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获得这种具有上述八大特点的整体惊弹力呢?答案只有 两个字——站桩。王梦斋先生说过:“力由站而得J王选杰先生在留 给笔者的遗作中郑重地说:“拳学之道离开站桩别求它法,无有是处J 李荣玉先生多次告诫我说:“获得大成拳劲力的唯一途径就是站桩。”
由于许多人未识真法,经过长期站桩(其实其桩是一个空壳,形 似而质异)也未得力,效果微乎其微,最多“闹个好身体”,于技击一 道作用不显。于是猛练大动和小动,把主要精力放在试力和发力上,认 为过于重视站桩是步入了误区,结果虽经长期锻炼,与人对搏仍是比 拳头,拼体力;与人比器械时,因力臂的延长,其不足更加明显,只 是大砍大劈,完全失去了大成拳实作风采。对于这样的大成拳,有人 称作“站桩加拳击”,其?实只能称之为“错桩加胡抡,
站桩在真大成拳训练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不站桩或站桩不过 关,是无法获得整体惊弹力的。那么,站桩站到什么程度?有何标准? 答曰:必须站到能在外形不动,不伸缩肢体,不依靠距离和惯性的性 况下发出强大的力量,瞬间将体重大于自己并与自己接触磁实的对方 击出,才算具备了较好的整体惊弹力。能初步发出惊弹力,一般人需 苦练三年左右,但是,这时只是刚入门,力量还是比较弱的。
当年王荽斋先生针对每日钟情于盘架行拳、开砖破石的各派“大 师”,对弟子们说:“他们没站过桩,哪能发出这个劲? ”如今我要说 的是,现在很多人每日站那种错误的桩功哪能发出这个劲(整体惊弹 力)?
在能于不动时发出惊弹力后,就要继续学习在小动或大动中随时 舒适得力,随时把劲含住(即保持含蓄状态),要发随时能发,更重要 的是能变劲。这就要进行试力、摸劲的练习了。试力的本质是变劲(当 然其外形动作本身在技击当中也有技术作用)。真能在大动中随时发
力,变劲得心应手,方可谓功臻上乘。达此境界,王彦斋先生谓之“一 面鼓,一面荡,周身无点不弹簧”。
对于上述原理及程序,王梦斋先生早有明训I,《大成拳论》说:“自 卫,即技击之谓也。须知大动不如小动,小喜不如不动,要知不动才 是生生不已之动。”此处是讲无功夫的人大动的技击效果没有有功夫的 人小动或不动的技击效果好。《拳学要义》说:“所谓大动小动之别,实 在乎个人之基础功夫,对各种力量身得意领否,如能抬手动足浑身处 处含有力学的本领,大动亦可,小动亦可,不大不小亦可,若根本无 力学的能力,任凭怎么都不可此处是讲大动、小动之间的辩证关系 和获得真劲与没有真劲之间的区别。《大成拳精义》说:“不会动的人, 初练时更不应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此处是讲大成拳的训 练程序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三个结论:一是整体惊弹力只能由正确的长 .期站桩获得;二是大成拳的练功程序绝不能胡乱倒置,三是读琴论不 能死抠字眼、断章取义,甚至以辞害义。没有明师指点和切实体认,是 绝对无法真正理解的。
浏览35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