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散打训练计划的制订

散打年度训练计划的制订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组织安排

大周期训练的安排是以成功地参加1〜2次重大比赛为目标 而设计的。它包括比赛时间的确定和计划要点的明确。

(1)大周期时间的确定

明确主要比赛的日期。重大的散打比赛通常在赛前一年 就已经确定了比赛日程,如全国性的重大散打比赛等。这便于教 练员和运动员有计划地组织训练过程。

确定主要比赛的阶段。围绕着主要的比赛日来确定主要 的比赛阶段。例如,全运会散打比赛定在以后的第4周或第6周 进行,那么主要比赛阶段的时间长度为5〜7周,让主要比赛日安 排在比赛阶段的后1/4处。主要比赛日尽量不要安排在比赛阶 段的结尾,这样有可能使运动员在主要比赛日失去最佳的竞技 状态。

确定比赛时期。比赛时期是比赛阶段和比赛前的热身阶 段两部分的时间之和。在比赛前一般要安排几次热身赛,热身赛 一般安排在比赛阶段的前4〜6周进行。

确定整个训练的大周期。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的时间 总和即是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

(2)大周期训练计划制订要点

首先获取运动员现实状况的信息。它是训练计划制订的 基础。

确定训练目标与任务。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要具体 并有针对性,符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准备期。准备期的任务有两点,一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 能力,二是培养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准备期应着重发展运动员 基础训练的能力,在技能方面紧紧围绕踢、打、摔等单个技术和组 合技术进行训练,在技术动作熟练、完善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 和突破。在体能方面,努力发展身体素质,如速度、力量、耐力、灵 敏、协调等。

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该通过参加一定 数量的比赛来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进一步发展。运动员的竞 技能力是否获得提高,是准备期训练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而且 将对运动员其他能力的发展,以及今后几个时期的表现产生直接 的影响。

比赛期。比赛期的任务一是发展和保持良好的运动竞技 能力,二是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出最佳的技战术能力。在 技能方面努力进行专项技战术能力的训练,抓住主要的和关键性 的环节,集中精力,力求在比赛中发挥技术特长,取得优异的成 绩。在体能方面应该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克服 各方面的干扰和影响,特别要调整好赛间的体能状态,可以通过 适当的热身赛激发运动员比赛的欲望。

恢复期。通过几个月的紧张训练和比赛,运动员的身体 需要有一个休整调节的过程,而恢复期的任务正是要组织实施好 这一过程。通过调整运动负荷的内容、量度、组织形式和改变训 练环境,达到心理和生理上消除疲劳的目的。另外,恢复期间还 需要运动员和教练员认真总结全年训练的经验教训,制订好下一 年度的训练计划。恢复期时间的长短与训练周期长短有着密切 的关系,恢复期使用的手段与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积极性恢复和自然恢复等方式。

确定各阶段训练的内容、手段和运动负荷。训练内容与手 段要根据运动员的水平状况来确定。

准备期。准备期的基本功、基本技战术的训练均以单个 动作为主,利用充足的时间建立、巩固和完善正确的技术动力定 型。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技战术的训练,掌握组合技术动 作,提高技术质量,向完善技术过渡,并逐渐使之协调、连贯并赋 有个人特色。在身体素质的训练中,练习强度相对较小,负荷量 相对较大。

比赛期。比赛期一般采用重复法和间歇法发展运动员的 体能;釆用完整法发展运动员的技能;釆用比赛法发展运动员的 综合能力。但是,应该注意组织安排好运动负荷的节奏和赛间训 练。赛间训练应注意使运动员能够从上一场比赛中得到恢复,并 且能够重新集中力量,投入到新一轮的比赛中。在身体素质的训 练中,负荷强度要大,量要小。实战练习的比例要增加,无对手的 个人练习比例要减少。

