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鹰爪翻子拳的历史渊源

鹰爪拳又名鹰爪翻子拳,主要由鹰爪五十路连拳、鹰爪十二路行拳、鹰爪 罗汉拳、鹰爪一百零八手擒拿(对练)、鹰爪八面追、鹰爪八步追等套路组成。 它创自民国初年著名武术家河北省雄县人士陈子正先生(1878 ~ 1933年),目 前在中国的河北、上海、广东、广西、黑龙江、山东、香港、台湾以及海外的 新加坡、加拿大、美国、希腊等地广为流传。

鹰爪拳的前身是“岳氏鹰手”和翻子拳。“岳氏鹰手”传说创自南宋名将 岳飞,目前缺乏考证依据。根据《雄县县志》《鹰手拳谱》的记载和陈子正先 生的有关口述,它可考证的历史始于清末同治年间的武术宗师刘士俊。

刘士俊,河北省雄县孤庄头村人,幼年家贫,曾以佣工糊口,体格雄伟, 勇力过人,性格豪放,是当地拳师尹万全的入室弟子,二十岁左右时在武术方 面已有所领悟。刘士俊以卖烟为生,一次卖烟来到某村,置担休息时练习武 术,正好被来此云游的和尚道济看见。道济对士俊说:“你练得不错,但强身 健体有余,克敌制胜不足。”当时刘士俊年少气盛,当场便与道济比武较量。 道济不动,士俊上前进攻,当拳接触道济身体时,士俊自己反跌出一丈以外。 士俊知其是高僧,叩头请为弟子,道济欣然接受,此后每天传授给士俊“岳氏 鹰手”。“岳氏鹰手”又称“岳氏散手”,专以掳抓肘靠、分筋错骨、点穴闭气 为主。道济传授了其九路手法即告辞远游。之后士俊每天坚持练习,武术大有 长进,技冠河北一带。几年后,士俊卖烟来到新城县郎窝洼村,晚上住在旅 店,在院内练武,拳过成风,震动窗纸,惊动了住店的一位和尚。和尚出来, 等士俊练完对他说:“你是道济的弟子吧?” 士俊猛悟面前这位和尚可能是道济 的师兄法成,于是叩拜。法成把士俊带到郎窝洼庙内再授以“岳氏鹰手”和刀 枪器械。三年后,刘士俊告辞回乡,对武术练习不辍,功夫日臻化境。

数年后,刘士俊受雄县县令请托,力擒保定府著名大盗白回回,威名大 振。不久后来到北京,受皇戚广万推荐,任正白旗武术教官和皇帝护卫营武术 教官。在京期间,其收徐六、纪德、纪绪、善庆、曹光建等弟子。大枪刘德宽 原为徐六弟子,与刘士俊比式枪法,三战三败,遂拜士俊为师。士俊晚年回乡 后,再收本村的刘成有、刘崇政等徒。刘士俊精“岳氏鹰手”并擅用长枪,比 武时把枪头去掉,以枪杆为器,或以竹竿代替枪杆,无往不胜,被世人誉为 “大杆子刘”,又称“雄县刘”。士俊亦爱读书,对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纪效新 书》有深刻研究。他生性豪放,待人赤诚,与太极宗师杨露蝉关系密切。他和 董海川、杨露蝉、郭云深被称为清末武术四杰。

