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式右蹬一跟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的惯性右转180°,左脚落于右脚内侧,脚 尖点地;同时双掌自然内收,左下右上交叉相合于腹前。双掌心向 下,指尖斜向前方。目视左前方,耳听身后(图4一268、附图4一 268) 。
动作二:身体略下沉,左脚向左开一步;同时双手逆缠向上再 左右分幵(图4一269)。接着重心左移,右腿屈膝提起;同时双手顺缠下沉交叉相合于腹前。目视 右侧略偏前方,耳听身后(图4一 270)。
动作三:松左胯身体下沉,右 膝上提;同时双手下沉变拳。右 脚向右侧蹬出;同时双拳快速向 左右两侧发劲。两拳心向下,目 视右侧所蹬方向,耳听身后(图 4—271)0
要点:此式是在近距离踹腿 时,快速开步闪身提腿蹬脚的练 习方法,实用时开步的大小视距 敌远近而定。
第四十一式掩手肱捶
动作一 >接上势,发劲后右脚 自然收回屈膝上提,左腿独立;左 拳顺缠下落于左胯侧;右拳顺缠 下落于裆前(图4一272)。右拳 ^ 逆缠以肘领劲上提至高与胸平,然后顺缠向右侧下方拳心向上以 拳背发劲;左拳顺缠转臂屈肘向 上(拳心向内)以拳顶向上发劲; 同时以左脚为轴,随着双拳发劲 身体向右转90°。顶劲领起,目视 前方(图4一273)。
动作二:左拳逆缠变掌向 上,右拳逆缠屈臂向上,右拳在 下,左掌在上双手在头前上方相 合。然后右脚落地震脚,身体随 之下沉,随即提起左腿向左开 步;同时双手随着身体下沉合劲 不丢下落于腹前。目视前方(图 4—274)。
动作三:重心左移,身体左 转,右拳转臂向右侧发劲,左掌 收回到左肋部。然后身体右转,双手相合,再下沉外开,左掌向 前,右拳收于右肋侧,重心由左 脚向右脚移。目视前方(图4一275)。
动作四:松左胯,身左转, 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右拳逆缠 向前发劲;左手虚握拳向后放肘 劲。目视前方(图4一276)。
要点:动作一是利用上势发 劲后双手和右脚自然收回的蓄 势,然后快速转身发劲。要求周 身放松,立身中正,动作快速, 完整一气。发劲时可呼气出声, 以助发力。
第四十二式小擒打
动作一:接上势,右腿屈膝 松胯,身体右转,重心稍向右 移;同时右拳屈腕上提变掌,虎 口张开,手心向下,以手腕向右 上领劲;左手五指微屈相合,手 心向上以手腕领劲微逆缠向前下 棚出(图4一277)。右手顺缠转 臂走下弧向前略偏上;左手逆缠 向上再向下合于右小臂内侧;同 时松左胯重心左移,身体向左 转,提起右腿向前上步,脚跟着 地,脚尖外摆。左手心向下,右 手心向上。目视前方(图4一278)。
动作二:身体下沉右转,右 脚尖外摆踏实,重心移至右脚, 左腿屈膝提起;同时双手合劲不 变,随着提左腿左顺右逆缠丝向 右上方棚起(图4一279)。接着 松右胯,身体右转下沉,左脚向 左前上一大步;同时右手棚劲不 丢,左掌随上步向前下方按出。 左掌心向下,右掌心向外。目视 前方(图4一280)。
动作三:松左胯,身体略向 左转,重心左移,左掌随身法加 棚劲向上领起,高与肩平;右掌下沉顺缠走下弧向前与左手合住 劲(图4一281)。松右胯,重心稍 右移,身体略右转下沉;同时双手 左顺右逆缠丝走上弧向右侧撮,損至胸正前时全身放松下沉(图 4一282)。紧接着蹬右腿,身左 转,重心左移;同时左掌逆缠转臂 成横掌,右掌下塌竖指,双手合好 随转身向左侧发劲。手心都向 外,顶劲领起,目视左方,耳听身 后(图 4一283)。
要点:
1.本势的前两个动作右脚和左脚各上一步,上步要自然、连贯、轻灵,并和手法密切配合,做到上下左右相合,身法协调一致。
