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先师传略

先师陈子正、陈国庆对鹰爪翻子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把拳 谱中上述先师的传略附上,以飨读者。

一、“国术大师"陈子正

陈子正,又名陈纪平,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武术大师、武术教育家。他擅长 少林拳、翻子拳、岳氏散手等拳术,尤其是鹰爪拳卓绝无比,被誉为“鹰爪 王”。

陈子正1878年出生在河北省雄县李林庄村。他体格健伟,行动敏捷,幼 时与村童相搏,能以巧制胜,以寡敌众。曾捣上树梢,足攀细枝,全身下垂, 口与人谈笑,手做游戏,毫无惧色。其舅父刘成有看到十分惊奇,就收他为弟 子。刘有成是河北雄县孤庄头村人,曾受业于飞腿杨景山、翻子名家董宪周, 后来得到刘仕俊岳氏鹰手的真传(刘成有是刘仕俊族孙),软硬功皆精,时人 誉为“江北刘”。

陈子正随刘成有习武,非常勤奋,为练鹰爪功,每天捋木桩上千次。几年 后,直径三寸的木桩被捋的只剩下寸许粗细。刘成有传技,以“打”为 “教”,每教新手法都在与弟子相搏之中传授。陈子正经常被震跌出去一丈以 外,有时被打得几天爬不起来。在师傅十多年的精心指教下,陈子正技娴艺 精,练就了多种功法,拳、掌、臂、腿、身处处都是功夫。他爪利指坚,鹰爪 功绝奇,抓物物损,抓人则骨肉俱伤。他和人交手,只要一搭手定将对方刁 住,使对方无反击之力。陈子正在上海中央精武体育会时,有一位西洋大力士 藐视中国武术,找陈子正比武。这位西洋大力士,向陈面部猛击拳,陈略微一 闪,伸手就抓住了对方肘部,稍用分筋错骨之法,大力士便瘫软倒地,大叫求 饶,并连称:“中国拳了不起!中国拳了不起!”

他腿快身捷能在栅栏上行走如飞,或以脚蹬墙半腰,身体与墙成极小的角 度向前疾驰数十米,此功叫“半悬功”。民国初年,陈子正在北京模范军团任 教时,有一名军官藐视武术,对正在教拳的陈子正说:“武术练的再快,也不 如枪快。”陈子正说:“枪虽快,只能挎着,挎着则无用。”军官不服,伸手拔 枪,当时陈子正离军官有十丈开外,纵身前跃,快如闪电,这名军官的枪刚拔 出就被打落于地。陈子正练拳刚猛异常,且膂力过人。练拳时发出膨I®声响。 在家乡,他常腋下夹八百多斤重的碌情走动。一年秋天,一位村民拉一车土, 足有三千余斤,陷入泥坑里,车把式用鞭抽打牲口仍拉不出。当时正赶上陈子 正路过,他便走上前去,双手扳住车辕,猛一用力便将车从泥坑里拉了上来,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陈的鞋也被蹬裂。

陈子正的桩功稳健,立地生根。有一次,他在上海精武体育会大厅内教 拳,有一位美国力士找他比武。只见陈子正站好马步,让七八个徒弟用一根大 竹竿顶住他的腹部,用力推他,竹竿被顶弯了,但陈纹丝不动,接着只见他一 挺腹,这七八个人一齐后退数步,栽倒在地。这个美国人惊呆了,不敢与陈比 武,说了几句遮羞话便溜了。

民国初年,陈子正家乡常有盗贼出没。这些贼人杀人抢劫,极为凶狠,陈 子正经常孤身一人,驱逐追杀,保护乡里。一天深夜,豫绅郭锡九的五个爪 牙,手持兵器,到李林庄村抢掠骚扰。陈子正闻讯赶去,大喊抓贼,贼心怯逃 去,陈紧追不舍。追至村西头时,贼人见只有陈一人,而且赤手空拳,便回身 向他围拢猛扑。陈躲闪腾挪,猛然间跃到一棵柳树跟前,迅速用胳臂夹住树 干,卯足力气,一用劲竟将这株三寸粗细的柳树拔了起来,向贼人横扫,打得 五个贼人兵器脱手,各负重伤,向芦苇地逃去。至今李林庄村还流传着陈子正 “倒拔垂杨柳,只身斗歹徒”的传说。

