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象一颗闪馈的慧星划过了国际武坛和影坛的上 空,他不仅是一位国际著名的武来技击家,同时还是世界著名 的功夫电影表演家,他热爱武术运动,可谓“略武入迷”,并最 终成为一名我术的哲学家和革新家。他所创主的实战搏击功 夫——截奉道(Jeet Kune Do 即JKD),在世界武坛中独树 一帜。确实,还很少有一位东方武术家能象李小龙那样能突破 国家、种族的畛域,并在逝后依然声成不减。正是由于这些原 因,才使得李小龙的功力永葆魅力,甚至能凌架于民放意识之 、上,成为沟通不同国籍、不同民放的桥梁。
李小龙虽然死了,但他的那种开拓性的创新•精神却永远 留给了我们,这对于全世界所有我犬爱好者来说,都将是一笔 无价的财富。李小龙虽然死了,但他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民放精 神却永远留给了我们,他在影片中从不演有年华人形象的角 色。而“我是一个中国人气这是李小龙每时每刻所纶不忘怀的 根本,当然也是千百万侨居海外的炎黄子孙的心声!所以说, 李小龙的成功应该说是植根于赤们民族这块肥沃土域的必 然。在影片中,他以那颗热爱中华,渴望中华强盛的赤诚之心, 强烈震撼了观众,他那高超的武功无不展现了龙的传人不向 强暴屈服的坚强性格和庄严自律的民族精神。在此,我们应当感谢他为此而奉献的切。
今天,由于很多人都想更多地了解李小龙及其独创拳法 截拳道,因此我根据李小龙生前遗留下来的大量珍贵的武术 脊料、电影、录像片,以及通过与李小龙几位亲传帝于的交流, 整理出了这本教科书,虽然本书不能代替实际的教学和李小 龙曾拥有的全部武术知识,但将为武术爱好者在训练和实氐 中提供有益的帮助。
本书的内容是解说截拳道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术,但读者 能否从其基本理论中获得启示并另创属于自我的新拳法,关 键还在于读者本人的武术教养和悟性。笔者建议,对于本教科 书不可犯有盲目崇拜的心理,最好能自我思考、发掘问题,这 才是李小龙传授截拳道功夫的宗旨。多年来我一直想撰写一 本全面介绍有关李小龙及其截孝道的武术枝击的书,以期将 我对我术技击的一些看法、体会,与爱好功夫的青年朋友进行 交流、探讨。今天,这本书终于付样出版了,这也了却了我的一 大心愿。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承蒙曾三获美国自由搏击冠.军的 洛基-拄齐亚诺,薛国奉道协会的首席示范、高级教练金光 善,及加拿大籍的世界级徒手搏击大骞冠军、加拿大功夫院的 高级教练卡尔•奥尔旺等先生的帮助,在此一并玫琳。书中疏 尚、错误之处,望广大同道不吝指正。
一代巨星殒落了当回顾作为一位中华武术传人的李小 龙的一生时,人们将有所启迪,有所教益。也可以这么说,当今 青年人的练功风气日渐兴起,与李小龙的功夫影片的流行是 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李小龙热”在全世界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和深远。李小龙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是我相信在我们东方还 会出现更多的李小龙,果真的话,李小龙在九泉之下也应感到 安慰和自豪了。
本世纪70年代,一股中国功夫影片的£E潮席卷了整个世 界,李小龙这个响亮的名字震撼了全球。
李小龙之所以能成为一位著名的武术技击家和功夫电影 表演家,是因为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现代的新型实战技击术 —截拳道,并在世界武坛中独树一帜。
李小龙象一颗闪耀的慧星划过了国际武坛和影坛的上 空,1973年7月20日,年仅32岁的李小龙突然因病在香港 去世