刘士俊的族孙刘成有先生,是清末民初著名的鹰爪拳师和翻子拳师。初学 武术师从雄县的飞腿杨景山,以后又跟刘德全、董宪周学习翻子拳。翻子拳的 技法以“八翻散手”为主,源自明代的“八闪翻”。根据刘成有遗留《翻子拳 谱》记载,翻子拳起自明末山东陵县城内的王智远先生,之后传给河南开封府 的孙越南先生,孙传宜山镇的张四海先生,张传张邱镇的马回回先生,马传河 间府的王士有先生,王传其胞弟,其弟传河北省雄县堤家头的李恭先生,李传 开口村的董宪周先生。董宪周是刘成有的舅父,董传刘成有和河间府交河县城 西北四古吞村的李天麟先生。该流派的翻子拳有六趟母拳,每趟三个行门,共 十八个行门;每个行门有二十个短打,共三百六十招;又有四个进法,共七十 二个进法。还有十八种腿法、五赶三捷的拳法。手法以劈、摔、搂、钩、崩为 主。翻子拳又称母子拳(有人认为鹰爪拳又称母子拳,此为错误理解),清末 盛行一时,李恭和董宪周都是同治年间著名的翻子拳家,《雄县县志》记载董 宪周“名振河朔”。刘成有开始主要跟董宪周学习翻子拳,其毅力坚强,天性 好斗,嗜拳艺如生命。他曾和陈国庆讲,自己跟舅父董宪周学武时,每天晚上 步行二十余里从孤庄头村到开口村练拳,练完后再以拳艺中的“旋风脚”加 “行步” 一路从开口村打回孤庄头村,五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二十多岁时, 刘成有已技艺高超,把双砖并立放在地上,可以蹲纵立砖上数次而砖不倒;以 一只臂横放路上,三千斤的重车轧过,而臂毫无折损;有一天白天睡觉,觉得 有东西爬上自己身体,用力一抖,见一只老鼠被抖弹至墙上而死。刘成有三十 多岁时,刘士俊从北京还乡,成有为其演练武术。士俊讲其武术尚欠纯精,成 有不服,径直上前与士俊比武,刹那间竟为士俊擒住,如擒婴儿一样。于是成 有再拜刘士俊为师。士俊偏爱成有的性格和毅力,把平生心得全部传授给成 有。士俊八十岁时逝于孤庄头村,逝世前几天,病卧于床上身不能动,便以筷 子为成有讲习枪法,可见他对成有寄予的希望最高。之后,刘成有刻苦研习, 成为刘士俊“岳氏鹰手”的最主要继承者。

陈子正是刘成有的外甥,自幼跟随刘成有学习“岳氏鹰手”和翻子拳。练 习时不拘一格,频频创新,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鹰爪拳王和武术大师。1919 年,陈子正在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任教期间,以翻子拳的四个硬趟子,即“五拦 拳”“独蟒出岸”“五肘四持”“搏撕”为基础,吸收“岳氏鹰手”的一些技 法,编成鹰爪十路行拳。鹰爪十路行拳后经陈子正的侄徒陈国庆补充两路,发 展成十二路c 1921 -1924年间,陈子正、陈国庆等人将近百路的“岳氏鹰手” 去粗取精,吸纳翻子拳的一些技法,创编“鹰爪五十路连拳”,并把梨花枪二 十四式编成六合枪,把罗汉拳等套路加一些鹰爪技法,编成鹰爪罗汉拳及八面 追、八步追等。此后,将鹰爪十路行拳、鹰爪五十路连拳、鹰爪罗汉拳、八面 追、八步追等拳术及一些器械套路统称“鹰爪拳”即翻子门鹰爪派后称鹰爪翻 子拳。1924年,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组建师范班、朝新团、自治团、自励团、第

一分会等,均以学习鹰爪行拳、鹰爪连拳为主。在此期间培育出了一批武术界 知名人士,如李宗文、李明德、陈展璞、梁子鹏、张俊廷、李佩弦、薛巩初、 陈贵立、黎耀文等。几年后,陈子正以卓绝的鹰爪拳名扬国内外,香港武术界 元老李英昂先生评价他“曾威震全国”,当时报载:“自祖国边塞黑龙江至南部 藩篱之南洋群岛,一线万里,子正大名人人皆知。”

刘成有的三公子刘启文先生,当时和陈子正一同跟随刘成有习武。陈子正 性格沉着冷静、善学善思,武术以鹰爪拳为主。刘启文天性机敏,喜欢动作快 捷的翻子拳,之后也跟陈子正练鹰爪拳,但其所练武术的技法、发力有较重的 翻子拳持点,成为鹰爪拳的另一种风格。他的主要弟子有刘致祥、刘法孟、徐 静波、李保英、刘占武、刘书云等。

陈子正的堂侄徒陈国庆先生(1896 -1986年),自幼喜爱武术,1912年开 始跟陈子正学习“岳氏鹰手”和翻子拳。1915年,陈子正去北京任教,陈国 庆继续跟刘成有、刘启文学艺。陈国庆是陈子正、刘启文众弟子中的佼佼者, 另一位武技较好的是刘成有的嫡孙刘致祥。1921年,陈子正带陈国庆到上海精 武体育总会任教,四年后又派陈国庆到汉口精武会任总教练,不久陈国庆就名 满武汉,跟其学艺者络绎不绝,包括著名武术家万籁声都把其胞妹万国仙送交 陈国庆学艺。1933年,陈子正病逝,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主持人黄维庆特邀陈国 庆回上海主持鹰爪拳的教务工作。几年后因日本侵华,陈国庆返回故里,之后 一直在家乡广为授艺。

