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隅手——靠

动作要领:四隅手即採、洌、肘、靠四斜角习练法,是四正手练 习的延伸,也是推手八法中的基本功。预备势动作同四正手,在这 不再赘述。

在四隅手开始之前,双方接手后伸出的一足都是虚步。在盘手 进行中,甲方身体后缩,将两手往乙方右手臂上按去,乙方用左手臂 和右手肘关节接住甲方的双手按,同时右手往下划弧做下棚,这时 是甲按乙棚。接着,甲方将右手臂微伸直,手腕向里裹,裹至手心向 内,再将左手与右手腕向里裹,同时一起朝右手臂下节中间挤去,两 眼目视乙方,此为甲方的四正手挤。此时,乙方随即用右手将甲方 右腕轻轻捋住,同时身体往回缩,再左手和右手同时从乙方右手臂 下方,绕至手臂上方,要轻轻放在乙方右手臂上边,两手要一起朝斜 左方捋去,此为乙方的四正手捋,这是甲方挤乙方捋。

接着,甲方继续前挤,乙方则转为化,化后控制住对方,在往前 按向甲方,这时是乙按甲棚,甲乙双方都要做棚、捋、化、按、挤,中 间可以换手,也可以换方向,自由安排,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一气贯通,两人犹如一体,其中每一动均如由无极到太极的过渡。

图片2 图片1 图片3

在四正手基础上练习四隅手靠时,开始要做几个来回的四隅手。 当乙方做按时,甲方做棚,此时乙方准备由按变挤时,甲方用身体和 右手将乙方两手和身体控制住,同时身体向左转动腰背对准乙方, 这时左手后撑,然后用腰背将乙方靠出,此为甲方的四隅手靠。

(二)四隅手 大捋

大捋又叫活步大捋,因为大捋步法方向是四方斜角,又称四隅 推手法,通常大捋是进三步退三步。因为动作幅度大,方向形式多 变,深受大家喜爱。

动作要领:你按我棚,你进步按,我退步採(捋你进步靠挤), 我转腰化(沉臂),我并步闪(捌你并步提棚),我进步按,你退步採(捋你并步靠挤),你套步化(插裆),你并步按,我并步提(棚、换手 反向走)。

图片4

第四节蒋锡荣太极剑术

一、蒋锡荣太极剑的传承

陈微明先生遗著汇编序中言“太极剑术与太极拳术皆为武当嫡 派,太极剑术的步法、手法,如太极拳之法,太极剑即本太极拳之意 思,不过一徒手、一用剑耳。其法虚灵超脱,绵绵不断,凝神敛气, 归于自然,与外家剑术迴乎不同,太极剑之用不在于能击、能刺,在 于击而不击,刺而不刺。而其妙处,则不击而击,不刺而刺,驯至 于我不必击人也;人之击我即为人自击,我不必刺人也;人之刺我, 即为人之自刺。忘人忘我,忘手忘剑,运用于无心,然后可以直之 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运之无旁,顺自然之极致,莫能与之争 锋”。由此可见,太极剑是在太极拳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叶大密的剑法,主要得自李景林的传授。对于叶师大密先生师从 李景林先生学习武当剑之事,在“柔克斋太极传心录”中这样记载:

记奇遇李景林将军

丁卯(1927)十一月某日,突来一不知姓名之客,持朱红色大名 片访余,顾视之,原是三年前形意、八卦、太极名家老前辈孙禄堂老 伯所说精通武当剑术之李芳辰(宸)将军。今得此机会,惊奇靡已。 来使遂偕余至祁齐路(今岳阳路)寓所拜见将军,一望而知是儒者风 度之大将,无赳赳武夫气象。后观余练杨家太极拳剑毕,叹曰:“不 失武当真意,曩日在奉直各省所见者,夹有八卦、形意,非纯粹之太 极可比”。回顾左右眷属及侍从者云:“尔辈不习此拳,难得余剑之 真传”。言罢,随手取剑起舞,矫若神龙,变化莫测,清灵高雅,叹为 观止。当即恳求执弟子礼,果允所请,为余一生之大幸事。