陈子正卓绝的武功在当时誉满海内外。1920年陈子正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教 武术时,有一个姓刘的湘南名拳师去上海精武体育会拜访陈子正,并装作初学 者的样子,佯谦请教,但暗自准备以绝技进击。陈见他进退敏捷,出手不凡, 知是武术行家,礼让数招后,便用“锄腿法”将刘跌出丈余。刘既服其艺,又 服其法,遂拜陈为师,并赠陈“奔驰闪电称神技,卷斧舒钩著勇名”条幅。

武汉打擂时(大约在1921年)陈子正一连三天数次登台,无人敢与他交 手,被誉为“鹰爪王”。当时,香港精武会总教练叶书田号称无敌,藐视上海 精武体育会,扬言回国后先和陈子正比武0 1921年,叶到广州,再次向上海中 央精武体育会挑战,并言明一定要与陈交手,陈便带随从人员到广州与叶比 武,仅两个照面就将叶击败。陈用“黄鼬捏嗦”的手法锁叶喉,叶接手,陈乃 顺势用肘击叶胸,叶被击出一丈多远。

1922年,陈子正在新加坡传艺,因击败美国拳术名家而获赠短剑一把,剑 上刻有“中国拳王”字样。1928年南京擂台赛,陈子正本不欲参加,因大会 再三相邀,勉强赴会。陈子正数次登台,所编对手都不战自退,甘拜下风。会 后,南京国术馆馆长张之江亲书“国术大师”条幅相赠。当时报刊载:“自祖 国边塞黑龙江至南部藩篱之南洋群岛,一线万里,子正大名人人皆知。”

陈子正虽身怀绝技,但从不自负,每与人交谈,温文尔雅,很少谈及武 术。他非万不得已不与人交手,常说:“一个人练成一身功夫不容易,失手伤 人实在可惜。”与人交手时,总是先礼让而后反击。上海精武体育会对陈极为 敬重,以全体师生的名义赠其“德艺兼优”银牌一面,并推选其为上海精武体 育会副会长。

陈子正秉承师训,将所学技艺“用以健民体、强精神,以挽回中华之颓 势”,从事武术活动二三十年,踏遍全国各地,桃李满天下。1915年春应黑龙 江省刘凤池(字微佰,爱国志士)、王冥卿邀请,到齐齐哈尔执教于黑龙江省 立第一中学堂、省立师范学校、工业学校、农业学校等,成为黑龙江省学校中 开设武术课的先驱者。

1919年春,上海精武体育会和上海名流黄任之、穆籍初、陈公哲、卢伟 昌、姚蟾伯等人函电相邀,陈子正为传播武术辞北南行,去上海精武体育会任 教,并在中国公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教武术。1922年去香港,在香港精武会、 香港大学、皇仁书院、孔圣会任教,历时三载,全埠习武成风。此外,陈子正 还在广东、汉口两地精武会和北京模范军团教过武术。

陈子正专教鹰手拳法。学练此拳术难度很大,但由于他循循善诱,弟子中 成材很多。为实现其师之夙愿,达到强民御敌之宗旨,陈子正将其弟子派往各 地,传播武术,郭成尧(字述唐)在北京;由述孔在齐齐哈尔;孙成之、余斌 在东北;杨炳文在河北;刘法孟在广东;刘万清在广西;鲍西恿在湖南;陈国 庆往返于上海、湖北、湖南等地;刘金阁、梁子棚、张树清在上海;刘书云在 黄埔军校;刘占武在香港;刘致祥在东南亚;还有李佩弦、刘书田等弟子也都 从事武术教练工作。陈子正师徒为振兴光大我国武术事业做出极大贡献°

