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杨氏大架115式太极拳剑刀枪械推手套路图解教程


一、关于太极剑的一些问题|传统杨氏大架115式太极拳剑刀枪械推手套路图解教程



剑,是古代随身佩带的一种兵器,它尖端锐利,两刃锋 利,身长柄短,富有韧性,它是随着古代人们生活、自卫、战 斗的需要发展而来的,可说是一种较古老的兵器,素有“百 刃之君”、“短兵之帅”的美称。我国铸剑记载始于黄帝,世 称轩辕剑《黄帝本行纪》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 文古字题名其上”。可贝当时涛剑的技术工艺已较完备,而且 已有剑的应用春秋时代,铸剑技艺和剑术技击都日臻精良 和娴熟,因而练剑运动得到广泛的开展,世有“吴王好剑客, 百姓多疮瘢”的说法。在《汉书艺文志》中兵伎巧十三家 一百九十九篇中,曾提及剑道三十八篇。庄于对赵惠王讲击 剑的道理说:“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对剑理的阐发十分精辟太极剑技击的要义亦如太极拳,以 静待动、欲抑先扬、以柔济刚、至柔至刚以退为进、蓄而 后发;彼微动,己先动,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与庄子之 言十分吻合。太极拳术的原理,已为太极剑准备了一整套比

较精密完善的体用准则

凡是一种大的拳派都有其独特的拳架风格,并在此功夫 上操练各种长短器械;也有的拳类,只操练一二种器械,或 者单练拳不练器械;也有的荜练剑不练拳;也还有拳术剑种 交错练习的。就拳术而由于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也 蕋武术源远流长,形成流派繁多的原因。有的创建于历史名 将,有的创建于丛林寺院,有的流传于通都大邑,有的世传 于山乡僻壤,各具特色,焕发异彩。隨着哲学、医学、宗教、 气功的发展和影响,武术中崇尚意气运行锻炼的自成一派,形 成为内家拳术,太极拳即内家拳9当然太极剑亦以内家拳的 拳理拳法为准则。再因太极拳的各家流派的出现,太极剑自 然随各流派而产生变异

但是太极剑目前尚未具备各派的专著论述,不能详其差 别。然从五派拳的演变,架子不外大小繁简之別;风格不外

舒展、紧凑、轻灵,松柔相成,刚柔相济之別;而套路结构 及动作名称大休仍多相同之处;且锻炼原则和基本要求仍是 —致的。因此,学习太极剑应当以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为要领, 以剑法的特点为准则。已经学会太极拳的人,可在剑法技击 方面的“用法”上多下功夫,对未学过太极剑的人,本书也 谈到太极剑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拳理,便于学习者在 “体”“用”两方面同时下功夫,为自学者明示途径,增进锻 炼兴趣,速见成效9

剑是古人随身佩带的宝贵武器,所以习惯称为宝剑。春 秋时代,吴王季子的缻剑价值千金,书曰:“延陵季子兮不忘 故,负千金之剑兮挂丘墓'可见当时铸剑已经是千锤百炼, 精益求精,剑的装饰竭尽珍贵,尽善尽美,显示了剑的宝贵

剑术又与舞蹈密切结合,如现代的剑舞,在武术中剑术的演 练亦称舞剑,但要求舞姿优美,又要有明确的剑法,因此不 能等同于剑舞如《史记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 公”,名为助兴,实则暗藏杀机,可算剑术技艺的妙用而项 伯亦拔剑起舞处处掩护着沛公,演出丁一场惊心动魄,斗 智、斗勇的剑术比武。晋人祖狄"闻玛起舞”的典故,激励 一切有志报效祖国的人,勤奋地从事各种体育运动。剑术与 国画、书法等艺术息息相关历代名画记:曰:“开元中将 军裴旻善舞剑,道玄吴道子,唐代名画家)观旻舞剑,见 出没神怪,既毕,挥毫益进”。《宣和书谱》载:“(张旭,唐 代书法家,尊称‘草圣’)尝言初见祖夫争道,又闻鼓吹而知 笔意,及观公孙大娘舞剑器,然后得其神,可见画、书、剑 相通的道理。王截之《题卫夫人(笔阵图> 后》记:“夫欲书 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乎直振劲,令 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学习太 极剑也是十分有益的有人发现画家、书法家、太极拳家大 耜高龄长寿,这与三者都在心静、气舒、思想集中上下功夫, 长期地修养锻炼有关系虽然祖国的剑术不断地发展演变,形 成各家各派,争辉夺妍,各家的风韵、节奏和剑法的特点各 有千秋。而太极剑各式形象化的名称,更显示其舒展大方、柔 勻优雅之风韵,与太极拳术一样成为一项广大群众喜爱的武 术运动 '


浏览80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