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拳与防身用法


一、孙剑云谈孙式太极摹|中国太极拳与防身用法





孙式太极拳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 生集形意、八封、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优秀 拳种之一。



孙禄堂先生,讳福全,河北完县人。自幼好武,曾拜于 李奎垣门下,但随师祖——河北省形意拳鼻祖郭云深习拳最 久。历时7年余,后又拜程廷华先生、郝为桢先生习八卦拳、 太极拳,得其真髓、自创一家。孙禄堂先生民国年间为振兴 中华民族之精神,设都大江南北,曾任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长、 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孙禄堂先生把武术前辈所传 拳术套路及拳意真髓与自己习武心得整理成书。出版出《形 意拳学》、」《八卦拳学》、《八卦剑学》、《太极拳学》、《拳意述 真》等著作。使传统武术免失原貌,拳之真意木入歧途。



孙式太极拳自创立后,颇得国内外武术爱好者喜爱。时 至今日,海内外习者日人。为使孙式太极拳更有效地服务于 世界人民的健康,现将孙式太极拳的特点和练习方法简述如 F,以供同道参考。



孙式太极拳与其他流派的主要区别是:进步必跟、'退步 必随、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每 左右转身则以开合相接。练太极拳有一动百动之说,决不局 限于某一部分,也不可分割开来'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诱导, 故必须力求姿式正确、动作和顺,更不能危害呼吸正常。若 差之毫厘,只恐不免有失千里之弊,太极拳的套路以搠、捋、 挤、按、采、倒、肘、靠等八种方法,配合着前进、后退、左 顾、右盼、中定、四正四隅等方法而编成的。前面讲到过,孙 式太极拳是冶形意、八卦、太极拳于一炉。所以,有它自己 的风格特点。卒堂公曾反复训论说:“练拳时要从其规矩,顺 其自然,外不靠于形式,内不悖于神气,外面形势之顺,即 内中神气之和;外面形势之正,即内中意气之中。故见其外、 知其内、诚于内、形于外,即内外合而为一。"这段话十分精 确地讲述了如何练好孙式太极拳的道理。



孙式太极拳,从起式到收式,各种动作要求中正平稳、舒 展圆活、紧凑连贯、一气呵成。使得全身内外平均发展,一 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正因为中正,即不前俯后仰,;又不 左偏右倚,使得驱体手足上下呼应,内外一体。所以,行拳 盘架要守其规矩,首先要顶头竖项。



头为诸阳之会,为精髓之海,又为督任两脉交会之点,统 领一身之身。此处不合,则一身之气俱失;足能载一身之重; 静如山岳,有磐石之稳;动如舟楫、车轮,无倾覆之患。左 虚右实、左实右虚,.不实则不稳;全身实,则移动不利,容 易倾倒。不虚则不灵,全虚则轻浮不稳;故必须虚实相间,方 能灵活自然6腰为轴凡,居一身之中,维持人体重心是腰,带 动四肢活动的也是腰,所以要刻刻留心在腰际。除此之外,太 极拳的调息也是至关重要的二环。练习太极拳要心静调息,才 能获得好处,经常保持思想集中不开小差,每次呼吸都要细 而深入,直贯丹田;.(腹式呼吸)一任自然,舌要顶上腭、用 鼻呼吸,嘴要虚合,不要张开。 ,



在练拳时不可越出一个“中”字,即使在行住坐卧时也 不要离开这个“中"字。禄堂先生曾讲到行止坐卧,二言一 默无时不在行功之中,若熊悟透这个“中”字,便能掌握了 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 能百脉畅通。 -



要练好太极拳,需要从其规矩、顺其自然,必须坚持消 除杂念,不失规矩则呼吸自调,^^千万不要有意使气。禄堂 公教诲说:“有心御气,气反奔腾。”特别是在开始就无极式 的时候,要力求身体内外中正和顺,做到心平气和,使得呼 吸正常,绵绵若存,不粗不暴,而且能够做到息息归脐,这 样就有了身心恬静的感觉。练习太极拳要柔不要刚,柔并不 等于软。所用之力是自然力,绝不是咬紧牙关、屏住呼吸时 用的力。它是一种顺中有逆、逆中有顺的自然力,是一种并 不影响呼吸暴乱、“气与力合一”的力,也是一种积于柔必刚, 积于弱必须强的力。



练太极拳套路时有三个阶段三层意思。初层意思:在练 拳时,好像自己整个身子沉入河中,两足踏地,两手及躯体 的动作都像遇到水的阻力一般。第二阶段第二层意思:总的 感觉仍如第一阶段的意思,只是两足似已浮起不着地了,熊 够浮起,如善泅水者,能浮游自如了。第三阶段第三层意思: 身体越发轻灵,好像整个躯体已钻出水面,身体感到格外轻 灵,两足似在水面上行走一般,又好像只要心中稍一散乱,即 恐下沉的意思。如练到这种程度说明其套路已有」定功夫了。 练习套路必须要按照拳路的四正四隅作前进后退、左顾右盼 等动作,并与内脏各器官配合,起着平均发展的作用,使其 外长一寸,内长一寸,一动百动。不能局限于身体的任何一 部分。只要做到气机通畅、心息相依、动中求静,那么一切 杂念就不会产生了。



孙式太极拳具有架式高,步法灵活的特点,这对于膝关 节是十分有益的。



在套路练习取得功夫后对练也就有了很好的基础。对练 推手不外搠、掘、挤、按、采、捌、肘、靠等八法,基础扎 实,手上就能自如。通过套路的练习,有了一定的功夫后,便 可以进行对练。套路的单独练习叫做知己功夫,对练(推 手)是知彼功夫。但是对练必需在具有较好的套路功夫的基 础上才能施之于用。对练的方法很多,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下苦功,每日按照搠、捋、挤、按等手法去练习。搠时用臂、 捋时用掌、挤时用手背、按时用腰。棚要撑、捋要轻、挤要 横、按要功,推手时不可执着成法,要灵活多变,集中自己 的意识,掌握着自己的重心,窥定对方的身手,或粘或走,或 刚或柔,伸缩往来要上下相随,或如粘住对方的意思,或如 似挨非挨的意思,灵活运用,切忌呆滞,更不能用拙力,要 在不即不离中求玄妙,不丢不顶中讨消息。要用捣虚法使得 对手失其重心,即所谓烟[进落空,牵动四两拨千斤”。



禄堂公一生传授武系极重武德,故其所讲授莫不从修养 两字出发,常在讲武之暇训诲学生:“练拳宜在静处用功,不 要在人前卖弄精神,夸张技艺.务以德行为先',要恭敬廉逊 不与人争,以涵养拳本,要一势精灵,得练千遍,若不熟练, 还得千遍。”前辈大师之言简意赅,足以为习武同歪的座右铭。





浏览29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