陈子正与其他门徒商榷,对岳氏散手进行了改革,将翻子拳及其他多种拳 术的精华熔于其中,形成了具有内、外家特点的新拳种“翻子门鹰爪派”,或 称“鹰爪翻子拳”,主要有鹰爪连拳五十路和鹰爪行拳十路。1917年在刘凤 池、郭成尧、由述孔、曲乙新等人协助下,编辑出版了《拳术摘要》一书。 1928年陈子正回到上海,在黄维庆、李明德的协助下编写了《十路行拳》和 《五十路连拳》,刊载于当时的精武刊物中。为颂扬他的功绩,香港大学赠给他 题为“教懦夫立”的水晶镜一面。当时名流李宗仁称赞他是“具有重大影响的 武术教育家”。

陈子正是一位爱国的武术家,他最初在北京模范军团任教,但不久因痛恨 袁世凯窃国,便辞掉教官职务,而去黑龙江当武术教师。1931年“九一八事 变”后,陈子正看到山河破碎,国难深重,忧愤万端,曾多次向白崇禧、万福 麟等人写信,发表自己的抗日主张,但未有结果。陈子正壮志未酬,每日以酒 浇愁。不久得知他的挚友兼爱徒刘凤池因主张抗日而被暗杀,更是悲愤不已, 饮酒愈豪,未几,竟一病不起,于1933年7月逝世于北平。

二、“精武仙人"陈国庆

陈国庆,字凯元(1896年一1986年),河北省雄县人,曾在上海、汉口、 长沙、香港等精武体育会任教,后到北京、山东及家乡等地传艺,是一位知名 武术教育家。陈国庆自幼酷爱武术,开始跟堂叔父陈子正习武,练功十分认 真,当时黑龙江人士王冥卿、刘凤池看了陈国庆的演练赞不绝口,对陈子正 说:将门出虎子,真是好功夫,长大之后定会有成就。陈国庆17岁那年,叔 父陈子正赴黑龙江任教,陈国庆便向陈子正之师刘成有(雄县孤庄头村人)求 教,当时刘成有年事已高,不收门徒,但见陈国庆态度诚恳,确是可造之才, 就答应收其为徒。同时陈国庆也得到了刘成有之子刘启文的帮助,从此陈国庆 练功更加刻苦,每天干完农活回家,顾不得吃饭就带着干粮去孤庄头村习武, 直到深夜才回家,家已闭门,便翻墙入院,并将当天所学的拳术再练几十遍, 方肯入睡。陈国庆以惊人的毅力,学得了翻子门之精华。1921年,陈国庆25 岁,便追随陈子正赴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教,主教翻子拳及鹰爪拳术。在上海期 间,国庆与其他师兄弟共同切磋,并协同陈子正对拳术进行了整理,终于形成 了翻子门中独有的派别——鹰爪派,即翻子门鹰爪派,亦称鹰爪翻子拳。

后来汉口精武会成立,上海总会认为汉口所处地位重要,须派得力教员方 可胜任,经总会再三考虑,便由陈国庆到汉口任主教。国庆不负众望,在汉口 召开的豫鄂皖三省武术比赛大会上,演练的拳术受到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 被评为“最优等第一”,获得了金牌。此后每届武术比赛,陈国庆都任评判长, 扬名武术界。

一次,精武会员戴宪良自满而不重师,扬言要领教拳法,陈国庆知其来 意,在二人攀手之中,陈国庆施展“摔身法”(连拳中的手法)将戴扔出丈余 之外,戴起身强笑曰:“老师手脚神速,使我不知道翻倒的原因。”后陈收戴为 弟子,并以武德教诲之。

陈国庆虽武艺超群,但从不自夸,对学员总是循循善诱而且严格要求,据 湖北大学武术学员(当时该大学武术队队长)黄立士讲,“做国庆老师的弟子, 是我一生的荣幸,他的品德和武艺我永远都学不够”。