李小龙年轻时为了减轻由香港城市生活所造成的人身不 安全感,便跟随名师叶问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他热爱武术可 谓“嗜武入迷",并由于刻苦训练使他全身心地完全沉浸在这 种狂热之中,并能逐渐推敲,提取其精幸,最后成为一名武术 革新者。在李小龙深入细致地学习了不同武术的风格和理论 之后,对单人武术的概念有所创新,以致使这一概念,后来被 他称之为截孳之道。李小龙也因之而成为世界瞩目的传奇式 人物,并被誉为“功夫之王气
自从李小龙创立截拳道以来,世界武坛增添了一枝光彩 的奇疏,世界上许多推崇武道的人都极为崇尚李小龙及其独 创拳法截拳道。并热情颂扬他的创造精神和“以无法为有法, 以无限为有限"的开拓性拳理。李小龙独创的截拳道还是世界
上最负盛名的搏击术,因为只有他能与当今称雄世界武坛的 泰拳、空手道、跆拳道等功夫高手匹敌。而且李小龙在成名前 后,曾多次与各国搏击高手较量过,结果无论是泰拳大师,还 是空手道名家,无不成了他的手下败将,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才使得李小龙的功夫魅力能凌架于民族意识之上,成为沟通 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桥梁。
由于李小龙在武术方面卓越的贡献,因此他曾先后两次 被评为世界著名七大武术家之一,而且尽管李小龙曾在影片 中痛打日本武师,并将写有“东亚病夫”的纸匾塞在“东洋鬼 子”嘴里,逼让他们“自食其果'',但日本观众对此并没有反感, 因为他反映的是过去的历史,甚至他们还称李小龙为“武之圣 者七并成立了日本“李小龙功夫研究会”,以纪念和研究李小 龙。
李小龙虽然死了,但他在武术方面却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如果让李小龙的武术知识也随他一起消失的话,那么,对世界 武术界将是一个巨大损失。为了帮助广大着迷于李小龙精湛 功天的爱好者更多地了解李小龙,我根据李小龙的7本原著、 教学录像带、功夫影片,以及在国内外亲友的大力帮助和支持 下,整理出了这本《截拳道训练教程》,以飨读者。虽然本书不 能代替李小龙的实际教学和李小龙曾拥有的全部武术知识, 但还是能够帮助武术爱好者在训练和实战审提高技击技巧 的。
李小龙在他的有生之年的最大夙愿是,希望他所独创的 新型拳术——截拳道,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可惜这一 愿望未达成之前,他就匆匆离开了人间。但是,我想通过我们 后人的不断拼搏和努力,我们东方还会产生出更多的李小龙 来。果真的话,李小龙在九泉之下也应感到安慰和自豪了。
确实,还很少有一位东方武术家能象李小龙那样能够突 破国家、种族的界限,并在死后依然声威不减。
截拳道拳理阐述
身为武术家和演员的李小龙,平常极少休闲,总是不遗余 力地研究和锻炼。他的书房中藏书竟达数千册,供其步入知识 =王国,汲取深哲圣理。籍此,李小龙才得以深切体认自我,并确 :立适于本身的哲理观念,拓展自我的思想领域。本章的内容在 于解说截拳道的基本理论,虽然如此,读者是否能从基本理论 [中获得启示或另创属于自我的新拳法,关键还在于靠今人的 .牝悟性,故研读本章之际,务须以超然的心境思素和探讨,切勿 •拘泥于形式,这样才算合乎李小龙教学的基本精神,以及李小 龙传授拳法的最终目的。本章所述之拳理,乃李小龙武坛生涯 20年的经验总结,且均为李小龙口述。
第一节截拳道的搏斗实质
那些口口声声自诩“唯我独具真理”的门派,往往否定其 他门派,以有利于其自身的观点解析其他门派的优点,进而曲 解它。这些均为相当多的武术家的片面与狭隘,此般行径与实
际的搏斗正好背道而驰,最后的结果是种下混乱的导因。
这些武术家只是在模仿实际搏斗,而摆出一副炫惑常人 耳目的虚有其表的型。这里所谓“型",即注定要失败的结构。 这一类的组织成员并非身处于搏击的涡流中,而是仅徘徊于 周边部分。尤其甚者,是相当多的武术家把真正的搏击术披上 一层神秘、抽象的外衣,宣称他们具有玄奇的灵和超人的精神 力量,象这般牵强附会,硬把变化莫测的现实固定化,可以说 是毫无意义。这也就是说,搏击家如果不分析事物的双重性, 而只凭一己之好,即使锻炼再勤,最后还是难逃受形式束缚的 噩运。所以说,真正的搏击,既象水一样变化,亦是具有生命的 有机体。如果把流动性扣上“型”的枷锁,那么这种行为只不过 是对无用的花招虚掷精力。