陈国庆先生不仅是鹰爪翻子拳最主要的继承者,对其他武术流派也很喜爱 并广泛学习,他跟罗光玉学过螳螂拳,跟吴鉴全学过太极拳,他的醉拳也造诣 极深。1927年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在武汉举行武术比赛,他以“醉八仙” 夺得“最优等第一”,豫鄂皖三省总督亲自授他银尊一座。他还专评书、长医 科、擅书画。其工笔鱼画深得书画大师吴作人先生的推崇。

从1912年至1986年去世,陈国庆先生七十多年对鹰爪翻子拳勤习不辍, 并保存了刘成有、陈子正的大量武术资料。一生致力于武术教学,主要学生有 谢致寿、黄立士、戴宪良等,之后在家乡又把武术传授给其子陈正耀,其孙陈 桂学、陈少宇。本书中的鹰爪十二路行拳、鹰爪五十路连拳、鹰爪罗汉拳及八 面追、八步追等拳术就是陈国庆先生亲自传授的武术内容。

第二节鹰爪翻子拳的技法内容和特点

鹰爪翻子拳是以“岳氏鹰手”吸收翻子拳技法发展而成的,它的技法兼容 了 “岳氏鹰手”和翻子拳。例如,“抓、打、擒、拿”来自“岳氏鹰手”,而 “高挑低压” “翻崩滚砸”则出自翻子拳,但该拳比较偏重“岳氏鹰手”。鹰爪 拳技法是象形取意,取鹰搏击之意,而舍其搏击之形。“岳氏鹰手”加上翻子 拳的翻转技法和诸多拳法、腿法融合,形成了鹰爪翻子拳独具风采的技法,它 是动作纯厚、劲力充足、发力平衡、技法丰富、沉静自然、自成一派的传统武

术。鹰爪翻子拳并不是长拳,这种误解来自于人们对其表面化、简单化的 理解。

鹰爪翻子拳的技法有抓、打、擒、拿、翻、崩、挤、靠,一号、二拿、三 降、四守、分筋错骨、点穴闭气、沾衣号脉和高挑低压、翻崩滚砸、蹿跳搂 抱、勾挂撑趟、抽撤连环腿等。有“手见手无处走,敌愈近愈易胜”之效。在 技法上要求以精细极其粗,以沉静用其功。

在使用时讲究手、眼、身、法、步,要求手要快、眼要明、身要灵、步要 轻、引对手、打拳心、出入有门、进退有法。其拳法分阴阳、里外、上下、长 短、软硬、快慢、真假、虚实八个方面。

在技击战术上要求借彼之力、顺彼之势、不露虚实、出奇制胜。忌使猛力 和全力,力猛则易为人制,用尽全力则难退难收。要求精于动静,静时不全 静,心里暗伏以动,动又不全动,心神存之以静,动静无常态,奇正多变化。 技击时具备一胆、二力、三转、四志、五眼、六合。

它的风格特点是,出手用拳掌打,回手用鹰爪抓,快时双拳如雨,慢时深 沉自然。手手相应,招招接续,刚柔并用,弹脆力多,阴阳多变,轻灵快捷, 灵巧圆活,快慢有节。突出翻、抓、变、连、快的技法,翻有前、后、左、 右、上、下、单、双八种闪翻法的见机使用;抓是主动抓拿,分筋错骨;变有 招法和劲力相变、身法相变;连是招招相连,浑然一体;快是打快、闪快、变 快。概括该拳特点的歌诀是:擂打擒拿错骨功,粘衣号脉势无形,阴阳刚柔弹 寸脆,着劲混合妙无穷,阴阳弹脆上中下,无形八卦多变化,天地四时运无 穷,分筋错骨按敌形。