2.发劲时拧腰扣裆,不仅速度要快,而且要富有弹性。
第四十三式抱头推山
动作一:接上势,双掌变拳,重心略右移,身体略向右转,随着 转身屈右臂,右拳顺缠走弧形至右上方;左拳小顺缠向左下与右拳 形成双分的开劲,双拳互相呼应(图4一284)。身体左转下沉,重 心左移,左脚尖内扣,右膝随着转身里合;同时右拳随着转身由右 上方向左下方逆缠;左拳向下逆缠,双拳左上右下交叉于左膝上 方,拳心都向下。目视左下方,耳听身后(图4一285)。
动作二:身体右转微升起,右脚收回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 同时双拳随转身向胸右侧小顺缠丝,至拳心向上时稍下沉内收, 随即双拳变掌向右上弹出,随即又收回。目视右前方(图4一286、图 4一287)。
动作三:身体螺旋下沉,松左 胯向左转。提起右腿向右侧稍偏 前方上一大步,脚跟里侧着地,脚 尖上翘里合;同时双手逆缠向下 再左右分开,接着逆缠翻掌向上 合于胸前。目视右前下方(图 4一288、图 4—289)。
动作四:松右胯,屈右膝,重 心右移,身体略向右转;同时双掌 微顺缠向右侧按出。双手掌心向 右,手指向上。顶劲领起,目视右 侧及远方(图4一290)。
要点:
1.前两个动作要按照拳论“欲左先右,欲合先开”的要求,以腰催动,身法中正,顶劲领起,神气鼓荡。
2.上步双推时,上步要大,身法要放低。也可在双手分开时 左脚先向右侧跳一小步,再上右步。双掌的推法要以脚为根,过腰 脊力达双掌。
第四十四式三换掌
动作:接上势,松右胯,身体微右转,重心稍向左移;同时 双手顺缠成掌心向上,左掌向右前上螺旋前引,右掌回收(图 4一291)。重心右移,身体左转,右掌逆缠向右前按,左掌五指 微屈收回(图4一292)。接着身体快速右转,左掌逆缠翻转向右 前上按掌发劲,右掌顺缠屈肘合于左肘下。目视右前方(图4一 293) 。
要点:
1.本势是在不动步的情况 下,由腰裆的转换和双腿的缠丝 旋转带动双手的,要求以腰为 轴,上下相随,胸腰运化,一动 全动。
第四十五式六封四闭
动作一:紧接上势,身体略左转;同时右掌逆缠翻转向右前 上方横掌推出;左掌顺缠五指微屈下沉(图4一294)。重心左 移,身体左转,双手左刁右托走下弧向左上方报。目视右侧(图 4一295)0
动作二:重心右移,松左胯身体略向左转,双手逆缠翻掌合 于胸前(图4一296)。接着松右胯,重心右移,身体右转下沉, 左脚跟步脚尖点地;同时双手向右下方按出。目视右下方(图 4—297)0
要点:与第一个六封四闭相比,本式的速度较快。本式与上 式的衔接处是训练解脱擒拿边化边打的手法,必须出手快速,圆 转灵活。
第四十六式单鞭
动作一:接上势,身微右 转;双手顺缠,左掌前伸,右掌 回收(图4一298)。身微左转, 右手逆缠成勾手向右侧上方棚 出;左掌松沉至腹前。目视右侧 (图 4—299)0
动作二:提起左腿向左开一 大步。目视左侧(图4一300、图 4—301 )。
动作三:重心左移,左手 穿掌上棚逆缠外翻向左拉开。 穿掌时向右稍回重心。目视前 方(图 4一302、图 4一303)。
第四十七式前招
动作一:接上势,右勾手变 掌顺缠弧形向下向左,左手小 逆缠,双手形成合劲向左方擢 带(图4一304)。双手損劲不 停,松左跨身体左转,重心右 移。接着松右胯,身体右转约 45°,带动左脚收回到右脚左前 方,脚尖点地;同时双手下沉变 左顺右逆缠走下弧向右后上方 擂。左手掌心向右,指尖向前 下;右手掌心向外,指尖向左 上。目视前方(图4一305)。