1933年陈子正去世后,上海精武体育会主持人黄维庆先生感到总会名师缺 乏,便邀请陈国庆再赴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教。陈国庆赴上海主持向新团第一分 会教务,并于次年赴香港精武会短期指导。

1937年,陈国庆回雄县探家,当时家乡已被日军占领,再想回汉口已经很 困难了,便在家中授徒。

1942年秋后的一天上午,陈国庆在家中正与徒弟切磋武艺,突然几个日本 鬼子破门而入,原来是咎岗据点的日军为修筑工事前来抓夫。当时,陈国庆和 乡亲们一起被强行带走,刚走进咎岗村,忽然听到凄惨的叫声,原来是几个鬼 子正要凌辱一位姑娘。陈国庆一见甚是气愤,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三拳两脚 把他们打翻在地,并放走了那位姑娘。鬼子气急败坏,端着明晃晃的刺刀一拥 而上。陈国庆毫不畏惧,手持铁锹,单枪匹马和鬼子针锋相对,刀锹相撞.直 冒火星。陈国庆一边打一边留神观察,见鬼子越聚越多,从四面向他包围过 来。他身手矫捷,向冲过来的鬼子虚晃一锹,趁鬼子躲闪之机,施展轻功,拧 身蹿上了屋顶。等鬼子开枪时,机智勇敢的陈国庆已不见了踪影。这就是在当 地广为流传的陈国庆单身怒打鬼子兵的故事。

陈国庆在与亲友的交往中,从不愿显露自己,对人和蔼可亲,虽身怀绝 技,也决不轻易出手。他说:“凡出类拔萃,人前显贵之人,必是吃了非人之 苦,受了非人之罪。”

全国解放后,陈国庆已年逾五十,他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武术精神” 为宗旨,想为家乡人民献一份力,便在村里组织了 “五虎会”,老少都可习武, 以图强身健体。每逢节日,“五虎会”便为乡亲们表演,也常到周边各村及县 城演练,深受大家的热烈欢迎。

陈国庆老人虽年事已高,但爱好广泛,除了教武术外还爱好作画,其工笔 画造诣很深。他的画作曾赠各地友人,画上大都撰有“画鱼邀客赏,舞剑闻鸡 鸣”的题词。有两位希腊学员来家学武,回国后组建武馆,将其所赠画挂于希 腊武馆中堂,每天带领学员们在上下课时,向画行礼,以表对陈老先生之敬 意。他还是远近闻名的外科医生,在当地亲自采药,为百姓看病数十年而分毫 不取。

1982年,其子陈正耀赴山东教武术,老人十分高兴,说一定要去山东看 看,他不顾86岁的高龄,乘车来到千里之外的山东省昌邑县,并亲手传教一 百零八手对练,学员们深受鼓舞。有人赠对联曰“高龄远足贵奔处,传拳继艺 多友情”。

1984年冬天,老人不慎造成右腿骨折,卧床而不能行走,各地人士纷纷前 来看望,对老人一生弘扬中国武术文化、发展武术事业所做的贡献,给予极高 的评价。但老人病情一直未有好转,于1986年12月仙逝,享年90岁。

 

附录二基本拳谱

作为鹰爪翻子拳,开始需有一定的基本功,方可练好。其基本功可练习精武会 的功力拳、精武弹腿、少林大战拳。现将该拳术拳谱附录如下,供初学者参考。

一、精武弹腿拳谱

第一路冲捶

立正预备式


  1. 弓步冲捶骑马式3.撩拳4,擂拳5.寸腿6.弓步冲捶


(凡三次转立正预备式)

第二路踢打

立正预备式

1.窝肚拳2.腰步拳3.十字撩阴腿4.窝肚拳

(凡三次转立正预备式)

第三路劈扎

立正预备式

1.冲捶2,通天炮3.劈拳4.擂拳5.寸腿冲捶

(凡三次转立正预备式)