第三节鹰爪翻子拳的发力

鹰爪翻子拳的发力主要取自“岳氏鹰手”,是阴、阳、刚、柔、弹、寸、 脆七种力的混合使用,并且吸收了翻子拳的快和硬。该拳的代表鹰爪五十路连 拳,每一路都使用不同的发力,在临敌时又很侧重力的变化。同一手法由于不 同的发力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刚里含柔的力可使人退出丈外而毫发无损, 阳里含刚的力可使人退出丈外并受外伤,刚里含阴的力则可震裂对方内脏,柔 里含寸的力可使对方受内伤。鹰爪翻子拳的精髓在于其深奥的发力,发力精通 后而招法自通,讲究无招中有招,无形中有形,无意中有意。练到精深后,可 以震飞和自己身体相接触的物品。鹰爪连拳每一路动作的练习也是从发力练 起,用动作练习发力,用气功配合发力和充实内力。该拳讲究气血相辅,无气 则无力,所以练习发力应把动作、拳功、意念结合起来。

鹰爪翻子拳七种发力各自的特点是:

阴力:力发于无形,动作柔韧,无声势,力点、力度隐含。

阳力:力发于有形,动作大而刚,力点明确。

刚力:力硬、力猛、力快,动作粗犷。

柔力:力深沉而不显形,动作轻柔,力多变化。

弹力:迅速,爆发,收缩性强。

寸力:力发精巧短促,先缓后疾,收发明快。

脆力:力发清晰,快速,刚而不暴。

使用鹰爪翻子拳的技法,即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发力。例如,掷人 与擒拿肘靠纯用阴、脆二力,抓用寸力、阴力,打用阴、阳、冈叭弹、寸、脆 六种力或他们之间的合力。翻崩用弹力,分筋错骨用阴力、寸力,沾衣号脉用 阴、柔合力,一号、二拿、三降、四守用阴力、刚力。鹰爪翻子拳尤其要求七 种发力的混合使用,以及根据敌人的不同来势用力的转换来克敌。总之,七力 混合,方能应用,七力变化,方能取胜。

鹰爪翻子拳的发力主要通过鹰爪五十路连拳练习,在练习每一路拳法时要 认真领悟其要旨,既要把动作做准确,又要体会力的产生和转换。开始练发力 时,应集中练习发阴力和阳力,不断增加力的淳厚,用练内功配合练发力,增 加自己的功力。

可以肯定,练发力非一朝一夕能奏效,需要不断进取,千锤百炼。武术的 本质就在于力的产生和运用,鹰爪翻子拳尤其强调这一点。功力到,无招也有 招,自然挥手之间而成制敌绝技;功力不到,熟练百招而难以致用,一与名家 相对,顷刻必受重创。

 

第二章鹰爪翻子拳的基本动作和 基本功法

第一节手 型

一、拳


  1. 扣拳:四指并拢,卷曲握紧,拇指压扣于食指和中指指节处。要点:拳 紧握、拳面平、手腕直。(图2-1)

  2. 竖拳:将扣拳旋转90。,使之虎口向上。要点:同扣拳。(图2-2)

  3. 仰拳:将扣拳旋转180。,使之拳心向上。要点:同扣拳。(图2-3)


二、掌

竖掌:四指并拢,拇指弯曲贴于虎口处,掌指向上,掌轮向外。要点: 掌尽量竖直,掌轮尽量外展。(图2-4)图片1

直掌:四指并拢,拇指弯曲贴于虎口处,臂、腕平直,掌指向前,掌轮 向下。要点:掌、腕平直。(图2-5)

盖掌:四指并拢,拇指弯曲贴于虎口处,臂、腕平直,掌指向前,掌心 向下。要点:同直掌。(图2-6)图片2图片3

四、鹰爪(刁手正压腿: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并步站立。一脚脚跟放在物体上,脚尖 勾起,两腿伸直,挺胸,塌腰收胯,上身前屈,以手扳住脚尖,使下颌逐渐接 近于脚尖。两腿交替进行。(图2 -18、图2 -19)扣爪:四指并拢,第一、二节弯曲,拇指第一、二节弯曲成抓物之式。 要点:爪口向前,腕向下,手背平。(图2-8)图片4

 

 

立爪:四指并拢,第一、二节弯曲,拇指第一、二节弯曲成抓物之式。 要点:爪口向前,爪心向外。(图2-9)