动作二:身体螺旋下沉微右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里 侧着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同时双手向右前方加棚劲,目视左侧 (图4一306)。身体继续右转;左掌顺缠向右下方引劲;右掌逆缠 向左下沉合于左臂上方。目视左前方(图4一307)。
动作三:左脚踏实,重心左移,身体微左转,右脚跟进半步收于 左脚右前方以脚尖点地;同时左手逆缠转臂向左上棚出;右手下沉 再顺缠向左侧棚出。左手掌心向外,指尖向右;右手掌心向左偏 前,指尖向右前方。目视左侧,耳听身后(图4一308)。
第四十八式后招
动作:接上势,身体先微左转,再松右胯,身体右转微下沉;左 手先逆后顺缠走下弧向右棚;右手稍顺缠向上再逆缠翻掌向右棚 出。双手掌心都向右。目视右侧(图4一309)。
要点:
前招和后招是采用较小 的身法和手法来加大腰脊的活动 幅度,进而使腰部向左右两侧运 动的功能都得到锻炼。
前招为上引下进法。动 作二的进步法也可采用跳步的方 法练习:右手使扑面掌,右脚同时 跳步向左前进,左手向右引,左脚 则向左进,跳步震脚,身手协调。
前后招是练习左右两边 例劲的方法。
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
动作一:接上势,右手折腕收 回;左手向右稍进,松右胯,身体 略下沉右转(图4一310)。紧接 着身体左转,右手顺缠丝,向下缠 至掌心向上;左手逆缠至左上,两 手形成擢劲(图4一311)。两手 加强棚劲,左手略向左带,右手微 顺缠前伸;同时身体螺旋下沉,右 腿屈膝提起。目视右侧(图4一312)。
动作二:身体下沉,右脚向前 方偏右上•-*大步,接着重心右移,
身体微右转;同时右手微顺缠随 着重心前移之势展臂前托;左手 逆缠向后外撑,高与肩平。右掌 心向上,左掌心向后下。目视右 手方向(图4一313)。
动作三:松右胯身体微右转;
同时左手顺缠向右走下弧,右手 小逆缠微下沉。转左臂,双手左 逆右顺缠走上弧向左侧損带;同 时重心由右向左移。身体螺旋下 沉,松右胯身向右转,右脚尖外 图4一313
摆;同时双手微下沉变左顺右逆缠向右后侧搢。目视前方(图4一 314 〜图 4—316)。
动作四:松右胯,身体下沉右 转,重心移至右脚,左腿屈膝提起 向左前方上一大步。接着重心左 移,身微左转;同时左手微顺缠丝 并随着重心前移之势展臂前托; 右手逆缠向后外撑,高与肩平。 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后下。 目视左手方向(图4一317、图4一 318)0
动作五:右手顺缠向左走下 弧,左手小逆缠微下沉,双手形成 合劲(图4一319)。重心右移,身 微右转;同时双手略下沉翻掌,随 着移重心左顺右逆缠丝走上弧向右損(图4一320)。重心左移,身体左转;双手下沉翻掌,变左逆右 顺缠走下弧随着转身向左侧棚 出。左手横掌,手指向前;右手指 向前下,掌心都向左侧。目视左 侧(图 4一321、图 4一322)。
动作六:双手左顺右逆缠丝 下沉向右侧走下弧榍带;同时重 心右移,身体微右转(图4一 323)。双手继续右搢,然后左手 逆缠折腕,五指微拢向上再向左 以手腕领劲棚出;右手小顺缠向 上再变逆缠向左侧横掌推出,左 手在下,右手在上,双手形成合劲;同时左脚尖外摆,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双手高与眼平。顶劲领起,目光从双手间向左侧看(图4一324、图4一325)。
要点:
和前后招相比野马分鬃是大身法,步大身低,大开大合,前 手顺缠,后手逆缠,前后对称展开,犹如拳脚棍棒像乱马鬃打来时 一样,用左右两手穿掌外分,将来劲引落空地。