第四路撑剥

立正预备式

1.偷步横捶2,撑剥3.穿掌4,扑腿5.齐肩掌6.寸腿

(凡三次转立正预备式)

第五路侧捶

立正预备式

1.窝独拳2.蒙头穿心拳3.擂拳4.寸腿5.窝肚拳

(凡三次转立正预备式)

第六路单展

立正预备式

1.冲捶2,扑腿3.双环拳4.蒙头寸腿5.冲捶

(凡三次转立正预备式)

第七路双展

立正预备式

1.窝肚拳2.双展拳3.弹拳4.十字腿5.窝肚拳

(凡三次转立正预备式)

第八路墩坐

立正预备式

第一节

1.骑马式2.撩拳3.擂拳4.寸腿5. 丁式6.左穿心腿7. T 式8.右穿心腿

第二节

1.冲捶2.骑马式3.撩拳4.擂拳5.寸腿大转身6. 丁式7.右穿 心腿8. 丁式9,左穿心腿10. 丁式11.右穿心腿

第三节

1.冲捶2.马式3.撩拳4,寸腿5. 丁式6.右穿心拳7. T 式8.左穿心拳9.冲捶10.骑马式11.撩拳12.擂拳13.寸腿 14.冲锤

(凡三次转立正预备式)

第九路碰锁

立正预备式

1.冲捶2.碰锁3.分掌4.擂拳5.寸腿6.冲捶

(凡三次转立正预备式)

第十路箭弹

立正预备式

1.冲捶2.马式3.撩拳4.擂拳5.寸腿6箭弹7.侧身掌

8.连环腿9,冲捶

(凡三次转立正预备式)

第十一路趟腿

立正预备式

1.冲捶2,前趟腿3.后趟腿4.折脖5.贯耳6,冲捶

(凡三次转立正预备式)

第十二路横擂

立正预备式

1.冲捶2.撩阴腿3.回马式4.横擂拳5.撩阴腿

(凡三次收势)

以上十二路弹腿,专重攻下部,凡练拳以根本稳固为第一要素,可分段练 习,可团体操练。注意组掌要坚,出掌要竖,握拳要紧,出拳要转。肩要沉, 臂要直,则劲直达于手。出拳出掌,后箭足要挺劲,则手发劲强。踢腿时身法 要正直,不前俯后仰或左右歪斜,做到腰催胯,胯催足,则踢力大。此拳用 劲,以全身合力居多,故每一出手,则前后上下,皆有照应;常有或高或低, 握拳不紧,拳背不平,出拳时直力横使等,皆此拳之常弊。还有极重要的一点 是,操练时必须注意力集中,要有假想之敌与之拼搏,拳脚所向,目光随之。 如能遵此操练,自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立正预备式