时陈微明、陈志进诸友在沪办致柔拳社,约往学习,以资提倡。

查《宁波府志》及清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均未提及武当剑 事,足见太极拳、武当剑早已分传:习太极拳者不习武当剑;习武当 剑者不习太极拳。今余曾将拳剑两者兼而习之,一如原来不分散之

面目,李老师之功也。爰作斯文,以期不忘云尔。

一、 李老师武当剑系武当山第十三传陈世钩先生所授,先生皖 北人,为袁世凯幕友。

二、 武当剑学习法:初习对剑分五路;次活步以十三势随意对 击,但须剑不见剑;最后舞剑,行气似流云,极自然之妙。师云:“配 琴舞之,更有古雅之趣,不同凡俗,他剑焉能道此”。

丁卯冬紫霞山人叶大密识于武当太极拳社

1927年11月,叶师应邀到寓所拜见武当剑仙李景林,并拜李先 生为师,学习武当太极剑。叶师大密先生的武当剑成就较大,他自 己也认为在太极拳上的造诣都是从剑里悟出来的。1928年3月,叶 师参加中央国术研究馆成立大会,被聘为董事会董事。1928年9月 8曰,在杭州西湖举行“浙江国术馆成立典礼”,叶师率武当太极拳 社弟子表演了 49个项目中的4个节目,其中叶先生表演武当散剑。 同年秋天,上海《申报》和《新闻报》组织募集夜校助学基金推介活 动,邀请叶大密与他的学生濮冰如在上海兰心大戏院(现在的上海 艺术剧院)义演“武当对剑舞”,当晚盛况空前,演出极为成功。次 日,《士林西报》大篇幅报道,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叶师大密先生弟子蒋锡荣先生全面继承了叶师的剑法,其剑术 成就较大。1958年,蒋先生代表上海武术队赴北京参加全国武术表 演大会,与濮冰如先生表演武当对剑,震撼全场。与会裁判、武术名 家及特邀嘉宾,无不击节称赞。会后,各大新闻媒体竞相报道,一时 间名动京城。

二、叶传蒋锡荣太极剑法名称

叶师大密先生传下的太极剑法,是继承了李景林先生的武当剑 法和杨澄甫先生祖传的太极剑法。他根据杨澄甫老师太极剑套路及 剑法:撩、拦、叩、拨、摇、挑、轮、扫八字,加上李景林先生武当剑 法:击、朋、点、刺、抽、带、提、格、劈、截、揽、压、洗等十二势剑 法,共_.~\字。另有要求剑指,食、中两指向則指出,左右侧相 同。武当正宗剑法,不离内功气化之道,持剑在手,剑即为手臂之延 伸,以气运身,身剑相随,发于灵动,会于剑理,是为内家剑术,并 无一定之规矩,讲究的是“合剑理,明剑意”。下面着重介绍李景林 先生的武当剑法,击、崩、点、刺、抽、带、提、格、劈、截、搅、压、洗等十三势剑法。

图片5 图片8 图片11 图片9 图片7 图片6 图片15 图片10 图片12 图片13

武当剑法为十三势,以十三字概括,即击刺点崩,抽提带格,搅 压劈截冼,亦似太极拳的棚捋挤按,採列肘靠,进退顾盼定。此外另 有舞剑,未有定式,待剑术纯妙之时方可习练。非口授面传,不能领 会。剑法基本要求,一眼神,二手法,三身法,四步法。

练剑歌诀:“头脑心眼如司令,手足腰胯如部曲,内劲源头丹田 是,精气神胆须充足。内外功夫勤修炼,身剑合一方成道”。

三、蒋锡荣太极散剑

太极散剑,是蒋锡荣先生即兴之作,没有固定套路,是高境界的 行气舞剑,是身与剑合一的完美展现,太极剑歌诀曰:“剑法从来不 易传,直来直去玄又玄,若仍砍伐如刀者,笑坏三丰老神仙”。