此式身法中正安舒,八面支撑,八面转换,双手上下翻,顺 逆缠丝,其劲皆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通肩臂而行于手指。
为锻炼腰腿,可将此式作为单势抽出练习,加大身法,增加 发劲以增强锻炼效果。
第五十式大六封四闭
动作一:接上势,重心稍右移,松左跨身体左转,左脚尖外 摆。然后重心完全移至左脚,身体左转,右腿屈膝提起;同时双手下沉,随着转身左逆右顺缠丝向左侧擂,提右脚时双手变成左 手刁右手托,并向左上方弧形擂带。目视右侧(图4一326、图 4—327)。
动作二:双手逆缠合于胸前;同时身体下沉微左转,右脚向 右侧进步(图4一328)。松右胯,重心右移,身体右转,左脚向 右脚靠拢;同时双手微顺缠向右下方按出。目视右下方(图4一 329)。
第五十一式单鞭
动作说明同第五式单鞭(图4一330~图4一335)
第五十二式双震脚
动作一:接上势,右手变掌顺 缠向左走下弧,左手顺缠向右走 上弧,双手左上右下交叉相合于 腹前;同时重心移至左脚,右脚收 至左脚内侧以脚尖点地(图4一 336)。双手合住劲,右臂上翻向 右侧損,带动身体右转90°;以左 脚跟为轴脚尖内扣;右脚尖着地 稍向右移。接着松肩沉肘双手成 立掌。目视前方(图4一337)。
动作二:身体螺旋下沉,双手 逆缠下按(图4一338)。双手顺缠迅速向上领起全身,提起右脚,左脚蹬地跃起(图4一339)。两 脚左先右后落地震脚,左重右轻;双手逆缠随震脚向下按。重心在 左脚,双手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图4一340)。
要点:身体跃起时首先由双手向上领劲,双手则由双腕领劲在 先。下落时也由双腕向下领劲,身手协调,富有弹性。
第五十三式玉女穿梭
动作一:接上势,双手顺缠上棚,右腿随之屈膝提起。身体迅 速左转;右腿里合外蹬;同时右掌逆缠向右前推;左掌逆缠向左发 肘劲。目视前方(图4一341、图4一342)。
动作二:右脚向前跃进一步,重心随之前移,右脚迅速蹬地弹 起前纵;左手逆缠前推,带动身体在空中向右旋转180。;同时右手 随转身向右开。左脚落地,右脚从左脚后插过,脚尖着地,身体右转180°,重心移至右脚,左脚随 着转体里合;随着转体右手(屈 右肘)在右上方掌心向右前棚 出;左手在身体左侧下方掌心向 下按。左手指尖向前,右手指尖 向左前。目视左侧,耳听身后 (图 4—343 〜图 4—345)。
要点:此式为平纵步法,身 体在旋转中完成连进三步。可抽 出单势练习。练习本式时要快速 连贯,要保持身法中正,顶劲领 起,身未动,眼先至,切勿低 头。
第五十四式懒札衣
动作一:接上势,重心左移, 身体略左转,右脚向右开步;同时 两手顺缠左上右下划弧相交于胸 前,合住劲。目视右侧(图4一346)
动作二:身微左转,重心右 移;右手顺缠向左引带(图4一347)身微右转,右手逆缠上翻 向右拉开;左手顺缠沉于腹前。目视前方,兼顾右侧(图4一348)。
第五十五式六封四闭
动作一:接上势,双手折腕小缠丝,松左胯身体向左转,重 心左移,双手左逆右顺缠丝相合于腹前。目视右侧(图4一349、 图 4—350)〇
动作二:重心右移,身微右转;双手合住劲向右上方挤出 (图4一351)。重心左移,左手变刁手向左上棚;右手上托,双 手先下沉,接着走下弧向左上撮带。目视右方(图4一352)。
动作三:松左胯身略左转,重心向右移,双手逆缠转臂合于 胸前(图4一353)。双手合劲向右下方按出;同时左脚向右脚并 步靠拢,脚尖点地。目视右下方(图4一354)。
第五十六式单鞭
动作说明同第五式单鞭(图4一355〜图4一360)。
第五十七式云手
动作一:接上势,右手变掌下 沉,重心右移;同时双手左顺右逆 缠丝,并向右上方棚出(图4一361)
