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摔跤最初是军事训练的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联系,是武术四大技击方法 之一(踢、打、摔、拿),其技击的特点是显著的。在实用中,其目的就是以最有效的 方法制服对方,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摔跤技艺至今仍在武术散打、军事、 公安干警训练与实践中被采用。
摔跤作为一项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既具有体育的属性,也不失其技击的特 性,将这种格斗技能寓于竞技,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这就从单纯的军事需要演变 成一项具有独特风格的体育运动。
2. 具有对抗性的技术特征
对抗性是大多数竞技体育的共性特征,在中国式摔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 竞赛中,双方没有固定的动作顺序,在激烈的竞技、较力、斗智、斗勇等攻防交替运 动中,以快速、巧妙、干净地将对手摔倒在地而形成了两人相搏一站一倒的运动特 征。它要求运动员具有精湛的技能、敏捷的身手、强健的体魄和快速的应变能力, 因此它又区别于其他对抗性项目。
3. 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式摔跤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 渐演变发展形成的。因此,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式摔跤不同于日本的柔 道与蒙古式摔跤,它是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分化出来的。中国式摔跤技术 严谨、复杂全面,政术上讲究规范、干净、利落、动作连贯;效果上力求摔得幅度大, 摔得潇洒漂亮;动作上追求完美实用。虽然中外摔跤运动都有共性特点,但中国式 摔跤是伴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而发展起来的,它还深受儒家的伦理观、道家的 哲理、佛家禅心以及兵家战略观念的影响,同时中国跤技术之全面、击发之巧妙、哲 理之深奥,是国外任何摔跤种类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浏览5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