综上所述,“真实的搏斗才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而且这 亦是籍由人类天生本能的率直——即天生与俱的纯真和无 邪。以完成受赋的任务,此乃无形的灵魂象征。
究竟“型”能发挥几分实质的效用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话,那么型岂不成了形式化的机械。所以,“型”又可以说是搏 击家们进步的绊脚石,因为它阻碍了新生命的交流。由于搏斗 的状况难以捉摸,且由于人类的心理复杂多样,故用死招势、 死套路去应付实战是极其困难的。
梅拳道的悟得应籍由直观之心,坚强的意志力和克制力 获得。
——李小龙
第二节截掌道的内涵
截拳道喜欢无形,以期汲取所有门派的精华,因为它没有 独自的形式,所以它亦能够吸收各门派的精华。因此,截拳道 可使用一切手段和技巧,但却不受特定手段的束缚。反之,为 了达到目的,它使用一切手段,而所谓的目的,不外乎成为胜 利者。
在此祈望武术家不要注重各种华而不实的东西,而应致 力于追求武术的根本,亦即本质。就截拳道而言,议论如何的 细节,搭配如何的技法,丝毫不具意义。而唯有探寻根本,才是 悟得开花之道,这就如水的渗透性与穿透力,能深达地中,能 透蚀坚石,唯此才可触及问题的核心处,以求得解决之道。
在实战中,只有抱以坚韧意志和信念,才能迈进截拳道的 殿堂,才能不为胜负所役使,并忘却赞誉和痛苦,纵使皮绽肉 裂,也要置敌人于死地。如只顾虑自己生命的安危,就是纵容 敌人,最后必定伤害到自己。总之,搏斗是折断敌人的骨头,将 其生命操于我们手中。
截奉道是没有形式的拳道,它没有门派之分,它所谓的 “截拳道"只不过是为了便于称呼的名谓而已,但它却顺应任 何门派,因为截暴道翦含着其它门派的精技,并择用任何门派 的枝法去全力以赴,从而重创对手。
——李小龙
第三节 雷拳道的内在精神
搏斗的成败取决于内在精神。唯有不虑不惧的搏击家,才 能临敌不畏。真正搏斗的时候,心理必须有自认为是“不输于 任何人的优胜者”的坚定意念;而有些人一到上场的时候,便 会全身乏力,心跳加速,经验丰富的搏击家认为这些现象并非 “内在心理上的弱点”,而是心理负担过重。从另一方面来说, 这一现象表示已有“充分准备作剧烈运动的征兆,因此,不必 为全身的紧张困惑,只需满怀信心全力以赴即可。
无法控制感情的人在搏斗时,将会因情绪的起伏不定而 瞬间失去发挥攻击的机会,或者身体变得僵硬,动作呆滞不灵 活。因此,为了避免临阵失常,务须学会自我控制感情,以适应 种种状况。就李小龙的经验而言,咬紧牙关克服体力上的极 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挥体力的最大效用,如平常努力不够的 话,则无法完全发挥本身具有的潜力。在这里,纵使身心俱疲 至极,只要抱着必胜必成的决心全力以赴,必能达到目的。不 过,唯有在决心坚固不移的再况下才能真正获得胜利。
搏斗中,真正的搏击家首会将“自我”全部投注于武术中, 因为他们平常全力锻炼,所以能够发挥自我的潜力,达到自然 忘我的境地。他们不仅需要不断的锻炼,且锻炼的方法更须严 格而富有变化。另外,有效的攻击还需依赖于劲贯神集。例如, 每个人对于运动的能力互有差异,有些人动作灵活敏捷,自然 而优美;有些人却容易紧张,而动作呆滞。象这种个人禀赋的 差异,与经验的有无毫无关系。那么真正的原因何在呢?真正 的原因在于个人是否具有统合精神与肌肉的能力,当然有些
人天生具有良好的统合能力,有些人却天生缺乏这种能力,然 而后天的勤奋锻炼,可以增加这种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那些 锻炼中的截拳道习武者,在实际搏斗之际,精神上应从容自如 以赴,而且眼睛要无时不盯住对方。至于态度方面,则需与平 常无异,即表情自然,让人看不出你是在做生死之斗。
