的判断能力亦同样的正确,而以简捷的攻 击无法取胜时,就必须善用机会,以求优势。在这里,配合攻击 法或许可以达到取胜的目的。攻击的手法、脚法练习的愈多也 愈好,因为这样方可应付各种不同的情况而加以适当的应变。

在运用混合攻击前,还需先观察了解对方的可能反应。虚 招必须能有效地欺诱对方。但是虚招的运用也要适可而止,而 且混合攻击的动作配合越复杂,则成功得手的机会也会相对 减少,而虚招过于频繁地使用还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诸多不利o

在实战中,一个好手与初学的拳手之间的差别是,好手能 善用机会做连环的攻击,因为他能运用其敏锐的知觉,并采取 主动的攻击来进攻,而其拳打脚踢时的配合也是十分有计划

8

的。有些出拳方式亦可谓之连环攻击,倘若是在某些拳之后再 发招的话,如右直拳后跟着左直拳,右勾拳之后跟着左直拳。 倘先打一记直拳,再接着一记勾拳,相信此动作会十分自然。 在这里,连环三拳的配合攻击法是十分常见的。且常是先闪身 至对方内侧或外侧,并打两拳后再出一拳攻击对方头部。头两 拳将可削弱对方的防御力,最后一拳可有效地打向对方的空 门。在搏斗中,较优秀的选手总是不断地运动,以力图站在对 自己最合适、有效的距离上。而且一般是刚好站在对手的攻击 距离之外,并耐心地等待良机逼近对方,或在对手变换步子或 位置中有可乘之机时发起攻击。攻击时,动作应该迅速、有力, 并成习惯“等到对手明白你的动机,再进行报复或防守时,已 经为时太晚了。所以,挥拳攻击的理想时机,是在对手大惑不 解之时。

第六节距离感的运用

在截拳道中,灵巧的踢腿和准确的技击技术,均涉及到正 确判断距离的技巧。而且攻击目标的位置不是眼前敌人所站 立的地方,而是对方可能躲闪的地方。因此,攻击前的瞬间,必 须先正确判断敌我之间的距离,所以唯有正确判断敌我之间 的距离,才能准确掌握住对方可能挪移的地方。如果敌我之间 的距离判断正确,那么在对方攻击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方就能 轻易地抓住瞬间的虚隙,予以致命的攻击。而两位技术熟练的 拳手相遇,双方都力图夺取有利的位置,他们之间的距离是不 断变化着的•最好的办法则是一直处于对手一拳打不着自己, 而自己又前出一小步便可击中对手的位置上,这个距离不仅 取决于自己的速度和灵敏性,同时也取决于对手的速度和灵 敏性。

截拳道讲求的是灵巧,所以你必须练习步法的灵活移动 与距离的变化。在搏击中,你不仅要确保自己的距离感,并不 时在自己距离的界线上绕动,以此扰乱对方的距离感。当对方 被我方的动作困惑后,且无意间踏前时,可乘隙予以致命的攻 击。也就是说,和对手之间的距离准确与否,取决于移步和步 法技巧的掌握程度。

当你了解了对手的距离感特点后,就要适应它,在紧逼或 后退中,都能做到恰到好处,以便寻找出招机会。在这里,步幅 的大小,要随对手移孝的情况而调整。象李小龙这样的擅用距 离的高手,从来都不长时间地停留在某一点上,而是以不断的 运动来迷感对手,使对手错判距离。况且,一个移动着的目标 不仅较难被击中,而且在运动中发起进攻要比从固定位置上 发起进攻来得快。你可以不断地变换距离和节奏来迷惑对手, 扰敌他对进攻或防卫的准备,并使其始终处于失去平衡的状 态。李小龙在有效的运用距离时,看上去动作总是那样轻松自 如,巧妙准确。当他冲向对手时,既能轻而易举地落拳,又能自 由自在的离去,他似乎总能机智地攻击对手。还因李小龙对时 机掌握得好,故其动作均准确无误,协调一致,从而控制了对 手的距离感,打乱了对手的节奏。