仰爪:四指并拢,第一、二节弯曲,拇指第一、二节弯曲成抓物之式。 要点:爪口向前,爪心向上。(图2 -10)

阴阳爪(擒拿手):扣爪与仰爪相结合。要点:爪口要在同一方向。

(图 2-11)图片7图片6图片5

—、马步

两腿并立,略宽于肩,两脚尖向正前方向,两腿屈膝半蹲。要点:式稳, 腰、颈直。(图2 -12)

二、弓步

前腿屈膝,脚尖内扣,后腿挺膝绷直。左腿在前为左弓步,右腿在前为右 弓步。要点:式稳,腰、颈直。(图2 -13)图片8图片9

三、 虚步

前脚全部着地,脚尖内扣,腿微曲,后腿屈膝半蹲,脚尖外撇45。。左腿 在前为左虚步,右腿在前为右虚步,要点:式稳,腰、颈直。(图2 -14)

四、 仆步

一腿全蹲,另一腿伸直平仆,双脚贴于地面,前脚尖内扣,重心在两腿之 间。左腿在前为左仆步,右腿在前为右仆步。要点:式稳,腰、颈直。(图2- 15)

三、 虚步

前脚全部着地,脚尖内扣,腿微曲,后腿屈膝半蹲,脚尖外撇45。。左腿 在前为左虚步,右腿在前为右虚步,要点:式稳,腰、颈直。(图2 -14)

四、 仆步

一腿全蹲,另一腿伸直平仆,双脚贴于地面,前脚尖内扣,重心在两腿之 间。左腿在前为左仆步,右腿在前为右仆步。要点:式稳,腰、颈直。(图2- 15图片10

五、歇步(坐盘)

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全部着地,后脚脚掌着地。左腿在前为左歇步, 右腿在前为右歇步。要点:式稳,腰、颈直。(图2 -16)

六、丁步

一腿全着地并屈膝下蹲,另一腿在其侧上方一脚距离处屈膝下蹲,脚尖点地。 左图片11

腿在前为左丁步,右腿在前为右丁步。要点:式稳,腰、颈直。(图2-17)图片12

侧压腿:身体侧对一定高度的物体,并步直立。一脚脚尖外撇,脚跟抬 起放在物体上,脚尖勾起,两腿伸直。头顶逐渐接近于脚尖,身体侧卧于腿 上,两腿交替练习。(图2-20、图2 -21)图片13

 

 

 

 

第三节腿 功

一、压腿

二、劈正踢腿:两腿并步直立,两手向左右一字立掌分开,右脚向前上半步, 重心前移,左脚尖勾起向额前猛踢“踢腿时要直腰、头正,两腿伸直。两腿交 替练习,左右相反。(图2-24)

 

侧踢腿:两腿并步直立,左脚向前上半步,脚尖外撇,身体略向左转,同 时右腿伸直,脚尖勾起向头右侧猛踢,同时,左掌向上至于头顶,右掌向下打。 踢腿时要直腰、侧身、收腹、开髓。两腿交替练习,左右相反。(图2-25)竖叉:两手向左右一字分开,两腿伸直前后分开下压,前脚正面竖起, 后脚侧着地,逐渐使两腿成一直线,左右交替练习。(图2-22)图片14 图片13

横叉:两腿分开向左右伸直,两脚内侧着地(图2-23)

外摆腿:两掌向左右一字分开,掌心向前,两腿并步直立,左脚向前上半 步,挺胸、直腰、两腿挺直,右脚尖勾起,向左前上方踢起,经面部向右上方直
腿摆动,落于左脚内侧。外摆幅度要大。两腿交替练习,左右相反。(图2-26)

 

弹腿:两腿并步直立,两臂屈肘握拳于腰两侧,拳心向上,右腿屈膝提 起,脚面绷平,以脚尖为力点向前弹腿,左腿半蹲支撑。弹左脚为“左弹腿”, 弹右脚为“右弹腿”。两腿交替练习,左右相反。(图2-28)

扁跺子腿:左腿上提向前侧蹬,力达脚掌外缘,左掌向左侧平打,右手 在胸前抓刁。蹬左脚为“左扁跺子腿”,蹬右脚为“右扁跺子腿”。两腿交替 练习,左右相反。(图2-29)里合腿:两掌向左右一字分开,掌心向前,两腿并步直立,右脚向前上 半步,两腿挺直,左脚尖勾起里扣,向左前上方踢起,经面部向右上方直腿摆 动,落于右脚内侧。两腿交替练习,左右相反。(图2-27)图片18图片19图片20