(一)太极剑单人

图片17 图片19 图片18 图片16 图片20

内家拳剑舞术,实为气化状态下人剑相感而发。明剑理,尽剑 性,以剑带人,人剑合一,方为真剑法。叶传蒋锡荣太极剑的击、 崩、点、刺、抽、带、提、格、劈、截、揽、压、洗等十三势剑法,剑形 定剑性,相比“劈、刺、撩、抹、抽、截、横、倒”八种内家剑法,以更 加完善。剑术中人卦相错而至变化无穷,错运连环,临敌交锋,游刃 有余,乃成击舞双并之术,复使剑体通灵,易长为短,以人会剑,融 神锻铸,乃法合于丹道,其中妙道实难尽言。

第四章、蒋锡荣太极拳术内容

第一节蒋锡荣太极拳

一、叶大密传太极拳拳术套路名称

(一)叶传太极拳名称

因为以前的套路,左右运动式子不平均,如揽雀尾、单鞭、海底 针等等,只有一边,诸如此类,式子较多。所以我有鉴于此,特为改 编,以弥补其弊耳。1953年11月11日时寓沪,叶大密语。

1.无极(宇宙大观);2.太极起式(阴、阳、开、合);3.右左 揽雀尾(棚、捋、挤、按);4.单鞭;5.提手;6.白鹤亮翅;7.左搂 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10.右手挥琵琶;11.右左 搂膝勘步;12.上步撇身插;13.进步搬拦捶;14.如封似闭;15.十 字手;16.左揽雀尾(斜向);17.左右抱虎归山;18.斜单鞭;19.肘 底看捶(採、捌、肘、靠);20.左右倒撵猴;21.斜飞势;22.提手; 23.白鹤亮翅;24.左搂膝拗步;25.海底针;26.扇通臂;27.翻身撇 身捶;28.上步搬拦捶;29.右左揽雀尾;30.单鞭;31.云手;32.单 鞭;33.高探马;34.右左分脚(刺脚>;35.转身蹬脚;36.左右搂膝 拗步;37.进步栽捶;38.翻身白蛇吐信;39.上步搬拦捶;40.右燈脚 (正向);41.左右披身伏虎;42.右扇通臂;43.回身蹬脚;44.双峰贯 耳;45.左蹬脚;46.转身蹬脚;47.上步搬拦捶;48.如封似闭;49.十 字手;50.左揽雀尾(斜向);51.左右抱虎归山;52.斜单鞭;53.野 马分鬃;54.右左揽雀尾(斜向);55.单鞭;56.玉女穿梭;57.右左 揽在尾;58.单鞭;59.云手;60.单鞭;61.单鞭下势(反复);62.右 左金鸡独立;63.倒撵猴;64.左斜飞势(反向);65.左提手(反向); 66.左白鹤亮翅;67.右搂膝拗步;68.右海底针;69.右扇通臂(反 向);70.左翻身撇身捶(反向);71.上步左搬拦捶(反向);72.左 右揽雀尾(斜向);73.右单鞭(反向);74.右云手(握拳);75.单 鞭(反向);76.右高探马;77.上步右穿掌(十字手);78.左十字 腿;79.右搂膝指裆捶;80.左搂膝指裆捶;81.左右揽雀尾;82.右单 鞭(反向);83.右单鞭下势(反向);84.上步左右七星(折叠捶); 85.退步跨虎;86.转身双摆莲;87.左弯弓射虎;88.右弯弓射雁;