在格斗中,两名拳手之间的站位距离,拳击手要比截拳道 或传统技击手站得近。因为技击手是用脚踢的,而腿又比臂 长,所以截拳道手到达目标的距离要比拳击手远一些。根据实 际的运用,截拳道可分为远、中、近3种不同的技击距离。一般 地说,当李小龙不知对手的技艺高低或攻击意图时,就采用远

'距离,以图能试探和摸清对手的意图。而且防守时,聪明的拳 手也总是远离对手,不让对手贴近攻击。因为,即使你的反应 和动作都很快,倘若距离对手太近,就是挡开一拳也是困难 的。先下手攻击的一方,通常占有近身攻击的优势。

在搏斗中,一旦你认为已摸清了对手的虚实,就可以出其 不意的接近他,并达到中等距离,而且在此距离上你既处于对 手的攻击范围之内,又能贴近他或出招攻击他。如果他能把握 好时机,这也是一个较为安全的距离。象李小龙这样的技法醐 熟的拳手,常会用花招来引诱对手缩短间隔和距离,直至对手 难以自解其围。这种中等距离,还能做迅速后退或疾步后撤, 以闪躲任何来拳。不过,李小龙并不推崇此战法,因为连续使 用这种防守策略,将会丧失进行反击和主动发起进攻的机会。 故在截拳道中,李小龙常常刚好退却到足以免遭攻击,而又能 进行迅猛反攻的位置上。也就是较优秀的拳手总是在不断地 运动,以力图站在对自己最为合适的距离上。而且一般是刚好 站在对手的攻击距离之外,而耐心地等待良机逼近对手,或在 对手变换步子或距离中有可乘之机时发起攻击。总之,聪明的 拳手通常不是做前后的直线运动,而是力求成为一个变幻莫 测,难以对付的目标。

近距离格斗,通常是做一次攻击或进行反击。这个距离, 防卫是较难的,而且除非是你夹住了对手的臂。确切点说,优 势在先下手的一方,也可以这么说:当处于近距离时,拳手如 果擅长手法,那就能战胜用脚踢击的对手。在近身恪斗中,你 还必须用自己紧靠对手的那只脚去抵住对手的前脚,使它无 法移动或起脚攻击。而且这一步应自动地完成,因为处在近距 上,你的注意力将在很大程度上放在手法上,而非下盘。

当你对付一个具有良好判断距离能力的拳手,而又难以 从正面实施攻击时,突破其防线或缩短双方间距的战术是,一 连后退几步,而且步幅要不断减小或让对手先行动。因为他在 向你扑打时,必然要缩短距离。在这里,后退是要让对手有个 起腿的间距,有时这是李小龙既能让对手逼进又不能让其出 拳击打的绝妙战术。如果对付一个具有良好距离感与判断能 力的防御性拳手时,则可以一连前出几步,而且第一步应平 稳、省力。聪明的拳手则能在前进一、两步后就退回,以引诱对 手迫近,如果他追击,就让他追一、两步好了,然后可在他提步 向前迈动的一刹那,出其不意的猛然前出,截断其退路并施以 重力打击。

下面再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个运用距离的原则°

(一)攻击时运用距离的原则

1.采用有效的技法去攻击最近的目标,需使用最长距的 攻击方法去重创对手,例如侧踢腿与直拳等。

2・不断地变化和移位,以便得到适当的攻防距离,并利 用不规则的韵律来破环对手的节拍、节奏,并保持自己的距离 感,进而混淆对手的距离判断能力,并连续施以重力打击。


  1. 适时抓住对方在肉体上或精神上暴露弱点时的瞬间, 把握住正确的距离,并伺机予以致命的一击,且攻击后应迅速 恢复到戒备势,以便进行下一个回合的搏斗。

  2. 勇气和果断力与速度是攻击时不可缺少的要素,如能 在确保正确的距离之际,再附加上瞬间性的体能爆发和速度, 必能如愿达成攻击,不过,这要靠平时的苦练所得。


9

(二)防守时运用距离的原则

  1. 需灵活而正确的运用步法,并适时把握住打击的时 机.