动作二:重心左移,右脚向左 插步;同时左手先向右微顺缠,再 逆缠翻掌走上弧向左棚出;右手 顺缠走下弧向左棚出(图4一362)
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 同时右手逆缠上翻走上弧向右棚 出;左手顺缠走下弧向右棚出(图4-363)
动作三:重心左移,右脚向左插步;同时左手翻掌走上弧向左 棚出;右手下沉走下弧向左棚出(图4一364)。重心右移,身微右 转,左脚向左开步;同时右手逆缠向右上翻,左手顺缠下沉,双手形 成合劲。目视左侧(图4一365)。
第五十八式双摆脚
动作一:接上势,松左胯身微左转,重心向左移;同时左手逆缠 上棚;右手顺缠下沉往前棚(图4一366)。身微右转,重心右移;同 时双手微下沉翻掌,左顺右逆缠丝向右上損带。左掌心向上,右掌 心向外,双手手指都向前。目视前方(图4一367)。
动作二:双手继续后摞,身体微向右转,重心向左移;双手随转 体左逆右顺缠丝下沉合住劲(图4一368)。重心移至左脚,身体微右转,右腿提起弧形向左上再向右后摆腿;同时双手由身右侧左逆 右顺缠丝向左迎击右脚面外侧,左先右后拍击两声。目视右脚(图 4—369)。
要点:拍脚前重心的转换都是在双手提劲不丢的条件下完成 的。拍脚时必须双手迎击,顶劲领起,身法中正,腰部以下放松下 沉,稳定重心,以使上肢自然灵活。
第五十九式跌岔
动作一:紧接上势拍击后,右腿外摆,然后收腿在左脚内侧偏 后方震脚落地,重心移至右脚,身体螺旋下沉;同时双手变拳,左拳 心向下,右拳心向上,双拳左上右下交叉相合于胸前。目视左前方 (图 4—370)。
动作二:身体右转下沉,左腿提起以脚跟内侧着地,向左侧偏 前方铲地滑出。右腿屈膝仆步下蹲,裆部离地四指;左小腿着地, 脚尖自然向上;同时双拳随着蹲身左顺右逆分开,右拳上提到身体 右上侧,高于头顶;左拳转臂向下沉于左小腿上。两拳心相对。顶 劲领起,目视前上方,耳听身后(图4一371)。
要点:震脚时全身放松下沉,以求劲整。跌下以后要身法中 正,顶劲上领,切勿低头俯视。
第六十式金鸡独立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先右转再左转,蹬右足,拧裆腰,重心走 下弧移至左脚;同时左拳随着移重心微顺缠上冲;右拳顺缠下沉, 合于身体右侧。左拳心向内,拳顶向上;右拳心向上,拳顶向前 目视左拳及远方(图4一372)。
动作二:松左胯,左脚尖自然 外摆,身体左转约90°,重心控制 在左脚,提右脚上步至左脚右前 方,脚尖点地;同时左拳微回收; 右拳随上步继续前冲于左拳内 侧,左下右上交叉相合。双拳心 向内,目视前方(图4一373)。
动作三:左腿屈膝松胯稳定 重心,右腿屈膝提起成左独立步; 同时双拳逆缠微下沉变掌。接着 左腿微挺膝,身体螺旋上升;同时 右掌螺旋上托高过头顶;左掌逆 缠下按至身体左侧(图4一374)。 右脚震脚落地有声;右掌随之微 顺缠下按,重心在左脚。双手心 向下,指尖向前,顶劲领起,目视 前方,耳听身后(图4一375)。
动作四:松左胯身微左转,提 右脚向右侧横开一步,脚跟里侧 着地;同时双手左逆右顺缠丝由 前下方走上弧向左上方报带。双 手继续上撮再略下沉,身体先左 转重心右移,然后右腿屈膝松胯, 身体右转,左腿随转身收至右腿 内侧稍前,脚尖点地;同时左手顺 缠随身体向右划弧,至身体前方 时微上托,高于肩平;右手向右逆 缠下按于身体右侧。顶劲领起,目视前方(图4一376、图4一 377)0
动作五:右腿屈膝松胯,身体 放松下沉,随之左掌微逆缠下沉 接着右膝微挺,身体螺旋上升,左 腿屈膝提起;同时左手逆缠上托,
高过头顶;右手下按之势不丢。
左手掌心向前上,右手掌心向下。