(二)河北永年县杨澄甫先生太极拳名目

1.太极起式(无极、阴阳、左右、动静、前后、开合);2.右揽雀 尾(正);3.左揽雀尾(正);4.左单鞭;5.右斜飞式;6.左斜飞式; 7.右提手上势;8.左白鹤亮翅;9.左搂膝拗步;10.左手挥琵琶;11.左 搂膝拗步;12.右搂膝拗步;13.右手挥琵琶;14.右搂膝拗步;15.左 搂膝拗步;16.上步撇身捶;17.进步搬拦捶;18.如封似闭;19.十 字手;20.左揽雀尾(斜);21.右左抱虎归山;22.右揽雀尾(斜); 23.斜单鞭;24.採、洌、肘、靠;25.肘底捶;26.倒撵猴;27.退步右 斜飞式;28.左斜飞式;29.右提手上势;30.右白鹤亮翅;31.左搂膝 拗步;32.右海底针;33.右肩通背;34.反身撇身捶;35.上步搬拦捶;36.右揽雀尾(斜);37.左揽雀尾(斜);38.上步左单鞭;39.左云手; 40.左单鞭;41.正商探马;42.左尚探马;43.右分脚;44.右尚探马; 45.左分脚;46.转身蹬脚;47.左搂膝拗步;48.右搂膝拗步;49.进步 搂膝栽捶;50.反身白蛇吐信;51.上步搬拦捶;52.左削右劈;53.右 分脚;54.左打虎式;55.右打虎式;56.右蹬脚;57•双峰贯耳;58•左 蹬脚;59.转身右蹬脚;60.转身搬拦捶;61.如封似闭;62.十字手; 63.左揽雀尾(斜);64.右左抱虎归山;65.右揽雀尾(斜);66.左 单鞭;67.右斜飞式;68.左斜飞式;69.野马分鬃(三);70.右揽雀 尾(斜);71.左揽雀尾(斜);72.上步左单鞭;73•玉女穿梭;74.右 揽雀尾(正);75•左揽雀尾(正);76•左单鞭;77.左云手;78.左单 鞭;79.左蛇身下势;80.左金鸡独立;81.右金鸡独立;82.倒撵猴; 83.退步左斜飞势;84.右斜飞式;85.左提手上势;86.左白鹤亮翅; 87.右搂膝抛步;88.左海底针;89.左肩通背;90.反身撇身捶;91.上 步搬拦捶;92•左揽雀尾(斜);93.右揽雀尾(斜);94.上步右单鞭; 95.右云手;96.右单鞭;97•高探马;98.十字掌;99.转身十字腿;100. 左指裆捶(正);101.右指裆捶(斜);1〇2_上步左揽雀尾(正);103. 右揽雀尾(正);104.右单鞭;105.右蛇身下势;106.上步左七星; 107.右七星;108.退步跨虎;109.转身伏虎;110.转身双摆莲;111.左 射虎;112.右射雁;113.退步搬拦捶;114.如封似闭;115•合太极。

此套架子系叶师当时在复兴公园教授舒楚生(修泰)、陈筱春、 石焕堂等人太极拳时而改编,脚步转换系采用并步、靠步式。拜入 叶师门内,刚开始就是习练此套拳架。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一日于上海 浙江文成县叶大密