跺子腿:左腿微屈膝支撑,左手前伸向上抓刁,右屈膝抬起,脚尖勾起 外撇,以脚跟为力点向前下方跺出,左手屈肘向下抓刁。跺左脚为“左跺子
腿,”跺右脚为“右跺子腿”。两腿交替练习,左右相反。(图2 -30)

撩阴腿:左腿直立支撑,左手在胸前抓刁,爪心向右,右腿以脚跟或脚 掌为里点向后上方撩踢,右手内旋向后出拳,与腿水平,拳心向上。踢左脚为 “左撩阴腿”,踢右脚为“右撩阴腿”。两腿交替练习,左右相反。(图2-31)图片21图片22

第四节腰 功

一、俯腰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上身向前下俯腰,两手抱住两脚尖部。挺胸、直 腰,使胸逐渐近于腿部。(图2-32)

二、下腰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伸直随身体后屈,两手在脚后着地,手指向 脚,支撑成桥形(故也叫作“下桥”)。(图2-33)图片23

三、涮腰

两脚开立,略宽于肩,两臂自然下垂。以散关节为轴,两臂随之向前、向 下伸直,随即向右、向后、向左翻转绕环。练习时向左翻转和向右翻转交替进 行。(图 2-34-1、图2-34-2、图 2-34-3)图片24

第五节腕 功

  1. 一手握住另一手的掌指,向其掌背用力推压,使指背逐渐接近手腕。 两手交替练习。(图2-35)


一手握住另一手的掌背,向其掌心用力推压,使指尖逐渐接近手腕, 两手交替练习。(图2-36)图片25

第六节鹰爪功

“鹰爪功”即鹰爪力功法,也称鹰爪力。它是鹰爪翻子拳中比较重要的基 本功,只有练好此功,才能显示出鹰爪翻子拳的威力。其练法如下。

一、扔接沙袋

首先准备与自己力量相符的正方形沙袋一个,内装沙土或铁砂。两脚开 立,与肩同宽,两腿自然弯曲,右手抓住沙袋向空中扔起,眼看沙袋,当沙袋 落下时,用左手接抓,再抛向上空,沙袋落下时,右手再抓。如此反复交替练 习。根据自己的力量,逐渐增加所扔接的次数和沙袋的重量。(图2-37-1、 图2-37-2、图 2-37-3)图片26图片26

二、指握拘子

指握拘子是此拳种擒手的基本功之一。擒手的运用,是抓力,发力于五指 的第二指节,故练习擒手就需练习五指第二指节的力量。其方法是用一枝有韧 力和弹性的树杈或“握力器”,以手指握之,一握一放,两手交替反复练习。 也可两手各握一个同时练习,久则力增。(图2-38)

三、抓坛口

抓坛口是练习擒拿手的基本功之一。拿之力,即抓力,是五指第一指节的 力量。用一个圆口坛子,内装铁砂,臂伸直,以五指抓住坛口提起。两手交替 反复练习,图片27 图片28图片29

第三章十二路鹰爪行拳

动作图解说明

  1. 文字解说中的运动方向,是以运动的躯体为标准。身前为前,身后为 后,身左侧为左,身右侧为右。此外,手心和手形的某部位以身体方向同向 内、向外或向上、向下来说明。

  2. 图中标有线路图,左手、右脚为虚线,右手、左脚为实线,箭头表示移 动方向。文字中的“同时”是指上、下肢动作在同一时间内开始或结束。

  3. 十二路行拳每路均由一段组成,可往返练习,也可接下一路动作练习,但 收势与起势要在同一方向。十二路行拳每路起势(虚步出拳即单鞭式)完全相 同,本书在第一路中做了介绍,之后各路用起势(虚步出拳即单鞭式)来代替。


第一路
动作名称

预备式

  1. 抱拳

  2. 马步变弓步冲拳

  3. 拗步冲拳

  4. 虚步出拳(单鞭式)













