  2. 防守时的姿势需正确,并能随时应付对手的突发袭击


和发起猛烈反击,也就是使攻防成为一个整体,而不能脱节, 以免因疏漏而反为对手所利用。   ・

  1. 正确判断对手攻击的有效距离,从而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

  2. 须时刻保持正确的姿势,并随时维持动作的平衡。


「(三)敌我均精于判断距离之际

搏斗中的双方均擅于准确判断距离时,两人往往采取较 远的防守距离,以保安全。那么,碰到上述状况时,到底如何缩 冤彼此间的距离,又如何才能免于遭受攻击呢,这些均是李小 宠留给我们的研究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在瞬间内扰乱对手的注意力,好替 自己制造有利的机会。一般而言,扰乱对手心理和距离感的方 法有下列几种:

*      1.多次变换距离,借以扰乱对方的距离感。

  1. 攻击较近的目标,借以牵制对手的行动。

  2. 搭配一或两组组合攻击,以强化效果。


完成上述动作后再进行攻击,理应不会遭受痛击。

第五章

截拳道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规律的科学,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在研究武术搏击的心理活动中,我们可以由此发现人的特 定心理规律,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此即为李小 龙极力推崇心理训练的原因所在。

截拳道是一项技术结构简捷、实用,对抗变化莫测的竞技 运动。在这项运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同样是极为复杂的,如果 我们不能有意识地根据技击的特性来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 我们就无法适应这一竞技运动。而技击心理的研究,就是研究 这种特殊状态下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倘若拳手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没有对截拳道技击术较 为深刻的认识,他就不知如何进行有效的实战训练;如果对截 拳道的实战特性没有一定的发自内心的情感激发,他就不可 能具有一丝不苟的训练态度和积极主动的竞技意识;如果没 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无论是训练,还是实战搏击,他都无 法克服客观、主观的障碍,而表现出一种奋发的行为特征。因 此,截拳道技击心理的训练与研究,对培养一个现代的优秀拳

10

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已经看出,在截拳道的各个环节 中,心理活动均是与之共存的。象李小龙这样的一流高手几乎 无一例外地将心理训练纳入自己的训练计划之中,并通过心 理学的科学知识来取得非凡效益。

据李小龙解释,截拳道的实战,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因为 双方既要相互制约,又要相互利用,这时的心理活动,除了对 抗者自身对自己的心理影响外;同时,对抗中的双方依然有心 理上的交锋。这就是技击运动心理学的独到之处。而且,象李 小龙这样的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对抗者,不但可以在对抗中 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心理优 势去影响和控制对手,这就是技击心理学的现实意力。另外, 针对截拳道实战训练和竞技对抗中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我 们可以从现代武术对抗中个人使用技术的方式,及对实战搏 击的适应能力,情绪稳定的程度,技术水平的发挥,突发情况 的应变能力等现象,来分析和判断一个拳手的心理素质如何。 并以此来讨论和认识自我心理状态,并根据对主要心理问题 内容的分析,来构成一个认识技击术心理步骤的模式。

截拳道心理训练的内容包括:截拳道心理活动的分析、身 体素质训练中的心理学基础、截拳道实战技术中的心理学基 础、截拳道战术训练中的心理学基础、自我心理状态的认识与 截拳道心理素质的训练等。现分别介绍如下。 晟

第一节雷拳道心理活动的分析

在运动心理学中,气质是指人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点,这 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稳定以及动作的灵 敏或迟钝等方面。该气质在技击实战中,表现为情绪积极沉 着,对全局有控制欲望;还能够适时地以自己为中心,不受对 方的情绪所影响;而且善于制造攻击机会,被动时亦能冷静处 理而不失控;对技术的使用条理亦须清晰,并于稳中求胜。这 都属于截拳道对抗心理的评判依据。