(一) 蒋锡荣太极拳拳术长拳套路名称108式

1.太极起式(无极、阴阳、左右、动静、前后、开合);2.右揽 雀尾(正);3.左揽雀尾(正);4.左单鞭;5.右斜飞式;6.左斜飞 式;7.右提手上势;8.左白鹤亮翅;9.左搂膝拗步;10.左手挥琵 琶;11.左搂膝拗步;12.右搂膝拗步;13.右手挥琵琶;14.右搂膝 拗步;15.左搂膝拗步;16.上步撇身捶;17.进步拨拦捶;18.如封 似闭;19.十字手;20.左揽雀尾(斜);21.右左抱鹿归山;22.右揽 雀尾(斜);23.斜单鞭;24.採、洌、肘、靠;25.肘底捶;26.倒撵 猴;27.退步右斜飞式;28.左斜飞式;29.右提手上势;30.右白鹤亮 翅;31.左搂膝拗步;32.右海底针;33.右肩通背;34.翻身撇身捶; 35.上步拨拦捶;36.右揽雀尾(斜);37.左揽雀尾(斜);38.上步左 单鞭;39.左插手;40.左单鞭;41.正高探马;42.左高探马;43.右分 脚;44.右高探马;45.左分脚;46.转身蹬脚;47.左接膝拗步;48.右 接膝拗步;49.进步搂膝栽捶;50.反身白蛇吐信;51.上步拨拦捶; 52.左削右劈;53.右分脚;54.左打虎式;55.右打虎式;56.右蹬脚; 57.双拳贯耳;58.左蹬脚;59.转身右蹬脚;60.转身拨拦捶;61.如 封似闭;62.十字手;63.左揽雀尾(拳);64.右左抱虎归山;65.右 揽雀尾(斜);66、左单鞭;67.右斜飞式;68.左斜飞式;69.野马分 鬃(三);70.右揽雀尾(斜);71.左揽雀尾(斜);72.上步左单鞭; 73.玉女穿梭;74.右揽雀尾(正);75.左揽雀尾(正);76.左单鞭; 77.左耘手;78.左单鞭;79.左蛇身下势;80.左金鸡独立;81.右金 鸡独立;82.倒撵猴;83.退步左斜飞势;84.右斜飞式;85.左提手上 势;86.左白鹤亮翅;87.右搂膝拗步;88.左海底针;89.左肩通背; 90.反身撇身捶;91.上步拨拦捶;92.左揽雀尾(斜);93.右揽雀尾 (孛);94.上步右单鞭;95.右耘手;96.右单鞭;97.高探马;98.十 字掌;99.转身十字腿;100.左指裆捶(正);101.右指裆捶;102.上 步左揽雀尾(正);103.右揽雀尾(正);97.右单鞭;98.右蛇身下 势;99.上步左七星;100.右七星;101.退步跨虎;102.转身伏虎; 103.转身双摆莲;104左射虎;105.右射雁;106.步搬拦捶;107.如 封似闭;108.合太极。

(二) 蒋锡荣太极拳拳术精简套路名称

蒋锡荣早年一直习练叶大密的传统太极拳套路,晚年,将半个 多世纪的练拳体悟结合传统拳架,整理出精简太极拳四十二式套路,

现将传统太极拳套路和精简太极拳四十二式套路名称列出。

1.无极式;起势纯阴;3.起势纯阳;4.揽雀尾左棚;5.右揽雀 尾;6.单鞭;7.提手;8.白鹤亮翅;9.搂膝拗步(一);10.搂膝拗步 (二);11.搂膝拗步(三h12.手挥琵琶;13.肘底捶;14.左右白蛇 吐信;15.倒撵猴;16.海底针;17.扇通臂;18.翻身撇身捶;19.野马 分鬃;20.玉女穿梭;21.云手;22.如封似闭;23.右打虎;24.左揽雀 尾;25.右单鞭;26.白鹤亮翅;27.抱虎归山;28.进步栽捶;29.高探 马;30.斜飞势;31.金鸡独立;32.蛇身下势;33.上步七星;34.退步 跨虎;35.转身摆莲;36.弯弓射虎;37•搬拦捶;38•如封似闭;39•双 峰贯耳;40.翻身托天;41.十字手;42.收势还原。