顶劲领起,目视前方,耳听身后 (图 4—378)。
要点:
由跌叉到身体跃起,关键 是身体右转下沉,右拳顺缠下沉,
通过肩臂将劲催到左拳上,由左拳将身体领起。
本式为独立腿高身法,要求身法中正不偏,重心平衡稳健。 达到此要求的关键是:提腿时膝向上领劲,脚尖自然下垂,手向上 领劲;独立腿的一侧身体放松下沉,屈膝松胯,五趾抓地,脚心要 虚,手向下按,使身体两侧上下对拉拔长。
第六十一式倒卷肱
动作一:紧接上势,左脚自然落地;左手随之下按,两腿屈膝松 胯,身体下沉(图4一379)。松右胯,身体略右转下沉,微提左脚; 同时右手先顺后逆缠丝合于右耳侧;左手顺缠前伸。左脚向左后 弧形倒步;同时右手微顺缠前推;左手逆缠后摁。目视前方,耳听 身后(图4一380) 〇
下接第二十一式倒卷肱动作三、动作四。
第六十二式退步压肘
动作说明和要点同第二十二式退步压肘。
第六十三式中盘
动作说明和要点同第二十三式中盘。
第六十四式白鹤亮翅
动作说明和要点同第二十四式白鹤亮翅。
第六十五式斜行拗步
动作说明和要点同第二十五式斜行拗步。
第六十六式闪通背
动作说明和要点同第二十六式闪通背。
第六十七式掩手肱捶
动作说明和要点同第二十七式掩手肱捶。
第六十八式大六封四闭
动作说明和要点同第二十八式大六封四闭。
第六十九式单鞭
动作说明和要点同第二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
动作说明和要点同第三十式云手。
第七十一式高探马
动作说明和要点同第三十一式高探马。
第七十二式十字单摆脚
动作一:接高探马定势(图 4一220),松右胯,身体速右转下 沉;同时双掌五指微扣折腕,都以 手腕领劲,随着转身左手向右前 下棚,右手向左后上棚,双手如抱 球状。目视右侧(图4一381)。
动作二:身体左转,双手如抱 球状顺时针转动,右手顺缠向右 向下再向上托掌;左手逆缠向左 向上再向下合于右小臂内侧(图 4一382)。接着松右胯身体右转, 左膝里合,左脚跟外摆,身体微下 沉后坐,重心移至左脚,然后右膝外摆,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摆, 使身体右转90。;同时右手下沉逆 缠翻掌,左手下沉塌住右小臂,双 手合劲向右前方棚出。双手掌心 都向外。目视前方,耳听身后(图 4一383)。
动作三:右腿屈膝松胯,身体 右转,重心移到右脚,身体下沉, 左腿屈膝提起;双手棚劲不丢(图 4一384)。身体继续下沉,左脚向 左前方(约45°)上一大步;同时右 手上棚,左手随着开左步逆缠下 开至左膝上方。随着开步右腿屈 膝下蹲,身体螺旋下沉,顶劲领起,身法中正。目视左侧(图4一385) 。
动作四:松右胯,重心由右脚 移向左脚,身体右转;同时左手顺 缠向上合于面前;右手微顺缠走 下弧合于左肘下(图4一386)。 重心完全移至左脚,身体略上升, 提起右腿向左向上再向右后弧形 摆半圆;同时左手逆缠向右下再 弧形向左逆缠迎击右脚面。目视 右脚及前方,耳听身后(图4一 387)。
动作五:拍脚后右脚仍屈膝 提起悬于裆内,以左脚跟为轴身体右转约135°;同时双掌变拳,右拳经胸前顺缠至身体右侧下方;
左拳微逆缠至左上方,双拳一齐发劲。右拳与右胯平,拳心向上; 左拳略高于头,拳心向右。顶劲领起,目视前方,耳听身后(图4一 388、图 4—389)。
要点:
拍脚时左右手交叉呈十字状,故称十字单摆脚。双手交叉 为擒拿手法,要以腰带动,右手向右上领劲,左手向左下方松沉,双 手顺劲走圆,相吸相系。
此式由合到开,由开到合,既有双手相吸相系的开合对称 劲,还有胸膝相吸相合的胸腰折叠劲和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的 外三合劲,要求以腰带动,上下相随,顶劲领起,身法中正。