前面我们已经对心理活动的类型做了简宴的分析,下面 我们将讨论截拳道中在心理活动所支配下发出的不同行为的 方式,使我们对实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类型有一个总体了解, 从而为我们临场实战提供参照依据。在李小龙以下的论述中, 我们要求拳手需能随着对各类型心理活动的分析,在自己的 头脑中做一些自我解析,使自己能够更快地进入一种实战对 抗的心理领域,以便得到快速理解与运用的效果。在截拳道的 心理类型中,主要有进攻型、防守反击型和力量速度型等几 种。现详细介绍如下。

(一)截拳道的进攻型心理

在截拳道的训练中,属于进攻型心理或者说是进攻型气 质的拳手,通常会表现出快速、猛烈、强劲的攻击意识,他亦会 企图在短时间内压制对方,进而取胜。其优势在于能较充分地 发挥自身对抗心理素质的优势,并在技术上敢于使用自己的 技术特长,但需对技术特长的发挥具有自信心。其缺点或不足 之处是,求胜心切的心理冲动容易造成技术实际使用的粗糙; 另外,对全局的考虑亦缺乏整体观念,使体力分配缺乏计划 性。根据李小龙的解释,进攻型心理的运动行为,是一种快速 参与,而、容易忽略对手优势的主体心理亢奋的行为,在实战 中,这种心理是可取的,但一定要避免盲目无效果的攻击,以

11

免被对手利用。

: 在截拳道中,进攻型的心理往往能使拳手在赛前精神饱 满,欢悦乐观,充满自信,并渴望在比赛或对抗中取得优异成 绩,故其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且愈战愈勇,不知后退;也 就是富有竞争^识,以图力争超过对手,打出好成绩,夺取好 名次,这与拳挈的直接动机是紧密相连的,而动机正是愿望的 基础。

(二)截拳道的防御及击型心理

在实战中,这种类型的拳手,能较为冷静地应付场上发生 的情况,其心理素质稳定性较好,对技术的实施首先考虑效果 的优劣性,然后才是择机付诸于实际行动。在截拳道的对抗 中,这种拳手的优势在于能较好地以己之长克彼之短,在技术 对抗时,侧重于防守后的进攻,但不一味地凭借防守制彼。其 不利因素往往表现在保守或消极现象时有发生,而缺乏控制 全局并发展节奏的心理冲动。据李小龙解释,在实战中,防守 反击型的心理素质是一种较好的心理素质,运用这种心理的 拳手,往往技术运用灵活多变,即以多变的技术来造成对方防 守技术的失误,实所上就是遏制对方的攻击,因为这样就克制 了对手的技术特侵。在具体运用时,防守反击型心理素质的拳 手还要善于创造使对手露出破绽的机会,不断地使对手降低 或抬高他的双手,或引诱使他在姿势上露出一个容易挨打的. 破绽。然后再击出你的爆炸似的一击。相反,你也应该经常提 防着对手所给予你的致命的一击。而且当你的对手已经负伤 或精疲力竭时,这时不论你打出多么漂亮的拳法也不能引以 为荣。因为李小龙认为,最有价值和最富有诗意的一击,是通 过技艺和计谋而击倒对手的一击。另外,还有一个计谋也是可 以考虑的:如果你是一个善于防守的拳手,你则应设法使你的 对手作毫无意义的消耗。并需预料到对手每次拼斗的高潮,以 逸待劳到最后,然后再给予他如你所希望那样的沉重打击。