三、蒋锡荣太极拳术拳架、间架注释

无极(平行步高站式)。

(1 )纯阴(提、沉、合、开、吸、呼)。

间架(採、肘、按、合、开、吸、呼)。

(2)纯阳(提、沉、合、开、吸、呼)。

间架(採、双、沾、按)。

拳架:揽雀尾(棚、捋、挤、按)。

间架(靠、平捋、闪、採、捌)。

拳架:单鞭(捋、捌)。

间架(靠、肘、拦、吊手、棚、按)。

拳架:提手(棚、捋、捌)。

间架(靠、提分、採、捌、撇身掌、撅(採、截、切)。

拳架:白鹤亮翅(提、捋、按、採)。

间架(靠、挤、闪、穿分、擎)。

拳架:左搂膝拗步(捌、捋、按)。

间架(捌、沉、提、搂)。

拳架:手挥琵琶(捋、捌)。

间架(撅、採、靠、提、劈、切)。

拳架:上步撇身捶(捌、按、竖捶)。

间架(採、捌、披身靠、翻捶、撅、肘)。

拳架:上步搬拦捶(搬、拦、竖捶)。

间架(倒捋、平棚、肘、靠)。

拳架:如封似闭(棚、捋、按)。

间架(倒捶、穿接、分手、採)。

拳架:十字手(棚、靠、肘、捌)。

间架(双沉、双提、双擎、沾提、穿接、捋、挤、十字手)。

拳架:抱虎归山(倒捋、搂、按、提)。

间架(捋、挤、平捋、棚、反挤、提、捌、双按)。

拳架:采例肘靠。

间架(搂接、粘提、上擎、侧靠)。

拳架:肘底捶(分捋、採、肘、靠、竖捶)。

间架(捌、穿接、按、采、搬拦)。

拳架:右倒撵猴(採、按、靠)。

间架(捌、撅、劈)。

拳架:斜飞式(棚、提、靠)。

间架(捋、挤、平捋、採、捌)。

拳架:海底针(搂採、棚)。

间架(撅、肘、叩)。

拳架:扇通臂(提、穿、靠)。

间架(披身、擎、接)。

拳架:翻身撇身捶(提分、披身肘、撇身掌、翻捶)。

间架(双按、提、擎、按、靠、提分、採、捌、橛、劈)。

拳架:云手(棚、提、採、按)。

间架(靠、提分、捋、截切)。

拳架:高探马(採、棚、按)。

间架(捌、翻接、撅、沉臂)。

拳架:左右分脚(沾、粘、提膝、分脚)。

间架(平捋、靠、採、靠、截、切)、提接、穿分、劈掌、分脚)。

拳架:转身左蹬脚(沾、粘、提、蹬脚)。

间架(穿接、提、穿分、劈掌)。

拳架:上步搂膝栽捶(採、搂、栽、捶)。

间架(提、捌、橛、肘)。

拳架:白蛇吐信(採提、靠、伸掌、肘、穿指)。

间架(擎、按、提分、披身肘、撇身掌、翻捶、撅)。

拳架:披身伏虎(披身靠、披身肘、双竖捶)。

间架(翻挤、双按、平捋、穿接)。

拳架:双峰贯耳(双捋、双分、双捶)。

间架(双捌、双採、双横捶)。

拳架:野马分鬃(靠、提分、捌)。

间架(採、沉、平捋、闪)。

拳架:玉女穿梭(提分、穿接、分手、擎、横插掌)。

间架(靠、採、橛、沉臂、捌、棚、按)。

拳架:云掌。

间架(靠、提分、捋、戴切)。

拳架:单鞭下势(引、粘、穿、靠)。

间架(提、吊、擎、竖)。

拳架:云捶(左右采削)。

间架(捌、採、削)。

拳架:左右金鸡独立(採、捋、肘、膝、靠、捶)。

间架(提、捌、搂、按、沉、翻接、倒捋、挤、穿接、分手)。

拳架:十字掌。

间架(沾提、穿接、挤靠)。

拳架:十字脚。

间架(撇身掌、翻穿、分掌、提膝拳架:单摆莲。

间架(撇身掌、翻穿、穿接、分手、劈掌)。

拳架:上步搂膝指裆捶(搂、採、指裆捶、靠)。

间架(翻接、肘、按、沉、提、撅)。

拳架:上步七星(肘、分掌、靠)。

间架(提、採、叠捶)。

拳架:退步跨虎(分臂、削退、靠)。

间架(捌、採、沉、提)。

拳架:转身双摆莲(穿接、穿分、棚、捌、摆脚)。

间架(披身肘、上提、平捋)。

拳架:弯弓射虎(平捋、紧双捶)。

间架(穿接、披身肘、折叠捶)。

合太极间架(开、合、吸、呼)。

第二节蒋锡荣太极剑
叶传太极剑谱

根据杨澄甫老师太极剑套路及剑法:撩、拦、叩、拨、摇、挑、 轮、扫八字,加上李芳辰老师武当对剑:抽、带、提、格、击、刺、点、 崩、搅、压、劈、截、洗十三字,共二十一字。另有剑指,食、中两指 向前指出,左右相同。