一、上步崩拳十一、缩步元宝式
二、撤步刁打十二、弓步冲拳
三、弓步刁打十三、上步双擒(双扣手)
四、拗步刁打十四、拗步冲拳
五、马步夹肘一字分打十五、弓步冲拳
六、弓步夹肘一字分打十六、转身弓步推掌
七、上跳挎肘十七、仆步双擒手
八、马步挫肘十八、进步刁打
九、拗弓步刁打十九、转身挎打
十、弓步刁打二十、单鞭式

 

动作讲解

预备式

两脚并步直立;两手张开,五指并拢,手臂伸直贴靠两腿外侧;目视前 方。(图 3-1-1)

抱拳

两臂屈肘,双手握拳于腰两侧,拳心向上;同时,头快速左转;双眼平 视。(图 3-1-2)

要点:意识集中、挺胸、收腹,两臂紧抱腰间、两肩稍微后张。

马步变弓步冲拳

(1) 左脚向左开步,略宽于肩,双腿屈膝成马步,上身不动。(图3-1-3)

(2) 以左脚跟和右脚掌为轴,身体左转90。,左腿向前屈膝,右腿挺膝绷 直成左弓步;随后,左拳内旋向前水平冲出,拳与肩相平,拳心向下;目视左 拳前方。(图3-1-4)

要点:马步变弓步和冲拳图片30

要点:马步变弓步和冲拳动作要连贯协调,冲拳要力达拳面。

拗步冲拳图片31

步型不变,左手收回抱拳于腰侧,拳心向上;同时,右拳内旋向前水平冲 出,拳与肩相平,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3-1 -5)

要点:身体站稳,冲拳要力达拳面。

虚步出拳(单鞭式)

(1) 右脚向前上步于左脚跟处,右臂外旋屈肘,右拳抱于胸前,拳心向 ±;同时,左拳拳心向上,顺右小臂向前上方滑出,左臂微屈;目视左手。 (图 3-1 -6)

(2) 右腿屈膝半蹲,左脚向前半步成左虚步;双臂同时抖腕向内翻拳,左 拳心向前,高与肩相平,右臂屈肘于左肘下,右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3- 1 -7)

要点:上下相随,协调一致。

图片32

五、马步夹肘一字分打

右脚跟和左脚掌同时碾地,身体左转90。,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 时,两臂屈肘于胸前,两肘向下,两前臂平行,与地面垂直,拳心向内,高与 嘴相齐;目视前方。(图3-1 -16正、图3-1-16反)图片33

步型不变,两臂内旋,两拳分别向左右两侧一字分打,与肩相平,两 拳心向下,头从左向右甩;目视右拳。(图3-1-17)

要点:一字分打要快速有力,力达拳面。

六、弓步夹肘一字分打

以左脚掌和右脚跟为轴,身体右转90。;左腿挺膝绷直成右弓步;同 时,两臂外旋回收立肘抱于胸前,拳心向内;目视前方。(图3-1-18)图片34

步型不变,两臂内旋,两拳向左右两侧一字分打,与肩相平,两拳心 向下;目视前方。(图3 -1 -19)

要点:两脚站稳,分打要力达拳面。图片35

七、上跳挎肘

两拳变掌,掌心向下,两臂屈肘交于胸前,重心前移,左脚向前半步 成左虚虏;目视前方。(图3-1 -20)

左脚向前上方跳起,右脚提起,身体腾空,左脚在体前落;同时,右 臂向前、向上、向后、向下划弧,右掌掌心向下,左臂向前、向上划弧,左掌 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图3-1-21)

三、踢腿

上动不停,身体左转,右脚上步与左脚并拢直立;同时,两臂向前移 动,左掌击右大臂,右拳向前上方弹击,使小臂立于头前,拳心向前;目视右 前方。(图3-1 -22)

要点:以上三个分节动作必须协调连贯,不能间断;跳跃要轻,落地要 稳,右拳上打要力达拳背。

八、马步挫肘

步型不变,右臂下落,左手在右腕上部扣刁,爪心向下,爪口向右前 方;目视左手。(图3-1 -23)图片37图片38

左脚向左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左刁手由右向左抓引至胸前;同 时,右拳向下、向外、向上、向左划孤,然后猛力向下压砸,拳眼向上;目视右 拳。(图 3-1-24 正、图 3-1-24 反)