(三)截拳道的力量与速度型心理

在实战中,这种心理类型的拳手,总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将 对方完全制服,故表现出了力量、速度型的心理活动倾向。但 这种类型通常表现出耐力不足,灵敏性较差和容易急躁不安 等。该类型的对手在对抗时,应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抓住机 会实施攻击。而且在实战中不易使自己的心理情绪受对手影 响,并能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但还应加强自身的耐力训练。' 针对这种对手,李小龙认为切勿急于求成,要灵活运用技术, 破坏对手发挥力量、速度的条件。

在实际运用时,作为一个力量、速度型的拳手,你的任何 一拳都可能击倒对手,但是你必须合理的分配力量,要保持首 尾一致的体力和击打的准确性。因为击倒对手的一拳,只需要 适当的力量和准确性就能取得这一局的胜利。你甚至可以用 你有力的打击去突破对手防守带上的“摺缝而且在搏斗中, 你必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为这是面对面的战斗,如果你在 最初的几个回合中确实观察和摸清了对手的底细,那么你才 可能控制住战局,并且你也可以设法诱使对手产生这样一种 错觉,使他认为他已经摸清了你的底细,而其实是你故意装出 的,使他误入圈套,亦即出其不意的制造一种假象,诱惑对手 失去常态和放松防守,然后击出你有效的、足以致命的一击。 这就是李小龙的秘密武器。

12

  • (四)截拳道的智慧型心理


' 在截拳道中,有关智慧型心理素质的拳手,总的来说,就 是在恰当的时候击出拾当的拳,这是一种计谋,一种智慧。同 时还要善于研究和观察对手的步法和反应,要摸清他的规律、 速度和节奏,不要怕挨打,要勇于接近,要灵活的阻挡和闪躲 对手的打击,并予以准确的还击。当然这种准确的打击是离不 开长期的刻苦训练和实战练习的。即利用对手的失控予以打 击。而且不论何时,当你出拳之际,应是对手失去平衡和极易 挨打的时候。此时应立刻抓住战机予以还击,而且这纯粹是一 种反应,一种强烈的进攻意识,因此你要变得象一台发拳的机 器一样,见空就打(李小龙语)。

李小龙还告诫拳手,不论你多么强壮,都不要和对手使用 蛮劲,一俟时机来到,即刻打出你全部力量的重拳。这是因为 你的对手已经和你的力量与拍节和了拍。他对你这突如其来 将他击倒的重拳或重脚简直摸不清头脑。绝不要因为对手击 中了你一拳,你就还他一拳,这种毫无策略的报复是没有价值 的。而且象李小龙那样的不动声色的表情,还将会挫败对手的 锐气。对手不声用多重的拳击中了你,你都要忍住疼痛,毫无 痛苦表情,装出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样子。功夫之王李小龙在擂 台上或绳圈内就总是保持着那么一副类似史泰龙般的毫无表 情的面孔,并且从未超越过这个范围。他努力压制住自己的情 绪。将痛楚置之度外,这就是他无敌于天下的秘诀。他就是依 靠这种内在的力量,成功地制服一个又一个对手。

据李小龙说,在心理上给予对手施加压力的最佳策略是, 当打过几个回合双方均竭尽其力感到疲倦时,下一个回合的

预备铃声一响,对手还坐在凳子上时,你就应该立刻跳起身来 准备战斗。这样能使对手在心理上感到你是精力充沛的,而他 已经疲乏不堪了。李小龙还有一种惯用的方法是:在临近一场 比赛前练习的时候,应趁体育记者应邀前来采记之际,故意在 记者面前装出体力不济和技术平平的假象,让他把这些假象 都记下来,并发表在报上,使你的对手深信不疑地认为你是一 名寿拳手,而在比赛中掉以轻心,最后吃大亏。

第二节截拳道素质训练中的心理基础

在截拳道的教学与训练中,技击技术学习的快慢,训练水 平的高低,比赛时发挥的好坏,心理因素将是一个重要的甚至 是决定性的变就因此,拳手掌握和了解技击心理学的基本知 识并将其运用到实战训练或对抗比赛中去是十分重要的。因 为,它可帮助拳手从心理角度去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计划,并 且做到系统性、针对性,又能为拳手提供解决赛前的心理困难 和情绪障碍的方法,并提高他们的临场的心理应变能力。