  1. 霸王举鼎顺弛井


6.顺手投井7.双抱拳

  1. 锁脖通天左踢腿


16,神仙摘茄17.冲捶

右乌龙探海4.顺手投井

8.马步端四平9.夹肘双冲

13,右踢腿 14.冲捶

18.卸步上脱手19.三环套月

左乌龙探海

10.贴身靠偷步拳

15.歇步上脱手

20.三环套月

25.夹肘双冲

30.上脱手

1.三环套月22.三环套月23.夹肘双冲24.夹肘双冲

26.上脱手27.下脱手28.座盘挤捶29.泰山压顶

下脱手32,神仙摘茄33.箭步窝肚拳34.穿掌单边式35.托山窝肚拳

36.收势

功力拳歌诀

  1. 冲天捶,托梁换柱,马步栽捶防下边。

  2. 左拂面,黑虎偷心,下打栽捶护膝前。

  3. 右拂面,黑虎偷心,双拳下打膝前拦。

  4. 双叉掌,野马分鬃,弓步双撞往前冲。

  5. 再冲拳,力士推山,偷步横扫把拳撑。

  6. 把炮锤,哪吒搅海,左右蹬腿揣心间。

  7. 一条鞭,二郎担山,马步挑打拳下挽。

  8. 倒弓步,倒拔杨柳,弓步冲锤一条鞭。

  9. 挑打拳,声东击西,三环套月连又连。

  10. 双冲拳,猛虎扑羊,挑掌捋腕马裆站。

  11. 歇步拳,恨地无环,力揪乾坤把身翻。

  12. 挑捋拳,白蛇吐信,败中取胜神背茄。

  13. 跳跃步,豹子跳涧,扣腿穿喉把掌献。

  14. 撩阴掌,青龙出洞,两手托山力无穷。

  15. 托泰山,再挽强弓,反本归真功力成。


三、少林大战拳拳普

预备(提掌下按)

  1. 提手推掌 2,并步撑掌 3.怀中抱月 4.马式推掌5.弓步推掌 6.马式打虎7.顺步冲拳 8.并步上架 9.顺步冲拳10.并步上架

  2. 顺步冲拳并步上架13.马步冲拳14.拗步架打15.震脚打虎

  3. 顺步冲拳并步上架18.顺步冲拳19.并步上架20.顺步冲拳 21.并步上架22.马步冲拳23.拗步架打24.并步抱拳25,虚步冲拳 26.回面冲拳27.抡臂推掌28.翻身砸拳29.马步贯拳30.马步冲拳 31.拗步架打32,右转蹬脚33. 丁步砸击34,右侧蹬脚35.抡臂推掌 36.翻身砸拳37.弓步贯拳38.马步冲拳39.拗步架打40.右转蹬脚


 

  1. 丁步砸击

  2. 马步冲拳

  3. 后转劈掌 56,左脚弹踢

  4. 拗步架打

  5. 拗步右打

  6. 左打十字

  7. 右侧蹬脚

  8. 拗步架打

  9. 右打十字

  10. 左转冲拳

  11. 左脚弹腿

  12. 拗步左打

  13. 舞花并步

  14. 蹬脚抹掌

  15. 右转鞭拳

  16. 弓步双撞

  17. 拗步架打

  18. 左转冲拳

  19. 左转劈掌

  20. 插步亮掌



  • 马式砸拳



  1. 左后鞭拳

  2. 拗步右打

  3. 左脚弹踢

  4. 拗步架打

  5. 右打十字

  6. 右转打虎

  7. 弓式贯拳

  8. 右后鞭拳

  9. 拗步左打

  10. 左转冲拳

  11. 马式冲拳

  12. 右转劈掌

  13. 并步收势


 

附录三拳法论

拳法论是先师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形成的比较丰富的、理论科学的论 述,对学习和研究鹰爪拳大有益处,今有陈子正论拳法九篇可供读者参考。

一、 健身论

拳术之所以防身,夫尽人而知矣,而练拳可以健身,则知者甚寡。

盖人身筋肉愈运动愈发达,愈静止则愈消弱。此为生理之公例。武人所以 强,文人所以弱,概动静中间耳。

常用臂者,则臂健,常用腿者,则腿强。彼坚如铁石,壮如狮豹,头碎瓦 砾,手断铁石,腹折刀枪,足凋墙壁,为吾人所目见耳闻者,何非由练习而 来哉!

且学校所提倡各种运动,非不能收健身活血之益,然法多限于局部运动, 而少连贯周身各部之法,故多偏于增加脂肪,少能使筋肉之组织致密。而能兼 此数长,绝无其端者,厥为拳术。况临敌应用,日常自卫,尤系拳术之专长, 更非其他运动所能望尘追及。然则拳术之利人,又岂止健身而已哉!

二、 沉静论

拳术门类繁,欲精其术,皆要以沉静为主。能沉静则外欲不扰其心,聚精 会神,穷其蕴,探其奥,久之虽不觉而却得心应手矣。

大凡拳术名家,多出于僧道。夫僧道究有何长?其能致精极妙,无非寡私 欲,能沉静耳。沉则气不污嚣,静则心不燥妄,心气合一,则手眼身法步,心 神意会,乃能联成一致。吾辈青年,尚能练拳而入以沉静,又岂让僧道独 步哉!