第四节截拳道的外形
李小龙特别强调对敌实战,因为实战可不象跟师兄、师弟 们对练那样,先约定攻击的招术,而是和千变万化的敌人在进 行生死搏斗。李zb龙还说过,武术是一种求真的艺术,在求真 的道路上,无所谓正确不正确,而只需以个人的方法,去探索 和表达•如只晓得盲从和模仿,则永远找不着其中的真谛,何 况注重盲从和模仿的对手,还是那么不切合实际和远离真理! 我们纵观两人打斗时,会因个人的观念而产生不同的看法,其 实,所运用的动作叫什么名称,源自何派,并不重要。最重要的 是能够凭它击倒对手。另一方面,只要能有效地击败对手,我 们就应掌握任何一个机会,以任何一种方式去表达我们的欲 望。
拥有高手之称的搏击家,均能擅于出奇不意地制敌于先。 一流的搏击家则能够随心所欲地欺惑对方,以迫使对方手忙 脚乱,并露出空当以利我方攻击。就截拳道而言,情形亦出于 此。
所谓的“高手”,在采取攻击的时候,为了制造心理震撼的 作用以吓阻对方,可以宛如猛兽一般地大胆地行动,亦可学会 象狐狸一般的聪明,猫一般的敏捷,眼镜蛇一般的强悍,如此
才能使动作敏捷,劲贯神集,才能把握住快、准、狠的原则,全 力重创对手。
第五节截拳道的心境
截拳道是追求精神和肉体完全自由的修炼方法,其方法 只求心悟。截拳道似的战斗艺术亦同于此,不过艺术绝非简单 的装饰品。截拳道的妙技就在于单纯、精简,即如何的表现自 我——浑然的自我。并抛开执着、偏见、束缚,迈往自由之境, 亦即武术的锻炼尤需自由无羁的心境。
在搏斗中,如果按拳击家、空手道家或传统功夫家等专家 的眼光,来观察街头、巷尾的打斗,其结果将会很难有完整的 客观性,因为专家们容易受片面观点的局限。因此,唯有以不 为任何门派所限的观点来观察,才能明察打斗的整体性,亦即 不带任何偏见的观点,这亦是窥得事物整体性的必要条件。
附带条件的精神决不是自由的精神,而是一定形式的束 缚。而曾经受附带条件束缚过的搏击家,则始终会容易做出形 式化的动作,他甚至不看对方的动作如何,只是在做徒然无用 的啸叫。决斗时还务须全神贯注于对方的一举一动。而且为 了发挥攻击的最大效果,当然还须视察到一切可能发生的状 况。至于攻击与攻击间的空当,还须注视对方的眼睛,因为眼 睛是动作的表白。即从观察中发觉敌人的弱点所在,并全力予 以痛击。且攻击要狠,决不能掉以轻心或松懈,同时,封住敌人 的攻击行动,迫使他处于防守的被动地位,接着连续施以有力 的攻击,不让他有喘息、休憩的片刻。
第六节截拳道的形态
在现实中,搏击家有两种:「种是“机械型”的搏击家;另 一种则是“智慧型”的搏击家。
机械型的搏击家,只需反复练习就可能学得搏击的技术 的战术。而智慧型的搏击家则会不断地检讨自问:为何?何时? 如何?然后再勤加练习,即籍由思考和行动来学习有用的技术 和战术。
智慧型的搏击家,即观察敏锐的搏击家,对于无益的拳打 或脚踢则绝不勉强持续。而且大多数的搏击家认为:攻击的失 败是速度迟缓的缘故。其实,真正原因乃是攻击手段与攻击时 机的选择错误。在这里,机械型的搏击家常失败的原因,当然 亦类同于上述后者。
锻炼中的截拳道习武者,还应随时保持活力,以期确立行 制的形态,且能够下意识地应付对方的各种攻击,而反复的刺 ,激在神经组织内所产生的形态,一旦型确立之后,只要有刺 激,就能产生特定的行动,这些正是反击动作不可缺的要素。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高手,需花费一些时日,渐次练习,即从机 械型到智慧型转变,直致能对各种攻击的应付手段达到完全 熟悉的阶段为止。
第七节截拳道的姿势
姿势正确,则动作小,体力花费不多,却可以达到目的。换 句话说,就是良好的姿势是最省力而又能达到出拳、发招效果
的一种身体状态。反之,姿势不正确,将出现许多不必要的动 作,不但目的无法达到,反而还弄得疲惫不堪。
在提到姿势之前,还需先谈一谈“肌肉运动知觉”的问题, 所谓“肌肉运动知觉”是指人体对有关肌肉收缩和缓和的本体 感受能力,即对肌肉状况的感知能力,又称肌肉本体感觉。肌 肉运动知觉主导身体运动的一切。平常我们应该以最小的努 力追求最大的效果,并增强肌肉运动知觉,以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因为肌肉运动知觉对于姿势的正确与否具有很大的决 定性。