现将关于截拳道技击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知识介绍 如下,供拳手参考和学习。

(一)力量素质训练中的心理基础

截拳道素质练习中的力量训练,首先是技击爆发力的锻 炼,其次是力量耐力。根据李小龙对力量训练的原则及其生理 机制的要求,无论哪一种力量练习都要采用疲劳前重复最大 重量的负荷手段来完成,这样才可能有针对性地使爆发力、力 量耐力得到相应发展。但要想多次重复自己的最大负荷,先决

13

条件是心理上的努力。它是指拳手为克服困难而自觉地使自 己的身心处于紧张状态.但在力量练习的心理基础中,仅有意 志是不全面的,还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我 们知道,一个人潜在的力量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发挥出来的。 据李小龙解释,要想使潜在力量变成现实的动力,还主要取决 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改善。因为信心的增加和注意力的集中, 可促使中枢神经对运动神经发放更多的神经冲动,而动员更 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久之就能超量恢复,从而增加力量。

李小龙认为,在意志努力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发展顽强 性等意志品质。因为拳手在力量练习时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 确定将要完成的负荷重量,由此可以引发更大的力量。而坚定 顽强的品质则是保证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当完成极 限或次极限负荷练习来发展最大强度的力'量素质时更是如 此。当一个拳手有了明确的目的,并有为达到目的而坚持不懈 地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时,那么他就能自觉地吃苦耐劳地去 完成任务。当然,力量训练需要这些意志品质,而这些意志品 质又是在训练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另外,当进行每组的最后 一、二个或最后一组的练习时都得咬牙坚持,这时拳手的脸上 甚至会出现痛苦的表情(须尽量克服),但这正是克服肌肉的 酸胀、疼痛而表现出来的意志努力。

(二)速度素质训练的心理基础

在截拳道技战术训练或实战中,均需要拳手有良好的速 度素质。而且速度快是技击训练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截拳 道技击运动的速度心理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对拳手运动速度 的感知;另一个是自身运动速度和对它的知觉。首先是感知的精确性,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习惯于用时间作为估量运动速度 的参数,因为它比空间的要准确。因此拳手须学会善于精确区 分微小的时间间隔,并学会在意识中感知每拳之间的时间间 隔。这不仅是关系到防御对手的进攻以便反击,还是提高自身 动作最大频率的心理前提。除上述因素对自身速度及知觉有 影响外,还有动觉的发展,即对本体动作速度的知觉能力。这 对发展速度素质是很重要的。

另外,李小龙还要求拳手需随时集中注意力,这样可以加 速技术模式的形成,并熟练而果断地运用许多已掌握的技巧 去解决面临的问成。

第三节截拳道技术训练中的心理基础

在截拳道中,拳手在长期专项训练和运动实践中会形成 与发展成的一种精细的主体运动知觉,叫专门化知觉。它能对 场地、运动媒介及时空特性等客体,作出高度敏锐和精细分化 的识别,并具有专项特点。它不仅包括对拳手自身与对手间距 离的判断、识别,还有对本身动作之间及活动范围的认识。我 们知道,防守时,避开对方攻击锋芒的距离越短越好。例如,象 专小龙这样达炉火纯青的技击高手,往往避开拳锋只有几毫 、之距,这时对手的空当便暴露无遗,即可由迅猛的攻击者在 瞬间变为被动的挨打者。可以说,这时的反击成功率极高。在 拳手主动进攻时,要求拳手在变换步法、拳法、身法、腿法等每 一刹那间保持与对手的最佳距离,做到进则能攻,退则能守。 这种运动距离,即能保证拳手进攻时能够贯彻战术意图,达到 击中对方时力量最大;又能保证躲开对手的反击,而进行第二 次打击。可见精细和敏锐的距离感觉是截拳道技术、战术中最 :重要的心理基础之一。