况拳术手法,习之愈高明者,其变化必愈神速,习之愈轻浮者,愈难得其 神髓。拳术家有言曰:“练武本粗事,然非精细者不能极其粗,练拳主动,然 非沉静者不能用其功。”诚哉,其经验之谈也。

予常见世之练拳者,工夫极大,终无神化之技,彼嚣然自以为功力俱到, 而不知灵矫之终无所得也。拳术之有形者,可以口传,可由工夫而得,无形 者,非第口不能谈,即脑筋亦难揣想,若非苦心研究,详加推敲,涤虑洗心, 沉寂觉悟,断难索其奥妙也。故练拳第一要义,即为沉静。

三、 自然论

自然者,不加勉强之谓也。夫练拳非难,所难者自然耳;练拳无患,所患 者不自然耳。

欲达自然之境,实非一朝一夕之功,一曝十寒之力所能致。必先沉其心, 静其气,优游娴习,指导有人,致力无误,始能渐入自然之境。若徒恃蠢悍力 量,隧轻勇气,匪惟一生不能问津,且适足以杀身而已。

且夫自然者,乃拳术家升堂入室之所学,实非泛泛初学者所能悟彻。如练 习时不加勉强,从容赴节,手足纾徐自然,随我之意,脑筋清醒,自然健我之 身,不必努力,各部之力自达,不必求速,动转自然灵敏。此无他,皆自然之 功也。

大凡练拳术者,多半无力而呕力,惟恐迟缓而奔腾,殊不知无力呕力则伤 血,不速求速则伤气,气血俱伤,所收功效极少,所伤内脏极巨,其各部所增 加之力,乃外力非内力,所勉强成之速,乃难持久也。

无内力具不可持久,一与各家相较,不发敷时必遭失败。此可见无自然功 夫,徒恃血气之勇,实不足以大有为也。

自然与练拳之关系如是密切,学者不可不知,尤不可不慎。

四、 内功论

我国武术派别甚繁,然未有不以气功为主者。气功即内功也。气为力之先 导,无气则不能有力。第因功夫大小不同,而运气之能力亦殊,有气运丹田谓 之内功,气运周身乃得内功之精矣。其用也,气功分两种,曰养气,曰练气。 养气者,即道家静坐之法,使气凝而不散,不为外物所侵夺,如孟子所谓吾善 养吾浩然之气也。练气者,以运使为主,如拳术家所练之拳,使臂力时,则运 气至臂,使腰力时,则运气至腰,使四肢百骸全体之力时,则运气而达四肢百 骸全体,故处处有力,处处有气也。

气又有呼吸之分,呼为阳,吸为阴,呼为动,吸为静,呼为刚,吸为柔, 合阴、阳、动、静、冈叭柔,乃能完其作用也。凡气之运使,不可逆行,专贵 乎顺。气顺脏腑舒畅,百即可却;若逆行,则内脏各部受害,求益反损。运用 气功,可不慎欤?练至极处,可以轻如鸿毛,而不知其轻,重如泰山,而不觉 其重,有粘力,有吐力,有吸引力,有刚柔力。故练气,为拳术家最要之功 夫,而又为拳术上出奇制胜之要素。

或有以练气之专家称为“内家”者,余甚疑之。想拳术家之练身手也,未 有不讲气练丹田,气运周身者,若能运气,即为“内家”,若各家皆能运气, 岂非练拳术者尽称为内家哉?依鄙人管见,专讲气者,可称为“内功”,若认 其为“内家”,不敢许也。内家(内功)外家之分,在术而不在气。拳家莫不 讲气,讲气者未必皆是内家,以是知练气易,学内家难也。

练拳时,气如藕丝,呼吸自然,逢敌则气凝于内,击敌则气发于外,虽钢 皮铁骨,莫不应手而倒。呜呼!气之功可谓大矣!

 

浏览4,68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