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军头复杂。进来的这几位大兵是奉军 张作霖的护兵马弁。没事到天桥来玩,看见有摔跤的就挤进来 了,坐着的观众一看大兵来了,都忙站起,把座位让给他们,场 上继续摔。一个大块头军人在家可能练过摔跤,想试试,把衣裳 一脱说:“让我和他摔两跤。”沈三一看要出事,忙站起来说: “老总,我们卖艺的没真功夫,为的是挣碗饭,一旦伤了就挨饿 了。”怎奈这位大兵死心眼,作摔不可。魏德海一看忙站起来说:
“来,我陪老总摔两跤。”沈三说:“魏大爷您可小心别碰着。”这 位大兵把褡裢穿上,也没换靴子,穿一双大皮靴子,也不懂规矩 礼法,边搭手边说话,魏大爷哪敢摔他呀,大兵刚一使劲,魏大 爷就“找泛了”(配合),四平落地。大兵拍手大笑,再摔第二 跤,一搭手大兵用了个插人,魏大爷一 “找泛”,大兵撒手不及, 坐在魏大爷肚子上了。要完钱大兵不脱褡裢还要摔,魏大爷捂着 肚子蹲在一旁,其他伙计没有沈三的话谁也不敢摔。沈三说:
“老总真棒,有功夫一指魏德海,“把他摔的都站不起来了,
您歇会儿,先看我们摔,待会儿您再摔。”几个大兵直起哄,大 胖子兵更不脱了,非摔不可。沈三甚是为难,不摔他,他不脱褡 裢,摔他,他拿着枪呢。正在这时,人群中看热闹的赵四一迈板
発来到跟前说:“沈爷,我跟他摔两跤。”沈三一看进来这位小伙 子,真是人样子,一米八的个头,高鼻梁、大眼睛、白脸皮,甚 是英俊。沈三忙说:“你会摔吗?”赵四说:“练过两天,您放 心。”说着赵四把衣裳脱了,用大夹袄包裹放在桌上,穿上褡裢 也不客气,搭手就摔。胖大兵还以为自己多棒呢,其实魏大爷是 给他出几托想打发他走了事,根本没打算摔他,他到来劲了。这 回遇见赵四,可就大不一样了,这叫初生牛犊不怕虎。赵四底手 一抓胖大兵小袖,他也没反应,赵四抓好底手,上手一抓胖大兵 的腕子,前脚一勾胖大兵的踝骨,向上一挖双手一推,胖大兵来 了个屁墩。胖大兵有点不好意思,脸涨得的通红,起来就急了, 双手扎开猛扑过来,直抓赵四肩背,当他抓着赵四褡裢的一瞬 间,赵四據胳膊一变脸,向后一撩腿,用了个抱胳膊别子,二人 的四条腿都起来了,赵四压砸在胖大兵身上。观众叫好:“好别 子。”再看胖大兵两眼一翻,卟卟地吐白沫。同来的几个大兵也 傻了,大家七手八脚围着胖大兵。这时魏老忙对赵四说:“快跑, 越快越远越好。”赵四本来就聪明,一看这架式,还等什么,连 褡裢都没脱,夹起衣裳就往东跑,到马路上坐上电车直奔家中。
再说政场那位胖子被摔得口吐白沫,跤场沈三等人知道这是 横着气了,没多大关系。因为胖大兵不会倒地挨摔,倒地时气口 不和,后脑触地。魏老把他扶起来,胖大兵坐在地上,将带子松 开一拍他的后背,就缓过来了,休息一会就好了。胖大兵站起来 找赵四说:“那瘍犊子哪去了?”魏老忙说:“他跑了,连我们的 褡裢都给拐跑了。”胖大兵说:“他跑了还有你们那,你们给我找 回来沈三说:“您几位都看见了,他是观众,我们也不认识 他,上哪儿去找。”说了很长时间,买卖也给搅了。伙计又倒茶 又递烟,好话说了不少,才算完事,大兵们骂骂咧咧地走了。
赵四回家后没敢出门,也不敢上隆福寺了,怕大兵们碰见。
过了些日子听说奉军开拔了,他才敢到隆福寺跋场,熊德山问他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来上地,赵四将到天桥摔大兵的事一说,大 家都有点后怕。又过了几天赵四到沈三跤场去送褡裢。魏老一指 他说:“你这小子真胆子大,要不是跑得快,非麻烦了。”沈三问 他姓氏名谁,赵四一一作答。沈三频频点头说:“常到这儿玩, 我给他说说手。”从此赵四接三岔五常到天桥来,沈三、魏德海 等予以指点技艺,使其跋技大长。后来赵四学着沈三的样子在隆 福寺熊德山跤场说买卖开杵门,并有所发挥。40年代北平经济 萧条,百业额废。熊德山跤场人员过多,收人大减。赵文仲率众 另立门户(自己独立掌穴、干买卖),在西单商场、朝外坛口、 东单大地、东安市场等地设场演出摔较和硬功,深受广大跤迷的 青睐。