剑谱名称内容有:

起势:左手反执剑柄,剑脊面微贴肘旁,两手垂,作无极式。

三环套月:

第一环:甲右云手,乙左搂膝,右手作剑指向前指出。

第二环:甲劈身掌,乙剑柄拳。

第三环:甲双峰贯耳,乙剑柄拳作挤势,丙右手向左手接剑。

大魁星反崩,上前斜刺,提,左手作剑指向前指出。

燕子抄水击,撩、洗。

左右拦扫拦。

小魁星提。

燕子入巢朿、截。

灵猫捕鼠带,格(捋),压,前斜下刺。

蜻挺点水点。

黄蜂入洞拦(叶里藏针)提,前斜下刺。

凤凰双展截。

左旋风左搅。

小魁星提。

凤凰双展翅截。

右旋风右搅。

等鱼式反叩,叩。

拨草寻蛇拨,截。

怀中抱月抽,带。

宿鸟投林斜上刺。

乌龙摆尾截。

风卷荷叶格。

青龙出水压,平刺。

狮子摇头拦(叶里藏针),摇。

虎抱头带,截,右拦,提。

野马跳涧(远)格(捋),压,平刺。

翻身勒马式截、带、格(捋)。

上步指南针平刺。

迎风掸尘格。

顺水推舟反崩,上前斜刺。

流星赶月劈。

天马行空(或作天鸟飞膝)撩,截。

挑帘式提,挑。

左右车轮剑轮(刺)。

燕子啣泥点。

大鹏单展翅(或作双)展翅,撩。(双展翅)作刺。

海底捞月洗。

怀中抱月抽、带。

探海式(或作夜叉探海)斜下刺。

犀牛望月抽,带。

射雁式截,左手作剑指向前斜上指。

青龙探爪前斜上刺。

凤凰双展翅截。

左右挂篮抽,带。

射雁式截,左手作剑指向前斜上指。

白猿献果上前刺,提,截。

左右落花抽,带。

玉女投梭提,前斜下刺。

白虎揽尾揽,格,左手作剑指目〇指。

鲤鱼跳龙门(高)截,格(捋),压,平刺。

乌龙绞柱劈,提。

仙人指路击,朿。

怀中抱月崩,抽,带。

朝天一炷香格(呑、对)。

风扫梅花拦(叶里藏针),带,扫,截。

上步指南针平刺。

迓笏式格(呑、对)。

抱剑归原交剑。

在多种内家剑法中,武当剑法以精妙而驰誉,至今武当门内有 “神剑长鸣于海上,太极密术荡散人间”之语,是对内家剑学流派的 概括,亦是对剑术、要义之密隐深的体现,被列为不传之密。剑法使 用要诀,全在观变(眼神),彼微动我先动(手法)。动则变(身法), 变则著矣(步法)。以上共五十六个式子1964年定稿。1971年9月 15日由叶大密整理于沪,时年十四岁。