第七十三式指裆捶
左脚向左前方上步。松右胯身体 右转,重心左移;同时随着转身左 拳顺缠向右下沉;右拳顺缠,微屈 右肘,双手有相合之势。然后蹬 右脚,松左胯身体左转;同时左拳 向左上,右拳向右下,双拳一起逆 缠发劲。顶劲领起,目视左前方 (图 4一391、图 4一392)。
动作二:身体微左转,右拳顺 缠走下弧向左上和左拳形成合劲 (图4一393)。松右胯身体右转,
重心右移;同时双拳左顺右逆缠 丝弧形向右下搢带(图4一394)。松左胯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同时双拳左逆右顺缠丝向上翻转, 再变左顺右逆缠丝弧形向左前上 方发劲。两拳心相对,目视左前 上方(图 4一395、图 4一396)。
动作三:双拳折腕小逆缠转 双顺缠,左拳下沉前伸;右拳收于 腰间;同时松右胯身体右转下沉, 重心由左脚移向右脚(图4一 397、图4一398^蹬右脚,松左 胯,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同时右 拳逆缠向前下方发劲;左拳逆缠 向后放財劲。右拳心向下;左拳 心向右。目视前下方,耳听身后 (图 4—399)。
要点:此式发劲时步子大身法低,要注意身法中正,顶劲上领,切勿前俯后仰。发劲须富有弹 性,一发即松,以免前俯失重。
第七十四式白猿探果
运作一:接上势,双拳折腕小 逆缠转双顺缠丝,然后左拳逆缠 向右,右拳继续顺缠向左下与左 拳交叉相合。双小臂合住劲,左 顺右逆缠丝向前上加棚劲(图 4一400)。身体左转,重心右移,左脚尖外摆;同时双拳随着转身 顺缠下沉分开,双拳心向上。目 视左侧(图4一401)。
动作二:重心左移,身体左转约135。,右腿屈膝提起;同时 右拳随着提右腿向右前上方冲拳;左拳微顺缠置于左腰际,两拳 形成合劲。双拳心都向上。顶劲领起,目视右侧,耳听身后(图 4—402)〇
要点:动作一中双拳的缠丝劲要以腰为轴,气势饱满。成势 时左肘下沉外棚,勿贴肋,使之无凸凹之缺陷。
第七十五式小六封四闭
动作:接上势,双拳逆缠变掌合于胸前;同时身体微左转螺 旋下沉,右脚向右侧开步,脚跟里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右腿 屈膝松跨,身体下沉右转,重心右移,左脚弧形收于右脚内侧; 同时双掌合住劲向右下方按出。目视右下方(图4一403、图4一 404)。耳听身后(图4一409、图4—410)
动作一:接上势,双掌顺缠, 左掌外穿,右掌内收。左掌沉至 腹前;右掌逆缠变勾手向右上方 棚出。身体放松下沉,提起左腿 向左侧开一大步(图4一405〜图 4—408)。
动作二:重心左移:左掌向 右上穿掌,同时重心稍向右回。 然后重心左移,左掌逆缠外翻向 右侧拉开,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动作一:接上势,双手握拳,松左胯身体左转,重心继续左 移;同时双拳左逆右顺缠丝。左拳微回收下沉;右拳走下弧与左 拳交叉相合。左拳心向下,右拳心向上。目视左侧前方(图4一409)
动作二:身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右腿屈膝下蹲,左腿仆 下;同时双拳左顺右逆缠弧形向左右拉开。左拳在左腿上方,拳 心向上;右拳在右上方,拳心向内。目视左侧及远方(图4一410)
要点:此式为仆步下势冲拳法,此法必须结合裆腰的旋转力 由下而上完整一气,棚劲不丢。
浏览7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