东单西南角40年代是一大片空地,为意、美练兵场,光复 后形成了松散自由市场,借助王府井、东单的繁华,东交民巷外 国人的增多,吸引了大批摊商。文物、百货、应时小吃、各样文 艺杂耍蜂拥而来。赵四率庄跃中(庄三)、小文子、何贵生、魏 学武、启寿春等人在东单设场,李文江、徐文惠、王茂林等高手 常来帮忙。天津的卜恩富、张魁元(大老九)幕名而至,同李文 江、徐文惠、赵四等人切磋技艺,吸引了京城广大跤迷,着实红 火了一把。后来1948年秋天东单大地修飞机场,市场被迫停业。
赵四又率众到朝外坛口设场卖艺。朝阳门外是摔跤发祥地,前清 善扑营左翼扑户,大多数人来自朝阳门,所以朝阳门外摔较、武 术高手如云,名家聚集,当时很多前辈还健在。赵四很有人缘, 又是东直门外的人,大家相互关照。朝阳门是九门最繁华的地 方,跤场设在日坛口张四茶馆门口,每天吸引了大批业余爱好者 和广大观众。大石祥、邢德福、曹增云、于崇福等常到场帮忙,
并带领一批青年跤手借场演练。赵文仲每天很早就到,给小青年说手授功。50年代北京队摔跤运动员属朝阳门选手最多,无不 受益于赵四的跤场。
赵文仲功架好,技术精,人缘也好。宗沈三的买卖道能说能 练在朝外撂场时结识了关麻子(关玉和)、小凤子(凤歧山)、程 文林等杂技名家,经常一起练功,切搓技艺,受益匪浅,赵四学 会了很多硬功(惺活)。赵文仲聪明,一点就透。后来又有苏祥 林加盟,演练举刀、拉硬弓、钉板开石、双风贯耳等硬功。赵文 仲较场在北城红火了几年,在西四牌楼六合大院买了一所房子, 从此落户于西城。
后来跤场不景气,其他伙计转穴到别处谋生,赵文仲留在西 单商场启明茶社工作。启明茶社是北京知名度很高的杂耍园子, 由著名相声名家常连安父子经营,经常上演曲艺、相声等节目, 很多曲艺、相声名家在这里演出。赵文仲负责门卫(门把)收票,晚上照常在商场守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活相当稳定。 赵文仲之子赵振铎,天资聪慧,夫妻俩视为掌上明珠,赵文仲常 带他到启明茶社去玩。赵振铎喜欢相声艺术,每天趴在茶社板凳 上听相声,回家后能给家人表演。由于振铎才智聪明又认真听, 很多常演的段子他都能学说,特招艺人们喜爱,有时就有意教他 一句绕口令等,振铎一学就会,常给先来的观众和茶社的艺人们 表演一场,还真像那么回事。大家都说:“这孩子有出息,是块 说相声的材料。”尤其是王长友先生甚为喜欢振铎,后经人撮合 拜王长友为师,学说相声,由此步人相声界,成为相声艺术家, 在京津很有影响。他跟赵世忠先生合作一生,配合默契,天衣无 缝,堪称一绝,相声界称为二赵,赵振铎的成长得益于赵文仲的 工作条件。赵文仲在启明茶社多年,同京津两地的曲艺家交友甚 厚。
赵文仲一直坚持业余训练。1953年参加了少数民族运动会
获得优异成绩,1957年参加了在内蒙古举行的全国工人摔跤锦 标赛获得第四名。赵文仲在跤界是同辈中的长者,戏称他为老赵 四。他为人精干,开朗豁达,人群中只要有他,气氛马上活跃起 来。京城跤界同辈无不和他开玩笑。他对同辈和后人多有提携, 一次摔政队参加比赛,队友郝正才畏缩不前,抓不着战机,第一 局0比0。中间休息时,赵文仲作场外指导,身上披着一条大浴 巾,走到郝正才眼前一瞪眼,用浴巾挡着,给了他一个嘴巴,骂 他是悚人。一个嘴巴给郝正才打醒过来了,第二局上场就进攻频 频奏效,不到三分钟将对方摔成10比0,结果郝正才越战越勇, 力克群雄,获得本级别冠军。队友们戏言郝正才这个冠军时赵四 给他打出来的。
浏览6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