在拳手进行初期训练时,可以加强对视觉的主导作用。如 对镜子练习或看教练示范等,使他有意识加强对自己技术动 作的控制。另外,语言的提示,也可以帮助拳手对运动的感觉、 距离感和运动反应的区别。在正常的技击训练中,视觉总是处 于支配地位,但在大脑皮层中则是外部感觉起主导作用。因 此,视觉便感知不到肌肉活动,那么也就缺乏意识控制,而导 致动作之间互相干扰,随之产生的细小错误动作本人亦很难 察觉。对此,我们在进行截拳道的技击训练时,可暂时排除视 「觉作用,使内部运动分析器的活动上升为主导地位,即由动觉 ,代替视觉执行调控任务,这样可加快运动知觉的形成并改正 错误的技术部分。待有了正确的空间定向和运动知觉后,再和 •陪练一起进行单个技术动作的练习,直至进行实战攻防练习。 当然在限制视觉练习时,可采用李小龙所惯用的看与不看的 方法交替进行训练,并不断检查反馈,加速正确动作的形成。

另外,李小龙在教学中还经常运用的一种进行实战心理 训练的方法是,让拳手在完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头 脑中知觉形象的完整和清晰,并通过对动作的知觉预测来校 正自己的技术动作,而且这种知觉的预测是在思维的帮助下 进行的。这样,拳手在一出手、一进步时便可立即感到其效果 如何,而且一旦根据预测感到节奏不对或距离不当,以及受对 手假动作欺骗时,可立即加以调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调整 是以对动作和成败关系正确反映为依据的,是在知觉和思维 基础上进行意识监督的结果。而且通过这种途径形成的运动 技能、实战技巧均可受到人的意识控制。这样,拳手便可借此

14

提高和发展运动时空知觉和距离感速度。同时拳手在训练中 对自己每一次防守、进攻的结果之优劣与否的预测就越来越 准确,那么他对自己与对方的距离和判断对手的每一细小动 作,以及自己出击的力量、速度、节奏和动作幅度的知觉也越 来越精确。

在截拳道的技战术训练和比赛中,均需要拳手有良好的 心理品质。因为截拳道是一对一的对抗项目,它对注意的范围 要求比较狭窄,但这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那么拳手在紧张激 烈的打斗中就不会为场上热烈情景所分心,不为自己内部念 头或情绪所动摇,而能专心致志地注意对手的一举一动,并适 时做出相应的技击动作。在双方对峙时,如注意的中心在对手 身上,那么拳手就应用边缘部分来监控自己的移动步法,并始 终保持高度警惕。不过据李小龙说,在激烈的搏斗中,欲将注 意力分配给内部心理活动比较困难。而这些内部心理活动叉 恰恰就是调控自身运动、活动的执行者。如果有时拳手在急 躁、愤怒、恐惧等消极情绪的支配下,而表现出鲁莽和发挥不 出自己应有的技战术水平时,是因为拳手没有注意随时调节 自己的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至一个适宜水平,而让自己整个 身心都处于不良情绪控制之下,而且拳手本人可能还未意识 到。由此可见拳手缺乏各种对对象的注意的合理分配,这样也 就会给训练、比赛带来不利影响。

在三局(或五局)制的比赛中,如拳手的注意力始终高度 集中,而不能有丝毫松懈,这就容易产生精神上的疲劳,或者 有时刚刚遭到打击,注意力还在疼痛部位,而且头脑中还有刚 才遭到打击的印象,这些都可能引起实战意识的下降,甚至分 心等,以至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但有经验的拳手会从对手眼神中看出这一点,从而把握住攻击对方的最好时机。

