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太极拳


一、左掌弧捋(阳动,阳顶)|自然太极拳





同(二十六)云手第2动。(图266、图267)






图266 图267



〔应用〕太极拳和太极推手最根本的是动分阴阳。推手者 不谙阴阳变化就失去推手的根。《太极拳论》论道:“每见数 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 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 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动分阴阳”是拳、推手的必修 课,是基本功。如果不具备此功,奉劝同道不要去推手,否则 越推越与太极拳道而悖,越走越远,待明白过来,晚矣!王宗 岳《太极拳论》开篇名义,“阴阳为母,阴阳相济”,太极阴 阳内涵丰富,阴阳变化是修大道。而初级习练者以松紧操作, 一松一紧仅仅是不人道的术,松紧绝对不能替代太极阴阳变转 之大道。



自您会机拳



4 .右掌上挪(阴动,阴顶)



同(二十六)云手第3动。(图268)






图268



〔应用〕王宗岳论道:“动之则分,静之则合J在学拳过 程中常听拳师讲此话,但如何分,怎样去合?能讲透者寥寥无 几。



太极拳讲究身形手势,笔者在《太极解秘十三篇》中,也 详细论述了周身每个部位的要求。从功法讲,外三合对手、 脚、膝、肘、肩、胯都有要求,即手与脚合、膝与肘合、胯与 肩合。脚虚平松着地,脚向下松,膝向上松提(不要有意上 提),上下分。上下肢的关节都要松开,“动则分”的拳理极 为科学,避免太极双重之病。《十三势行功心解》云:“有上 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 盘拳有虚实手,虚实手是分着的。不能左右手同时发、拿、 打、化,向左采对方,其意向右,否则双重,大家可以演练。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虚实须分清楚。




技,击篇



5 .右掌弧捋(阳动,阳顶)



同(二十六)云手第4动。同(二十六)云手第4动。(图 269、图 270)(图 269、图 270)图269图269图270t图270t









同(二十六)云手第4动。



同(二十六)云手第4动。



(图 269、图 270)



(图 269、图 270)



图269



图269



图270t



图270t



〔应用〕“动之则分”在每个拳势中多有体现。以杨禹廷 83式拳为例,起势4动,揽雀尾8动,斜单鞭2动。单动为 阴,双动为阳,动与动之间是阴与阳之变转。拳论《十三势歌 诀》云:“变转虚实须留意",提示我们在势与势接头的当口, 学术名称为变转。变是动,是变化,一定要分,动之则分。怎 么分,细说为指尖与指根分,指根与掌分,掌与肘分,肘与肩 分,也含指与肩分,手与脚上下分,脚与膝分……总体腰为主 宰,腰起到承上启下之作用。



从上文一段话中,“指尖与指根分……”似乎过于繁难不 好分。在修炼过程中,只要遵道而修,循太极拳的规律、规范



. _出绻太极拳-



行功,肩、肘、掌、指、指根的动分,无须刻意去分,从道法 自然中得,可以去体验。





浏览35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