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吴式太极拳


一、(六)下盘——搂膝势|正宗吴式太极拳





预备势 同四正形接手法。(图5—42)



1 .从预备势双方接手处甲右手掌旋转下翻,抓住乙方 右手腕部,左手握乙方右肘外侧,捌乙方右臂,使其向下并 向右顺时针方向旋转。双方步法不变。(图5—69)



2 .乙方右臂被拧转,右臂乘势下沉,向右转腰,用搂膝 姿势,将甲方右手引向右侧,化开甲方拧势。甲方右手转移 至乙方右臂内侧,左手接乙方右手腕。甲方为弓步,乙方为 虚步。(图5—70)






3 .甲方身后移,捋乙方右臂,乙方乘势挤肘,左手贴右 肘弯内侧,与甲方左手背相接,此时甲方为虚步,乙方为 弓步:然后乙方右手弧线形下落,前伸贴甲方左肘外侧,



左手相接,腰向后靠,成为虚步,甲方乘势转弓步。(图5-71)



4 .乙方左手与甲方左手相接后,左手翻转,抓往甲方 左手腕,由下向上逆时针方向捌甲方左手臂。甲方向左转 腰,用搂膝姿势,化开乙方拧势。甲方转虚步,乙方为弓 步 ° (图 5—72)



5 .乙方捋甲方左臂,甲方乘势挤肘,右手掌在左肘弯






图 5-71 图 5-72



处与乙方右手相接。甲方左手下落,弧线形上举,附于乙 方左肘外侧。甲方翻掌拧乙方右腕,步法不变。(图5—69) 乙方随后用搂膝法化开甲方拧势,如此往来不息。 搂膝势在双方同一侧进行,如需更换另一侧,可按换 手法过渡。



(七)短手——裹黏肘



预备势



同四正形接手法。(图5—42)



1 .乙方按甲方左臂,弓前腿。甲方坐腿成虚步,左臂




成垂掌,贴住乙方右小臂。(图5—73)



2 .甲方左小臂外侧与乙方右小臂外侧相黏住,在乙 方前按时,左肘乘势由里从下向上旋转,成立肘,手掌向 上。乙方挤肘,左掌在右肘弯处与甲方左^寸相接。(图5-74)



图 5 - 73 图 5 - 74



3 .甲方按乙方右小臂,弓前腿。乙方身后移,坐腿成



虚步。乙方右小臂黏住甲方左小 臂外侧,成垂掌。(图5—75)



4 .甲方挤肘,右手贴左肘弯 内侧。乙方右小臂由里自下向上 黏转,右手背与甲方右手背相接。 乙方接手后开始按甲方左小臂。 (图 5—76)



图 5-75图 5-75乙方按(图5—73)姿势,继续 按甲方右臂。如此循环不息。






图 5-75



图 5-75



里黏肘在双方同一侧进行,如需另换一侧,宜由换手 法过渡。



(八)短手——外黏肘



预备势 同四正形接手法。(图5—42)



1 .乙方挤肘,左掌根贴右肘弯内侧。甲方双手下按。



图 5-76 图 5-77图 5-76 图 5-77






图 5-76 图 5-77



图 5-76 图 5-77



图 5-78图 5-78






图 5-78



图 5-78



乙方右手乘势下落,弧线形上举, 附于甲方左肘外侧。乙方在挤肘 时弓前腿,成弓步,甲方仍成虚 步。(图 5—77)



2 .乙方坐腿成虚步,身后移, 捋甲方左臂。甲方被捋时弓前腿。 乙方右手乘势变立掌,并向内向下 压甲方左肘弯部。(图5—78)



3 .甲方被捋时乘势挤肘,右 掌根在左肘弯部与乙方右手背相



接。甲方左手下落,弧线形上举,附于乙方右肘外侧,步法 不变。(图5—79)



4 .甲方捋乙方右臂,同时身后移,坐腿成虚步,乙方 变弓步。甲方左手在移动时转立掌,掌根向下向内压乙方 肘弯部。(图5—80)






图 5 - 79 图 5 - 80



乙方被捋时乘势挤肘,恢复为(图5—77)姿势,如此循 环不息。双方在来回捋肘时左右臂须互相黏住,不可离 开。



外黏肘在同一侧进行,左右更换,宜按换手法过渡。





浏览37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