二、武当对剑套路名称

剑术之道,全凭乎神,神足而道成。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神练 成道,剑神合一,乃近道矣。武当剑法,融各家拳术之长,内练阴阳 中和之气。欲学武当剑法,须保精养气,宁神抱一,同时以习内家拳 为基础,然后习练武当剑法。方得事半功倍。练剑亦如练拳,不外 意气为君,而眼法、手法、步法、身法、腰法为臣。武当剑法,均可 由一个“二仪环”化出。“二仪环”之形,实为“阴阳鱼”之“S”线形。 阴阳图中的“S”曲线,由剑尖在空中运行的轨迹组成,在环上的任 一点皆可演化出入法。运剑时切记剑尖时刻不能离开人体的重心 线,否则必然失势。三锋四刃在每一瞬间的变化,都应清楚用的是 哪一部分,剑势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锋芒乍隐乍显而滴水不漏, 方称为以气运剑。

武当剑法看似简易,然非以气运剑,不能将“二仪环”戈帽、化开。 以往内家正宗剑法仅限门内授受,学剑者均有内家拳、掌基础,辦IJ运 化是水到渠成之事。师傅授徒时,只需向其交代基本的剑理,使之在运 化中不失法度。习练者从规矩A手,从剑理、剑法悟得,在运剑中体会 剑的性清,悟彻剑理、剑法,乃一通百通,此为武学中的捷法心传。

武当对剑
第一路

上下手各起势互垫!步刺剑进步倒插步反崩腕上进步斜点 下回身抽腕上退步刺腕下退步上刺腕对提腕对走半 下进步翻腕刺胸上回身带腕下回身带腰上进身反格腕刺 下进身反格腕刺胸上回身带腰重三遍上进身反格腕刺 下回身压剑进身反击耳上回身崩腕下提剑刺腕对提 对劈腕下上步刺喉上上步带剑身刺喉下回身带剑进身

刺喉重三遍上退步压剑进步右揽剑下进步左揽剑对走半 圈下击头上托剑进步截腿下退步截腕上退步带腕下进步 左截腕上退步抽腕刺腹下进步右截腕上退步带腕下垫步翻 格腕进步刺胸对提腕各退步保门式

第二路

下进步击头上进步击腕下提腕上提腕箭步刺膝粘剑反 崩腕下箭步压剑反崩腕上跌步斜点腕下跌步斜崩腕上抽 腕下进步刺腹上进步右截腕对劈腕下上步反击耳上反击 腕回身带剑搅腕下进步抽腿退步抽腰上提腿进步刺腕退步抽 腰互刺腕抽腰重三遍下退步压剑进步击头上退步右搅剑击腕 对提腕退步各保门式

第二路

上进步劈头上进步格腕下提腕上进步带腰下退步反格腕 进步带腰上退步反格腕进步带腰对走半圈下退步压剑反耳上 退步崩腕下提剑刺腕上上步叩击腕下上步叩击腕对走半圈 对反抽腕下上步剌腹上上步反格腕下左搅腕反抽腕上右搅 腕反抽腕对提剑各退步保门式

第四路

上进步起腿洗下进步击腿反抽腕上上步反抽腕对走半 圈下退步抽剑反带腕上退步反带腕对走半圈下退步带腕进步 左搅腕上退步右搅腕重三遍下进步抽腿上退步带腕下退步 带腕上进步抽腕上进下退抽带重三遍下连退步崩腕上进步抽 剑下进身反击耳上搭剑回身左压下回身左压剑上进身击腿反击 耳下收腿踩步崩腕上提剑刺腕对提腕各退步保门式

第五路

上下各斜进步提剑式上进步刺腹下进步击腕上反腕平提 下右搅腕平截腕上左搅腕平截腕互沉剑对提腕对走半圈上 进步踩步崩腕下退步带腕上进步反格腕剌胸下退步上抽 腕上迈步右截腕下抽剑上刺腕上抽腕下右截腕上退步带 腿抱剑插步刺腰下抱剑插步刺腰上回身抽腕下上步独立刺胸上 上步击腕下退步提剑刺腕对提腕扣退步保门式上下各斜进 步提剑式上进步刺腹下进步击腕对腕提对劈里腕互上步刺 腹上反截腕下跌步左撞反带腕上右揽腕反抽腕互收剑互 垫步刺剑翻身劈剑退步保门式.

浏览1,26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