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L
秘宗拳又称谜踪拳,相传其拳创于唐朝 末年。至北宋年间有河北富户卢俊义者,于少 林寺学得此术「后传于燕青,因此后人又称 之为燕青拳、燕青架。至清朝康熙年间,又 有山东人孙通亦于少林学得此艺,功秉上 乘,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孙后隐居沧州 授徒,因此,沧州此拳尤盛。孙晚年曾游东 三省,返经天津授徒于静海。近代武术家霍 元甲之曾祖就系孙通之高足。
关于秘宗拳名称,众说纷纭。在沧州一 带其拳被称为秘宗拳,是因为卢俊义和燕青 后来均为梁山泊义军首领,为避牵连,又恐 无以示后,故曰“秘宗”,即秘其宗派之 意也。天津静海一带则曰“迷踪”,意为年 代久远,流传踪迹无从可考。又一说为当时 燕青佣工于卢家,艺成而去,行时适雪,为 不留踪迹,乃以足退行,用两手迷其足印, 故曰迷踪。
分布
山东、北京、河北、辽宁、吉林、山 西、安徽、上海、黑龙江等地。
秘宗拳一招一式处处要求连贯、圆和、 自然,身动意行以意导动,虽不用力而处处 有力,虽不蓄气而周身气行,最忌劳气拙 力,以培养内功为宗旨,求得刚柔之劲为上 乘。其手法有云手、握手、掳手、搦手、挑手、 按手、劈手、推手等。拳法有崩拳、横拳、直 拳,握拳宜松,拳心涵定,顺乎自然。全身动 作以腰为轴,身动必先腰行,腰为一身之主 宰,其步法多为半马步、寒鸡步、丁步、拗步〉 独立步、坐盘步、马步、错综八字步、过步 等。步法要求轻灵自然,如猫行,如猿纵?
秘宗拳的技击手法,以十六字诀为其精 华所在。其十六字诀为:靠、抱、粘、拗、 提、卷、弹、掳、拿、领、托〉截、摔、挤、 拦、挎。讲究手脚并用,手领脚到。
特点
技法清晰,腰活腿灵,动作规整,劲顺 力足,轻快圆活,刚柔相济。
功法
1 .刁坛功
器材:坛子一个,坛口直径的大小以练 习者五指抓刁坛口适宜为准,再准备一盆沙 子和一个汤匙,为增加坛子的重量备用。
练习方法:①练习者用五指抓住坛口, 将坛子提起,离开地面,另一臂侧平举,碎 步行走,距离约10 —15米,再折回原地。两 手交换进行练习。②练习者根据自己的臂 力、抓力、刁力.确定行走电离和往返练习 的次数。③练习者也可以将坛子提起,原地 不动,上、下起伏练习。
要点说明:①练习坛功,应认真做好准 备活动,特别是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 肩关节的准备活动要充分。②用汤匙铲沙子 往坛子里面投放时,练习者应根据自己臂 力、抓力和刁力的增长情况,逐渐增加重 量。③当坛子增加到一定重量时,可稳定一 段时间,练习者可相应的增加练习次数。④ 每次练习结束,应注意做好自我按摩或互相 按摩和放松活动。
2 .搂桩功
器材制做:将木桩一端埋入地下,以埋 牢固为准,露出地面的木桩约同本人肩高。
木桩要圆型,光滑,直径约15厘米为宜,
练习方法:①练习者面对木柱,距离约 一步,两脚分开,略宽于肩,脚尖朝前,屈 膝半蹲成高马步;两手握拳,屈肘抱于腰 间,目视木桩。②右拳变掌,向右、向上、向下 弧形摆臂,以掌侧先砍后搂,击打木桩。同 时左拳变掌,由左向上、向下,弧形摆臂,以 掌侧先砍后搂,击打木桩。两手交替进行练 习。
3 .靠臂功
练习方法(甲、乙双方配合进行练习): ①甲、乙双方面对面站好,距离约一步,两 脚分开,屈膝半蹲成马步,两臂屈肘抱拳, 收于腰间,拳心朝上,目视对方。②甲、乙 双方的右臂同时由腰间向左侧体前下方摆 动,以小臂外侧互相格撞,肘部微屈。双方 的动作要同时完成,重点稳固,目视前臂撞 击点。③接上动。甲、乙双方格撞后,各自 右臂仍向左侧摆功,摆至体侧,折回体前. 以小臂的内侧格撞,目视前臂。④接上动。 甲、乙双方格撞后.各自右臂屈肘向左向上 至面前,拳高不过头,以小臂后侧相互撞 击,目视小臂“⑤甲,乙双方左臂的练习方 法同①、②、③、④,动作方向相反.
套路
(一)徒手套路
浏览1,3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