要点:左脚开步、左手抓引、右拳下砸要快速连贯,协调一致。图片39

九、拗弓步刁打

以右脚掌和左脚跟为轴,身体右转90。,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绷直
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扣刁,爪心向下,爪口向前,左拳外旋收抱于腰侧,拳 心向上;目视前方。(图3-1-25)

步型不变,右刁手抓引至头的右上方,爪心向右上方,爪口向前,左

拳内旋前冲,拳心向下;目视左拳。(图3-1 -26)

要点:右爪抓引要力达爪端,左冲拳要力达拳面。图片40

十、弓步刁打

步型不变,左臂微屈,左手向前扣刁,爪心向下,爪口向前;同时, 右手变拳外旋收抱于腰侧,拳心向上;目视左手。(图3-1-27)

步型不变,左刁手抓引至头的左上方,爪心向左上方,右拳内旋前冲, 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3-1-28)

要点:左爪抓引要力达爪端,右冲拳要力达拳面。图片41

—、缩步元宝式

右脚后撤半步,两腿屈膝半蹲,右脚面绷直,脚尖点地成右丁步;同时, 右臂外旋屈肘半收,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3-1 -29)

要点:右拳和右脚回收要快,协调一致。图片42

十二、弓步冲拳

1-右脚向前上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绷直成右弓步;同时,左刁 手向前下方扣压,爪心向下,爪口向内;右拳回拉收抱于腰侧,拳心向上;目 视前方。(图3-1-30)

上动不停,右拳内旋前冲,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3-1-31)图片43

要点:上右步和左刁手下扣要协调一致”

右脚蹬地,重心后移,右脚微起,脚尖外撤复落原地;同时,右手扣 刁,爪心向下,爪口向前;目视右前方。(图3-1 -32)十三、上步双擒(双扣手)
承上势,左脚向前上步,脚尖里扣,右脚以脚掌为轴,身体右转90。, 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左手向外、向上、向下扣刁,爪心向下,爪口向 右,右臂微屈,右爪收于胸前,爪心向下;目视左方。(图3-1-33)

要点:上左步轻而快,上下协调一致,两扣手要虎口相对。

图片44图片45

要点:上右步和左刁手下扣要协调一致”

右脚蹬地,重心后移,右脚微起,脚尖外撤复落原地;同时,右手扣 刁,爪心向下,爪口向前;目视右前方。(图3-1 -32)十三、上步双擒(双扣手)
承上势,左脚向前上步,脚尖里扣,右脚以脚掌为轴,身体右转90。, 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左手向外、向上、向下扣刁,爪心向下,爪口向 右,右臂微屈,右爪收于胸前,爪心向下;目视左方。(图3-1-33)

要点:上左步轻而快,上下协调一致,两扣手要虎口相对。

十四、拗步冲拳

以左脚跟和右脚掌为轴,身体左转 90°,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绷直成 左弓步;同时,左爪至胸前,右爪变拳 向前冲出,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

1 -34)

要点:右冲拳略高于肩。

十五、弓步冲拳

步型不变,右拳外旋收抱于腰侧, 拳心向上,左爪变拳向前冲出,拳心向 下;目视左拳。(图3-1-35)

要点:左、右手要协调一致,冲拳 要力达拳面。

十六、转身弓步推掌

步型不变,左臂微屈,右手冲至左腕下扣刁,爪心向下,爪口向左后 方;目视右手。(图3-1-36)图片46

右脚跟和左脚掌同时碾地,身体右转90。成右弓步;同时,双肘微屈交 叉于胸前,左臂在内;目视前方。(图3-1 -37)

步型不变,左手变掌向前推出,掌尖略高于耳端,右爪回拉至身侧; 目视左掌。(图3-1 -38)

要点:右手扣刁、身体右转、左掌前推要连贯,击掌时要力达手掌外缘。图片47图片48

十七、仆步双擒手

右脚掌和左脚跟同时碾地,身体左转90。,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绷
直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在左手腕上扣刁,爪心向下,爪口向左前方;目视前 方。(03-1-39)

右脚向前上方移动,左脚蹬地,身体腾空;同时,左爪向外、向下、 向前绕动,爪心向下,右爪随身体向右侧抓引,爪心向下,爪口向左;目视前 方。(图 3-1 -40)

 

 

 

 

浏览5,86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