截拳道实战技术训练中的心理素质可通过下述训练来得 到发展。

  1. 拳手要掌握技、战术的内部规律,并加强对动作的预 测,提高反应预备期的准确性。这可表现为能够细微区分动作 的幅度、力点、方向、速度、节奏,以及自身肌肉用力等运动感 知的清晰性,从而在打斗中花最少的力气取得最大效果。

  2. 拳手要善于积累对付各种攻击手段和反击的技、战 术,这样在反应过程中或时机来临时,就可以迅速选择有利的 打击动作,从而做到招无虚发。如果你遇到对手的打击时,那 么心理定向则不应是“复仇”的莽撞行为,而是要更加机敏地 躲闪,以便寻找对手的空当并发起猛烈的反攻动作。



  • 拳手还要努力提高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即神经传 导的起止速度和兴奋与抑制转换的快慢,但这和拳手的神经 类型、顽强的意志有关。另外,拳手还须提高技术动作的合理 性,特别是动作之间的衔接要紧凑、简捷、实用。例如,一个动 作既是躲闪动作,但又是猛烈攻击的开始。也就是在实战中无 论发起攻击还是防御,都不得给对手以喘息、闪避或换招之 机,否则会反为敌所利用。


第四节 截拳道战术训练中的心理基础

在截拳道或任何功夫中,当你与敌进行殊死格斗时,除了 要全面运用技击的技巧和战术外,还要运用技击的心理战术 来战胜对手。在这里,截拳道的实战心理战术是指技击对抗的 谋略,亦即李小龙所谓的计谋与策略: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谋

15

略或战术亦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它是实际打斗活动的锂 慧保证(李小龙语)。它由意志表现、自信力与抗干扰能力等因 素构成。

.据李小龙解释,截拳道技击心理战术的运用,在与敌相持 阶段和实战阶段都表现得极为明显。若能正确地运用好实战 的心理战术,就能使拳手充满对格斗全力以赴的决心和自信 力,更能敏捷地观察、判断出敌人的意图。所以只有头脑冷静, 精力高度集中,并清楚地知道怎样有效的运用技术和战术,才 能充分发挥出最佳水平。相反,如心理战术运用得不好,那么 运用技术时就会紧张、焦虚、惊慌,从而造成忙乱、精神失调, 攻击也打不准,而且暴露出的身体空隙也大,给对手造成了可 乘之机。在这里,有的拳手可能会问,实战中应采取什么样的 打击动作和技击战术,才能更有效地重创对手、制服敌人呢? 截拳道技击心理战术就是要在一瞬间完成上述使命。在这一 瞬间,拳手可能有时意识不到心理战术的形成过程,因为搏斗 时所采用的各种技击动作都是主观动机作用于客观对象的表 现。所以进行实战搏击时的心理谋略应是技击合意性与合理 性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所谓合意性,按李小龙生前的解释是, 就是拳手自己在主观和心理愿望上要达到保护自己并打击敌 人的目的;而所谓合理性,是指拳手自己所采用的技击动作要 在敌情、格斗方式等方面要符合当时的客观条件。在这里,李 小龙举了一个例子,如对手善用腿法攻击,那么你在主观上就 要决定靠近敌人,#迅速用手法或摔技将敌击翻在地。当有了 这一主观愿望后,薪要冷静地观察分析此时的周围环境及对 手的一切情况,并利用敌出腿后收腿的一瞬间,采用灵活多变 的步法贴近对手,这样就可以实现上述将敌击倒的目的。

实战中的心理战术运用,从本质上说就是主体意识到自 觉的心理活动。那么怎样正确运用截拳道的技击心理战术,以 确保在搏斗中技术的正常发挥,李小龙的回答是:

  1. 拳手要善用呼吸来镇定情绪


在技击训练中,如拳手情绪紧张,且呼吸短促,心理负担 加重,这样就会影响技术的正常发挥。因此李小龙经常教拳手 采用有节奏的深呼吸,来使情绪保持镇定。这样还能给对手造 成心理压力,也就是要从心理上先战胜敌人。

浏览43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