恢复期。在恢复期的训练中,适宜以游戏法和变换法为 主进行训练。首先要降低练习强度,运动员通过调整练习,使中 枢神经系统得到良好的调节,体力得到充分的恢复。

中短期训练计划的组织安排

中短期训练一般是指赛前较短时期的训练安排。例如,组织 参加某一国际性比赛前的集训;组织参加某一拳王争霸赛前的集 训;院代表队组织参加全国性散打比赛前的集训等。赛前中短期 集训根据赛事的性质和特点的不同,组织训练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也不同。因此,教练员在制订中短期的训练计划和进行组织安排 时,一定要抓住训练的要点,根据具体情况釆取不同的组织方式 与策略。

中短期训练计划的结构与负荷特点

中短期训练计划的结构与负荷安排,一定要根据具体的训练

任务和目标来制定。每个训练计划的提出,其运动负荷量和强度 的变化都不一样。例如,在比赛的训练计划中,负荷和强度的安 排主要是依据比赛的需要而定,比赛日的负荷强度应达到最高 点,而前面几周的负荷安排,应使运动员既能达到锻炼,又能使机 体及时得到必要的恢复。

制订中短期训练计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短期训练,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为准备参加某个特定比赛而 组织的赛前集训,其训练计划的内容与安排多具有鲜明的独立 性,目的是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运动成绩。在组织训练的过程 中,要针对运动员不同的训练水平、原训练计划和训练年限等特 点,注意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

对待一直坚持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应该将中短期训练当作 系统的全年训练的一部分。在对原计划进行仔细研究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继续执行原定的训练计划。但是,当原计划与现有情况 发生明显分歧时,组队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比赛任 务,果断地修改原计划。

对待没有经历过系统训练,但运动条件较好,善于在比赛 中发挥最佳竞技水平,有时会出人意料地取得好成绩的青少年运 动员,由于他们运动后身体反应强烈,所以在组织集训时,一定要 注意考虑以中等强度的运动负荷为主,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使 身体状态得以恢复,同时在心理上时时激励他们,以使他们能够 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最佳运动水平。如果一味地追求多练,像其他 专业运动员一样,效果往往反而更差。

对待有训练和竞赛经验,但较长时期间断训练的运动员, 在训练中应多采用诱导性练习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安排运动负 荷,不断地唤起他们过去曾经有过的良好运动潜能和技能,使其 能够顺利地进入到训练和比赛的最佳状态。

此外,在中短期训练计划的制订中,一定要针对本项目的运 动特点,切实抓好技战术和个人绝招的训练,通过各种配合练习 提高和巩固实战的能力。

散打周训练计划的制订

将周训练分成不同的小周期类型,即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 周、比赛周和恢复周,以此完成不同的训练任务。周训练类型的 划分,使训练目的更明确,训练任务更具体,训练内容和负荷的安 排更具有针对性。

基本训练周的训练计划

主要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学习和掌握技战术的 能力,发展一般身体素质,提高专项素质和竞技能力。

内容和特点:技术训练占突出地位。应交替安排不同的 技战术训练内容,既能够使运动员所需要的各种竞技能力得到全 面综合的发展,又加大运动负荷,根据不同技术训练的负荷特点, 安排适宜的训练负荷。应避免负荷过于集中而导致过度训练。

赛前训练周的训练计划

主要任务:调整、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使运动员的机 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将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中, 为创造优异成绩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内容和特点:与基本训练周一样,通过训练内容的合理交 替,强化比赛条件下的技战术训练,练习的组织形式更加接近比 赛的特点。一般身体素质的训练比例减少,专项素质比例增加, 训练强度相对提高,负荷量适当减少。同时,调整心理状态,为参 赛做好准备。

比赛周的训练计划

主要任务: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做出合理的安排。培养并 保持理想的、最佳的竞技状态,参加比赛并力求实现预期的目标。

内容和特点:训练内容和负荷安排全部围绕着使机体处 于最佳状态来进行。比赛前应降低或保持一定的训练强度,比赛中根据情况适度安排一些赛间训练,防止运动员体力和水平的 下降。

恢复周的训练计划

主要任务: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降低训练负荷,消除运 动员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促进超量恢复的出现,为下一阶段的 训练做好机能准备。

内容和特点:降低负荷强度和量,训练的内容可以广泛而 灵活,使运动员在精神和体力上完全得到恢复。

浏览34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