正确的姿势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是能放松心情,祛除 紧张感的。其实,它也受到精神上的控制,而紧张感的缓和必 须靠自我的调节和努力自我控制行动。平衡,是良好的姿势所 绝不可缺的。每个人无论是出拳或踢脚时,均不易维持身体的 正常姿势,因此需善于保持平衡,锻炼对时机的良好判断。
另外,还需记住下列最重要的一点:身体和神经一旦过于 紧张,便会失去身体的柔韧性与对时机的精确判断能力,但此 二者对成功的搏击者是不可缺的。所以,需经常练习神经肌肉 的协调能力,并随时保持放松的状态。
第八节截拳道的协调
在截拳道中,协调是指动作之间的关系能彼此协调一致, 这包括无论在用力上、动作上以及细节上都要准确协调,而没 有多余的动作和妨碍效果的因素。李小龙认为“协调是一种特 有的能力,它能使一个人得以有效而舒畅地运用全身的所有 的机能与人体内的潜能,去随心所欲地支配他的动作七协调能力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速度、耐力、灵活 及准确程度的增减。据李小龙分析,主动肌与对抗肌的不协 调,就会增加肌肉的能量消耗,并造成肌肉过早疲劳。由于神 经肌肉的过分紧张,也就出现了多余动作,这不仅在搏击中不 能头脑清醒地观察对手的意图、行动,同时还容易暴露自己的 意图,使自己失去攻击和反击的有利时机,给对手造成了可乘 之机。
据李小龙解释:动作的协调还意味着正确,故拳手通常要 有丝毫不差地发挥劲力的能力和意识。他还要求,动作既要能 以最简单、最不费力的方式发出,又要达到动作所要求的标 准,从而收到迅速有力的效果,而这一切又无疑是动作奏效的 前提条件。因此,我们需先要求掌握协调、正确的动作,然后才 是动作力量和速度,这亦是练习搏击术的最佳方法和正当途 径。
第九节 截拳道的自信心
李小龙要求拳手具有时刻充满自信的态度。李小龙所指 的态度乃是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他要求在比赛之前,在心理 上必须进入战斗的状态,要有充分的信心,全力赴战的愿望。 他还说广你不妨把自己当作冠军式的人物",这是对心理状态 自我调节的高效手段。
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是以坚强的意 志,充分的信心以及对比赛任务具有高度责任感为基础的。为 了培养战斗的意志,就要进行艰苦和复杂的训练,以适应实战 环境。正如李小龙所说的那样广为了培养出这种心理状态,须
经常做比平常人更久、更苦和更快的训练。"
总而言之,用李小龙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自信心使我获 得成功。”
第十节截拳道的打击时机
在搏斗中,速度与时间的良好把握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在 出腿攻击时,倘若时机把握不准,则攻击定会大失效果。所以, 准确判断和把握攻击的时机是取胜的关键。而且在某种程度 上,时机要比速度重要得多。
对时机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进攻和防守的成败。故进 攻和反击应发生在对手处于无能为力状态的时候,或当对手 全神贯注于准备进攻或暂时地集中更多的注意力于进攻,而 不是防守的情况下,以及对手处于运动之中时,都可攻击他3 因为在完成一个动作之前,他是不会凭直觉转换方向的o
一个老手与初学者的区别就在于,老手能发现机会,并运 用自己的技术和智慧去利用它,他每击一拳或踢出一脚都是 胸有成竹的,并在发出最省力和最具有摧毁力的攻击之前,促 使对手不断露出破绽。
现将攻防中的打击时机介绍如下:
浏览9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